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第八百六十三章 机会(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廷的效率很快。
  科举将开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了整个洛阳。
  刘辩做出决定的刹那,就不容更改了。
  科举势在必行。
  接下来的安排,还要看庞统、荀攸、徐庶、郭嘉四人。
  这四人也没有让刘辩失望,经过统筹计算后,第一波筛选考试定在一个月以后。
  大汉的科举和历史上不同,不需要从州郡选拔开始。
  因为拥有参加科举资格的州郡英才,已经集中到了洛阳。
  朝廷负责出钱养着。
  也就是说,士子不会因为缺钱而参加不了科举。
  当然,这也是有年限限制的,若是五年之内科举没有成功,朝廷会安排一些吏治的工作给他们,自己养活自己。
  官和吏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般科举成功,只要没有太大的过失,或者贪赃枉法之类的行径,官员都是终生制。
  这也是朝廷退休人员这么少的原因,要是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当官,起码可以混三四十年。
  吏就不同了,他们是负责给官员打下手。
  一些地区的小吏很牛,不把官员放在眼里。
  这只是极少数的情况。
  能够成为吏的,一般都是当地有权有势之人,也就是豪强。
  刘辩想要改革吏治很久了。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办法,毕竟没有当地豪强的帮助,一个县令能够管理几万人吗?
  一看就非常地勉强。
  不过刘辩也不是没有办法,官员上任,可以带两名吏,和后世的“师爷”差不多。
  如此一来,官员才能更好地掌控地方。
  刘辩也不用操心这么多。
  科举考不上的人员,也都是人才,好歹识字。
  这些人不利用起来,刘辩会良心不安的。
  朝廷不仅要培养官员,还需要一批合格的吏,协助管理大汉。
  当然,成为了吏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继续参加科举。
  只不过需要更多的精力,成功率也会降低很多。
  能够进入鸿都门学的才子,都是奔着科举去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