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折返永利监(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符秦王嘉拾遗记上记载,炎帝时,传说有一个“火食国”,那里的土山,可以燃烧。于是有叫兽嚷嚷,华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话倒是没错,北宋发展出来的炼焦技术,算是比较成熟的用煤,比西方早几百年,据宋史记载,宋代年产钢七百二十四万斤,比唐朝时的两百七十万斤多了两倍。
  煤炭千百年,一直在工匠手中,默默燃烧。知道明代《天工开物》,才仔细的将煤炭用作日常燃料、锻造、烧石灰、炼制朱砂、硫磺等等用途细细总结出来。
  总结是总结出来了,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直到清末,被列强打开大门,煤炭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此之前,统治者重视的是君臣父子、诗书礼仪,或许还加上一个劝课农桑、生民民生。
  民间百姓用煤炭,是到元朝才成为普遍现象。马可波罗旅行记里,描绘了许多用煤的场景,比如公共浴池,大澡堂子,就用煤炭来烧水。而在宋代,使用煤炭,却还有诸多限制。
  首先是思想上的桎梏,总觉得这石炭有毒。其实不然,煤炭中毒主要是氧气不足,导致的煤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使人中毒。在煤多的太原,百姓可能已经发现预防中毒的方法,可其他地方的百姓,却完全不知。
  其次就是工具不行,宋代时,大炕刚在东北那边被发明出来,中原百姓还未流行。普通百姓家里,用的是地炉,通风性差,烧煤就是故意找死。若是用一般的炭盆,则因煤的温度太高,烧多了,炭盆能直接化成铁水,铜价又太贵。
  陈初六在永利监,小心观察,发现这里的工匠已经造出了一种煤炉。炉子下边有通风口,炭灰能随燃随掉,炉壁则是用的陶,外面再包一层铁皮。他们在煤炭里掺一些黄土,降低煤炭的纯度,这一来煤炉不会化了,也不会随便被打碎。
  可惜的是,陈初六没怎么看清楚,就被带着到了别的地方去。在永利监绕了一圈,管正业的酒醒的差不多,拉着陈初六手,送到永利监入口,道:“知应,难有不散的宴席,真是有些不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知应记得常来永利监看。”
  “自然是了,千金易得,知己难寻,念苦兄……”陈初六涂了点口水在眼睛下面,这真是执手相看泪眼。
  “知应也是在下的知己。”管正业松开了陈初六,看着他远去,还喊道:“知应,记得常来玩儿啊……”
  陈初六走远了,将刚才那两个盒子拿了出来,看着里面的东西,笑道:“这个永利监,水很深,膘很厚。人家彬彬有礼,我都找不到由头。黑子,帮我这两盒东西换掉,装上石炭和沙子。”
  “嗯?”
  “别问为什么,对了。之前让你在送出去的画上涂抹污损,你做了没有?”
  “放心吧,少爷,都做好了。只是……”陈长水笑了笑道:“你不要怪我做得太过分了。”
  “越过分越好。”陈初六说着,陈长水跑去将盒子,按照吩咐装好了。又驾马车,往家里赶。马车走远,行至半路,却看到远处有数人在路边等候,身影十分熟悉,是赵雅手下的人。
  走到近前,那几名女侍,来到马车旁一抱拳道:“姑爷,公主让我们跟着去保护您,不知您可有什么吩咐。”
  “刚才喝酒的时候,你们躲在哪里?”陈初六挠挠头道:“那两个姑娘的事情,你们一定要如实告诉公主,姑爷我可是一眼都没看人家,正义凛然的拒绝了。来来来,这里有几个金瓜子,你们拿着去买点胭脂水粉。”
  刚才陈初六眼睛移不动的时候,听到了一声冷哼,就是这几位女侍,躲在暗处。当下她们接过金瓜子,说了句多谢姑爷。
  “不用谢不用谢。”陈初六笑了笑道:“不过,还得劳烦你们件事。”
  “姑爷请吩咐。”
  “这永利监里面,百姓家里用的那种石炭炉,我想拿来研究研究。你们想办法,不动声色拿来一个,姑爷另有重赏。”
  “谨遵姑爷吩咐。”女侍们没半点废话。
  “黑子,调转马头。”陈初六指着永利监的方向:“咱们回永利监,过去发飙!”
  “少爷,我有点紧张。”
  “深呼吸就好了……”
  永利监管正业正在高兴,陈初六落入圈套,上了贼船。只等陈初六回到阳曲,然后被张秉叫过去,拿出铁证训斥一顿,从今往后,陈初六便成了他们一路人。不,是他们养的傀儡,因为他们握着陈初六的把柄,陈初六却没有他们的把柄。
  可他却没想到,陈初六这么快就去而又返。到了永利监之后,二话不说,开始撒泼耍赖,数落骂街。他更没想到,陈初六这么生气,是嫌他送的礼太不像样。一盒金瓜子,一盒珠宝,不说太多,几百贯还是有的吧?
  等陈初六当众打开盒子,管正业气到昏厥,里面的金瓜子和珠宝,成了石炭和泥沙,围观的人顿时明白了,难怪陈初六生气。
  堂堂二府老爷,送最廉价的东西,真以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不是送礼,这是在当面羞辱人家!
  陈初六仿佛真得了理一样,和陈长水两个人叫嚷着,让那个管正业,把陈初六送的礼给拿回来。陈初六的画,在汴京可能一副难求,可那是名气使然,都是外行在收。管正业六十岁老头,懂这个,当然不在乎他的画了,随手就放在一边了,拆都没拆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