第396章 兵之祸(2 / 3)
可是孙伯灵却没有任何慌乱的迹象,脸上本来就肥嘟嘟的,不笑都带着三分笑模样,给人一种淡定的感觉:“南公子,你不否认武王伐纣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引发的战争吗?”
南卓有种胜券在握的笃定道:“难道你还能说出不同的理由来?”
孙伯灵答道:“是实力!”
“实力?何解?”南卓问。
孙伯灵笑道:“如果说南氏家族之中,有一脉的实力大过了嫡系,你会允许他们分家吗?”
“这是大逆不道。”南卓感觉有点警觉,但是旁系大过嫡系,真的是大逆不道,这是任何家族都不能容忍的,要打压,甚至要压迫。
孙伯灵这才解释道:“当时的周侯和商王的关系也近似如此,作为王朝的商王发现周侯的实力膨胀了起来,甚至有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商王却并不想发起对西方的战争,因为东夷才是商朝最大的敌人。于是就囚禁了西伯侯,连带着有了很多商王不仁的事。而西伯侯一开始并不敢防抗,主要还是实力和商王的差距很大。他们也需要等待。”
“这就看起来像是商王故意残害诸侯一样,可实际上,当时双方的实力还很悬殊。等到商王最后一次东征东夷失败之后,商朝损失惨重,武王才有了机会……”
“好吧,这个问题不说了。”
真要扒开来说,恐怕真的很经不起认真。再说了武王是南氏的远祖,他可不想让祖先在泉下难安。只能避而不谈,算是输了一阵。
南卓的眼界很高,公孙鞅一开始不如他的眼。是因为双方的地位差距实在太大了,但是随着接触,他还是发现了公孙鞅博闻广记,才学惊人。毕竟是天下名士王诩教导出来的高徒,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已经被他认可了,成为他为数不多的朋友。至于孙伯灵是他看好的后辈,才智奇高,甚至连一向目中无人的南卓也发现自己恐怕不及也!
能让他看得顺眼的人本来就不多,公孙鞅自甘堕落却不为所知,已经让他深感不安。
现在孙伯灵也如此,南卓就有点受不了了。
孙伯灵依旧彬彬有礼道:“那么请南公子继续听小子说军队和公孙叔父的事。”
“军队主凶,起刀兵之事,主杀戮之厄,自古哪里有仁义的战争?就算是流传的仁义之战,对己是仁义,但是对彼岂不是残暴?所以小子才认为军队是凶煞之地,既然是凶煞之地,任何仁义君子在军队之中就会寸步难行。”
“士卒没有向勇之心,没有争胜之气,为将者不能以善恶来对待士卒,不能以宽厚来容忍错误,不能以姑息来缓和矛盾。所谓雷霆之击,非残暴,而情非得已。阵痛之后的焕然一新,才是真正的目的。公孙叔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说理不能让士卒改变,于是采用了最为有效的办法,只不过这个办法让一些人失去了改过的机会。但是更多人看到了犯错的危害,自然恪守军纪,眼下因为犯错而惩罚士卒,是为了在战场上不会出现因为不遵守军纪而导致的大溃败。一旦大溃败发生了,从主将到士卒都将面临一场无法挽回的屠杀,这才是公孙叔父的目的,他并没有自污,而是用他的手段让更多人悬崖勒马,挽救千万人啊!”
屈辱。
南卓的内心涌现出无穷无尽的屈辱,他吃惊于自己什么时候竟然连小孩子斗嘴能会输的境地了。
他什么时候如此弱过?
可问题是,孙伯灵说的每一句话都似乎言真意切,根本就没有可以攻击缺陷。这让他很难受,也很沮丧。
更可笑的是,孙伯灵竟然验证了公孙鞅杀人,竟然是为其他人好!
这等荒谬的故事,竟然还说得通。
这让南卓哪里还有地方说理去!
当然,孙伯灵还有一个意思没有说,主要是给南卓留着面子呢?就是:公孙鞅是个聪明人,他难道看不出来用君子的一套办法在军队之中,他会被吞的连骨头渣子不都不剩,难道公孙鞅看出来了,南卓就看不出来?
这些话,南卓也是没脸去问的。
短暂的休息之后,军队开始再次行军,不过这一次在抵达目的之前都不会有休息。行军队列之中,军官一个劲的催促着士卒跟上队列,而士卒的体力也在快走了一天之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士卒虽然疲惫,但几乎都不需要催促都站了起来,之后的行军路上,脸上的笑容也慢慢隐去,变成了坚毅的咬牙坚持。
在濮水边上,一个抱着一柄奇怪武器的中年武士,询问在河边抓鱼的渔翁。武士灰白的头发,额头上还耷拉着一绺束发,要是在往日里惠风和畅的天气,他额头前那一绺束发会随着风轻轻摆动,给人一种高人志士的气势。
可是如今,汗水,尘土,将这一束头发完全粘结在一起,黏糊糊的沾在了额头上,加上灰头土脸的额风尘仆仆,高人的气势再也无法找到踪迹。反而给人一种狼狈的感觉。
“船家,可见过军队路过?”
