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上表请辞(1 / 2)
次日。
吕夷简上表请辞。
这边上表请辞,那边就有一群人上表,请赵祯留住吕夷简。其实这才是吕夷简的本钱,党羽众多,一旦他离开了,这些人就不能用了。
可若是不用这些人,谁来运行庞大的赵氏王朝呢?
“吕夷简手持太阿,秉政多年。朝堂之上,无人能顶替发的位置。朕担心的不是吕相不辞,而是吕相辞了之后,谁来顶替他的位置,谁有这个本事填补这个空缺。”
赵祯并未回福宁宫,而是在文德殿写御批。面对朝中这个窘况,他也愁眉不展,叹了口气道:“这一次知应误会了朕的意思。”
“陛下深谋远虑,陈卿家他们做臣子的,本不该擅自揣度。奴婢看来,陈卿家似乎与陈参政他们走得很近。”
赵祯的脸色,看不出什么表情的波动。这一次废黜皇后的风波,正是他酝酿已久的计划。
在陈初六眼里,皇权相权之争,乃是赵祯心里的大事。可在赵祯心里,朝中的党派纷争,才是更为棘手的事情。
这其实是眼界的区别,陈初六陷入了朝局之中,能看到皇权相权之争,已是超出了寻常人的眼光。可赵祯乃是天子,一思一想,都是从天下出发。
而天下是个什么样子呢?
四海升平,内忧外患,像极了安史之乱前的大唐。
在太后崩逝之前,便命陈尧佐整顿河务。同时借着整顿河务之事,将沿岸的州县政务也整顿好,如此便能保证南北运输通畅,边军供给不断,打仗打的是钱粮。
可这些年河务整顿下来之后,赵祯发现作用并不大。汴京、河东路、应天府、河南府,这些地方还算有些效果,可别的地方,不管骰多少钱下去,都是肉包子打狗。
这些有效果的地方,要么是天子脚下,要么是四京之地,要么是陈初六管着的。赵祯钦此天下第一知府,就是为了起一个示范作用。
可河务整顿一事,却暴露了朝廷中的问题,那便是党派纷争。地方上想要整顿河务,除非有陈初六这么强硬的手腕。
不然州县与州县之间,路府官员之间,都是相互掣肘的。而且这种相互掣肘的制度,就是老赵家自己弄出来的,就是为了让地方不能强大。
没想到这种制度最终坑了自己。
地方州县的相互掣肘,还在其次,他们各自在朝中有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正是朝中的党派之争。
各派之中,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各派之间,难以配合,相互攻讦。朝廷想要办什么大事,都办不了。
赵祯想削弱相权,这是不错,可他更想要以为强势的宰相,能独掌朝纲,手持太阿,为自己办事。吕夷简,正是最佳人选。
这次废后风波,赵祯想的就是帮吕夷简弹压百官,将朝中的这个派,那个党,全都削了。不是党派相争么?那就一派独大!
同时,提拔一批自己的人,培养自己的派系,就像陈初六、富弼、范仲淹等人。一开始,还只是先将御史台收到麾下,奈何那群御史烂泥扶不上墙。有了随时可替代吕夷简的人马之后,逐步削弱吕夷简,将权力握回在自己手中。
这是赵祯的计划,可这个计划却被陈初六打乱了。赵祯想要削弱吕夷简的事情被提前了,而朝局比以前更加混乱,党争更为激烈了。
“罢了,知应既然做出了这件事。只好配合知应,演完这场戏了。上一次,吕夷简与知应之间,太后让朕选了吕夷简,这一次,朕要选知应。”
“陛下,倒不如先辞了吕相。再整顿了朝廷之后,将吕相接回来。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贾进禄低着头道。
“内廷不得干预朝政。”赵祯淡淡地回到,贾进禄立马将头低得更低,轻轻地回了一个是。
政事堂中,宋绶仍旧坐在次相的位子上。凡是前来准备恭贺的人,都被他训斥走了,宋绶看了看吕夷简那张空位,心中未免有些局促不安。看着面前一位官员,问道:“吕相请辞之后,就没有留下什么话嘛?”
“吕相说了,朝中不可一日无相。还请宋大人暂另劳苦,居中书门下处理二相之政务,尽早请陛下另立贤人。”
“吕相真这么说?”宋绶面前那人点了点头,这时宋绶摇了摇头:“这下子可算将本相,逼到了两难的境地。吕相请辞,陛下定会不允,这朝中之事,还是得吕相做主。来人,将这些奏折全都打回去,急件送去吕相家中。” ↑返回顶部↑
吕夷简上表请辞。
这边上表请辞,那边就有一群人上表,请赵祯留住吕夷简。其实这才是吕夷简的本钱,党羽众多,一旦他离开了,这些人就不能用了。
可若是不用这些人,谁来运行庞大的赵氏王朝呢?
