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又见蓉儿(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依旧是二合一,请喜欢的书友们投票支持!)
  西大街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建筑工绝大多数是从东北回来的农民工。
  结了婚的晚上可以搂着老婆睡,用不着担心老婆搂着隔壁老王睡,不要太幸福哟!
  工地上的建筑工一开口就是荤话,无非是某家媳妇有相好的,某家公公爬灰,哪家嫂子偷小叔子……
  基本上都是胡扯淡!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特别能吃苦耐劳,都说在家门口干活儿吃得好,用不着“劈油花”。
  “劈油花”是三水县土话,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三个字,故事来源于去东北做建筑工的农民。
  八零年春天开始,都是各乡镇组建的建筑队去东北,人数恐怕有一两万。
  都怀揣着挣大钱回家砌房子、娶媳妇的美好向往,当然要处节省,如果伙食好了,回家后分到的钱肯定少。
  都是棒小伙,成天吃白菜、干饭肚子里没油水,有的人就早早的在食堂等着打免费的汤。
  这时的汤桶里都漂了一层油花,最先打汤,就可以多“劈点油花”,由此可见他们该苦成什么样子。
  往往去过东北的农民工回来后都有自豪感,认为三水县人比绝大多数北方人勤劳多了。
  三水县建筑工确实可以自豪,干活儿绝不含糊,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
  投资拉动内需是必然,黄瀚估算过,西大街仅仅土建的花费就不低于一个亿,加上装修、置办家具、办公用品应该超过一点五亿。
  这一点五亿投资下去,拉动起的连带产值恐怕会超过五个亿。
  三水县八四年底八五年初肯定会有更多单位、更多个人赚到了钱。
  土建一个亿,基本上被三水县自己的二三十个建筑公司瓜分。
  这时没有建筑工程必须招标、第三方监理的规定,肯定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些建筑公司哪怕都是看一成的良心利润,也有一千万可以分。
  何止是建筑公司利润净增加,各乡镇的砖瓦厂,三水县水泥厂都在满负荷生产,依旧是供不应求。
  液压元件厂也轻轻松松拿到了十几万订单,“全力”牌阀门系列是入了国家大工程目录的,三水县商业街工程当然要优先选用“全力”牌。
  这单生意做得容易,不仅仅是因为“全力”牌质量好、名气大,还因为县领导都有地方保护意识。
  县里的大工程当然尽可能采购本地产品,除非质量实在不堪。
  直接、间接通过这个大工程赚到钱的人有好几万,第一受益者应该是拖拉机手,活儿多得干不完,就怕拖拉机趴窝。
  还好绝大多数拖拉机就是柴油机厂生产的“惠农”牌,姜书记亲自蹲点柴油机厂成绩斐然。
  为了保障运输,柴油机厂的售后服务人员增加了三倍,承诺本县范围,接到维修电话,四个小时内到场维修,本省范围一天内。
  质量过得去,价格适中,具备服务意识,“惠农”牌拖拉机当然会大卖,如今的月产量达到五六百辆还供不应求,今年柴油机厂产、销双过亿板上钉钉。
  第二受益者就是砖瓦窑的计件工,每个窑口附近自然村的劳动力全部上阵,连半大孩子都帮着家长干计件,但产量还是远远赶不上西大街工地的需要。
  于是乎,从外地船运砖瓦、水泥、黄沙石子成为了钢铁挂浆船的主要任务,只要运到码头,立马能够拿到钱。
  在三水县的带动下,邻近十几个市、县的砖瓦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发展得很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