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诸子百家一大抄(月底了,求订阅 月(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嘿嘿,那是穷人家的孩子能做到的吗?
  为什么素质教育的考试之中,要去考小提琴、考钢琴、考乐器而不是去考怎么插秧、怎么养牛、怎么割油菜呢?
  前者是素质是技能,后者就不是了?
  有钱人的家长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后者真不是!只有前者,才算才艺,才算素质教育,才能加分,因为,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
  一旦科举的模式,从四书五经变成了六艺,开始考射箭、考骑马、考剑术、考修为,那么普通家庭就自动被科举抛弃了!
  这样的科举,还不如之前的呢。之前的虽然腐儒很多,但至少拉拢了普通家庭、穷人家的孩子,保证了表面的公平。
  “所以,秀才、举人、进士三级,必须保留。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秀才考试,简化一下,能默写四书五经的,就给个秀才身份。获取秀才身份之后,就可以做官,做九品官。然后一边养活自己,一边继续读书,继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
  “到了举人的时候,考试内容也很简单,只要能默写大明律,就授予举人身份。内容是很简单的,但是想要获取考试资格,却必须学会射箭、骑马、剑术、超凡等选项中的一项。”
  普通人想要学会骑马射箭剑术中的一项,难度很大,因为没钱。但秀才老爷,在朝廷接下来的改革中,已经可以当九品官了。
  当官之后,肯定就有钱了。
  起码练习剑术、练习射术的钱,有了。
  等你什么时候熟练掌握其中的一项,你就可以考举人,能默写大明律,就给你举人身份。
  “举人,可以直接从八品官开始做起。八品官比九品官肯定更有钱,而进士要求就可以高一些,必须成就超凡,才能考进士。”
  “反正进士之前也很难考,而且这一关乃是进士的潜规则,如今摆在明面上,也不会有多少人反对。”
  “这样的科举制度,所选举出来的人才,都是从底层九品官开始一路升官,慢慢历练出来的。”
  “往昔之时,秀才很难做官,一般的举人,县令就是极限了。而进士起步就是县令,可是此前却没有任何经验,然后就被底层官吏玩弄于鼓掌之间。平日里的朝廷政事,还得和地方大户、士绅商量着来,他们很难做实事。”
  “如今改革之后,让他们从底层一级一级的往上爬。甚至可以做出规定,考上秀才之后,必须做三年或者一定年限的九品官,然后才能获取考举人的资格。后面的进士,以此类推。”
  “这样从底层杀出来的官,至少知道底层到底有多黑暗,哪怕日后还是小吏欺骗,起码欺骗成本提高了。”
  “为了更好的改革科举,改革官职需要同时进行。官无封建、吏有世袭的局面,必须改变。”
  官无封建、吏有世袭,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如今大明朝政治局面的根本原因。
  小吏上升无路,没有明确且公正的上升途径,所以他们能做的只有捞钱,除了捞钱还是捞钱。
  而一个县,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口的县,朝廷一共才几个官儿,其他的都是小吏,收税的是小吏负责,徭役是小吏负责,额外加征的辽饷,还是小吏负责,秋收仍然是小吏负责。
  县令,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象征。
  县令还活着,没有被本地人打死,这说明该地服从朝廷管辖,是顺民,是朝廷的地盘。
  上面害怕官员长期盘踞于某地然后造反,官员们自然只能不断地在大明地图之上流窜,过几年换一个地方,过几年,换一个地方。
  久而久之,便被称之为流官。
  官员像是流民一样,满大明的乱窜,路上就需要不少时间,实际做事的,都是小吏和乡绅。
  即使县令有所作为,也不能突破乡绅和小吏的底线,不然,联手之下,能让县令吃大亏,还能让县令从今往后都没法儿升官。
  地方土豪、小吏们,有的是法子折腾县令一人。
  当然,这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一个有手段的县令,也足以把本地士绅、小吏折腾的欲仙欲死,就看谁的手段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