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生财有道(1 / 2)
七月末,蜀汉分布在荆州的细作终于得到准确的消息,曹魏的骠骑将军司马懿已经率主力循汉水东下,而吴国的辅国将军陆逊也在东移,东方似将有大战。
这个消息比魏霸的消息整整慢了近一个月。
其实这也很正常,细作们只能从外围打探消息,他们只能等看到敌人的具体行动之后,才能做出反应。而魏霸的消息来源更接近于决策层,远在外部还没有任何动作的时候,他就直接从高层获得了机密。
这还仅仅从一个位于一方重镇的神经中枢间谍,如果是一个位于洛阳决策层的间谍,那远在曹魏定计的时候,他就能得到消息,可以提前更多的时间。
提前一两个月掌握对方的动向,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这就是高级间谍和普通间谍的区别。
魏霸给诸葛亮送来的消息,给了诸葛亮一个准备的时间。七月末,就在汉中即将进行秋收的时候,诸葛亮决定发兵。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任命吴懿率领两万人留守汉中,同时负责秋收工作,颗粒归仓,如果前线有需要,他要在第一时间把粮食运到前线。
任命镇东将军赵云为偏将,扬武将军、中监军邓芝为副,率领一万人,出褒斜道,直指郿县,以为疑兵。经过两个多月的抢修,当年被曹操烧毁的褒斜道已经修复完毕,可以通行。
任命马谡率三万人为前锋大将,诸葛亮自率主力五万,共八万大军,出阳平关,直奔陇右。
鉴于建议子午谷计划的魏延父子一个贬,一个死,现在没有人再敢置疑诸葛亮的方案,只有俯首听命的份。相比起几个月前的那一次会议,这一次显得更加平静,更加井井有条,甚至有些波澜不惊,包括吴懿、赵云在内的所有将领只是平静的接受了命令,没有表示任何异议。
诸葛亮很满意。
在大军出发前,诸葛亮派人把“谪居”南郑的魏延叫到了沔阳,在外人看来,这是诸葛亮出师之前对魏延的安抚或者威慑,并没有什么意外。可是魏延却不这么想,他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诸葛亮命令魏延率军万人,取道子午谷,直奔长安。他的任务是夺取潼关,并坚守潼关,不放曹魏援军一兵一卒进入关中。至于关中现有的守军,那就由他的主力来解决,以八万对两万,四倍的兵力优势,诸葛亮有足够的自信解决他们,他对魏延的要求只有一个,守住潼关,直到主力赶到。
魏延连连点头,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丞相估计要多长时间才能到?”
诸葛亮早有计划,微微一笑:“正常情况下,我在一个月内能赶到,就算有些意外,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魏延大喜,拍着胸脯说道:“丞相放心,两个月内,曹魏不会有一兵一卒进入关中。”
诸葛亮点头微笑。
一切安排妥当,大军随即踏上征程。浩浩荡荡的八万大军离开了沔阳,奔向陇右。
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大清洗,仍然幸存的曹魏细作在汉中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诸葛亮离开沔阳七八天,细作们才从各种迹象了解到这个事实,他们纷纷将消息传回关中、宛城,不知道又要牺牲多少人的性命,才能将这个消息送回去。
……
同一时刻,夏侯懋还沉浸在纠结与喜悦之中。
纠结是因为随着褒斜道的修复,蜀汉大军北伐的脚步越来越近,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蜀汉出兵很可能是由褒斜道,而不是魏霸所说的陇右。可是夏侯懋也不敢肯定,因为魏霸确凿无疑的说过,褒斜道是疑兵,统兵大将可能是赵云,就是因为赵云的名头够响。实际上诸葛亮最信任的人是马谡,马谡才是真正的前锋,而他们的实际目标是陇右。
夏侯懋不敢确定,他与手下的将领们商议了很多次,可惜那些人大部分都不相信魏霸,他们认为魏霸是个降将,就算他不是胡说八道,故意混淆视听,又有谁能保证诸葛亮还会按之前的计划?所以他说的不可信,应该以重兵驻守郿县,以逸待劳,而不是千里迢迢的赶到陇右去。
夏侯懋不能决定,聪明如夏侯徽也没有把握,夏侯懋去问魏霸,魏霸也不能确定。他只是说,我的确不敢肯定诸葛亮会不会按原来的计划执行,我只是根据他的性格来分析,结果究竟如何,我也没把握。
魏霸这话说得合情合理,夏侯懋虽然心急如焚,却也不好强求。只好派出更多的细作,分别在褒斜道和陇右打听消息。
不过夏侯懋也不完全是纠结,他还有喜悦。
不得不说,夏侯懋这个人打仗没本事,但捞钱却很有创意。
魏霸建议夏侯懋拆毁那些没有防御意义的小城池,把各种材料集中起来加固那些有用的地方,结果夏侯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发挥,他下令拆毁长安城里的民居,集中加固未央宫和建章宫,以作为接下来防守的重点。
未央宫和建章宫是横跨长安城西城墙的两个宫殿,原本就有高耸的宫墙,虽然破败了两百多年,可是修复以供防守还是相对容易一起。再加上未央宫是建在龙首山上,地势较高,而建章宫里又有数量众多的高大台观,对防守特别有利。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选择这两个地方做为重点防守的要塞并没有错,然而拆毁民房这一点,重点却不在军事意义,而在经济意义。 ↑返回顶部↑
