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年少 第6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往的诸多恩怨纠葛,她都一言以蔽之:“孩子养在主子名下,是莫大的恩典——可是…我不想再和自己的骨肉分开了。”
  “不会给别人的。”皇帝替她拭了拭眼角:“我们自己把她养大。”
  直到她及笄,直到她出阁,上辈子没能亲眼看见,兴许这辈子不用再留遗憾。
  罢朝三日后,皇帝终于再度露了金面。时值夏令,幸而四境之内并无蝗灾涝情,可谓风调雨顺之年;除司礼监所呈以外,皇帝又抽了几份各部的陈条,逐一翻过后,下令召颍川侯、西平侯、户部员外郎觐见。
  户部员外郎聂琯,即皇太后娘家子侄。太'祖皇帝在位时,对聂家并无额外优容,直到皇帝践祚,方才赐给这位表兄不少田产,振兴家业,又让他在户部挂职,以便行走交际。
  对于朝廷大事,聂琯素来是十窍只通了九窍,今日乍然蒙皇帝点名传召,他心里不免又是一阵打鼓。
  皇帝见完两位侯爷,内侍出来请聂琯进去。
  颍川侯、西平侯便与他在殿门外打了个照面,聂琯忙行了礼,彼此寒暄几句,这才分道扬镳。
  那二人皆是武将出身,生得虎背熊腰、威风凛凛,聂琯目送着他俩的背影,竟有几分望洋兴叹的感慨。
  赶紧摇摇头,摈除杂念,毕恭毕敬地随内侍进殿,参见皇帝。
  皇帝同他远不如与薛盟之间亲厚,今日许是他老人家心情好,叫了免礼,赐座赐茶,俨然是话家常的架势。
  聂琯心下明了:哪还有别的家常?一听便知与他家那位半路认祖的妹子有关。
  果不其然,皇帝说:“昔日母后赐婚,原是一桩美谈,谁想靖宁侯才貌出众,家风却…种种龉龃,实在委屈了令妹。朕想,既然两厢不睦,不如和离得好,又思及这毕竟是聂卿的家事,故而特意问一问聂卿意下如何?”
  聂琯暗诽:名为兄妹,可那位大佛的去留,自己哪敢置喙?一切都凭皇帝的好恶而已。
  至于自己,不仅要顺着皇帝的口风答话,还有更要紧的一层,便是将皇帝口中的这番始末播散出去。
  不过一旬的工夫,靖宁侯府里不分嫡庶、宠妾掌权的风声便传得人尽皆知了,又夹杂着些婆母不慈、苛待小女的流言,真真假假,叫人说不清楚。据说就连天和宫里的皇太后都有所耳闻,还下了懿旨,撤了当初的赐婚,让聂夫人与靖宁侯和离。
  百姓们议论纷纷,这位聂夫人可真不值,又有消息灵通的说,区区二等的诰命,丢了便丢了吧!人家可是太后娘娘的亲戚,这不,转眼间,皇帝陛下就赏了个密国夫人的名号呢!
  第95章 .九十五醉太平
  “咚”的一声,四寸见方的皇太后金印被重重置在黄花梨木桌上,皇后眼皮跳了一跳,继续垂着头岿然坐在下首的圈椅中。
  除了孟昭仪,后宫的妃嫔们都在天和宫聚齐了。
  太后木着脸,说:“这印玺我留着原没什么用,不如交给皇帝,将来再有多少皇太后懿旨,好歹也有个出处。”
  皇帝微微蹙眉,赔笑道:“母后误会了。虽说当初是母后赐的婚,理应由母后发旨解除,不过儿子毕竟也担着个识人不明的过失,又怎好将这些污糟事说来让母后烦心?所以才自作主张料理了。”
  什么识人不明!太后心中冷笑:从前图的不就是靖宁侯好拿捏,这会儿又嫌弃起傅家家风不正了。
  枉她一贯以为,宝珠是个省心的孩子,谁能料想到今日!为了她闹得人仰马翻,不单是后宫里,连朝臣都被折腾得团团转,好端端的侯夫人不做了,儿戏似地又封了个密国夫人。
  自来诰命的品级从夫从子,她这个一等国公夫人,从的是谁?
  偏生还是密国!本朝早已无诸侯国之说,不过凭此划定岁禄。而密国,便是前朝李氏的发祥地。
  真真为了个女人,连江山社稷都不管了不成?
  这件事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叫它过去。太后拿出金印来,正是要震慑皇帝,期望他及早醒悟。
  殊不知皇帝也同样压着不满:借太后的名义下旨,固然是他理亏在前,可母子之间有什么,私下说就罢了,特意将一众妾妃都召来,是定要他罪己责躬吗?
  宝珠所谓的梦暂且不提,云栀受了谁的指使,他不是猜不到,那个人如此大胆,保不齐没有太后的默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