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经营辽东(1 / 2)
襄平的位置相当于后世的辽阳,玄莬郡则相当于后世的沈阳市周边地区,其郡治高句丽原本就是高句丽人所居,西汉武帝时就已经设郡,当时地域广大,后来因国力不济,玄菟几度得失,到东汉末年时,已经重新被高句丽人占领,汉人只剩下很小的一片区域。如今高句丽王宫被邓艾、毋丘俭连蒙带吓,吓破了胆,臣服于魏霸,连高句丽的广大区域都成了魏霸的治下,玄莬郡自然安全了。
魏霸知道这一片土地是肥沃的黑土地,如果能好好整治,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他限于人口的原因,对这片潜力无限的土地只能有限的开发。就目前而言,他只能把屯田区域划在昌黎、襄平、玄菟之间,不到后世东北三省的十分之一,却也是开发得比较成熟的十分之一。将来等人口增加了,再向北推进也不迟。
邓艾、程壹都是有丰富屯田经验的将领,有他们负责屯田,魏霸就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其他的事务。
比如练兵,比如设立学堂,把那些从中原逃出来的百姓同山里吸引出来,变成他治下的户口。
从黄巾之乱开始,中原战事频起,就不断有人渡海来到辽东。辽东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蛮荒时代,愿意投公孙家族的,可以到襄平,不愿意的,往哪里山里一躲,开辟一块耕地,种点粮食,自给自足,同样可以过得很自在。为了安全,百姓们通常会聚集在一起,选取有声望,有实力的人为头领,实行区域自治。
这其中不乏国渊、邴原这样后来的魏国重臣,当然也有管宁这样的著名的隐士。曹魏立国之后,中原渐渐安稳,这些人大多都回去了,如今的辽东剩下的难民已经不多。
人口,一直是辽东的短项。公孙度时号称拥有步卒三万,骑兵万余。这还仅仅是指数量上的,其中不乏老弱幼童,根本不能打仗的。这样的兵力在辽东一带也许能称王称霸,到了中原就不够看了。公孙度最强大的时候也不过是渡海在东莱占了几个县,除此之外,也就是欺负欺负高句丽这样的蛮夷,在魏国控制的地盘上,他甚至没能攻占辽西。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口不足,实力受限。
魏霸同样面临人口不足的问题,除了利用好的条件吸引山里的蛮夷、难民出山定居,增加户口之外,他只能用技术的优势来弥补人口不足的问题。可是技术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可以解决产出的问题,却解决不了销售的问题,如果供大于求,必然会造成利润降低的弊端。换句话说,很有可能形成原始的经济危机。
魏霸当然不希望这样的问题出现,所以他虽然着急,却也知道欲速则不达,技术不万能,特别是人口这种事,再强的技术也帮不上忙,只能慢慢的等。但是他可以做好前期准备,积累相关的技术条件,等条件一成熟,就可以大面积的铺开。
魏霸麾下有不少世家子弟,这些人都识文断字,有些人的学问还非常不错。比如虞汜、顾承、张祇等人,都是饱学之士。魏霸让他们除了处理政务之后,再去教书。凡是有年龄适合,甚至于年龄偏大的,只要有兴趣读书识字,一概收来。反正总共就这么多人,魏霸从交州、荆州多运几船粮食来,就能供应学堂的学生吃饭。
不仅有书读,还有免费的食宿,书读好了还安排就业,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各地的几个学堂一开张,很快就招满了学生。在经过简单的识字训练之后,魏霸立刻掉转方向,让大部分的学童都改学百工之技,至少也是像算学、地理这样的实用之学,只有少数人才会去学儒家经典,继续做他们的学问。
这是一片近乎蛮荒的土地,却也是阻力最小的土地,就像当初魏霸到武陵一样,这里没有什么人和他争论是道重要还是术重要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人和他争论是义重要还是利重要,只要魏霸能给他们吃饱饭,魏霸说什么,他们就怎么做。
魏霸在辽东的事业进行得很顺利,日子过得很悠闲。
……
夏侯霸则不然。
他还没到青州,就收到了魏霸经营辽东的情报,立刻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两难之地。
魏霸不肯战,他盘踞在辽东休养生息,积攒实力,待机而动,可不是一件好事。辽东之战结束得太快,没有过惨烈的大战,燕军是被迅速击溃的,损失有限。以魏霸的手段,给他半年时间,他很容易就能把那些投降的燕军变成自己的部下。