“吕夷简手持太阿,秉政多年。朝堂之上,无人能顶替发的位置。朕担心的不是吕相不辞,而是吕相辞了之后,谁来顶替他的位置,谁有这个本事填补这个空缺。”
赵祯并未回福宁宫,而是在文德殿写御批。面对朝中这个窘况,他也愁眉不展,叹了口气道:“这一次知应误会了朕的意思。”
“陛下深谋远虑,陈卿家他们做臣子的,本不该擅自揣度。奴婢看来,陈卿家似乎与陈参政他们走得很近。”
赵祯的脸色,看不出什么表情的波动。这一次废黜皇后的风波,正是他酝酿已久的计划。
在陈初六眼里,皇权相权之争,乃是赵祯心里的大事。可在赵祯心里,朝中的党派纷争,才是更为棘手的事情。
这其实是眼界的区别,陈初六陷入了朝局之中,能看到皇权相权之争,已是超出了寻常人的眼光。可赵祯乃是天子,一思一想,都是从天下出发。
而天下是个什么样子呢?
四海升平,内忧外患,像极了安史之乱前的大唐。
在太后崩逝之前,便命陈尧佐整顿河务。同时借着整顿河务之事,将沿岸的州县政务也整顿好,如此便能保证南北运输通畅,边军供给不断,打仗打的是钱粮。
可这些年河务整顿下来之后,赵祯发现作用并不大。汴京、河东路、应天府、河南府,这些地方还算有些效果,可别的地方,不管骰多少钱下去,都是肉包子打狗。
这些有效果的地方,要么是天子脚下,要么是四京之地,要么是陈初六管着的。赵祯钦此天下第一知府,就是为了起一个示范作用。
可河务整顿一事,却暴露了朝廷中的问题,那便是党派纷争。地方上想要整顿河务,除非有陈初六这么强硬的手腕。
不然州县与州县之间,路府官员之间,都是相互掣肘的。而且这种相互掣肘的制度,就是老赵家自己弄出来的,就是为了让地方不能强大。
没想到这种制度最终坑了自己。
地方州县的相互掣肘,还在其次,他们各自在朝中有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正是朝中的党派之争。
各派之中,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各派之间,难以配合,相互攻讦。朝廷想要办什么大事,都办不了。
赵祯想削弱相权,这是不错,可他更想要以为强势的宰相,能独掌朝纲,手持太阿,为自己办事。吕夷简,正是最佳人选。
这次废后风波,赵祯想的就是帮吕夷简弹压百官,将朝中的这个派,那个党,全都削了。不是党派相争么?那就一派独大!
同时,提拔一批自己的人,培养自己的派系,就像陈初六、富弼、范仲淹等人。一开始,还只是先将御史台收到麾下,奈何那群御史烂泥扶不上墙。有了随时可替代吕夷简的人马之后,逐步削弱吕夷简,将权力握回在自己手中。
这是赵祯的计划,可这个计划却被陈初六打乱了。赵祯想要削弱吕夷简的事情被提前了,而朝局比以前更加混乱,党争更为激烈了。
“罢了,知应既然做出了这件事。只好配合知应,演完这场戏了。上一次,吕夷简与知应之间,太后让朕选了吕夷简,这一次,朕要选知应。”
“陛下,倒不如先辞了吕相。再整顿了朝廷之后,将吕相接回来。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贾进禄低着头道。
“内廷不得干预朝政。”赵祯淡淡地回到,贾进禄立马将头低得更低,轻轻地回了一个是。
政事堂中,宋绶仍旧坐在次相的位子上。凡是前来准备恭贺的人,都被他训斥走了,宋绶看了看吕夷简那张空位,心中未免有些局促不安。看着面前一位官员,问道:“吕相请辞之后,就没有留下什么话嘛?”
“吕相说了,朝中不可一日无相。还请宋大人暂另劳苦,居中书门下处理二相之政务,尽早请陛下另立贤人。”
“吕相真这么说?”宋绶面前那人点了点头,这时宋绶摇了摇头:“这下子可算将本相,逼到了两难的境地。吕相请辞,陛下定会不允,这朝中之事,还是得吕相做主。来人,将这些奏折全都打回去,急件送去吕相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