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1章 南原省(1 / 3)
朝#鲜境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苏清河稍后会禀报更为详细的讯息,而且,李濬要想顺利继位,必须得到华夏的册封,以金自点的老谋胜算,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向华夏派出使者,既要说明朝#鲜国内的局势,让华夏安心,也会请求册封李濬。
得不到华夏的册封,李濬也不会是合法的君主。
如果李濬得不到册封,朝#鲜王室岂非断了继承人?
李自成的心中忽地闪过一丝亮光,第三营从陆路向朝#鲜北部集结,北海舰队从海路向朝#鲜南部靠拢,能不能假戏真做,趁机将朝#鲜纳入华夏的版图?
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华夏要征服朝#鲜,将朝#鲜的版图全部纳入华夏,并非军事上的问题,而是战争过后的管理问题。
与吕宋,以及华夏北方的土著不同,朝#鲜立国千年,又不断从华夏吸收文化上的给养,百姓已经形成了民族向心力,国内的精英也会为了各自的利益,拒绝加入华夏。
华夏如果吞并朝#鲜,会出现三种可能的结局:其一,像对待东吁那样,将朝#鲜国内的精英、贵族屠尽,再辅以一定的利益,割裂民族的历史,让百姓迅速遗忘过去;其二,华夏能掌控朝#鲜的国土,但要面对朝#鲜国内无休止的叛乱,一部分军队被牵制在朝#鲜,还要不断投入银钱平叛;其三,像大明时代的安南那样,十年或者数十年之后,朝#鲜重新独立。
李自成在征伐东吁的时候,那是孤注一掷,不考虑后果、不计较银钱的得失,为了印度洋方向的出海口,东吁一定要纳入华夏,哪怕没有大明时代的“三宣六慰”做借口,哪怕东旭王朝并没有入侵国大明的事实。
征服东吁,付出一些军士的伤亡,付出一些银钱,背上一些历史的骂名,结果是值得的,华夏得到缅甸省,不仅为未来赢得了战略利益,还有当前的经济利益。
实兑府的明光贸易有限公司、大光府的文隅造船厂,还有实兑港口的贸易等,都能为华夏带来实实在在的赋税。
以大光府沙廉为母港的西海舰队,已经将华夏的触角伸向印度洋,在西洋人大规模东侵之前,或许能为华夏抢占一切战略利益,提前为西洋人入侵布局……
对华夏来说,朝#鲜的战略地位就差多了,除了北海舰队通行的对马海峡,几乎没有任何战略上的利益,而且,现在的对马海峡,并非日、朝共有,而是公海,至少华夏的北海舰队可以自由通行。
没有战略上的利益,又没有经济上的利益,华夏为何劳军费钱?难道是为了拯救朝#鲜的百姓?
对于朝#鲜,或许温水煮青蛙更为合适!
朝#鲜国内的君臣,应该已经知道,他们实际上就是华夏的藩属国,内政、外交、国防,都要看华夏的脸色行事,国内向华夏看齐,推广汉语汉话,改奉天主,不出十年,就是一个“小华夏”!
在此过程中,华夏向朝#鲜开放边界贸易,让朝#鲜的百姓感受到华夏的强大、富足,进儿对华夏生出羡慕、崇敬之心,甚至以加入华夏为荣。
华夏常驻朝#鲜使节、汉清部等,可以暗中在北部靠近辽宁的边境,扶植、培养亲近华夏的官员和势力……
多管齐下,水到渠成!
即便是最坏的结果,造成朝#鲜的分裂,华夏可以趁机将亲近华夏的北部地区先行纳入进来,一步步蚕食朝#鲜的国土,挤压朝#鲜国的生存空间。
如果朝#鲜退出《亚盟》,那就再好不过了,离开《亚盟》,朝#鲜不再是华夏的盟国,与华夏没有任何关系,华夏对朝#鲜用兵,连道义上的责任都没有了……
李自成思索片刻,心中已经做了决定,等到朝#鲜的使者来到昆明,建议双方开放边界贸易,加强物资交换。
思路离开暂时离开朝#鲜,李自成又开始思索西南的战争,他并不担心战争的胜负,天命军的军士都是职业士兵,列装的又是最先进的北京步枪,比图鲁拜琥的“当雄八旗”至少领先两代。
倒是移民的事,有些不省心。
移居乌思藏的百姓,是分批出发的,第一批百姓,只有一千壮丁,加上所有的家眷,还不到五千,原本是要移居甘孜府的。
甘孜府并不隶属于乌思藏,而是隶属于朵甘都司,但甘孜恰好将乌思藏和四川生生切开,是乌思藏与四川之间的过度山地,只有将甘孜汉化,四川的百姓才能源源不断移民乌思藏。
不过第四营第三师进入芒康后,已经征服了甘孜地区,金沙江以东部分,整合为甘孜府,隶属于四川省,既然是四川的地界,那就不需要移民,便是要移民,那也是四川省内部的事。
这第一批的移民,只能迁居更西面的芒康了。
芒康是四省交汇之地,需要人口支撑着县城、粮食、道路,不过,芒康只是一座县城,五千汉人实在是太奢侈了,还是向周边移居一部分吧……
现在的芒康县,还是一座独立的县城,并不隶属于任何一府,关键是,周边都没有立府。 ↑返回顶部↑
得不到华夏的册封,李濬也不会是合法的君主。
如果李濬得不到册封,朝#鲜王室岂非断了继承人?
