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陆迟见到卫启濯,便不由想起了当年事,有些尴尬,上前来寒暄一番,目光转向萧槿时,顿了一顿,旋笑着说他在京城置了一处宅子,欢迎她与卫启濯前来做客。
  卫启濯不豫偏头。
  他想起当初在聊城的种种,更不想让陆迟多跟萧槿说话,正要作辞,就见陆迟忽然转向他,低声说起了近来移交刑部的一桩贪墨案。
  此案主犯是陕西都司的都指挥使袁概。袁概勾结朋党,多年贪扣军饷,欺上罔下,导致宁夏、凉州、甘州等卫所军备不足。上个月,蒙古人撕毁之前互市的和约,挥军掳掠九边附近的村镇,当地守军手中火器陈旧,刀枪不足,又长期缺乏训练,几万人竟然不敌对方几千兵马,大败而归。袁概原本打算将此事瞒下来,横竖蒙古人也不是第一天来抢了,但后来被手下一个参将告发了,此事才被揭露到皇帝面前。
  袁概平日里拉朋结党,一手遮天,据说那个参将也是冒险费了好一番周折才将奏章送到京师的。原本这案子也没什么出奇之处,贪官误事也不稀罕,但这一桩案子特殊就特殊在,袁概是袁泰的侄子。
  而刘用章与袁泰明争暗斗好多年,于是这又牵扯出了朝堂上两大派系之争。
  皇帝派去押解袁概入京的钦差到了陕西后,发现袁概竟然不知所踪,皇帝闻讯震怒,勒令定要将袁概押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后来钦差在大西北溜达了三个月,最后不知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寻见了乔装改扮的袁概。
  如今袁概抵京,受审在即。只是谁也不想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袁泰向来护短,何况又是掺了党派斗争的,说不得回头会惹上一身腥。
  这种大案,若是刑部跟大理寺不能定案,将来是要三堂会审的。但陆迟也知道卫启濯跟刘用章走得近,在这事上怕是有些难办。
  卫启濯也瞧出了陆迟的意思。他只摇手笑说不碍事,公事公办便是。
  陆迟想想也是,凭着卫启濯身后的奥援,倒也不必惧怕什么。
  陆迟如今比从前长进了一些,已经慢慢学会察言观色。他见卫启濯仿似不大愿意跟他攀谈,便也没继续说下去,与卫启濯客套一番,又跟萧槿寒暄几句,便开言作辞。
  陆迟走后,萧槿向卫启濯问起了袁概那个案子。
  她记得卫启濯前世也是经手了这个案子的,只是后来闹了些不愉快。袁泰表面上公私分明,放言说只管秉公处置,并且做出一力要跟袁概撇清的姿态,但实质上,在此案了结后,他与刘用章的矛盾便越发激化。萧槿觉得,这案子应当是刘用章的人揭出来的,袁泰如今还不晓得恼恨成什么样子。
  卫启濯见萧槿问起,诧异道:“可是有何不妥?”
  萧槿一头往前走,一头跟他说起她记得的事情。
  她隐约记得,此事之后,卫启濯被几个给事中给弹劾了,具体弹的什么,她也不清楚,只是记得卫启沨当时兴致勃勃地跟她说起这个,她觉得挺有意思,便给记下了。
  卫启濯笑道:“这个也不当紧,当官的哪个没被弹过。”
  萧槿心道这回被弹不太一样,这回应当会成为弹劾史上一股泥石流。
  卫启泓跟卫承勉打天宁寺出来时,远远地便瞧见弟弟与弟媳并肩而行,两人昵昵私语,有说有笑,倒像是来赏景游玩的。但这地冻天寒的,能有什么好景。
  卫启泓往两人身后的白云观看了一眼。
  卫承勉也瞧见了小儿子跟儿媳,正想使小厮上前叫住二人,转头瞧见长子神色阴郁,攒眉问他怎么回事。
  卫启泓道:“弟弟跟弟妹难道去了白云观?”
  卫承勉之前就听小儿子说要来白云观斋醮,点头道:“确实,启濯一早就与我说过了,刘大人盛情难却,他便来白云观试上一试,斋醮求子。怎么,有何不妥?”
  卫启泓没有答话。
  城南庙宇遍布,道观却只有白云观一处。再放眼京畿,十处寺庙周围不知道能不能出一个道观。求子一般都是去寺庙,道教也有送子的神仙,譬如送子娘娘、碧霞元君,但他也去过白云观,那里可没有供奉这些。
  那么,卫启濯去白云观真的是去求子的么?他记得他这个弟弟是不相信什么斋醮的。
  卫启泓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不好说什么,沉默半晌只道无事。
  韶光捻指,眨眼间便过了年。
  卫启泓得的虽是个庶子,但给儿子办满月酒时,一力要求大办,只卫老太太觉得不妥,便只循着常例办了一场。卫启泓心下不豫,又不敢违拗祖母,便只能作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