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1 / 3)
☆、第二百一十二章理清分歧
书房中烛火通明,谢琰端坐在书案前,略作思索,遂执笔写下了一群人的姓名。前世今生的异同,便着落在这些关键人物身上,他自是须得一一理顺,方能将繁杂的诸事清出头绪来。且正因为有了这些异同,其人其事都未必如他所知的那般发展,决不可轻易犯先入为主的过错。
他信重的部曲们团团坐在下头,继续回报道:“武贵妃是应国公武士彟之次女,初嫁弘农杨氏子弟,没两年便夫亡归宗。据应国公府仆从所说,圣人当年尚是晋王,还未婚配,偶在街上遇见胡服骑马的她,便觉得甚为合意。虽然她是寡妇之身,先帝与文德皇后却并不在意,给晋王聘来为妾。后来圣人成了太子,她便是太子良娣,登基后立即受封贵妃。”
武氏并未入宫侍奉先帝,而是嫁回了母家弘农杨氏,这便是分歧之一?如今的武贵妃深得圣人宠爱,就算要立她为后,也定不会有人横加阻拦。毕竟她算是功臣高官之后,家世清白,没有聚麀之耻,皇室也并不十分介意再醮之妇当作继后。从不曾受过冷落磋磨的武氏,从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武氏,深受长孙皇后与杜皇后熏陶的武氏,会成为那位为了权势而大肆屠戮宗室的女帝么?
想到此,谢琰微微眯了眯眼,用朱砂圈出了武氏的名字:“她的两位兄长,是否为武元庆、武元爽?母亲杨氏,是否生了三个女儿?除了她之外,长姊嫁与贺兰氏,幼妹嫁与郭氏?”
“郎君怎么都知道?”那回话的部曲睁圆了眼,惊讶道,“确实如此。如今武家已经凭着贵妃,渐渐显贵起来了。虽不如皇后母家杜氏,那些兄弟子侄却也颇为自傲。只是他们曾对杨氏与先前归宗的武贵妃颇为怠慢,贵妃与他们完全不亲近,也不曾向圣人讨要什么官职。嘿嘿,风水轮流转,现在他们整日捧着杨氏还来不及呢。”
“再细细地去查,她的亡夫究竟是弘农杨氏哪一支之后。当时夫妻是否和睦,那男子又是因何而亡的。若能查出究竟谁与这两家做的媒人便更好些,许能从官媒口中探出一二来。此外,杨贤妃的生平背景也去查一查。她与武氏的经历应当很相似,先为晋王妾,后为太子良娣。虽是杨家人,想来也并非显支。”杨氏是从未出现过的人,也许亦是变数之一。如今她生了皇长子,母凭子贵,日后或许是武氏的劲敌,自然须得对她及她身后的人都十分了解方可。
“是,某省得。”
“那中书令高家的姻亲,分别是哪几家?”谢琰又问。他当日见着那眼熟的女子,应当是高家的儿媳之一。只是一时之间,很难从记忆中寻出此女究竟是何人。不过,高家败落得早,他曾见过的内眷,应当不可能是高家媳才是——这或许也是极大的变数。
“渤海刁氏、河东薛氏、闻喜裴氏,还有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萧氏。”谢琰怔了怔,忽而想起另一张有些相似的脸庞,低低地笑了起来。因着母女俩性情不同,一个张扬艳丽,一个温婉柔顺,他此前竟然完全不曾发觉她们之间的血缘。萧氏,萧淑妃,居然嫁入了渤海高氏,而非选为太子良娣?所以,义阳才成了杜皇后所出的嫡公主……不,她们不过是封号相同罢了,连出身都全然不似,更别提年纪也有些差别了。
仔细想来,长孙皇后并未早亡,这是最早的变数,也应当是一切变数的源头。正因有她在,武氏阴差阳错并未选入宫中,而是嫁了人。或许也因有她的缘故,导致晋王的婚姻完全改变。长孙皇后之事,如今已经离得太远,恐难以打听清楚。而当今圣人——过去的晋王为何会娶了如今这些妻妾,才是最大的变数罢。除了长孙皇后之外,又有何人在圣人的婚姻之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们继续去打听清楚,当年圣人身为晋王时,为何没有选取祁县王氏女为妃,反倒是选中了杜皇后?杜皇后究竟是谁举荐的?武贵妃与杨贤妃又分别是谁举荐的?同安大长公主最初向先帝举荐的祁县王氏女去了何处?此外,同安大长公主之孙王方翼如今是我的同僚,亦是祁县王氏宗子,可再仔细地查一查他。”
“是,某等必不负郎君所托!”
