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章 必胜之战(1 / 3)
整个登陆过程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帝国海军印度洋舰队的火力足以打消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
三十六艘各式军舰,装备从三斤到十二斤的一千多门火炮,仅仅一次齐射的弹丸就能对一座两万人口的海滨城市形成无差别火力覆盖,这样强大的武力,就算北欧传说中强大无比的泰坦巨人也不敢进入一千五百米以内的火力区。
借助军舰撑起的火力伞,帝国陆军的步骑炮各兵种完成了登陆,停留在火力伞所覆盖的海滨狭长地带。
一个军,四万人,三个小时。
楚风看了看粗笨的航海钟,对这个时间表示满意。
两栖作战本来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作战形式,从黄天荡大捷到崖山海战,从希波战争温泉关战役到阿拉伯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登陆进攻方都得面对复杂水文情况下,敌方猛烈反击的压力,并且有被半渡而击的危险。
幸好中华先祖发明的火药,它在宋代逐步发展到管状武器,并被楚风制成了大炮,射程和威力远远超越同时代的远程武器,无论希腊弩炮、重力平衡式投石机(回回炮)、床弩还是大卫式抛石机,通通甘拜下风。
若是几门、几十门火炮,还有可能被数量优势淹没,被快速骑兵突击打个措手不及,可一千多门炮齐齐整整的排在沿海线上,一旦连续发射形成交叉火网,真正连只苍蝇也飞不过来。
处于火力保护伞下的陆军士兵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下栈桥,在指挥官划定的位置列队集合,整理行装。
步兵、骑兵、炮兵各有各的位置,野战医院的帐篷也搭了起来,后勤辎重部队也把各种物资运上了岸,胖胖的军需官甚至坐在桌子后面写写画画,登陆过程耗费的时间是短不了的,最先登陆的部队所属炊事兵就在海滩上埋锅做饭,就连挖的灶孔都是横成排纵成列……所有的都那么井井有条,没有一丁点的慌乱、一丁点儿的喧嚣。
海上君王号的露台上,陈淑桢不禁叹道:“真没有想到,战争变得如此轻而易举!楚兄,你的办法实在是历代兵家所不及,枉我熟读兵书,不得不甘拜下风。”
陈淑桢自小被父亲陈文龙当儿子养,经史子集兵家要略无一不通,成年后又遇到蒙古南侵,率十万义军纵横闽广,各种战阵经得多了,却从来没有想过跨海登陆可以如此从容不迫。
“是啊,技术进步总是会让事情变得简单。”楚风随口回答道。
简单?
陈淑桢若有所思,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听楚兄说这句话了?
楚风确实不喜欢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他所受的教育中,现代工业设计就最注重成本和实用性,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导师总会要求用奥卡姆剃刀削去设计图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
大汉帝国工业实力的强大,使以前难以实现的东西有可能变成现实,关于军队装备问题统帅部和兵部也因此有过争论。
统帅部的青年参谋有着最活跃的思维,鉴于目前的战争形态,有的作战参谋认为可以发展炮身短、炮膛粗的臼炮,用来发射大口径开花弹,用来轰击坚固的欧洲城堡;有人建议组建重甲长矛步兵以应对敌人的冲刺,还有不少人希望用钢铁重现武经总要里面的各种攻城器械,譬如全钢制造的攻城槌车……
的确这些东西在特定作战样式下能发挥相当可观的战力,并且在战场上取得成功之后,关汉卿的《大汉开国群英传》一定会大书特书一笔,临安、开封等地的父老对“铁人兵大破马木留克”之类的桥段必定津津乐道。
可楚风坚决拒绝了这些想法,经过他编定的陆海军操典,确定的制式装备长期就是步骑兵两套板式甲,三种口径的火炮还是陆海军通用的,长短枪两种,手榴弹一种,刺刀一型,马刀一型……
随着技术进步板式甲换了四种型号,步枪从燧发滑膛枪进步到击发线膛枪,但装备的种类和类型从来就没有变过,除了装备升级换代的短暂阶段,汉军三十余万将士就从来没有同时使用过两种步枪,或者第四种口径的火炮。
这样做,军队的使用确实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譬如汉军步兵,他们的作战对象无论是骑兵、步兵还是城堡,骑兵内又分马木留克骑兵、北非骆驼兵、蒙古铁骑还是探马赤军,帝国陆军的步兵大爷们通通三板斧:枪打、手榴弹炸、最后刺刀捅。
如果搞什么铁人兵、长戟兵、刀盾兵,作战方式不是多得多,配合起来更灵活有效吗?
