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38节(2 / 4)
而身侧这人,面貌当然看不见,可身上穿的却是绿色的朝服。这是六品以下低位官员才会穿的服色。这样的品级,别说是本初殿单独面圣奏对,即便是两仪门外五日一次的大朝会都不够资格参加。
当然,历朝历代都有那种官位卑而职权重的官职,比如绝大部分的天子近侍,负责修起居注的官员,还有为皇帝秉笔的翰林院官员,其实平安自己现在这个位置也差不多。不过他是内官,与朝臣不同,能见到皇帝的次数会更多。
平安忍不住开始琢磨这人的身份。
他之前在司礼监值房待了三年,对于朝中的青年才俊都略知一二,却也没有想出来究竟是哪位大人,竟有这样的殊荣来面圣。
更让平安惊讶的是,没一会儿就有小太监出来,恭恭敬敬将身边那人迎了进去!
皇帝见人通常都是按照轻重缓急,偶尔会视圣宠而定。平安自信报上去的那件事,恐怕是如今朝堂中最大的一件事了,可皇帝还是先见了那人,可见其圣宠。
于是平安不着痕迹的拉住了过来通传的小太监,“这位公公,方才那人是谁?”
一边问一边不着痕迹的塞了银子过去。对方手藏在袖子里掂了掂,低声道,“你竟不知道他?他是上一科的状元顾文珩(heng),作的诗文就连几位宰辅也是夸的,据说科考之前曾经出门游历,精通许多种番邦语言,我也分不清。可惜不愿意进翰林院,外放去做了一任县令,今年的考评是优上,如今回京述职,说不准就要留在六部中了。皇上极喜欢与他论事,便时时召来说说外头的事。”
他说完之后,便匆匆走了。平安本来还想问他外放了何处,只是他实在走得快,在这里拉拉扯扯也不合适,便只得罢了。
原来是自己离开京城这段时间出现的人,难怪之前吧辺。但现在既然知道了名字,皇城司的人自然一会儿功夫便能查出来了。
只是这接下来的等待时间就有些熬人了。
也不晓得皇帝是兴致真的那么好说得忘了时间,还是故意要晾着平安,总之平安一大早就入宫,一直等到申时初,那顾文珩才从殿里出来。
这一回他跟平安打了个照面,平安总算看见正脸。能够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此人果然不俗,剑眉星目,身上没有多少书生气,反倒显得十分有威势。龙行虎步,脊背挺直,目不斜视的从平安身边走了过去。
恐怕人家连这里站了个人都没在意。平安不得不承认,自己果然还是个小角色。
外放去了西边……精通好几种番邦语言……
总觉得这其中恐怕另有隐秘。如果平安没有猜错的话,皇帝恐怕静极思动,想打仗了。
这也难怪,自今上登基以来,十五年的时间里,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没有天灾,更无人祸,实在安宁得让人有些憋闷了。身为皇帝,多少都有些文治武功的志向,想要收拾河山,一展所长。
但现实却是山河清净,皇帝只需要做个守成之君,处理好日常枯燥繁杂的事务便可。这样一来,皇帝能有多少耐心一日一日的熬下去?
文治上已经没有可以发展之处,于是开疆拓土,无上武功才是皇帝的追求。
这些年来国库丰盈,支撑一场战争,倒也不会有问题。现在皇帝又流露出对顾文珩这样去过西边的臣子的重视,种种迹象已经十分清晰明了了。
这会儿平安再去想大皇子结下的那门亲事,不由佩服起郑氏一门来。能够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推断出皇帝的目的,并且果断的与信州张家联姻,这份眼光和手段,难怪郑贵妃宠冠六宫。
哪怕是个靶子呢?这十几年的好处,总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不是别人去做,而是她去做?
平安正出神呢,就有人来唤他进去觐见了。他连忙收敛起有些恍惚的神思,整了整神色,然后一脸肃穆的走了进去。
皇帝这会儿并不坐在御案后面,而是移到了西边窗下的罗汉床上。他半靠在枕头上,手里拿着平安方才送来的那些资料,面色严肃。
平安跪下磕了头,他才抬起头来,“起吧,这些事可都属实?”
“回皇上,臣不敢欺瞒。”他现在掌管皇城司,也可以自称臣了。平安实在是不想自称奴才,太奇怪太别扭了。
皇帝就垂着眼睛继续看,半晌才道,“这件事是皇城司发现的,你有什么打算?”