诸事皆安排妥当之后,谢琰方踏着月色返回了内堂。当瞧见李暇玉斜倚在榻上,正在翻看书卷时,他心里倏然生出几分愧疚之意,更涌出无尽的脉脉温情。这些时日以来,因噩梦或者说前世之事,他对妻女有些忽略,实在是不应该。而且,那都已经是前世的旧事了,阿玉与染娘才是他如今最珍爱的人,谢家才是他该维护的家庭。
无论如何,便是前世今生都算上,阿玉也是他唯一钟情之人。她是他自己倾心求娶的女子,脾性才智与能力无人能出其右,且与他志同道合、夫妇相得。而他们的染娘,亦是他唯一的孩子。便是一生都只得这个孩儿,心中也已经是万分满足了。
“三郎。”见他浑身带着些春寒之意进来了,李暇玉便坐起来。才想出声问一问他的身体如何,头疾可有复发等等,谢琰却猛然紧紧地搂住了她,而后便是落下如春雨一般温柔而又有些急切的亲吻。
两人重逢之后,也偶有温存之时,却因种种缘由从未如此热情过。恍然间,他们仿佛回到了新婚燕尔的时刻,恨不得将对方都融进自己的血肉当中去,极尽缠绵。二人心中竟不约而同地想着:无论前方将有何等暴风骤雨,只需他们一家人相守,一直平安喜乐,此生便已经足矣。
翌日正是三月初三上巳节,亦是休沐之日。一早二人起身之后,便均换上了薄春衫,带着染娘前往王氏院子中请安。王氏这几天兴致不错,也不再拘着儿媳们,打算阖家乘车去曲江池畔踏春赏花饮宴。
因着今日是慕容家兄妹的生辰,李丹薇也即将启程离开,李遐玉便特地携着染娘与她们同坐了一辆宝盖朱轮车。王氏透过车帘的缝隙瞧见,皱眉轻轻哼了一声。小王氏听了,回首一瞧,不免心中长叹:那是怀远县主的车驾,县主想让谁同坐但凭自己的喜好,便是华丽轻便胜过谢家的车驾又如何?而且,弟妇连公主的厌翟车都坐过无数遍了,自是不放在心上。偏偏她们这位阿家却越发左性,竟连这些小事也迁怒起来。
“阿修,芷娘,今日是你们的生辰,姨母给你们准备了庆贺礼,打开来瞧瞧?”车内,李遐玉给慕容兄妹一人一个沉甸甸的香囊,笑道。
染娘也伸出小胖手,给了他们两个勉强能看得出缝了两针的布包:“我的贺礼。”她这是头一次动针线,特地将“香囊”留下来,给小伙伴当作礼物。因着太过年幼,针线完全不能看,也只能勉强收个口,线头都露在外面呢。
慕容修愣愣地看着这布包,忙不迭地收了起来,也不知想到了什么,俊秀的小脸红了起来:“多谢姨母,多谢染娘。我会一直收着的……”阿爷说过,未来娘子给的物事都是定情信物,定要珍藏起来,轻易不能给旁人瞧去。不过,怎么都觉得,“定情信物”这样的物事应当是独一份才对。为何自家妹妹也得了同样的呢?
“多谢姨母。”慕容芷亦是笑嘻嘻地道,仔细地将染娘的“香囊”瞧了瞧,“我头一回做的香囊也是这般模样,教阿娘嫌弃了好久……如今看来,染娘做得也不错么。”
“这丫头,这是变着法子夸自己呢。”李丹薇伸出纤纤食指,戳了戳她的额头。
三个孩子遂笑闹着在一起顽耍起来。李遐玉望着他们无忧无虑的笑脸,勾起嘴角:“十娘姊姊明日便启程归家,我还真有些舍不得你们。不过,若是再多留几日,说不得姊夫便要怨怪于我了。”
“他如今忙得很,哪里顾得上我们娘仨?如今天候暖些,回去也正好打猎游玩,倒是不必理会他忙是不忙了。”李丹薇回道,“你可记住了,先前答应过我,带着染娘来我那里住,绝不能食言。孙憨郎与茉纱丽也等着见你呢,他们家的大郎和梅娘也常念叨着染娘。”
李遐玉自是含笑颔首,掀起车帘对外头骑马的谢琰道:“三郎,何时得空了,疾驰去慕容姊夫的军府探望他们,再疾驰回来如何?横竖一来一回也不过是两夜的功夫罢了,只需休沐一日便能来回呢,应该也不耽误你当值。”
谢琰挑起眉,点头道:“与其让你们母女俩前去,留我一人在家中孤孤单单的。倒不如咱们一家人同去。待到过些时日不那么忙碌,再寻个三日休沐的长假启程便是。也不需紧赶慢赶,免得染娘生受不住。”
李丹薇听了,在车中轻嗔道:“果然你还是舍不下谢三郎。” ↑返回顶部↑
书房中烛火通明,谢琰端坐在书案前,略作思索,遂执笔写下了一群人的姓名。前世今生的异同,便着落在这些关键人物身上,他自是须得一一理顺,方能将繁杂的诸事清出头绪来。且正因为有了这些异同,其人其事都未必如他所知的那般发展,决不可轻易犯先入为主的过错。
他信重的部曲们团团坐在下头,继续回报道:“武贵妃是应国公武士彟之次女,初嫁弘农杨氏子弟,没两年便夫亡归宗。据应国公府仆从所说,圣人当年尚是晋王,还未婚配,偶在街上遇见胡服骑马的她,便觉得甚为合意。虽然她是寡妇之身,先帝与文德皇后却并不在意,给晋王聘来为妾。后来圣人成了太子,她便是太子良娣,登基后立即受封贵妃。”
武氏并未入宫侍奉先帝,而是嫁回了母家弘农杨氏,这便是分歧之一?如今的武贵妃深得圣人宠爱,就算要立她为后,也定不会有人横加阻拦。毕竟她算是功臣高官之后,家世清白,没有聚麀之耻,皇室也并不十分介意再醮之妇当作继后。从不曾受过冷落磋磨的武氏,从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武氏,深受长孙皇后与杜皇后熏陶的武氏,会成为那位为了权势而大肆屠戮宗室的女帝么?
