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节(2 / 4)
“此乃太阳真火!”
“这字迹本座认得,正是上古天帝帝俊的亲笔所书。无数年前,帝俊与东皇太一执掌天庭,牧守天地,我就曾经见到过天庭发布的圣旨,字体笔画,可这个战字一模一样。可想而知,这就是帝俊和东皇太一发来的战书。”
“该来的还是要来,整整八十余万年,帝俊与东皇太一,终于按耐不住了。”
……
大战在即,诸多上古修士不仅不曾惧怕,反倒是一个个热血沸腾。
这修行之世素来就是大争之世,能从太古之时活到现在的修士,又有几个是做缩头乌龟忍气吞声活到今日?这些人大多都是尸山血海当中的百战余生,甚至有不少神佛,不知死过多少回,其后又被至交好友或是亲朋师友用六合聚首诀复活了,对于他们来说,死战四方已算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在乎的素来都不是生死,而是输赢,亦或是……道统。
修为到了圣贤,早已经念头通达,早已经心无旁骛,他们的道心,要么就是大彻大悟,要么就是执迷不悟,反正已经到了心坚如铁的层次,自然不会因为区区一道战书前来,都因此动摇了半分。
数十万年以来,柳毅与镇元子以及孔宣三为道君,携手定鼎天下,世间名山大川,灵山道场,早就有了分配统属。至于各种灵禽繁衍之地,各种天材地宝生产之处,也早已经有了分配,换而言之,那就是世间诸多利益,都已经重新瓜分完毕了,谁愿意将到手的好处,再度让出去。
帝俊与东皇太一卷土重来,天下修士怎能不奋起反抗?
于是,芸芸修士便将这上古天帝战书降临的消息,传遍四方,尤其以传给三为道君的消息,最为急切。众人全都知晓,道君功高盖世,肯定比起他们要更早知道战书降临的消息,甚至只用掐指一算,就能算得出来,可消息却依旧要发,不因其他,只因需要三位道君出头,需要三位道君打头阵而已,否则以他们的修为,怎能敌得过上古天帝,以及上古天帝带来的援兵……
传闻,当年同在鸿钧道祖门下听道的修行之士,有三千之多!
这些曾经在鸿钧道祖紫霄宫听道之辈,个个都是绝代强横之辈,莫说是三千,就是分出来一半,就不是他们这些上古修士能够比拟的。
柳毅的道场,位于虚空深处。
镇元子的道场,也位于虚空一座万寿山上。
唯有孔宣的稷下书院,位于凡俗世间,所以消息最早来到了稷下学宫当中。
庭院深深,台阶数万,殿宇数以千计。
如此恢弘大气的一片学宫,方能彰显儒门的大气象。
送信之人,足足等候了数个时辰,才得到儒门的回应。
这就是规矩,这就是儒门的礼。
自打孔宣讲道,儒门大兴以来,天地间的规矩,便被这些读书人,弄得越来越多,甚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甚么三纲五常,甚么三跪九叩拜君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信笺虽然送达了儒门,可孔宣却在讲道,他也如柳毅一样,将儒门里诸多事情,交给了门下弟子处理,自己则安安心心教导门下弟子。
讲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反省道统的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讲道,将门中诸多事情交给门下弟子。
他们下的弟子,乃是儒门圣贤崔思琪与孟子,以及七十二贤人,除了这些人之外,上有三千门生。
可儒门弟子去最擅长上行下效,孔宣将门中事物交给门下弟子,可门下弟子也有弟子。
如此一来,孔宣与门下三千多弟子,全在稷下学宫的道场当中,讲道的讲道,听道的听道,至于儒门的大小事务,则交给了一些儒门的后辈子弟。
这些人名声不显,甚至不曾有人听说过他们。
其中为首者,姓董,名仲舒。
此人年纪不过三四十岁,却已经把儒门浩然之气,修炼得略有小成,若不出意外,百年之后或许就能修炼成书仙。 ↑返回顶部↑
