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被娇养 第52节(3 / 4)
“也怪不得他放不下,你看小苏,多吃香啊,长得又好看,性格又好,还能干,年纪又小,要是我媳妇搁这样,我也不放心放她一个人在外头,不过不去读大学确实有点可惜,有个文凭多吃香啊!背在身上走出去的时候腰杆都挺直得多!还是眼皮子浅了。”
“小聂跟小苏说等恢复高考他们自己去考也是一样的,这个话就说得有点想当然了,就算恢复高考,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哪有那么容易就考上?”
“虽然人都是能干聪明的人,可白天要上班,现在事情又多,组里又倚仗他们两个,经常晚上还要加班,根本没工夫看书。俗话说得好,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要是考不上,有得他们哭的!”
然而没两个月,事实就打了他们的脸。
十月份的时候,国家发布恢复高考的通知,苏净禾跟聂正崖两个都去报了名,不但如此,还准备了不少教辅资料分享给筹备组里一起报名的同志。
因为有两人的带头,军需厂里录取的比例远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而苏净禾和聂正崖两个,更是都以极高的分数顺利考上首都的昭明大学。
这所学校是两人仔细权衡过的最优选择,百年的历史沉淀,让她无愧于国内顶级学府的称号,无论是在机械专业,还是在外语专业,都拥有极为优秀的师资力量。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不但是筹备组,连带着厂里上上下下都为他们高兴,特地还办了一个欢送会。
不同于工人、同事的依依不舍,筹备组的领导却是愁得不行。
一年下来,不管是苏净禾还是聂正崖,早已成为军需厂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一句“骨干”都不足以形容,两人这么一走,许多工作虽然不至于会停摆,但是速度跟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厂里原本推荐他们去当地的军属学校里读大学,除了作为奖励之外,也不乏考虑到学校距离工厂近,周末和下课的时候还能回来工作的原因。
并且作为工农兵推荐入学,毕业之后,肯定就会哪里来就回哪里去,也不至于流失人才。
当初两人去军属大学推荐名额的时候,军需厂还觉得未尝不是好事,腾出两个名额,正好给其他早就虎视眈眈又背景雄厚的人顶上。
现在回过味来,却是已经来不及了。
谁能想到会那么快恢复高考,而且一恢复,这两个人居然一起一次就考上了呢?
昭明大学这种好学校,想也知道绝对不可能不给他们去读的。
可毕业之后,大把好单位抢着毕业生,未必还轮得到这个小小取区属军工厂。
事到如今,领导们只好给苏净禾跟聂正崖两个人打起了感情牌,让他们多多考虑在筹备组里的美好回忆,提醒二人这是他们共同奋斗了一年才得到的成果,将来务必要记得回来云云。
不但如此,军需厂的几个领导还认真讨论起了要不要给两人带薪上课。
这个提议甚至已经通过,但是被上级领导打回来了,只问了一句话:“要是这几年里持续发工资,能不能保证这两个同志毕业之后能回来继续工作?”
这当然是没有人敢保证的。
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却也成为军需厂初代班子成员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一直到很多年后,这一批老人都退了休,每年聚会的时候还时常讨论起曾经的这两个年轻人来。
“要是当初答应给小聂跟小苏两个人带薪读大学,他们两个都是重感情的,说不准最后真的就回来了,你看他们两后来做出的成绩,咱们这军需厂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吧?”
“早知如此,我就出面去担保了!”
“唉,是金子去哪里都会发光,他们两一走,没有小苏盯着跟德国公司那边联系,军需厂里生产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都越来越慢,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别的省市来我们这里学习,后来都沦落到我们出去学习了。”
“还有小聂,小聂在的时候,技术部有个质检小组,每个月都总结生产线上遇到的问题,时时改进,又能给工人们提供指导,按但凡从我们厂里出去的产品,基本都没有不合格的,谁用了不夸啊?他一走,没半年那个质检小组就形同虚设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大幅下降,唉……”
“得了,也别说了,就算人回来了,咱们这尊小庙也留不住大佛!最后还是会走,这种人才,哪里不抢着要?就算外头抢不动,上面要调人走,我们拦得住吗?”