李自成的心中忽地闪过一丝亮光,第三营从陆路向朝#鲜北部集结,北海舰队从海路向朝#鲜南部靠拢,能不能假戏真做,趁机将朝#鲜纳入华夏的版图?
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华夏要征服朝#鲜,将朝#鲜的版图全部纳入华夏,并非军事上的问题,而是战争过后的管理问题。
与吕宋,以及华夏北方的土著不同,朝#鲜立国千年,又不断从华夏吸收文化上的给养,百姓已经形成了民族向心力,国内的精英也会为了各自的利益,拒绝加入华夏。
华夏如果吞并朝#鲜,会出现三种可能的结局:其一,像对待东吁那样,将朝#鲜国内的精英、贵族屠尽,再辅以一定的利益,割裂民族的历史,让百姓迅速遗忘过去;其二,华夏能掌控朝#鲜的国土,但要面对朝#鲜国内无休止的叛乱,一部分军队被牵制在朝#鲜,还要不断投入银钱平叛;其三,像大明时代的安南那样,十年或者数十年之后,朝#鲜重新独立。
李自成在征伐东吁的时候,那是孤注一掷,不考虑后果、不计较银钱的得失,为了印度洋方向的出海口,东吁一定要纳入华夏,哪怕没有大明时代的“三宣六慰”做借口,哪怕东旭王朝并没有入侵国大明的事实。
征服东吁,付出一些军士的伤亡,付出一些银钱,背上一些历史的骂名,结果是值得的,华夏得到缅甸省,不仅为未来赢得了战略利益,还有当前的经济利益。
实兑府的明光贸易有限公司、大光府的文隅造船厂,还有实兑港口的贸易等,都能为华夏带来实实在在的赋税。
以大光府沙廉为母港的西海舰队,已经将华夏的触角伸向印度洋,在西洋人大规模东侵之前,或许能为华夏抢占一切战略利益,提前为西洋人入侵布局……
对华夏来说,朝#鲜的战略地位就差多了,除了北海舰队通行的对马海峡,几乎没有任何战略上的利益,而且,现在的对马海峡,并非日、朝共有,而是公海,至少华夏的北海舰队可以自由通行。
没有战略上的利益,又没有经济上的利益,华夏为何劳军费钱?难道是为了拯救朝#鲜的百姓?
对于朝#鲜,或许温水煮青蛙更为合适!
朝#鲜国内的君臣,应该已经知道,他们实际上就是华夏的藩属国,内政、外交、国防,都要看华夏的脸色行事,国内向华夏看齐,推广汉语汉话,改奉天主,不出十年,就是一个“小华夏”!
在此过程中,华夏向朝#鲜开放边界贸易,让朝#鲜的百姓感受到华夏的强大、富足,进儿对华夏生出羡慕、崇敬之心,甚至以加入华夏为荣。
华夏常驻朝#鲜使节、汉清部等,可以暗中在北部靠近辽宁的边境,扶植、培养亲近华夏的官员和势力……
多管齐下,水到渠成!
即便是最坏的结果,造成朝#鲜的分裂,华夏可以趁机将亲近华夏的北部地区先行纳入进来,一步步蚕食朝#鲜的国土,挤压朝#鲜国的生存空间。
如果朝#鲜退出《亚盟》,那就再好不过了,离开《亚盟》,朝#鲜不再是华夏的盟国,与华夏没有任何关系,华夏对朝#鲜用兵,连道义上的责任都没有了……
李自成思索片刻,心中已经做了决定,等到朝#鲜的使者来到昆明,建议双方开放边界贸易,加强物资交换。
思路离开暂时离开朝#鲜,李自成又开始思索西南的战争,他并不担心战争的胜负,天命军的军士都是职业士兵,列装的又是最先进的北京步枪,比图鲁拜琥的“当雄八旗”至少领先两代。
倒是移民的事,有些不省心。
移居乌思藏的百姓,是分批出发的,第一批百姓,只有一千壮丁,加上所有的家眷,还不到五千,原本是要移居甘孜府的。
甘孜府并不隶属于乌思藏,而是隶属于朵甘都司,但甘孜恰好将乌思藏和四川生生切开,是乌思藏与四川之间的过度山地,只有将甘孜汉化,四川的百姓才能源源不断移民乌思藏。
不过第四营第三师进入芒康后,已经征服了甘孜地区,金沙江以东部分,整合为甘孜府,隶属于四川省,既然是四川的地界,那就不需要移民,便是要移民,那也是四川省内部的事。
这第一批的移民,只能迁居更西面的芒康了。
芒康是四省交汇之地,需要人口支撑着县城、粮食、道路,不过,芒康只是一座县城,五千汉人实在是太奢侈了,还是向周边移居一部分吧……
现在的芒康县,还是一座独立的县城,并不隶属于任何一府,关键是,周边都没有立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