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不对不起上天的安排(1 / 2)
江森一整个白天没事,大清早和马定国谈过后,早上甚至还有时间去乡中学的操场上自觉训练了两个钟头。乡中学今天正巧期末考试,操场上空无一人,江森训练的时间跟考生们考试的时间错开,避免了很多麻烦。训练结束回到旅馆,十一点出头就早早地吃了早饭,再等到中午时分,连轴转地忙碌了一整天的方堂静,就风尘仆仆地赶来了。
“江总,您看下这个……”
方堂静把合约的终稿交上来,江森飞快地看过几个关键的地方,包括双方义务、违约赔偿、分成比例,一直等翻到股权结构和出资比例的部分时,才停下来,拿起笔,在方堂静不解的目光中,把马瘸子的持股比例,从5%改成了15%,接着又一路往下,在董事名单中,略显犹豫着,加上了张楠的名字。
“这位张女士……”
“我师父代持她百分之十的股份。”江森淡淡解释,“她出资三千万。”
“哦……”方堂静点点头,感慨,“东瓯市这边,比我想象中的要有钱。”
“嗯,很多有钱人,根本看不出来。”江森接道。
倒也不是瞎说。
确实在东瓯市的许多工业小镇,九十年代的时候涌现出过不少的作坊式工厂主,在那个年代早早地就完成了资本积累。平日里穿着打扮普普通通,甚至带点邋遢,看着就跟个维修师傅似的,但银行里的存款,指不定真的奔着亿去。
只不过,瓯顺县并不是那样的工业乡镇……
“我这边没问题了。”江森把合约递还给方堂静。
方堂静点点头,笑道:“县里和乡里也没问题了,都已经拿到他们想要的那份了。这边的领导胃口不大,可以说……很淳朴,是一群好官员。”
“我也觉得。”江森回答。
相比起他前世听过的,很多吃拿卡要、各种无理要求多到让人想掀桌的极端案例,瓯顺县这边的人,最起码提的要求都很理智。县里出政策、出人员,再出点力所能及的技术和场地,换回20%的利润,以及一部分职工亲属的工作就业机会,相当合理。村子那边,自身作为扶贫的直接目标,只要10%的分成和村民的工资,也已经足够给面子。
江森并不客气地给这边的地方政府打分,这一波,瓯顺县和青民乡两级政府,他完全愿意给满分。不论这些人当中,每个人有着怎样的私心,但归根结底,第一没有拖企业后腿,甚至愿意扶上马送一程,第二没有狮子大开口,只是规规矩矩地吃自己的那一口,第三项目的好处,至少合约上,是明明白白地落在了所有环节上,让老百姓得了实惠。
当然,这可能也和部委那边的态度有关。
部委那500万拨下来不过短短十天,社会上数不清的眼睛都盯着呢,谁敢顶风伸手?要不然……别说县里如何如何,市里头,估计早就也来分一口了。
方堂静拿了合约,马上又朝乡政府跑去。县委曹秘书长在乡里借了个会议室,当作项目的临时办公室,合约下午拟定,今晚就签,县里的岳书记,会亲自前来。
这回的这个“青民乡十里沟生态开发与制药一期项目”,算是瓯顺县最近二十年来,规模最大非基建类的民营投资项目了,市里的各路媒体,此时已经有部分已经在过来的路上。
方堂静离开后,江森休息片刻,就又带着叶培和宋大江去了乡中学的体育馆。
中午投了200球,下午继续码字,一直写到四点来钟,有熟悉的客人赶来,才收起了电脑。
“江校长,现在该叫江董事长了吧?”
几个月前才去申城采访过江森的潘达海,今天又被《东瓯日报》派了过来。
不过王清风那个小尾巴没有跟着。
两个人握了握手坐下,潘达海就麻利地给江森做起了专访。
“您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项目的?”
“靠山吃山,加上专业方面的原因,还有我师父的影响。”
“那您对这个项目,有把握吗?”
