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节(1 / 4)
忽闻此信,众人唬了一大跳,尚未来得及应对,就见卫母之亡,愈加忙乱。
卫太太因卫伯和卫源父子等不在家,卫伯又坏事惊死了卫母,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黛玉是晚辈,不是这府里的人,已经失声。柳氏年纪轻才进门,更慌了。反是卫三婶经得起事,厉声道:“拖下去!明知老太太身上不好,却闯进老太太屋里说此噩耗,安的是什么心?”
卫太太反应过来,惊死卫母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传出去卫伯的罪名儿又要多一个不孝,脸上也跟着变了颜色,喝命道:“堵住嘴拉下去捆住关在马棚里等我发落!再叫了跟老爷出门的长随过来,我有话问!”卫母卧病炕上久矣,尚未移床易箦,卫太太心中更气,又担忧卫伯,敲打过在场的所有人,恨不得变成两个人分头料理。
卫三婶撇了撇嘴,见卫太太光顾着卫伯的事情,摇头一叹,和黛玉一面命人去报知卫三叔和卫若兰,一面命人取来早预备好的装裹,一面取出随身带来的妆奁卸了妆饰,先换素净衣裳,等孝服送来再穿。卫太太忧心卫伯,无心主持,卫三婶先命天文生择日入殓。
柳氏正六神无主,她是新媳妇,府中许多事都没弄明白,见卫三婶发号施令,虽然心中不满,但是看到婆母管不过来,忙跟在卫三婶身边指挥家下人。
黛玉倒是意外清闲。
那厢卫太太隔窗已问明卫伯获罪的缘故,乃是卫伯在任上出了极大的失误,以至于损失惨重,又有科道官趁机参了卫伯一本,说他“秉性狡猾,冷酷残忍,假借小聚之名,暗结党羽之属,以满私情之欲,致使军中多事,朝中不稳”并“分明有钱,且分家之前皆已截留此账,然为奢靡度日,竟依旧亏欠朝中钱粮不还,其心可诛”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削爵。
许是长泰帝极重用卫若兰的缘故,自从卫伯丁忧起复后,一直不得重用,那年原想和冯唐一样随南安王戍守西海沿子,惜未谋成,但他毕竟不是无能之辈,又得史家之助,掌管京中各军中的饷银、军械、衣食分发等事,油水颇为丰厚。
刚刚装裹好了,卫三婶耳尖听到,蓦地扭头死盯着卫太太,冷声道:“什么意思?当年兰哥儿出继,分家前可是特特留了一笔银子用来还欠银的,难道大老爷没还?”
黛玉也是一呆,她记得卫若兰说过,足足留了五万两银子,都叫卫伯府吞了?
卫太太哭道:“早知有今日,当年就还了。还不是家家户户都没还,老爷怕成了出头的橼子先烂才没去,谁承想竟成了罪过!”
卫三婶冷笑道:“打量我是糊涂人,信了你这话。当年分家,先从总账上截留五万两银子出来,本就是还债最好的时机,难道旁人因为这个来骂你们不成?不过是你们想留着自己花罢了。就拿兰儿媳妇来说,她父亲临终前还清祖上的欠银,有谁家找她的晦气了?”
黛玉脸上泪痕未干,暗暗叹息一声,劝道:“罪名已下,十分确凿,尚不知如何,切祖母刚逝,余温未尽,竟是别为这件事恼了的好。”
卫三婶点头道:“这是自然,先忙老太太的后事要紧。”
她们这么说,卫太太却惦记着卫伯,将家事暂交柳氏料理,自己回房拿钱备礼物,忙忙碌碌地吩咐人去各处打点,并请史家等来往亲厚之家帮忙。
卫太太不放心,又请正和卫三叔抚尸痛哭的卫若兰帮忙,毕竟卫若兰在御前极得意,若他去向长泰帝求情必定胜过旁人,不料卫若兰却断然拒绝,冷声道:“祖母新逝,诸事未理,侄儿才告假回来,不在灵前哭丧,挟一身晦气进宫求情成何体统?”