“这字迹本座认得,正是上古天帝帝俊的亲笔所书。无数年前,帝俊与东皇太一执掌天庭,牧守天地,我就曾经见到过天庭发布的圣旨,字体笔画,可这个战字一模一样。可想而知,这就是帝俊和东皇太一发来的战书。”
“该来的还是要来,整整八十余万年,帝俊与东皇太一,终于按耐不住了。”
……
大战在即,诸多上古修士不仅不曾惧怕,反倒是一个个热血沸腾。
这修行之世素来就是大争之世,能从太古之时活到现在的修士,又有几个是做缩头乌龟忍气吞声活到今日?这些人大多都是尸山血海当中的百战余生,甚至有不少神佛,不知死过多少回,其后又被至交好友或是亲朋师友用六合聚首诀复活了,对于他们来说,死战四方已算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在乎的素来都不是生死,而是输赢,亦或是……道统。
修为到了圣贤,早已经念头通达,早已经心无旁骛,他们的道心,要么就是大彻大悟,要么就是执迷不悟,反正已经到了心坚如铁的层次,自然不会因为区区一道战书前来,都因此动摇了半分。
数十万年以来,柳毅与镇元子以及孔宣三为道君,携手定鼎天下,世间名山大川,灵山道场,早就有了分配统属。至于各种灵禽繁衍之地,各种天材地宝生产之处,也早已经有了分配,换而言之,那就是世间诸多利益,都已经重新瓜分完毕了,谁愿意将到手的好处,再度让出去。
帝俊与东皇太一卷土重来,天下修士怎能不奋起反抗?
于是,芸芸修士便将这上古天帝战书降临的消息,传遍四方,尤其以传给三为道君的消息,最为急切。众人全都知晓,道君功高盖世,肯定比起他们要更早知道战书降临的消息,甚至只用掐指一算,就能算得出来,可消息却依旧要发,不因其他,只因需要三位道君出头,需要三位道君打头阵而已,否则以他们的修为,怎能敌得过上古天帝,以及上古天帝带来的援兵……
传闻,当年同在鸿钧道祖门下听道的修行之士,有三千之多!
这些曾经在鸿钧道祖紫霄宫听道之辈,个个都是绝代强横之辈,莫说是三千,就是分出来一半,就不是他们这些上古修士能够比拟的。
柳毅的道场,位于虚空深处。
镇元子的道场,也位于虚空一座万寿山上。
唯有孔宣的稷下书院,位于凡俗世间,所以消息最早来到了稷下学宫当中。
庭院深深,台阶数万,殿宇数以千计。
如此恢弘大气的一片学宫,方能彰显儒门的大气象。
送信之人,足足等候了数个时辰,才得到儒门的回应。
这就是规矩,这就是儒门的礼。
自打孔宣讲道,儒门大兴以来,天地间的规矩,便被这些读书人,弄得越来越多,甚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甚么三纲五常,甚么三跪九叩拜君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信笺虽然送达了儒门,可孔宣却在讲道,他也如柳毅一样,将儒门里诸多事情,交给了门下弟子处理,自己则安安心心教导门下弟子。
讲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反省道统的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讲道,将门中诸多事情交给门下弟子。
他们下的弟子,乃是儒门圣贤崔思琪与孟子,以及七十二贤人,除了这些人之外,上有三千门生。
可儒门弟子去最擅长上行下效,孔宣将门中事物交给门下弟子,可门下弟子也有弟子。
如此一来,孔宣与门下三千多弟子,全在稷下学宫的道场当中,讲道的讲道,听道的听道,至于儒门的大小事务,则交给了一些儒门的后辈子弟。
这些人名声不显,甚至不曾有人听说过他们。
其中为首者,姓董,名仲舒。
此人年纪不过三四十岁,却已经把儒门浩然之气,修炼得略有小成,若不出意外,百年之后或许就能修炼成书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