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刘兴华的眼泪(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第一次国民议会举办前,刘兴华便提前召集任命的政府跟军方官员谈话。对于这种一言堂式的任命,虽然也有人表示反对,却也清楚这样的反对是无效的。
  争议声最大的,则是对首任总理的任命。原因很简单,任命一个年不过三十的年青总理,在很多人看来都纯属儿戏。那怕不少人知道,宋教仁的政治天赋很强。
  可再强,不到三十岁当总理,他真的行吗?
  对于这样的争议,刘兴华很直接用自己做例子。做为一国最高元首,他的年龄不也刚好迈进三十大关吗?既然他能当总统,宋教仁为何不能当总理呢?
  除了总理的任命,首任议长的人选,也让各方颇显意外。刘兴华在议长的任命,采取一正两副的任命。首任大议长就是张之洞,一个已经退出清廷官场的老人。
  而副议长则是蔡元培跟梁启超,这两个在民国同样名气不凡的进步人士,配合张之洞管理议会,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甚至不少人都看的出,张之洞担任正议长,只是一个过渡的形式。未来的正议员,应该是从两位副议长中产生。谁能顺利转正,就看他们的能力了!
  伴随新政府的重要职务被陆续公布,接到刘兴华正式任命的人,也从刘兴华的任命上看出,刘兴华似乎没想象当中那样任人唯亲。
  至少在政府跟议会中,刘兴华并没安排自己的亲信上。实际上,只有刘兴华自己清楚,他在东北培养的政治人才,暂时还不堪大用。
  相比在政府官员的任命上,刘兴华给了各方不少的利益均沾。在军队的管理上,刘兴华却将军权牢牢握在手上,没给任何人插手的机会。
  根据整合后的部队编制,刘兴华在全国重要的省份,都组建了一个军的陆军。而这些军长,大多都授予中将军衔,也大多由东北军出身的军官担任首任军长。
  除此之外,根据行政区域划分,刘兴华又组建了八大军区。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授予上将军衔。八个司令员中,东北军占了六个。
  至于海军司令员,当仁不让由萨镇冰担任。而最高的军队统帅,不容置疑是由刘兴华担任。那怕政府对军队,都没有插手的权利。
  在刘兴华看来,只要握住枪杆子,政府这些人也翻不了天去。况且,财政跟司法部门的主官,都是东北籍出身的官员。这意味着,新政府实际还是刘兴华说了算。
  政府跟军队主官任命结束,刘兴华在工兵们抓紧修复好的议会大楼,召开了第一次全体议员会议。在会议上,正式宣布了国家跟国旗以及国歌的名字。
  根据刘兴华与几位政府主官的商议,新成立的国家名字全称为‘大华夏民主共和*国’。至于国旗,则是采用东北军的红旗为底色,五星居于红旗之上。
  对于国旗为何选用这个,刘兴华自然是希望,能让这面融入到他骨子里的国旗,在这个时空再次飘荡起来。可选用他的理由,刘兴华自然还是要一些的。
  《史记.天宫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
  拿出这个理由,到会的议员都没怎么反对。只有孙仲山等人,似乎还是想用他们的青天白日旗做为国旗。很可惜,这种提议刘兴华根本不会接受。
  至于国歌依然选用安民军歌进行曲,实际上就是后世的义勇军进行曲。当初组建安民军的时候,这首歌也被刘兴华做为军歌传唱至今。
  国旗、国歌跟军歌,刘兴华都力主他的选择。这样做,就是希望能对这个国家有更多的归宿感。而他同样希望,在这面红色的旗帜下,华夏能提前崛起跟复兴。
  伴随首天议会的会议结束,刘兴华以通电的形式,正如通电全国跟世界。结束清朝对华夏的统治之后,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已经有了新的名字。
  根据第二天的议事日程,议员们早早便被宾馆的服务员们叫醒,步行前往刘兴华所说的承天门广场。至于来这里做什么,议员们其实并不清楚。
  但到过承天门广场的议员都知道,进驻京城的东北军,很早就派遣工兵在那些拆装跟修整。清理了不少承天门前的建筑,将那里平整成一个若大的广场。
  除此之外,不少人也看到,在承天门的广场前,树起了一个高高的钢柱子,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至于广场中间,也修建了不少类似丰碑一样的东西。
  甚至在距离议会大楼不远的广场附近,还修建了一个高耸的英雄纪念碑。上面铭刻了不少,历代为华夏做出过贡献人的名字,还有他们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当陆续起身从下榻的酒店,抵达承天门广场的议员们,很快便看到广场聚集了很多人。其中有几个,被警卫师官员层层保护起来的人,正是比他们起更早的刘兴华。
  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在刘兴华身边站着的一个人,正是退位后担任清朝皇宫博物馆馆长的光绪。在两人身边,还有不少女眷的身影。
  就在议员们前往刘兴华所在处问好时,刘兴华也很客气般道:“劳烦诸位起个大早,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成立的新国家,一个与众不同的新气象。
  放心,将来你们愿不愿意再来看今天这样的场景,那就随你们的心意。只是我希望,等下观看的时候,大家能安静下来。现在就站着等吧!时间快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