卫太太浑身缟素,滴泪道:“虽说哥儿出继了,但也和老爷有骨肉之亲,老爷出事,阖府惊慌,不过请哥儿托人打点,怎么就成了不合体统。”
卫若兰淡淡地道:“圣上英明,自有决断,从不发落无辜之人,太太尽可放心。”
卫三叔擦了擦泪,皱眉道:“嫂子在老太太跟前为难兰哥儿作甚?大哥出了失误,又有几个罪名儿凑在一处,致使龙颜大怒,罢职削爵已成定局,再无挽回的余地。况且大哥虽被收押,却未入狱,乃是还有罪名儿没理清,等理清了自有结果。咱们正料理丧事,别说进宫了,出门都不能,大嫂子叫兰哥儿去求情,外人知道了不得说兰哥儿不孝?兰哥儿虽是先大嫂子养的,但早就出继给二哥家了,便是为大哥打点,也该源哥儿去。”
他是没本事的人,也没依靠过卫伯,只想着日后靠着卫若兰之势一家子安安稳稳地过着富贵清闲日子,因此待卫若兰十分用心。
不仅他如此,卫三婶也是。
卫三婶抚了抚鬓边,接口道:“兰哥儿年纪轻,好容易才有今日的作为,大嫂子叫他进宫,朝中那一起科臣听说了不得参兰哥儿?再怎么担忧大哥哥,也不能在老太太新丧的时候出门,唯有等候消息才是正道。兰哥儿几年不在京城,才回京城一个月,他只和那些年轻的公子哥儿有来往,那些公子哥儿能做什么?趁早打消了叫兰哥儿找他舅舅的心思,大哥哥把兰哥儿过继出去,人家可是打上了门的,不落井下石已经是他们的仁义了。”
卫太太又气又恨,心里却明白他们说得都有理,一旦旨意下来,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托人打点管理此事的人,暗中减轻卫伯的罪过。她派出去的人回来说史家愿意帮忙,史鼐上书称当今以仁孝治天下,卫母仙逝,作为长子,不管卫伯身负何罪,此时此刻都该先料理母亲丧事要紧,请长泰帝网开一面,先放卫伯回家。
朝中又有一干勋贵老臣随着说情,长泰帝倒真是网开一面了。
没两日,在开丧破孝之时,卫大伯返家,罢职削爵不销,另外按罪判他按利归还五万两银子的欠银,并因任上失误罚款二十万两银子,等丧事办完,府邸亦需归还朝廷。
消息传出,卫家上下和朝廷内外勋贵人等都高呼长泰帝仁厚。
卫若兰心中了然,看似长泰帝因卫母之逝对卫大伯网开一面,其实该判的罪都落实了。卫大伯虽有失误,也结党营私,却罪不至死,亦未到抄家之重,所以罢职削爵罚款正好,由此可见长泰帝的仁厚,没有因为不喜卫大伯就强加罪名与他。
卫若兰已经听说了,卫大伯这几年和史家走得近,所幸他没糊涂透顶,去和义忠亲王结交,倒是宁国府和义忠亲王暗中有所来往。即使如此,卫大伯也牵扯进朝廷那些皇子的争斗里去了,卫伯府钱不够花的原因就是他在元春有喜之前替三皇子做事。三皇子今年纳了皇太后娘家侄孙女为侧妃,已得皇太后的娘家支持,和皇长子在朝中的势力平分秋色。
不止如此,锦乡侯府前头依附皇长子不得,他们家做的那事令皇长子如鲠在喉,故未重用,锦乡侯一气之下,转头替三皇子效力,找了皇长子许多烦恼,卫伯就是得了他的劝说,才在暗中投效了三皇子,要不是今年元春有喜,只怕他就劝史鼐跟着一起了。
长泰帝正值壮年,底下皇子如此争斗,岂能容忍?早在五六月份就开始剪除这些皇子们暗中的羽翼,卫伯出事完全在卫若兰意料之中。 ↑返回顶部↑
卫太太因卫伯和卫源父子等不在家,卫伯又坏事惊死了卫母,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黛玉是晚辈,不是这府里的人,已经失声。柳氏年纪轻才进门,更慌了。反是卫三婶经得起事,厉声道:“拖下去!明知老太太身上不好,却闯进老太太屋里说此噩耗,安的是什么心?”
