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3 / 4)
各家酒楼核实后发现果然是真的,顾不得多想,生怕晚了一步菜就没了,争先恐后的乡下找村民们采买。第一波种菜的村民赚了一笔之后,便按照赵小禾的意思,等到其他人找上门求了好几次,才“勉为其难”的把种子和方法传授给他们。
这样一来,种菜的人越来越多,蔬菜的价格自然而然的慢慢降了下去,也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的每日不辞辛苦的把新鲜的蔬菜送到更远的乡镇去还能赚到一些。
等到更远的乡镇也慢慢的有人开始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时,那些后知后觉或者只想着观望却不敢冒险的人已经很难再靠卖菜赚钱了。
只有第一波种菜的百姓,因为听赵小禾的吩咐与各家酒楼食肆签了契约,尽管价格降低了,但至少短期之内不愁销路。
那时候旁人才知道赵小禾选择这波人教他们种菜的原因,再如何懊恼后悔也晚了,这时候再想跟赵小禾攀上关系可就难上加难了。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赵小禾忙完了这一阵,处暑已至,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第一批祈福的玉米才刚过了花期,段大宝家的玉米连抽雄期都没到,可第二批祈福的玉米已经可以收获。
收获那一日的盛况在史书上也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无论过了多少年亲自参与到这场盛大的丰收仪式中的百姓都忘不了这天的情形,泰安帝与文武百官亲临郊外,城内城外的百姓倾巢而出,五城兵马司、禁军出动维护秩序保护圣驾。
朱百合七老八十的时候说起这段回忆,还是会一脸骄傲得意:“那得祖坟天天冒青烟,冒它个百八十年,才能有你祖爷爷我的运气!”
朱百合家的一亩田外,泰安帝郑重的掰下了第一穗。
沉甸甸的穗子拿在手中,将淡青泛白的外衣层层剥开,露出了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玉米。
“一千粒!”数玉米粒数的农官激动的声音都走调了。
赵小禾留给泰安帝的灵植玉米比普通的更大,粒数更多,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比起群臣的激动他看上去就淡定了许多。
一些老臣看到了暗自感叹,陛下比他们这些老家伙还能沉得住气,和刚刚登基那会儿比起来,已经判若两人了啊。
年轻的官员们完全就是一副“不愧是陛下”的崇敬和景仰了。
而令朱百合反反复复说了一辈子的“祖坟天天冒青烟”的事件便是在此时发生的。
泰安帝拿起系上红绸的玉米,微笑着递给了作为百姓代表的朱百合,温言道:“这是你的。”
朱百合激动的快要晕过去了,爹哇娘哇你们看到没陛下和我说话了陛下他看我了陛下他对我笑了,娘子你看到了没!小宝快看!
朱百合捧着玉米,两只胖手不停地抖,决定回去就把它供起来。
收玉米完全不用朱百合一干人动手,朝廷显然早有准备,训练有素的士兵们钻进了玉米地中,以鼓声为令开始行动。
原本被收下来的玉米堆在路边,但是很快路边就没了地方,而玉米堆积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人的身高。
人们从惊叹到目瞪口呆,从目瞪口呆到沸腾,又从沸腾到一脸麻木的安静,脸上甚至露出了“怎么还有啊”“什么时候才到头”的呆滞表情。
泰安帝终于淡定不了了,这和说好的最多“七八百斤”不一样啊,就算是经过小道长祈福的,那也太多了!