不少将领也持这种看法,在实际作战中,很多时候遭遇战来不及安营扎寨摆鹿砦拒马,火枪兵常常被敌方骑兵冲过来撞个人仰马翻,虽然弹幕齐射、手榴弹和成排的刺刀能够对付,但伤亡也是难免的。
想想这时候要有一队从头到脚包裹着沉重钢甲只露出两只眼睛,哦不,连眼睛那儿都可以镶上厚玻璃,完全刀枪不入金刚不坏的铁人兵,手持丈八钢矛顶在前面,那还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神马骑兵都是浮云啊?
兵部和后勤参谋的的意见则完全相反,他们深知增加一个新兵种会给后勤运输和军需管理带来多么沉重的压力。
楚风当然是赞成后者,通用性被他看得最重,挥兵万里之外,与上百个民族各种各样的兵种作战,要是每遇到一个新的对手就要设计一种针对性的“破解兵种”,那么链子锤、勾镰枪、凤翅鎏金镋和鱼鳞厚背砍山刀都会粉墨登场,汉军迟早会成为一个杂耍团。
楚风这样问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作战参谋和将军们:“勾镰枪可以砍马腿对付重骑兵,可它能对付弓箭兵吗?重甲铁人兵可以应付阿拉伯轻骑兵,可它能爬上城墙吗?”
为了打重骑兵就弄勾镰枪,为了打轻骑兵弄铁人兵,为了攀上城墙……为了对付弓箭兵……这样一来汉军的兵种类型会多得令指挥官头晕,并且每个兵种的数量也上不去,难以形成优势。
譬如建设一支铁人兵队吧,至少一千人才有基本效果,那么在攻城的时候这一千人就只能待边上看戏,穿多了爬不上城墙啊! ↑返回顶部↑
三十六艘各式军舰,装备从三斤到十二斤的一千多门火炮,仅仅一次齐射的弹丸就能对一座两万人口的海滨城市形成无差别火力覆盖,这样强大的武力,就算北欧传说中强大无比的泰坦巨人也不敢进入一千五百米以内的火力区。
借助军舰撑起的火力伞,帝国陆军的步骑炮各兵种完成了登陆,停留在火力伞所覆盖的海滨狭长地带。
一个军,四万人,三个小时。
楚风看了看粗笨的航海钟,对这个时间表示满意。
两栖作战本来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作战形式,从黄天荡大捷到崖山海战,从希波战争温泉关战役到阿拉伯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登陆进攻方都得面对复杂水文情况下,敌方猛烈反击的压力,并且有被半渡而击的危险。
幸好中华先祖发明的火药,它在宋代逐步发展到管状武器,并被楚风制成了大炮,射程和威力远远超越同时代的远程武器,无论希腊弩炮、重力平衡式投石机(回回炮)、床弩还是大卫式抛石机,通通甘拜下风。
若是几门、几十门火炮,还有可能被数量优势淹没,被快速骑兵突击打个措手不及,可一千多门炮齐齐整整的排在沿海线上,一旦连续发射形成交叉火网,真正连只苍蝇也飞不过来。
处于火力保护伞下的陆军士兵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下栈桥,在指挥官划定的位置列队集合,整理行装。
步兵、骑兵、炮兵各有各的位置,野战医院的帐篷也搭了起来,后勤辎重部队也把各种物资运上了岸,胖胖的军需官甚至坐在桌子后面写写画画,登陆过程耗费的时间是短不了的,最先登陆的部队所属炊事兵就在海滩上埋锅做饭,就连挖的灶孔都是横成排纵成列……所有的都那么井井有条,没有一丁点的慌乱、一丁点儿的喧嚣。
海上君王号的露台上,陈淑桢不禁叹道:“真没有想到,战争变得如此轻而易举!楚兄,你的办法实在是历代兵家所不及,枉我熟读兵书,不得不甘拜下风。”
陈淑桢自小被父亲陈文龙当儿子养,经史子集兵家要略无一不通,成年后又遇到蒙古南侵,率十万义军纵横闽广,各种战阵经得多了,却从来没有想过跨海登陆可以如此从容不迫。
“是啊,技术进步总是会让事情变得简单。”楚风随口回答道。
简单?
