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1 / 4)
“本都督不光会让他们读小学…”见了黄老歪泣不成声的模样,朱重九心里也很感慨,拍了拍他,继续大声宣布,“还可以去考县学。县学结业之后,如果想继续读府学就继续,如果不想读了,欲子承父业,咱们到时候还可以专门设一个百工技校。眼下工坊里的各种手段,他们都可以学去防身。到时候你可别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藏私。该教的本事,全都给我拿出來…”
“小人,小人绝对不敢…”黄老歪立刻红了脸,抹着眼泪,大声承诺。“小人,小人以前是不懂事。自从被都督说过一次之后,就完全改了。不信,不信您可以下去查…”
“不必查了,我信你便是…”朱重九笑了笑,轻轻摆手。黄老歪眼界窄,在工坊做主事的时候,就老藏私。升任百工局主事之后,毛病也沒见得如何好转。但人都不是完人,他沒必要吹毛求疵。况且这时代师父教徒弟时藏私乃是传统,一时半会儿根本改不过來…
只有像后世那样,让技校遍地开花,也许才能彻底扭转这些陋习。而无论是技校、县学,还是正在筹备中的讲武堂,都是淮扬大总管府未來的根基。虽然以目前的办学能力,这些学校,顶了天能达到后世初中水平而已。但等有了一千初中生,他就能将淮扬各地的基层官吏,以及淮安军中的中低级将佐,彻底替换一个遍。届时,整个淮扬地区的支撑体系,都将牢牢打上新时代的印记。那些旧时代士绅培养出來的读书人,要么彻底融入,要么被淘汰出局,沒第三条道路可选…
第二百七十四章 殷鉴
“都督,末将以为,学校可以马上就建,不必等到孩子们小学结业…”胡大海向前跨了一步,忽然郑重提议,“百工技校可以就设在工坊附近,如果有工匠愿意读书的话,不上班的时候就可以过去读。至于讲武堂,还是像都督先前说的那样,分批从队伍中抽入过去培训。每次两三个月,用不了一年,就能让将佐们轮换个遍…”
“去年科考落榜进入府学读书那些,老夫建议都督启用一批。虽然才华肯定不如陈参军和罗参军,但毕竟他们算自己人,心齐…”逯鲁曾又推了推眼睛,非常肯定地补充了一句。
二人的声音都不太高,但里边的焦灼意味,却极为明显。在座其他几个重臣听了,也点点头,纷纷附和,“嗯,是应该早一些。眼下各局都缺人手。地方上,更是要一个人干好几人的活。那些士绅眼下虽然服了软,却有不少,心里头还想着变天。”
“那些留用的官吏里头,也有不少浑身都是毛病的。稍微盯得松了些,就敢上下其手。并且一个个牢骚满腹,仿佛谁欠了他们几万贯一般…”
“都是以前勾结蒙古人,作威作福惯了的。如今让他们官绅一体化纳粮,和商贩们一样缴税,他们当然不高兴…”
“即便是入股了淮扬商号的,也有不少人赚了便宜还想卖乖,这人心啊,就不知道个足…”
“也别光说人家,咱们自己的弟兄,也有许多忘了本的。收人家红包,做人家女婿,好像自己立刻就高贵起來的一般…”
“当时就该听朱重八的,将他们一口气杀干净…”
。。。。。。。。
最后一句话,议事厅里登时就冷了场。所有人将目光重新看向朱重九,整个屋子里静得连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被清晰地听见。
“杀人的话,以后休要再提。”朱重九深深吸了口气,目光缓缓扫过全场,“不教而诛视为虐。只要他们沒有做到明面上,为了今后能顺利从淮扬走出去,咱们就不能杀得太狠…至于征辟淮安府学的学子为官,由户局和其他个部门商量着办就行,拿一个具体章程出來,尽量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平。此外,既然诸位支持现在就办技校,那就尽快办起來。以后各家工坊的管事,也尽量从技校里选拔…”
“是…”众人叹了口气,齐声回应。依旧不愿意多杀,自己大都督,什么都好,就是这心肠,也实在太软了些。
“科举也尽快开办,面向全国,不光是淮扬各地。咱们现在地盘大了,声望也高了,应该有更多的人來参加…”朱重九想了想,继续吩咐。“届时户局把一下关,即便落了榜,只要肯留在淮扬做事,并且本领不太差的,都尽量录用。就,就算同,同秀才功名吧。不能直接为官,先做上两三年小吏,再酌情提拔…”
“是,都督英明…”众人想了想,再度拱手答应。开科举,降低标准,向全国选拔人才。也算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至少,好过让地方士绅和留用官吏大肆混进來,继续胡作非为。
“呼…你们如果有什么朋友,或者亲戚,也可以向户局推荐。咱们一切草创,规矩沒那么多,举贤也可以不避亲。”朱重九又想了想,长出了一口气后,给出了第三个办法。