“军队?今天没有见过。但是昨日傍晚的时候确实有军队在河畔驻扎。呼啦啦一大片人,据说好几万,十多年没有见过这等大军路过濮水了,说起来这是军队不错,买了某的不少渔获。” ↑返回顶部↑
南卓有种胜券在握的笃定道:“难道你还能说出不同的理由来?”
孙伯灵答道:“是实力!”
“实力?何解?”南卓问。
孙伯灵笑道:“如果说南氏家族之中,有一脉的实力大过了嫡系,你会允许他们分家吗?”
“这是大逆不道。”南卓感觉有点警觉,但是旁系大过嫡系,真的是大逆不道,这是任何家族都不能容忍的,要打压,甚至要压迫。
孙伯灵这才解释道:“当时的周侯和商王的关系也近似如此,作为王朝的商王发现周侯的实力膨胀了起来,甚至有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商王却并不想发起对西方的战争,因为东夷才是商朝最大的敌人。于是就囚禁了西伯侯,连带着有了很多商王不仁的事。而西伯侯一开始并不敢防抗,主要还是实力和商王的差距很大。他们也需要等待。”
“这就看起来像是商王故意残害诸侯一样,可实际上,当时双方的实力还很悬殊。等到商王最后一次东征东夷失败之后,商朝损失惨重,武王才有了机会……”
“好吧,这个问题不说了。”
真要扒开来说,恐怕真的很经不起认真。再说了武王是南氏的远祖,他可不想让祖先在泉下难安。只能避而不谈,算是输了一阵。
南卓的眼界很高,公孙鞅一开始不如他的眼。是因为双方的地位差距实在太大了,但是随着接触,他还是发现了公孙鞅博闻广记,才学惊人。毕竟是天下名士王诩教导出来的高徒,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已经被他认可了,成为他为数不多的朋友。至于孙伯灵是他看好的后辈,才智奇高,甚至连一向目中无人的南卓也发现自己恐怕不及也!
能让他看得顺眼的人本来就不多,公孙鞅自甘堕落却不为所知,已经让他深感不安。
现在孙伯灵也如此,南卓就有点受不了了。
孙伯灵依旧彬彬有礼道:“那么请南公子继续听小子说军队和公孙叔父的事。”
“军队主凶,起刀兵之事,主杀戮之厄,自古哪里有仁义的战争?就算是流传的仁义之战,对己是仁义,但是对彼岂不是残暴?所以小子才认为军队是凶煞之地,既然是凶煞之地,任何仁义君子在军队之中就会寸步难行。”
“士卒没有向勇之心,没有争胜之气,为将者不能以善恶来对待士卒,不能以宽厚来容忍错误,不能以姑息来缓和矛盾。所谓雷霆之击,非残暴,而情非得已。阵痛之后的焕然一新,才是真正的目的。公孙叔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说理不能让士卒改变,于是采用了最为有效的办法,只不过这个办法让一些人失去了改过的机会。但是更多人看到了犯错的危害,自然恪守军纪,眼下因为犯错而惩罚士卒,是为了在战场上不会出现因为不遵守军纪而导致的大溃败。一旦大溃败发生了,从主将到士卒都将面临一场无法挽回的屠杀,这才是公孙叔父的目的,他并没有自污,而是用他的手段让更多人悬崖勒马,挽救千万人啊!”
屈辱。
南卓的内心涌现出无穷无尽的屈辱,他吃惊于自己什么时候竟然连小孩子斗嘴能会输的境地了。
他什么时候如此弱过?
可问题是,孙伯灵说的每一句话都似乎言真意切,根本就没有可以攻击缺陷。这让他很难受,也很沮丧。
更可笑的是,孙伯灵竟然验证了公孙鞅杀人,竟然是为其他人好!
这等荒谬的故事,竟然还说得通。
这让南卓哪里还有地方说理去!
当然,孙伯灵还有一个意思没有说,主要是给南卓留着面子呢?就是:公孙鞅是个聪明人,他难道看不出来用君子的一套办法在军队之中,他会被吞的连骨头渣子不都不剩,难道公孙鞅看出来了,南卓就看不出来?
这些话,南卓也是没脸去问的。
短暂的休息之后,军队开始再次行军,不过这一次在抵达目的之前都不会有休息。行军队列之中,军官一个劲的催促着士卒跟上队列,而士卒的体力也在快走了一天之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士卒虽然疲惫,但几乎都不需要催促都站了起来,之后的行军路上,脸上的笑容也慢慢隐去,变成了坚毅的咬牙坚持。
在濮水边上,一个抱着一柄奇怪武器的中年武士,询问在河边抓鱼的渔翁。武士灰白的头发,额头上还耷拉着一绺束发,要是在往日里惠风和畅的天气,他额头前那一绺束发会随着风轻轻摆动,给人一种高人志士的气势。
可是如今,汗水,尘土,将这一束头发完全粘结在一起,黏糊糊的沾在了额头上,加上灰头土脸的额风尘仆仆,高人的气势再也无法找到踪迹。反而给人一种狼狈的感觉。
“船家,可见过军队路过?”
“军队?今天没有见过。但是昨日傍晚的时候确实有军队在河畔驻扎。呼啦啦一大片人,据说好几万,十多年没有见过这等大军路过濮水了,说起来这是军队不错,买了某的不少渔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