“五五开嘛,要么成功,要么……呵呵,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现在有条件、有资源,总应该先试一下再说。十里沟村穷了几千年了,从古至今,从有人定居开始到现在,就没富裕过。我作为从十里沟走出来的一个山里的孩子……”
巴拉巴拉说了半个来小时,直到郑悦来催,潘达海才连忙收住,“最后一个问题,所以您做这个项目,完全没有想过自己?” ↑返回顶部↑
“江总,您看下这个……”
方堂静把合约的终稿交上来,江森飞快地看过几个关键的地方,包括双方义务、违约赔偿、分成比例,一直等翻到股权结构和出资比例的部分时,才停下来,拿起笔,在方堂静不解的目光中,把马瘸子的持股比例,从5%改成了15%,接着又一路往下,在董事名单中,略显犹豫着,加上了张楠的名字。
“这位张女士……”
“我师父代持她百分之十的股份。”江森淡淡解释,“她出资三千万。”
“哦……”方堂静点点头,感慨,“东瓯市这边,比我想象中的要有钱。”
“嗯,很多有钱人,根本看不出来。”江森接道。
倒也不是瞎说。
确实在东瓯市的许多工业小镇,九十年代的时候涌现出过不少的作坊式工厂主,在那个年代早早地就完成了资本积累。平日里穿着打扮普普通通,甚至带点邋遢,看着就跟个维修师傅似的,但银行里的存款,指不定真的奔着亿去。
只不过,瓯顺县并不是那样的工业乡镇……
“我这边没问题了。”江森把合约递还给方堂静。
方堂静点点头,笑道:“县里和乡里也没问题了,都已经拿到他们想要的那份了。这边的领导胃口不大,可以说……很淳朴,是一群好官员。”
“我也觉得。”江森回答。
相比起他前世听过的,很多吃拿卡要、各种无理要求多到让人想掀桌的极端案例,瓯顺县这边的人,最起码提的要求都很理智。县里出政策、出人员,再出点力所能及的技术和场地,换回20%的利润,以及一部分职工亲属的工作就业机会,相当合理。村子那边,自身作为扶贫的直接目标,只要10%的分成和村民的工资,也已经足够给面子。
江森并不客气地给这边的地方政府打分,这一波,瓯顺县和青民乡两级政府,他完全愿意给满分。不论这些人当中,每个人有着怎样的私心,但归根结底,第一没有拖企业后腿,甚至愿意扶上马送一程,第二没有狮子大开口,只是规规矩矩地吃自己的那一口,第三项目的好处,至少合约上,是明明白白地落在了所有环节上,让老百姓得了实惠。
当然,这可能也和部委那边的态度有关。
部委那500万拨下来不过短短十天,社会上数不清的眼睛都盯着呢,谁敢顶风伸手?要不然……别说县里如何如何,市里头,估计早就也来分一口了。
方堂静拿了合约,马上又朝乡政府跑去。县委曹秘书长在乡里借了个会议室,当作项目的临时办公室,合约下午拟定,今晚就签,县里的岳书记,会亲自前来。
这回的这个“青民乡十里沟生态开发与制药一期项目”,算是瓯顺县最近二十年来,规模最大非基建类的民营投资项目了,市里的各路媒体,此时已经有部分已经在过来的路上。
方堂静离开后,江森休息片刻,就又带着叶培和宋大江去了乡中学的体育馆。
中午投了200球,下午继续码字,一直写到四点来钟,有熟悉的客人赶来,才收起了电脑。
“江校长,现在该叫江董事长了吧?”
几个月前才去申城采访过江森的潘达海,今天又被《东瓯日报》派了过来。
不过王清风那个小尾巴没有跟着。
两个人握了握手坐下,潘达海就麻利地给江森做起了专访。
“您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项目的?”
“靠山吃山,加上专业方面的原因,还有我师父的影响。”
“那您对这个项目,有把握吗?”
“五五开嘛,要么成功,要么……呵呵,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现在有条件、有资源,总应该先试一下再说。十里沟村穷了几千年了,从古至今,从有人定居开始到现在,就没富裕过。我作为从十里沟走出来的一个山里的孩子……”
巴拉巴拉说了半个来小时,直到郑悦来催,潘达海才连忙收住,“最后一个问题,所以您做这个项目,完全没有想过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