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2065节(2 / 4)
要知道,原身这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她实在是有些担心自己继续拖下去,有生之年还有没有继续突破的机会,所以在一发觉有突破的征兆时,便立刻抓紧时间突破。
但是原身过去并没有突破进士的经验,也没有人教她,再加上还缺少科举体系中进士位格的保护。
以及略微有些急功近利。
所以最终可不就突破失败,文气失衡,跟走火入魔没什么区别。
而且本人还直接去世了。
在梳理完这些记忆的同时,乔木还顺利地从原身的记忆当中,获知到了一些基础的文道修行方法。
明白了如何修行。
以及这方世界的特殊之处。
就乔木自己理解来看,这个世界的文道修行应该分成两个阶段。
一个是上古年间至春秋。
还有一个就是春秋之后。
上古年间至春秋,总共出现了六个文圣人,而他们能够成就文圣人的根基,基本都在于对天地的阐述,伏羲的连山易是对天地自然道理的阐述,仓颉的完善文字,是对天地万物的阐述,成汤的归葬易是对连山易的延伸和扩展,核心主要在于对大地生发万物的一种阐述。
至于说姬昌的周易,毫无疑问是对连山归葬的再一次延伸扩展。
从八卦延伸至六十四卦。
将天地至理阐述的更为详细。
以阴阳衍生万物。
再之后的李聃,虽然写了道德三千言,但他证道的根基,不是在于后面阐述治国治民理念的德章。
而是在于最开始的道章。
他是靠道章里面阐述的宇宙万物的至理,从而得以证得文圣位。
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道圣位。
而最后的孔丘,他的圣位相对前者而言就有些取巧了,他只是总结了前人经验,学习并兼容,最后又借着大肆收徒,获取了人道气运和文道气运的加持,这才能成圣。
而且他也是唯一死后成圣的。
随着他的学说传播开来,获取了大量气运加持,这才最终成圣。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乔木总结出的一个核心就是,这些所谓的文圣人,必须得对天地间的至理有一定的了解阐述,甚至于扩展。
只单纯的讲人讲治国之类的。
很难靠自身成为圣人。
就比如说后面的那些个诸子百家之流,他们写的那些文章,发表的见解,基本都已经不再去阐述天地至理,而是转而开始探讨人的人性,探讨治理国家的方法,这一情况无疑使得他们能够得到一定的人道加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促使人道与文道融合,互为表里。
但是,却也带歪了后来者。
他们把文道当成了人道,只讲人,不再去阐述天地至理,或者说去参悟天地至理,所以后来再无文圣人出世,特别是随着科举出现之后,大多数人更是只知道走前人圣贤的路,很少有自我的创新等等。
这方面自然就更为衰败。 ↑返回顶部↑
但是原身过去并没有突破进士的经验,也没有人教她,再加上还缺少科举体系中进士位格的保护。
以及略微有些急功近利。
所以最终可不就突破失败,文气失衡,跟走火入魔没什么区别。
而且本人还直接去世了。
在梳理完这些记忆的同时,乔木还顺利地从原身的记忆当中,获知到了一些基础的文道修行方法。
明白了如何修行。
以及这方世界的特殊之处。
就乔木自己理解来看,这个世界的文道修行应该分成两个阶段。
一个是上古年间至春秋。
还有一个就是春秋之后。
上古年间至春秋,总共出现了六个文圣人,而他们能够成就文圣人的根基,基本都在于对天地的阐述,伏羲的连山易是对天地自然道理的阐述,仓颉的完善文字,是对天地万物的阐述,成汤的归葬易是对连山易的延伸和扩展,核心主要在于对大地生发万物的一种阐述。
至于说姬昌的周易,毫无疑问是对连山归葬的再一次延伸扩展。
从八卦延伸至六十四卦。
将天地至理阐述的更为详细。
以阴阳衍生万物。
再之后的李聃,虽然写了道德三千言,但他证道的根基,不是在于后面阐述治国治民理念的德章。
而是在于最开始的道章。
他是靠道章里面阐述的宇宙万物的至理,从而得以证得文圣位。
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道圣位。
而最后的孔丘,他的圣位相对前者而言就有些取巧了,他只是总结了前人经验,学习并兼容,最后又借着大肆收徒,获取了人道气运和文道气运的加持,这才能成圣。
而且他也是唯一死后成圣的。
随着他的学说传播开来,获取了大量气运加持,这才最终成圣。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乔木总结出的一个核心就是,这些所谓的文圣人,必须得对天地间的至理有一定的了解阐述,甚至于扩展。
只单纯的讲人讲治国之类的。
很难靠自身成为圣人。
就比如说后面的那些个诸子百家之流,他们写的那些文章,发表的见解,基本都已经不再去阐述天地至理,而是转而开始探讨人的人性,探讨治理国家的方法,这一情况无疑使得他们能够得到一定的人道加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促使人道与文道融合,互为表里。
但是,却也带歪了后来者。
他们把文道当成了人道,只讲人,不再去阐述天地至理,或者说去参悟天地至理,所以后来再无文圣人出世,特别是随着科举出现之后,大多数人更是只知道走前人圣贤的路,很少有自我的创新等等。
这方面自然就更为衰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