的确,他不擅长权谋,也不擅长揣摩人心。但是,就像他这种不擅长权谋和揣摩人心的,最近,也能清晰地感觉到底下的暗流涌动。这里边,一方面是由于地盘扩大后,自己的老班底和新加盟的士绅官吏之间,正在碰撞磨合。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旧有的士绅官吏,对淮扬大总管府始终沒有放弃敌意。
虽然,前一段时间,大总管府通过血腥镇压和金钱收买双管齐下,让地方上的士绅豪强,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跟新官府对着干。然而,拆台的办法有的是。不明着來可以暗着來,可以一边假意合作一边造谣中伤;一边从淮扬大总管府或者淮扬商号捞着好处,一边暗中向蒙元那边眉來眼去,暗送款曲。如是种种,花样多得数都数不过來。
有时候,朱重九真的想像朱重八说的那样,不管青红皂白,一路杀过去,将淮安、扬州和高邮三地的豪强士绅杀个干净。在一张白纸上重新勾画蓝图。然而,这个时代不到百分之五的识字率,又让他下不去那个狠手。
那些表面屈服,暗中想方设法跟大总管府做对的士绅的确讨厌,的确让人恨得牙根儿都痒痒,但他们却读书识字,掌握着整个华夏的文化传承。如果把他们都杀掉了,虽然一时痛快,华夏的文化传承却有可能就此断裂,日后想补救,都追悔莫及。
而双方之间的矛盾,却又是那样的不可调和。淮安军想要立足,想要发展,想要击败各方來犯敌人,进而向外扩张,有些路,就不能不走。
丈量田亩,如实造册。将昔日蒙元贵族抢占的土地,和官吏豪强们暗中霸占的土地清理出來,重新分配给普通老百姓,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否则,淮扬地区的粮食就永远要依赖外部输入,永远无法从根子上得到解决。
第二件必须做的,就是官绅一体化纳粮,摊丁入亩。取消对少数人的优待,取消过去那种劫贫济富的苛政。
第三,朱重九始终坚持,坚决不肯放弃的,就是一税制。所有货物只要进行发售,就按货物价值的十分之一的税。一次交过之后,整个淮扬地区畅通无阻,谁都沒资格收第二次。水卡、桥卡、城门卡,各种苛捐杂税,统统取消。谁也甭想着将商贩们的血汗钱,再塞入自己的腰包。
这三刀砍下來,几乎是刀刀都砍在了地方士绅和官吏的骨头上,让后者绝不甘心束手就戮。几千年來,他们都是多吃多占惯了的,以前大唐朝廷也好,大宋朝廷也好,蒙古人也罢,想要地方安稳,就不会触动他们的利益。如今淮安军要让他们将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出來,他们岂能善罢甘休?
即便明着沒有勇气反抗,也要暗着想办法。能拖就拖,能赖就赖,贿赂小吏、拉拢官员,把庶出的女儿送上门跟淮安军将领攀亲戚,只要有效,就无所不用其极。 ↑返回顶部↑
“小人,小人绝对不敢…”黄老歪立刻红了脸,抹着眼泪,大声承诺。“小人,小人以前是不懂事。自从被都督说过一次之后,就完全改了。不信,不信您可以下去查…”
“不必查了,我信你便是…”朱重九笑了笑,轻轻摆手。黄老歪眼界窄,在工坊做主事的时候,就老藏私。升任百工局主事之后,毛病也沒见得如何好转。但人都不是完人,他沒必要吹毛求疵。况且这时代师父教徒弟时藏私乃是传统,一时半会儿根本改不过來…
只有像后世那样,让技校遍地开花,也许才能彻底扭转这些陋习。而无论是技校、县学,还是正在筹备中的讲武堂,都是淮扬大总管府未來的根基。虽然以目前的办学能力,这些学校,顶了天能达到后世初中水平而已。但等有了一千初中生,他就能将淮扬各地的基层官吏,以及淮安军中的中低级将佐,彻底替换一个遍。届时,整个淮扬地区的支撑体系,都将牢牢打上新时代的印记。那些旧时代士绅培养出來的读书人,要么彻底融入,要么被淘汰出局,沒第三条道路可选…
第二百七十四章 殷鉴
“都督,末将以为,学校可以马上就建,不必等到孩子们小学结业…”胡大海向前跨了一步,忽然郑重提议,“百工技校可以就设在工坊附近,如果有工匠愿意读书的话,不上班的时候就可以过去读。至于讲武堂,还是像都督先前说的那样,分批从队伍中抽入过去培训。每次两三个月,用不了一年,就能让将佐们轮换个遍…”
“去年科考落榜进入府学读书那些,老夫建议都督启用一批。虽然才华肯定不如陈参军和罗参军,但毕竟他们算自己人,心齐…”逯鲁曾又推了推眼睛,非常肯定地补充了一句。
二人的声音都不太高,但里边的焦灼意味,却极为明显。在座其他几个重臣听了,也点点头,纷纷附和,“嗯,是应该早一些。眼下各局都缺人手。地方上,更是要一个人干好几人的活。那些士绅眼下虽然服了软,却有不少,心里头还想着变天。”
“那些留用的官吏里头,也有不少浑身都是毛病的。稍微盯得松了些,就敢上下其手。并且一个个牢骚满腹,仿佛谁欠了他们几万贯一般…”
“都是以前勾结蒙古人,作威作福惯了的。如今让他们官绅一体化纳粮,和商贩们一样缴税,他们当然不高兴…”
“即便是入股了淮扬商号的,也有不少人赚了便宜还想卖乖,这人心啊,就不知道个足…”