陈淑桢若有所思,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听楚兄说这句话了?
楚风确实不喜欢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他所受的教育中,现代工业设计就最注重成本和实用性,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导师总会要求用奥卡姆剃刀削去设计图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
大汉帝国工业实力的强大,使以前难以实现的东西有可能变成现实,关于军队装备问题统帅部和兵部也因此有过争论。
统帅部的青年参谋有着最活跃的思维,鉴于目前的战争形态,有的作战参谋认为可以发展炮身短、炮膛粗的臼炮,用来发射大口径开花弹,用来轰击坚固的欧洲城堡;有人建议组建重甲长矛步兵以应对敌人的冲刺,还有不少人希望用钢铁重现武经总要里面的各种攻城器械,譬如全钢制造的攻城槌车……
的确这些东西在特定作战样式下能发挥相当可观的战力,并且在战场上取得成功之后,关汉卿的《大汉开国群英传》一定会大书特书一笔,临安、开封等地的父老对“铁人兵大破马木留克”之类的桥段必定津津乐道。
可楚风坚决拒绝了这些想法,经过他编定的陆海军操典,确定的制式装备长期就是步骑兵两套板式甲,三种口径的火炮还是陆海军通用的,长短枪两种,手榴弹一种,刺刀一型,马刀一型……
随着技术进步板式甲换了四种型号,步枪从燧发滑膛枪进步到击发线膛枪,但装备的种类和类型从来就没有变过,除了装备升级换代的短暂阶段,汉军三十余万将士就从来没有同时使用过两种步枪,或者第四种口径的火炮。
这样做,军队的使用确实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譬如汉军步兵,他们的作战对象无论是骑兵、步兵还是城堡,骑兵内又分马木留克骑兵、北非骆驼兵、蒙古铁骑还是探马赤军,帝国陆军的步兵大爷们通通三板斧:枪打、手榴弹炸、最后刺刀捅。
如果搞什么铁人兵、长戟兵、刀盾兵,作战方式不是多得多,配合起来更灵活有效吗?
不少将领也持这种看法,在实际作战中,很多时候遭遇战来不及安营扎寨摆鹿砦拒马,火枪兵常常被敌方骑兵冲过来撞个人仰马翻,虽然弹幕齐射、手榴弹和成排的刺刀能够对付,但伤亡也是难免的。
想想这时候要有一队从头到脚包裹着沉重钢甲只露出两只眼睛,哦不,连眼睛那儿都可以镶上厚玻璃,完全刀枪不入金刚不坏的铁人兵,手持丈八钢矛顶在前面,那还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神马骑兵都是浮云啊?
兵部和后勤参谋的的意见则完全相反,他们深知增加一个新兵种会给后勤运输和军需管理带来多么沉重的压力。
楚风当然是赞成后者,通用性被他看得最重,挥兵万里之外,与上百个民族各种各样的兵种作战,要是每遇到一个新的对手就要设计一种针对性的“破解兵种”,那么链子锤、勾镰枪、凤翅鎏金镋和鱼鳞厚背砍山刀都会粉墨登场,汉军迟早会成为一个杂耍团。
楚风这样问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作战参谋和将军们:“勾镰枪可以砍马腿对付重骑兵,可它能对付弓箭兵吗?重甲铁人兵可以应付阿拉伯轻骑兵,可它能爬上城墙吗?”
为了打重骑兵就弄勾镰枪,为了打轻骑兵弄铁人兵,为了攀上城墙……为了对付弓箭兵……这样一来汉军的兵种类型会多得令指挥官头晕,并且每个兵种的数量也上不去,难以形成优势。
譬如建设一支铁人兵队吧,至少一千人才有基本效果,那么在攻城的时候这一千人就只能待边上看戏,穿多了爬不上城墙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