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枯荣(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李丰也没有费祎想像的那么蠢,只是他现在的确抽不出心思来关注这些,初次担任一郡太守,诸多事务接踵而来,一下子把他给忙个四脚朝天。
  好容易把步骘送走了,李丰忽然觉得南郡空荡荡的,除了部下的那些将士,连个百姓的人影都看不着。可不是嘛,从建安十四年周瑜攻击江陵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先是魏吴交手,后来汉吴交手,接着汉魏交战,再接下来吕蒙袭取荆州,再次与魏国交手,南郡就没有消停过。南郡四通八达,交通方便,百姓逃难很容易,早就逃得人影都见不着了。
  没人,怎么守地?李丰犯了难。前思后想,他只得去找孟达、魏霸帮忙,孟达也没什么办法,他自己也没几个人,南阳现在也地广人稀,比南郡好不到哪儿去。不过魏霸帮了李丰一个大忙,他把夏侯玄招募来的海盗江贼,邓艾招募来的山越调拨了五万多户过来,充实到江陵周边的几个县。有了这五万多户,江陵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至少像那么回事,不再那么冷清了。
  有了人就可以屯田,屯田就有粮,就可以兵。魏霸建议李丰趁热打铁,把襄阳水师调到江陵来驻防。这样一方面可能减轻孟达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李丰的实力。吴军水师大部分折戟沉沙,除了魏霸新组建的交州水师之外,襄阳水师可以说是天下实力最强的水师,将来必然是伐吴的主力。把这些人收归自己的麾下,李丰自然求之不得,当即照计行事。
  除了调来襄阳水师之外,李丰又听取魏霸的建议,从那些海盗里料简了三千多精壮,充实到襄阳水师里。为此,魏霸送了一些从豫章打劫来的战船给李丰,这份厚礼让李丰欣喜若狂,感激不尽。只是亲眼看到吴军打造的战船,李丰确认了战船技术的泄密,不免又对诸葛亮咬牙切齿了一番。
  在魏霸的大力协助下,南郡很快进入了正轨,可是追查战船技术泄密的问题却一直没什么进展。经过半个月多的追查,基本可以肯定这件事和襄阳水师无关,嫌疑最终落在了关中的诸葛亮身上。李丰毫不犹豫的把事情通报给成都的大将军李严,要求就此事追究诸葛亮的责任。他相信,李严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彻底把诸葛亮的兵权夺过来。
  每天忙于公务,李丰忙得很兴奋,甚至有些亢奋,在这种时候,他就算有所担心,也不可能和魏霸翻脸,做出让魏霸不高兴的事。为了表示感谢,他还特地为魏霸请功,催促大将军府对立功将士进行嘉奖,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过年。特别是那些新迁来的百姓,第一年能不能过好,对李丰将来的政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权在握的李丰踌躇满志。费祎经过江陵时,他特地请费祎赴宴,在席上,他询问了一下费祎的关中之行。费祎当然不能把真相告诉他,只说是去关中向诸葛亮催讨债务。李丰也知道诸葛亮欠魏霸一笔钱,听到这句话,深信不疑,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指责了诸葛亮一通,说他宁可与孙权交好,也不肯支持自己人,实在是大有问题。
  费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诸葛亮被魏霸、马谡联手逼得进退两难,已经够让人心酸了,现在还被李丰这样的蠢货奚落,实在是明珠蒙尘,瓦砾当道。最让他无奈的是,他明明根本看不起李丰,却非常清楚魏霸的用意,作为魏霸的心腹之一,他不得不和李丰虚以委蛇。
  这种经历实在算不上有趣,费祎第二天一早就像逃也似的离开了江陵,渡过大江,赶往洞庭湖。
  魏霸还在洞庭,看到费祎,看到费祎带回来的那件狐裘,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一口气,眉宇间尽是说不出的失落。
  很快,魏霸就起程离开了岳阳,他要回到交州过冬。而费祎则接受了新的任务,带着魏霸准备好的礼物,赶往成都。
  ……
  成都已经吵翻了天。
  魏霸用十一天时间,以雷霆之势逼降了孙权,迫使孙权向蜀汉称臣,还割让了南郡、长沙,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意料到的结果。在此之前,这件战事已经大张旗鼓的讨论了很久,久得让人都有些疲了,以为最后可能会不了了之,大家各让一步,相安无事。
  谁也没料到,魏霸会做出三面进攻的部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服了孙权。等朝堂上的那些大臣知道战事爆发的时候,实际上大战已经结束,吴太子孙登已经在赶往成都的船上了。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胜利,快得让人瞠目结舌。
  大将军李严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曾经显赫一时的丞相府彻底没落了,与大将军李严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相比,丞相诸葛亮是个不知兵的书生成为公论。就算有几个为诸葛亮打抱不平的人,也只能在私下里叹叹气,没人敢拿到明面上来说。
  面对这种情况,留府长史蒋琬和张裔更是谨小慎微,不敢有任何出格之举。而大将军府的气势则如日中天,无人难当。
  在满朝文武都指责诸葛亮的时候,李严站了出来,义正辞严的为诸葛亮辩诬。他说,诸葛亮并非是有人说的那么不堪,他的功绩有目共睹,只是因为操劳过度,体力不支,不能亲临前线,这才有并州之败。为国家考虑,应该让丞相回成都休养,养好了身体,才能更好的为陛下效力嘛。
  李严说得很好听,可是言外之意却同样清晰。他这话一说,那些闻风使舵的人立刻出动,上书要求天子召诸葛亮回京养病。天子刘禅面对如雪片般的奏疏,不敢做任何表态,只好让人把这些奏疏抄送大将军府和丞相府。
  蒋琬等人彻底慌了神。让诸葛亮回成都,哪是让他养病,这是要剥夺他权利的意思,至少是要剥夺他的兵权。诸葛亮一旦离开关中,再想回去,那可就千难万难了。他这些年的辛苦,不出意外的话,会全部便宜了李严。
  没等蒋琬等人拿出应对的办法,李严又发起了第二波攻击。年底本来就是丞相府最忙的时候,各州郡的上计要集中到丞相府进行最终的审核,没有杨仪这个会计高手坐镇,那些堆积成山的账册就已经让蒋琬他们晕头转向了,李严却觉得不够,又提出了议功的要求。
  他要求由大将军府和丞相府合作,对年初的并州之战以及下半年的荆州之战论功行赏,而且要求尽快进行,以便天子在新年大飨时对有功之臣进行嘉奖。
  这个要求彻底把蒋琬等人逼到了墙角。
  其实根本不用议,赏罚很明白,就是赏李严父子等人的战功,罚诸葛亮、姜维并州之败的责任。
  蒋琬知道议功的后果是什么,他却不能推辞,打完仗,论功行赏是必然的事情,没有规矩,还怎么治国?他们紧急向关中请示,可是关中的消息却让他们更崩溃。
  诸葛亮真的病倒了,根本不能理事,现在主持日常事务的是杨仪和姜维。这两个人偏偏还不合,杨仪想让姜维只负责军事,其他的事务由他来负责,实际上就是想暂时代替诸葛亮,可是姜维却坚持要在日常事务里插一腿,不让杨仪独揽大权,搞得杨仪非常恼火,写信向蒋琬等人报怨姜维贪权。
  外忧内患,丞相府风雨飘摇,就像狂涛巨浪中的一叶扁舟,谁也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倾覆。
  风雨不仅在成都的朝堂上,也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城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