也就是说,再过半年,魏霸至少可以增加两万人马。这还仅仅是归降的燕军,如果再算上那些新招募的胡人,数量也许更多。让夏侯霸最担心的正是那些胡人,魏霸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骑兵,有乌桓人、鲜卑人甚至匈奴人的帮忙,他这个短项也可以迅速得到弥补。到了那时候,谁还能制得住他?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他实力增强之前击杀他。张郃当初就是这么想的,结果功败垂成,只是重创了魏霸,却没能击杀他。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夏侯霸的肩上,魏霸却学精了,他不像彭城之战那样主进击,而是躲在辽东不出战。
摆在夏侯霸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等。等无异于等死,肯定不可取;二,主动进攻。这一条似乎更不可能。要想远征辽东,需要倾一国之力才有可能,郭太后和那个来历不明的天子大概不会给他这样的支持,而魏国目前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怎么办,最后变成了什么也不能办。
夏侯霸望海兴叹,深感没有强大的水师所造成的遗憾。魏霸有强大的水师,可以在海上横行无阻,从襄平到青州只有陆路距离的三分之一。而且他在大海之中航行,只有到近海的时候才能发现,这样一来,整个渤海湾都在他的威胁之下,迫使魏军投入大量的兵力备战,却不知道他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
魏军完全丧失了主动权,岂能不疲于奔命。
让夏侯霸郁闷的还有一件事,他派去任城的人回来了,曹楷一口咬定,现在的天子曹芳就是他的儿子,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说辞。他这么说,夏侯霸没有任何证据,不敢轻易怀疑天子的出身,至少不敢说出来。可是随后的一件事,又让他心生疑窦。
天子下诏,曹楷增封,食三千户。
夏侯霸越来越觉得这其中有鬼,可是他却找不到任何证据。他人在前线,不可能亲自跑到洛阳去查这件事。
内外交困,夏侯霸心急如焚。就在这时,洛阳来了一位贵客:郭太后的叔父郭立。
郭立对夏侯霸说,目前大将军司马懿已经在和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接触,双方决定重开谈判。但是太后和大将军都觉得,蜀汉朝堂上,能够影响谈判结果的人不仅仅是诸葛亮,还有魏霸,所以,大将军建议和魏霸取得联络,探探他的口风。如果能取得魏霸的默许,这次谈判也许有点希望。
夏侯霸冷笑一声:“魏霸的条件,你们难道不知道?保留一郡,而不是一州,先帝在世的时候,他就说过了。”
郭立苦笑,他身边的一个文士模样的年轻人说道:“骠骑将军,你还不明白眼前的形势吗?” ↑返回顶部↑
魏霸知道这一片土地是肥沃的黑土地,如果能好好整治,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他限于人口的原因,对这片潜力无限的土地只能有限的开发。就目前而言,他只能把屯田区域划在昌黎、襄平、玄菟之间,不到后世东北三省的十分之一,却也是开发得比较成熟的十分之一。将来等人口增加了,再向北推进也不迟。
邓艾、程壹都是有丰富屯田经验的将领,有他们负责屯田,魏霸就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其他的事务。
比如练兵,比如设立学堂,把那些从中原逃出来的百姓同山里吸引出来,变成他治下的户口。
从黄巾之乱开始,中原战事频起,就不断有人渡海来到辽东。辽东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蛮荒时代,愿意投公孙家族的,可以到襄平,不愿意的,往哪里山里一躲,开辟一块耕地,种点粮食,自给自足,同样可以过得很自在。为了安全,百姓们通常会聚集在一起,选取有声望,有实力的人为头领,实行区域自治。
这其中不乏国渊、邴原这样后来的魏国重臣,当然也有管宁这样的著名的隐士。曹魏立国之后,中原渐渐安稳,这些人大多都回去了,如今的辽东剩下的难民已经不多。
人口,一直是辽东的短项。公孙度时号称拥有步卒三万,骑兵万余。这还仅仅是指数量上的,其中不乏老弱幼童,根本不能打仗的。这样的兵力在辽东一带也许能称王称霸,到了中原就不够看了。公孙度最强大的时候也不过是渡海在东莱占了几个县,除此之外,也就是欺负欺负高句丽这样的蛮夷,在魏国控制的地盘上,他甚至没能攻占辽西。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口不足,实力受限。
魏霸同样面临人口不足的问题,除了利用好的条件吸引山里的蛮夷、难民出山定居,增加户口之外,他只能用技术的优势来弥补人口不足的问题。可是技术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可以解决产出的问题,却解决不了销售的问题,如果供大于求,必然会造成利润降低的弊端。换句话说,很有可能形成原始的经济危机。