卫太太反应过来,惊死卫母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传出去卫伯的罪名儿又要多一个不孝,脸上也跟着变了颜色,喝命道:“堵住嘴拉下去捆住关在马棚里等我发落!再叫了跟老爷出门的长随过来,我有话问!”卫母卧病炕上久矣,尚未移床易箦,卫太太心中更气,又担忧卫伯,敲打过在场的所有人,恨不得变成两个人分头料理。
卫三婶撇了撇嘴,见卫太太光顾着卫伯的事情,摇头一叹,和黛玉一面命人去报知卫三叔和卫若兰,一面命人取来早预备好的装裹,一面取出随身带来的妆奁卸了妆饰,先换素净衣裳,等孝服送来再穿。卫太太忧心卫伯,无心主持,卫三婶先命天文生择日入殓。
柳氏正六神无主,她是新媳妇,府中许多事都没弄明白,见卫三婶发号施令,虽然心中不满,但是看到婆母管不过来,忙跟在卫三婶身边指挥家下人。
黛玉倒是意外清闲。
那厢卫太太隔窗已问明卫伯获罪的缘故,乃是卫伯在任上出了极大的失误,以至于损失惨重,又有科道官趁机参了卫伯一本,说他“秉性狡猾,冷酷残忍,假借小聚之名,暗结党羽之属,以满私情之欲,致使军中多事,朝中不稳”并“分明有钱,且分家之前皆已截留此账,然为奢靡度日,竟依旧亏欠朝中钱粮不还,其心可诛”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削爵。
许是长泰帝极重用卫若兰的缘故,自从卫伯丁忧起复后,一直不得重用,那年原想和冯唐一样随南安王戍守西海沿子,惜未谋成,但他毕竟不是无能之辈,又得史家之助,掌管京中各军中的饷银、军械、衣食分发等事,油水颇为丰厚。
刚刚装裹好了,卫三婶耳尖听到,蓦地扭头死盯着卫太太,冷声道:“什么意思?当年兰哥儿出继,分家前可是特特留了一笔银子用来还欠银的,难道大老爷没还?”
黛玉也是一呆,她记得卫若兰说过,足足留了五万两银子,都叫卫伯府吞了?
卫太太哭道:“早知有今日,当年就还了。还不是家家户户都没还,老爷怕成了出头的橼子先烂才没去,谁承想竟成了罪过!”
卫三婶冷笑道:“打量我是糊涂人,信了你这话。当年分家,先从总账上截留五万两银子出来,本就是还债最好的时机,难道旁人因为这个来骂你们不成?不过是你们想留着自己花罢了。就拿兰儿媳妇来说,她父亲临终前还清祖上的欠银,有谁家找她的晦气了?”
黛玉脸上泪痕未干,暗暗叹息一声,劝道:“罪名已下,十分确凿,尚不知如何,切祖母刚逝,余温未尽,竟是别为这件事恼了的好。”
卫三婶点头道:“这是自然,先忙老太太的后事要紧。”
她们这么说,卫太太却惦记着卫伯,将家事暂交柳氏料理,自己回房拿钱备礼物,忙忙碌碌地吩咐人去各处打点,并请史家等来往亲厚之家帮忙。
卫太太不放心,又请正和卫三叔抚尸痛哭的卫若兰帮忙,毕竟卫若兰在御前极得意,若他去向长泰帝求情必定胜过旁人,不料卫若兰却断然拒绝,冷声道:“祖母新逝,诸事未理,侄儿才告假回来,不在灵前哭丧,挟一身晦气进宫求情成何体统?”