这个消息比魏霸的消息整整慢了近一个月。
其实这也很正常,细作们只能从外围打探消息,他们只能等看到敌人的具体行动之后,才能做出反应。而魏霸的消息来源更接近于决策层,远在外部还没有任何动作的时候,他就直接从高层获得了机密。
这还仅仅从一个位于一方重镇的神经中枢间谍,如果是一个位于洛阳决策层的间谍,那远在曹魏定计的时候,他就能得到消息,可以提前更多的时间。
提前一两个月掌握对方的动向,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这就是高级间谍和普通间谍的区别。
魏霸给诸葛亮送来的消息,给了诸葛亮一个准备的时间。七月末,就在汉中即将进行秋收的时候,诸葛亮决定发兵。按照之前的计划,他任命吴懿率领两万人留守汉中,同时负责秋收工作,颗粒归仓,如果前线有需要,他要在第一时间把粮食运到前线。
任命镇东将军赵云为偏将,扬武将军、中监军邓芝为副,率领一万人,出褒斜道,直指郿县,以为疑兵。经过两个多月的抢修,当年被曹操烧毁的褒斜道已经修复完毕,可以通行。
任命马谡率三万人为前锋大将,诸葛亮自率主力五万,共八万大军,出阳平关,直奔陇右。
鉴于建议子午谷计划的魏延父子一个贬,一个死,现在没有人再敢置疑诸葛亮的方案,只有俯首听命的份。相比起几个月前的那一次会议,这一次显得更加平静,更加井井有条,甚至有些波澜不惊,包括吴懿、赵云在内的所有将领只是平静的接受了命令,没有表示任何异议。
诸葛亮很满意。
在大军出发前,诸葛亮派人把“谪居”南郑的魏延叫到了沔阳,在外人看来,这是诸葛亮出师之前对魏延的安抚或者威慑,并没有什么意外。可是魏延却不这么想,他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诸葛亮命令魏延率军万人,取道子午谷,直奔长安。他的任务是夺取潼关,并坚守潼关,不放曹魏援军一兵一卒进入关中。至于关中现有的守军,那就由他的主力来解决,以八万对两万,四倍的兵力优势,诸葛亮有足够的自信解决他们,他对魏延的要求只有一个,守住潼关,直到主力赶到。
魏延连连点头,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丞相估计要多长时间才能到?”
诸葛亮早有计划,微微一笑:“正常情况下,我在一个月内能赶到,就算有些意外,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魏延大喜,拍着胸脯说道:“丞相放心,两个月内,曹魏不会有一兵一卒进入关中。”
诸葛亮点头微笑。
一切安排妥当,大军随即踏上征程。浩浩荡荡的八万大军离开了沔阳,奔向陇右。
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大清洗,仍然幸存的曹魏细作在汉中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诸葛亮离开沔阳七八天,细作们才从各种迹象了解到这个事实,他们纷纷将消息传回关中、宛城,不知道又要牺牲多少人的性命,才能将这个消息送回去。
……
同一时刻,夏侯懋还沉浸在纠结与喜悦之中。
纠结是因为随着褒斜道的修复,蜀汉大军北伐的脚步越来越近,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蜀汉出兵很可能是由褒斜道,而不是魏霸所说的陇右。可是夏侯懋也不敢肯定,因为魏霸确凿无疑的说过,褒斜道是疑兵,统兵大将可能是赵云,就是因为赵云的名头够响。实际上诸葛亮最信任的人是马谡,马谡才是真正的前锋,而他们的实际目标是陇右。
夏侯懋不敢确定,他与手下的将领们商议了很多次,可惜那些人大部分都不相信魏霸,他们认为魏霸是个降将,就算他不是胡说八道,故意混淆视听,又有谁能保证诸葛亮还会按之前的计划?所以他说的不可信,应该以重兵驻守郿县,以逸待劳,而不是千里迢迢的赶到陇右去。
夏侯懋不能决定,聪明如夏侯徽也没有把握,夏侯懋去问魏霸,魏霸也不能确定。他只是说,我的确不敢肯定诸葛亮会不会按原来的计划执行,我只是根据他的性格来分析,结果究竟如何,我也没把握。
魏霸这话说得合情合理,夏侯懋虽然心急如焚,却也不好强求。只好派出更多的细作,分别在褒斜道和陇右打听消息。
不过夏侯懋也不完全是纠结,他还有喜悦。
不得不说,夏侯懋这个人打仗没本事,但捞钱却很有创意。
魏霸建议夏侯懋拆毁那些没有防御意义的小城池,把各种材料集中起来加固那些有用的地方,结果夏侯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发挥,他下令拆毁长安城里的民居,集中加固未央宫和建章宫,以作为接下来防守的重点。
未央宫和建章宫是横跨长安城西城墙的两个宫殿,原本就有高耸的宫墙,虽然破败了两百多年,可是修复以供防守还是相对容易一起。再加上未央宫是建在龙首山上,地势较高,而建章宫里又有数量众多的高大台观,对防守特别有利。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选择这两个地方做为重点防守的要塞并没有错,然而拆毁民房这一点,重点却不在军事意义,而在经济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