魏霸当然不希望这样的问题出现,所以他虽然着急,却也知道欲速则不达,技术不万能,特别是人口这种事,再强的技术也帮不上忙,只能慢慢的等。但是他可以做好前期准备,积累相关的技术条件,等条件一成熟,就可以大面积的铺开。
魏霸麾下有不少世家子弟,这些人都识文断字,有些人的学问还非常不错。比如虞汜、顾承、张祇等人,都是饱学之士。魏霸让他们除了处理政务之后,再去教书。凡是有年龄适合,甚至于年龄偏大的,只要有兴趣读书识字,一概收来。反正总共就这么多人,魏霸从交州、荆州多运几船粮食来,就能供应学堂的学生吃饭。
不仅有书读,还有免费的食宿,书读好了还安排就业,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各地的几个学堂一开张,很快就招满了学生。在经过简单的识字训练之后,魏霸立刻掉转方向,让大部分的学童都改学百工之技,至少也是像算学、地理这样的实用之学,只有少数人才会去学儒家经典,继续做他们的学问。
这是一片近乎蛮荒的土地,却也是阻力最小的土地,就像当初魏霸到武陵一样,这里没有什么人和他争论是道重要还是术重要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人和他争论是义重要还是利重要,只要魏霸能给他们吃饱饭,魏霸说什么,他们就怎么做。
魏霸在辽东的事业进行得很顺利,日子过得很悠闲。
……
夏侯霸则不然。
他还没到青州,就收到了魏霸经营辽东的情报,立刻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两难之地。
魏霸不肯战,他盘踞在辽东休养生息,积攒实力,待机而动,可不是一件好事。辽东之战结束得太快,没有过惨烈的大战,燕军是被迅速击溃的,损失有限。以魏霸的手段,给他半年时间,他很容易就能把那些投降的燕军变成自己的部下。
也就是说,再过半年,魏霸至少可以增加两万人马。这还仅仅是归降的燕军,如果再算上那些新招募的胡人,数量也许更多。让夏侯霸最担心的正是那些胡人,魏霸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骑兵,有乌桓人、鲜卑人甚至匈奴人的帮忙,他这个短项也可以迅速得到弥补。到了那时候,谁还能制得住他?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他实力增强之前击杀他。张郃当初就是这么想的,结果功败垂成,只是重创了魏霸,却没能击杀他。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夏侯霸的肩上,魏霸却学精了,他不像彭城之战那样主进击,而是躲在辽东不出战。
摆在夏侯霸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等。等无异于等死,肯定不可取;二,主动进攻。这一条似乎更不可能。要想远征辽东,需要倾一国之力才有可能,郭太后和那个来历不明的天子大概不会给他这样的支持,而魏国目前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怎么办,最后变成了什么也不能办。
夏侯霸望海兴叹,深感没有强大的水师所造成的遗憾。魏霸有强大的水师,可以在海上横行无阻,从襄平到青州只有陆路距离的三分之一。而且他在大海之中航行,只有到近海的时候才能发现,这样一来,整个渤海湾都在他的威胁之下,迫使魏军投入大量的兵力备战,却不知道他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
魏军完全丧失了主动权,岂能不疲于奔命。
让夏侯霸郁闷的还有一件事,他派去任城的人回来了,曹楷一口咬定,现在的天子曹芳就是他的儿子,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说辞。他这么说,夏侯霸没有任何证据,不敢轻易怀疑天子的出身,至少不敢说出来。可是随后的一件事,又让他心生疑窦。
天子下诏,曹楷增封,食三千户。
夏侯霸越来越觉得这其中有鬼,可是他却找不到任何证据。他人在前线,不可能亲自跑到洛阳去查这件事。
内外交困,夏侯霸心急如焚。就在这时,洛阳来了一位贵客:郭太后的叔父郭立。
郭立对夏侯霸说,目前大将军司马懿已经在和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接触,双方决定重开谈判。但是太后和大将军都觉得,蜀汉朝堂上,能够影响谈判结果的人不仅仅是诸葛亮,还有魏霸,所以,大将军建议和魏霸取得联络,探探他的口风。如果能取得魏霸的默许,这次谈判也许有点希望。
夏侯霸冷笑一声:“魏霸的条件,你们难道不知道?保留一郡,而不是一州,先帝在世的时候,他就说过了。”
郭立苦笑,他身边的一个文士模样的年轻人说道:“骠骑将军,你还不明白眼前的形势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