赵小禾没过来凑热闹,而是舒舒服服的坐在树荫遮蔽下的屋顶上远远观望。
等到那边安静了有一会儿,小辰子的消息也传了回来。
赵小禾得知众人的反应,特别不厚道的嘿嘿笑了两声。
她小时候家里不过七亩地,每年收获的玉米在院子里都能堆成一座大山,年年在玉米围起来的汪洋中给剥玉米皮都令她痛不欲生,从早上起床到深夜十点十一点,除了吃喝拉撒就没停过。
当然,如果只靠林女士和赵小禾两个不知道要忙到猴年马月,一般亲朋好友邻居都会来帮忙,有时候小伙伴来找赵小禾也会被她趁机拉壮丁,虽然林女士还会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让大伙忙碌的同时还能乐呵一下,但对于那时候除了想玩还是想玩的小朋友赵小禾而言,被困在家里与玉米大山为伍绝对是令她深恶痛绝的头号“童年阴影”。
第二批祈福的玉米既有充足的灵水浇灌,还有神农雨效果加持,赵小禾约摸着每一亩地的产量能多出一两倍吧。 ↑返回顶部↑
这样一来,种菜的人越来越多,蔬菜的价格自然而然的慢慢降了下去,也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的每日不辞辛苦的把新鲜的蔬菜送到更远的乡镇去还能赚到一些。
等到更远的乡镇也慢慢的有人开始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时,那些后知后觉或者只想着观望却不敢冒险的人已经很难再靠卖菜赚钱了。
只有第一波种菜的百姓,因为听赵小禾的吩咐与各家酒楼食肆签了契约,尽管价格降低了,但至少短期之内不愁销路。
那时候旁人才知道赵小禾选择这波人教他们种菜的原因,再如何懊恼后悔也晚了,这时候再想跟赵小禾攀上关系可就难上加难了。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赵小禾忙完了这一阵,处暑已至,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第一批祈福的玉米才刚过了花期,段大宝家的玉米连抽雄期都没到,可第二批祈福的玉米已经可以收获。
收获那一日的盛况在史书上也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无论过了多少年亲自参与到这场盛大的丰收仪式中的百姓都忘不了这天的情形,泰安帝与文武百官亲临郊外,城内城外的百姓倾巢而出,五城兵马司、禁军出动维护秩序保护圣驾。
朱百合七老八十的时候说起这段回忆,还是会一脸骄傲得意:“那得祖坟天天冒青烟,冒它个百八十年,才能有你祖爷爷我的运气!”
朱百合家的一亩田外,泰安帝郑重的掰下了第一穗。
沉甸甸的穗子拿在手中,将淡青泛白的外衣层层剥开,露出了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玉米。
“一千粒!”数玉米粒数的农官激动的声音都走调了。
赵小禾留给泰安帝的灵植玉米比普通的更大,粒数更多,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比起群臣的激动他看上去就淡定了许多。
一些老臣看到了暗自感叹,陛下比他们这些老家伙还能沉得住气,和刚刚登基那会儿比起来,已经判若两人了啊。
年轻的官员们完全就是一副“不愧是陛下”的崇敬和景仰了。
而令朱百合反反复复说了一辈子的“祖坟天天冒青烟”的事件便是在此时发生的。
泰安帝拿起系上红绸的玉米,微笑着递给了作为百姓代表的朱百合,温言道:“这是你的。”
朱百合激动的快要晕过去了,爹哇娘哇你们看到没陛下和我说话了陛下他看我了陛下他对我笑了,娘子你看到了没!小宝快看!
朱百合捧着玉米,两只胖手不停地抖,决定回去就把它供起来。
收玉米完全不用朱百合一干人动手,朝廷显然早有准备,训练有素的士兵们钻进了玉米地中,以鼓声为令开始行动。
原本被收下来的玉米堆在路边,但是很快路边就没了地方,而玉米堆积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人的身高。
人们从惊叹到目瞪口呆,从目瞪口呆到沸腾,又从沸腾到一脸麻木的安静,脸上甚至露出了“怎么还有啊”“什么时候才到头”的呆滞表情。
泰安帝终于淡定不了了,这和说好的最多“七八百斤”不一样啊,就算是经过小道长祈福的,那也太多了!
赵小禾没过来凑热闹,而是舒舒服服的坐在树荫遮蔽下的屋顶上远远观望。
等到那边安静了有一会儿,小辰子的消息也传了回来。
赵小禾得知众人的反应,特别不厚道的嘿嘿笑了两声。
她小时候家里不过七亩地,每年收获的玉米在院子里都能堆成一座大山,年年在玉米围起来的汪洋中给剥玉米皮都令她痛不欲生,从早上起床到深夜十点十一点,除了吃喝拉撒就没停过。
当然,如果只靠林女士和赵小禾两个不知道要忙到猴年马月,一般亲朋好友邻居都会来帮忙,有时候小伙伴来找赵小禾也会被她趁机拉壮丁,虽然林女士还会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让大伙忙碌的同时还能乐呵一下,但对于那时候除了想玩还是想玩的小朋友赵小禾而言,被困在家里与玉米大山为伍绝对是令她深恶痛绝的头号“童年阴影”。
第二批祈福的玉米既有充足的灵水浇灌,还有神农雨效果加持,赵小禾约摸着每一亩地的产量能多出一两倍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