想到此,谢琰微微眯了眯眼,用朱砂圈出了武氏的名字:“她的两位兄长,是否为武元庆、武元爽?母亲杨氏,是否生了三个女儿?除了她之外,长姊嫁与贺兰氏,幼妹嫁与郭氏?”
“郎君怎么都知道?”那回话的部曲睁圆了眼,惊讶道,“确实如此。如今武家已经凭着贵妃,渐渐显贵起来了。虽不如皇后母家杜氏,那些兄弟子侄却也颇为自傲。只是他们曾对杨氏与先前归宗的武贵妃颇为怠慢,贵妃与他们完全不亲近,也不曾向圣人讨要什么官职。嘿嘿,风水轮流转,现在他们整日捧着杨氏还来不及呢。”
“再细细地去查,她的亡夫究竟是弘农杨氏哪一支之后。当时夫妻是否和睦,那男子又是因何而亡的。若能查出究竟谁与这两家做的媒人便更好些,许能从官媒口中探出一二来。此外,杨贤妃的生平背景也去查一查。她与武氏的经历应当很相似,先为晋王妾,后为太子良娣。虽是杨家人,想来也并非显支。”杨氏是从未出现过的人,也许亦是变数之一。如今她生了皇长子,母凭子贵,日后或许是武氏的劲敌,自然须得对她及她身后的人都十分了解方可。
“是,某省得。”
“那中书令高家的姻亲,分别是哪几家?”谢琰又问。他当日见着那眼熟的女子,应当是高家的儿媳之一。只是一时之间,很难从记忆中寻出此女究竟是何人。不过,高家败落得早,他曾见过的内眷,应当不可能是高家媳才是——这或许也是极大的变数。
“渤海刁氏、河东薛氏、闻喜裴氏,还有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萧氏。”谢琰怔了怔,忽而想起另一张有些相似的脸庞,低低地笑了起来。因着母女俩性情不同,一个张扬艳丽,一个温婉柔顺,他此前竟然完全不曾发觉她们之间的血缘。萧氏,萧淑妃,居然嫁入了渤海高氏,而非选为太子良娣?所以,义阳才成了杜皇后所出的嫡公主……不,她们不过是封号相同罢了,连出身都全然不似,更别提年纪也有些差别了。
仔细想来,长孙皇后并未早亡,这是最早的变数,也应当是一切变数的源头。正因有她在,武氏阴差阳错并未选入宫中,而是嫁了人。或许也因有她的缘故,导致晋王的婚姻完全改变。长孙皇后之事,如今已经离得太远,恐难以打听清楚。而当今圣人——过去的晋王为何会娶了如今这些妻妾,才是最大的变数罢。除了长孙皇后之外,又有何人在圣人的婚姻之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们继续去打听清楚,当年圣人身为晋王时,为何没有选取祁县王氏女为妃,反倒是选中了杜皇后?杜皇后究竟是谁举荐的?武贵妃与杨贤妃又分别是谁举荐的?同安大长公主最初向先帝举荐的祁县王氏女去了何处?此外,同安大长公主之孙王方翼如今是我的同僚,亦是祁县王氏宗子,可再仔细地查一查他。”
“是,某等必不负郎君所托!”