“也别光说人家,咱们自己的弟兄,也有许多忘了本的。收人家红包,做人家女婿,好像自己立刻就高贵起來的一般…”
“当时就该听朱重八的,将他们一口气杀干净…”
。。。。。。。。
最后一句话,议事厅里登时就冷了场。所有人将目光重新看向朱重九,整个屋子里静得连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被清晰地听见。
“杀人的话,以后休要再提。”朱重九深深吸了口气,目光缓缓扫过全场,“不教而诛视为虐。只要他们沒有做到明面上,为了今后能顺利从淮扬走出去,咱们就不能杀得太狠…至于征辟淮安府学的学子为官,由户局和其他个部门商量着办就行,拿一个具体章程出來,尽量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平。此外,既然诸位支持现在就办技校,那就尽快办起來。以后各家工坊的管事,也尽量从技校里选拔…”
“是…”众人叹了口气,齐声回应。依旧不愿意多杀,自己大都督,什么都好,就是这心肠,也实在太软了些。
“科举也尽快开办,面向全国,不光是淮扬各地。咱们现在地盘大了,声望也高了,应该有更多的人來参加…”朱重九想了想,继续吩咐。“届时户局把一下关,即便落了榜,只要肯留在淮扬做事,并且本领不太差的,都尽量录用。就,就算同,同秀才功名吧。不能直接为官,先做上两三年小吏,再酌情提拔…”
“是,都督英明…”众人想了想,再度拱手答应。开科举,降低标准,向全国选拔人才。也算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至少,好过让地方士绅和留用官吏大肆混进來,继续胡作非为。
“呼…你们如果有什么朋友,或者亲戚,也可以向户局推荐。咱们一切草创,规矩沒那么多,举贤也可以不避亲。”朱重九又想了想,长出了一口气后,给出了第三个办法。
的确,他不擅长权谋,也不擅长揣摩人心。但是,就像他这种不擅长权谋和揣摩人心的,最近,也能清晰地感觉到底下的暗流涌动。这里边,一方面是由于地盘扩大后,自己的老班底和新加盟的士绅官吏之间,正在碰撞磨合。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旧有的士绅官吏,对淮扬大总管府始终沒有放弃敌意。
虽然,前一段时间,大总管府通过血腥镇压和金钱收买双管齐下,让地方上的士绅豪强,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跟新官府对着干。然而,拆台的办法有的是。不明着來可以暗着來,可以一边假意合作一边造谣中伤;一边从淮扬大总管府或者淮扬商号捞着好处,一边暗中向蒙元那边眉來眼去,暗送款曲。如是种种,花样多得数都数不过來。
有时候,朱重九真的想像朱重八说的那样,不管青红皂白,一路杀过去,将淮安、扬州和高邮三地的豪强士绅杀个干净。在一张白纸上重新勾画蓝图。然而,这个时代不到百分之五的识字率,又让他下不去那个狠手。
那些表面屈服,暗中想方设法跟大总管府做对的士绅的确讨厌,的确让人恨得牙根儿都痒痒,但他们却读书识字,掌握着整个华夏的文化传承。如果把他们都杀掉了,虽然一时痛快,华夏的文化传承却有可能就此断裂,日后想补救,都追悔莫及。
而双方之间的矛盾,却又是那样的不可调和。淮安军想要立足,想要发展,想要击败各方來犯敌人,进而向外扩张,有些路,就不能不走。
丈量田亩,如实造册。将昔日蒙元贵族抢占的土地,和官吏豪强们暗中霸占的土地清理出來,重新分配给普通老百姓,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否则,淮扬地区的粮食就永远要依赖外部输入,永远无法从根子上得到解决。
第二件必须做的,就是官绅一体化纳粮,摊丁入亩。取消对少数人的优待,取消过去那种劫贫济富的苛政。
第三,朱重九始终坚持,坚决不肯放弃的,就是一税制。所有货物只要进行发售,就按货物价值的十分之一的税。一次交过之后,整个淮扬地区畅通无阻,谁都沒资格收第二次。水卡、桥卡、城门卡,各种苛捐杂税,统统取消。谁也甭想着将商贩们的血汗钱,再塞入自己的腰包。
这三刀砍下來,几乎是刀刀都砍在了地方士绅和官吏的骨头上,让后者绝不甘心束手就戮。几千年來,他们都是多吃多占惯了的,以前大唐朝廷也好,大宋朝廷也好,蒙古人也罢,想要地方安稳,就不会触动他们的利益。如今淮安军要让他们将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出來,他们岂能善罢甘休?
即便明着沒有勇气反抗,也要暗着想办法。能拖就拖,能赖就赖,贿赂小吏、拉拢官员,把庶出的女儿送上门跟淮安军将领攀亲戚,只要有效,就无所不用其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