“秋闱是国之大典,若是稍有差池,影响的便是明年的春闱了。”平安道,“两京向来是人才汇聚之地,若是京城的秋闱出了事,影响恐怕会扩散至天下,动摇朝廷威信。况且其中绝大部分士子安分守己,努力苦读只为了三年一次的科考,若是出了意外,又要等到下科……所以臣的意思是,雷厉风行的将此事查办清楚但凡有舞弊嫌疑的士子全部都取消功名,其他人则该如何便如何。”
“可是这样一来,岂非姑息了那些小人?”皇帝淡淡道。
平安低着头,看不见他的脸色,但站在旁边伺候的张东远却能看清,皇上脸上的表情分明十分愉快! ↑返回顶部↑
当然,历朝历代都有那种官位卑而职权重的官职,比如绝大部分的天子近侍,负责修起居注的官员,还有为皇帝秉笔的翰林院官员,其实平安自己现在这个位置也差不多。不过他是内官,与朝臣不同,能见到皇帝的次数会更多。
平安忍不住开始琢磨这人的身份。
他之前在司礼监值房待了三年,对于朝中的青年才俊都略知一二,却也没有想出来究竟是哪位大人,竟有这样的殊荣来面圣。
更让平安惊讶的是,没一会儿就有小太监出来,恭恭敬敬将身边那人迎了进去!
皇帝见人通常都是按照轻重缓急,偶尔会视圣宠而定。平安自信报上去的那件事,恐怕是如今朝堂中最大的一件事了,可皇帝还是先见了那人,可见其圣宠。
于是平安不着痕迹的拉住了过来通传的小太监,“这位公公,方才那人是谁?”
一边问一边不着痕迹的塞了银子过去。对方手藏在袖子里掂了掂,低声道,“你竟不知道他?他是上一科的状元顾文珩(heng),作的诗文就连几位宰辅也是夸的,据说科考之前曾经出门游历,精通许多种番邦语言,我也分不清。可惜不愿意进翰林院,外放去做了一任县令,今年的考评是优上,如今回京述职,说不准就要留在六部中了。皇上极喜欢与他论事,便时时召来说说外头的事。”
他说完之后,便匆匆走了。平安本来还想问他外放了何处,只是他实在走得快,在这里拉拉扯扯也不合适,便只得罢了。
原来是自己离开京城这段时间出现的人,难怪之前吧辺。但现在既然知道了名字,皇城司的人自然一会儿功夫便能查出来了。
只是这接下来的等待时间就有些熬人了。
也不晓得皇帝是兴致真的那么好说得忘了时间,还是故意要晾着平安,总之平安一大早就入宫,一直等到申时初,那顾文珩才从殿里出来。
这一回他跟平安打了个照面,平安总算看见正脸。能够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此人果然不俗,剑眉星目,身上没有多少书生气,反倒显得十分有威势。龙行虎步,脊背挺直,目不斜视的从平安身边走了过去。
恐怕人家连这里站了个人都没在意。平安不得不承认,自己果然还是个小角色。
外放去了西边……精通好几种番邦语言……
总觉得这其中恐怕另有隐秘。如果平安没有猜错的话,皇帝恐怕静极思动,想打仗了。
这也难怪,自今上登基以来,十五年的时间里,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没有天灾,更无人祸,实在安宁得让人有些憋闷了。身为皇帝,多少都有些文治武功的志向,想要收拾河山,一展所长。
但现实却是山河清净,皇帝只需要做个守成之君,处理好日常枯燥繁杂的事务便可。这样一来,皇帝能有多少耐心一日一日的熬下去?
文治上已经没有可以发展之处,于是开疆拓土,无上武功才是皇帝的追求。
这些年来国库丰盈,支撑一场战争,倒也不会有问题。现在皇帝又流露出对顾文珩这样去过西边的臣子的重视,种种迹象已经十分清晰明了了。
这会儿平安再去想大皇子结下的那门亲事,不由佩服起郑氏一门来。能够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推断出皇帝的目的,并且果断的与信州张家联姻,这份眼光和手段,难怪郑贵妃宠冠六宫。
哪怕是个靶子呢?这十几年的好处,总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不是别人去做,而是她去做?
平安正出神呢,就有人来唤他进去觐见了。他连忙收敛起有些恍惚的神思,整了整神色,然后一脸肃穆的走了进去。
皇帝这会儿并不坐在御案后面,而是移到了西边窗下的罗汉床上。他半靠在枕头上,手里拿着平安方才送来的那些资料,面色严肃。
平安跪下磕了头,他才抬起头来,“起吧,这些事可都属实?”
“回皇上,臣不敢欺瞒。”他现在掌管皇城司,也可以自称臣了。平安实在是不想自称奴才,太奇怪太别扭了。
皇帝就垂着眼睛继续看,半晌才道,“这件事是皇城司发现的,你有什么打算?”
“秋闱是国之大典,若是稍有差池,影响的便是明年的春闱了。”平安道,“两京向来是人才汇聚之地,若是京城的秋闱出了事,影响恐怕会扩散至天下,动摇朝廷威信。况且其中绝大部分士子安分守己,努力苦读只为了三年一次的科考,若是出了意外,又要等到下科……所以臣的意思是,雷厉风行的将此事查办清楚但凡有舞弊嫌疑的士子全部都取消功名,其他人则该如何便如何。”
“可是这样一来,岂非姑息了那些小人?”皇帝淡淡道。
平安低着头,看不见他的脸色,但站在旁边伺候的张东远却能看清,皇上脸上的表情分明十分愉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