诸事皆安排妥当之后,谢琰方踏着月色返回了内堂。当瞧见李暇玉斜倚在榻上,正在翻看书卷时,他心里倏然生出几分愧疚之意,更涌出无尽的脉脉温情。这些时日以来,因噩梦或者说前世之事,他对妻女有些忽略,实在是不应该。而且,那都已经是前世的旧事了,阿玉与染娘才是他如今最珍爱的人,谢家才是他该维护的家庭。
无论如何,便是前世今生都算上,阿玉也是他唯一钟情之人。她是他自己倾心求娶的女子,脾性才智与能力无人能出其右,且与他志同道合、夫妇相得。而他们的染娘,亦是他唯一的孩子。便是一生都只得这个孩儿,心中也已经是万分满足了。
“三郎。”见他浑身带着些春寒之意进来了,李暇玉便坐起来。才想出声问一问他的身体如何,头疾可有复发等等,谢琰却猛然紧紧地搂住了她,而后便是落下如春雨一般温柔而又有些急切的亲吻。
两人重逢之后,也偶有温存之时,却因种种缘由从未如此热情过。恍然间,他们仿佛回到了新婚燕尔的时刻,恨不得将对方都融进自己的血肉当中去,极尽缠绵。二人心中竟不约而同地想着:无论前方将有何等暴风骤雨,只需他们一家人相守,一直平安喜乐,此生便已经足矣。
翌日正是三月初三上巳节,亦是休沐之日。一早二人起身之后,便均换上了薄春衫,带着染娘前往王氏院子中请安。王氏这几天兴致不错,也不再拘着儿媳们,打算阖家乘车去曲江池畔踏春赏花饮宴。
因着今日是慕容家兄妹的生辰,李丹薇也即将启程离开,李遐玉便特地携着染娘与她们同坐了一辆宝盖朱轮车。王氏透过车帘的缝隙瞧见,皱眉轻轻哼了一声。小王氏听了,回首一瞧,不免心中长叹:那是怀远县主的车驾,县主想让谁同坐但凭自己的喜好,便是华丽轻便胜过谢家的车驾又如何?而且,弟妇连公主的厌翟车都坐过无数遍了,自是不放在心上。偏偏她们这位阿家却越发左性,竟连这些小事也迁怒起来。
“阿修,芷娘,今日是你们的生辰,姨母给你们准备了庆贺礼,打开来瞧瞧?”车内,李遐玉给慕容兄妹一人一个沉甸甸的香囊,笑道。
染娘也伸出小胖手,给了他们两个勉强能看得出缝了两针的布包:“我的贺礼。”她这是头一次动针线,特地将“香囊”留下来,给小伙伴当作礼物。因着太过年幼,针线完全不能看,也只能勉强收个口,线头都露在外面呢。
慕容修愣愣地看着这布包,忙不迭地收了起来,也不知想到了什么,俊秀的小脸红了起来:“多谢姨母,多谢染娘。我会一直收着的……”阿爷说过,未来娘子给的物事都是定情信物,定要珍藏起来,轻易不能给旁人瞧去。不过,怎么都觉得,“定情信物”这样的物事应当是独一份才对。为何自家妹妹也得了同样的呢?
“多谢姨母。”慕容芷亦是笑嘻嘻地道,仔细地将染娘的“香囊”瞧了瞧,“我头一回做的香囊也是这般模样,教阿娘嫌弃了好久……如今看来,染娘做得也不错么。”
“这丫头,这是变着法子夸自己呢。”李丹薇伸出纤纤食指,戳了戳她的额头。
三个孩子遂笑闹着在一起顽耍起来。李遐玉望着他们无忧无虑的笑脸,勾起嘴角:“十娘姊姊明日便启程归家,我还真有些舍不得你们。不过,若是再多留几日,说不得姊夫便要怨怪于我了。”
“他如今忙得很,哪里顾得上我们娘仨?如今天候暖些,回去也正好打猎游玩,倒是不必理会他忙是不忙了。”李丹薇回道,“你可记住了,先前答应过我,带着染娘来我那里住,绝不能食言。孙憨郎与茉纱丽也等着见你呢,他们家的大郎和梅娘也常念叨着染娘。”
李遐玉自是含笑颔首,掀起车帘对外头骑马的谢琰道:“三郎,何时得空了,疾驰去慕容姊夫的军府探望他们,再疾驰回来如何?横竖一来一回也不过是两夜的功夫罢了,只需休沐一日便能来回呢,应该也不耽误你当值。”
谢琰挑起眉,点头道:“与其让你们母女俩前去,留我一人在家中孤孤单单的。倒不如咱们一家人同去。待到过些时日不那么忙碌,再寻个三日休沐的长假启程便是。也不需紧赶慢赶,免得染娘生受不住。”
李丹薇听了,在车中轻嗔道:“果然你还是舍不下谢三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