卫太太浑身缟素,滴泪道:“虽说哥儿出继了,但也和老爷有骨肉之亲,老爷出事,阖府惊慌,不过请哥儿托人打点,怎么就成了不合体统。”
卫若兰淡淡地道:“圣上英明,自有决断,从不发落无辜之人,太太尽可放心。”
卫三叔擦了擦泪,皱眉道:“嫂子在老太太跟前为难兰哥儿作甚?大哥出了失误,又有几个罪名儿凑在一处,致使龙颜大怒,罢职削爵已成定局,再无挽回的余地。况且大哥虽被收押,却未入狱,乃是还有罪名儿没理清,等理清了自有结果。咱们正料理丧事,别说进宫了,出门都不能,大嫂子叫兰哥儿去求情,外人知道了不得说兰哥儿不孝?兰哥儿虽是先大嫂子养的,但早就出继给二哥家了,便是为大哥打点,也该源哥儿去。”
他是没本事的人,也没依靠过卫伯,只想着日后靠着卫若兰之势一家子安安稳稳地过着富贵清闲日子,因此待卫若兰十分用心。
不仅他如此,卫三婶也是。
卫三婶抚了抚鬓边,接口道:“兰哥儿年纪轻,好容易才有今日的作为,大嫂子叫他进宫,朝中那一起科臣听说了不得参兰哥儿?再怎么担忧大哥哥,也不能在老太太新丧的时候出门,唯有等候消息才是正道。兰哥儿几年不在京城,才回京城一个月,他只和那些年轻的公子哥儿有来往,那些公子哥儿能做什么?趁早打消了叫兰哥儿找他舅舅的心思,大哥哥把兰哥儿过继出去,人家可是打上了门的,不落井下石已经是他们的仁义了。”
卫太太又气又恨,心里却明白他们说得都有理,一旦旨意下来,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托人打点管理此事的人,暗中减轻卫伯的罪过。她派出去的人回来说史家愿意帮忙,史鼐上书称当今以仁孝治天下,卫母仙逝,作为长子,不管卫伯身负何罪,此时此刻都该先料理母亲丧事要紧,请长泰帝网开一面,先放卫伯回家。
朝中又有一干勋贵老臣随着说情,长泰帝倒真是网开一面了。
没两日,在开丧破孝之时,卫大伯返家,罢职削爵不销,另外按罪判他按利归还五万两银子的欠银,并因任上失误罚款二十万两银子,等丧事办完,府邸亦需归还朝廷。
消息传出,卫家上下和朝廷内外勋贵人等都高呼长泰帝仁厚。
卫若兰心中了然,看似长泰帝因卫母之逝对卫大伯网开一面,其实该判的罪都落实了。卫大伯虽有失误,也结党营私,却罪不至死,亦未到抄家之重,所以罢职削爵罚款正好,由此可见长泰帝的仁厚,没有因为不喜卫大伯就强加罪名与他。
卫若兰已经听说了,卫大伯这几年和史家走得近,所幸他没糊涂透顶,去和义忠亲王结交,倒是宁国府和义忠亲王暗中有所来往。即使如此,卫大伯也牵扯进朝廷那些皇子的争斗里去了,卫伯府钱不够花的原因就是他在元春有喜之前替三皇子做事。三皇子今年纳了皇太后娘家侄孙女为侧妃,已得皇太后的娘家支持,和皇长子在朝中的势力平分秋色。
不止如此,锦乡侯府前头依附皇长子不得,他们家做的那事令皇长子如鲠在喉,故未重用,锦乡侯一气之下,转头替三皇子效力,找了皇长子许多烦恼,卫伯就是得了他的劝说,才在暗中投效了三皇子,要不是今年元春有喜,只怕他就劝史鼐跟着一起了。
长泰帝正值壮年,底下皇子如此争斗,岂能容忍?早在五六月份就开始剪除这些皇子们暗中的羽翼,卫伯出事完全在卫若兰意料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