第68章
苏净禾入学之后, 很快成为了外语系里老师们最喜欢征用的学生。 ↑返回顶部↑
“小聂跟小苏说等恢复高考他们自己去考也是一样的,这个话就说得有点想当然了,就算恢复高考,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哪有那么容易就考上?”
“虽然人都是能干聪明的人,可白天要上班,现在事情又多,组里又倚仗他们两个,经常晚上还要加班,根本没工夫看书。俗话说得好,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要是考不上,有得他们哭的!”
然而没两个月,事实就打了他们的脸。
十月份的时候,国家发布恢复高考的通知,苏净禾跟聂正崖两个都去报了名,不但如此,还准备了不少教辅资料分享给筹备组里一起报名的同志。
因为有两人的带头,军需厂里录取的比例远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而苏净禾和聂正崖两个,更是都以极高的分数顺利考上首都的昭明大学。
这所学校是两人仔细权衡过的最优选择,百年的历史沉淀,让她无愧于国内顶级学府的称号,无论是在机械专业,还是在外语专业,都拥有极为优秀的师资力量。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不但是筹备组,连带着厂里上上下下都为他们高兴,特地还办了一个欢送会。
不同于工人、同事的依依不舍,筹备组的领导却是愁得不行。
一年下来,不管是苏净禾还是聂正崖,早已成为军需厂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一句“骨干”都不足以形容,两人这么一走,许多工作虽然不至于会停摆,但是速度跟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厂里原本推荐他们去当地的军属学校里读大学,除了作为奖励之外,也不乏考虑到学校距离工厂近,周末和下课的时候还能回来工作的原因。
并且作为工农兵推荐入学,毕业之后,肯定就会哪里来就回哪里去,也不至于流失人才。
当初两人去军属大学推荐名额的时候,军需厂还觉得未尝不是好事,腾出两个名额,正好给其他早就虎视眈眈又背景雄厚的人顶上。
现在回过味来,却是已经来不及了。
谁能想到会那么快恢复高考,而且一恢复,这两个人居然一起一次就考上了呢?
昭明大学这种好学校,想也知道绝对不可能不给他们去读的。
可毕业之后,大把好单位抢着毕业生,未必还轮得到这个小小取区属军工厂。
事到如今,领导们只好给苏净禾跟聂正崖两个人打起了感情牌,让他们多多考虑在筹备组里的美好回忆,提醒二人这是他们共同奋斗了一年才得到的成果,将来务必要记得回来云云。
不但如此,军需厂的几个领导还认真讨论起了要不要给两人带薪上课。
这个提议甚至已经通过,但是被上级领导打回来了,只问了一句话:“要是这几年里持续发工资,能不能保证这两个同志毕业之后能回来继续工作?”
这当然是没有人敢保证的。
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却也成为军需厂初代班子成员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一直到很多年后,这一批老人都退了休,每年聚会的时候还时常讨论起曾经的这两个年轻人来。
“要是当初答应给小聂跟小苏两个人带薪读大学,他们两个都是重感情的,说不准最后真的就回来了,你看他们两后来做出的成绩,咱们这军需厂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吧?”
“早知如此,我就出面去担保了!”
“唉,是金子去哪里都会发光,他们两一走,没有小苏盯着跟德国公司那边联系,军需厂里生产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都越来越慢,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别的省市来我们这里学习,后来都沦落到我们出去学习了。”
“还有小聂,小聂在的时候,技术部有个质检小组,每个月都总结生产线上遇到的问题,时时改进,又能给工人们提供指导,按但凡从我们厂里出去的产品,基本都没有不合格的,谁用了不夸啊?他一走,没半年那个质检小组就形同虚设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大幅下降,唉……”
“得了,也别说了,就算人回来了,咱们这尊小庙也留不住大佛!最后还是会走,这种人才,哪里不抢着要?就算外头抢不动,上面要调人走,我们拦得住吗?”
第68章
苏净禾入学之后, 很快成为了外语系里老师们最喜欢征用的学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