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 第124节(1 / 4)
第150章
带团队开荒这个重任,舍徐虎其谁。
再之后, 沈丽姝和她爹又跑了两趟睢县,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换回一叠薄薄的地契。
她买地这件事亲朋好友都知道, 但对外只说手里有些闲钱, 正好置办点良田肥地,外人便以为一二十亩顶了天, 而具体数量只有他们小团队内部清楚。
于是这天, 沈丽姝带着地契回家——
白天,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爷爷轮番抱着装地契的盒子摸了又摸,爱不释手, 眼中饱含晶莹泪光, 一副我们老沈家/老徐家祖宗脸上有光的感动模样。
到了晚上, 小伙伴们更是下班不肯各回各家, 难得的齐聚在了她书房, 瞪大他们的卡姿兰大眼睛、人手一张地契的观摩, 那架势, 眼睛都恨不得粘在纸上, 把每个标点符号深深印在脑中了。
沈丽姝:此情此景, 让她怎么忍住顺势画大饼的冲动嘛?
必须不能忍,于是张口就来,“这也不算什么, 咱们新开的分店,生意陆续要赶上老店了,大家伙这个月的奖金还要涨, 可见你们最多也就比我晚个一两年, 买房置地都是早晚的事。”
沈丽姝画饼是熟练技能, 但也从来不胡说八道。
跟着她干事业的小伙伴, 最早的比如徐虎徐力,如今都已经攒够了各自买婚房的钱。迟迟没有下手是因为他们在住的宅子,已经前两年花大价钱扩大扩宽的,宽敞得很,老徐家人丁也远没有亲家兴旺,徐虎他们这一辈大约是不需要另外买房安置的,除非等到他们的儿女成亲生孩子,那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暂时不考虑。
哥俩最近就商量着要不把钱拿去买商铺。
他们身边就有个反面例子,早早买了房的青娘,如今每到交租的日子就呲牙咧嘴、长吁短叹,说她当初要是不那么着急买房,而是多攒点钱买个商铺,那现在就爽了,自己开店自己花,再不用给房东打工。
徐虎和徐力在小郎君干得好好的,既是原始股东,又是业务骨干,基本上这辈子都不可能出去单干,但他们就生活在汴京商业中心,再清楚不过这边铺子每一年都是如何涨价的了,又从青娘那里了解到宅子租出去基本上就不太涨价,兄弟俩便改了主意,买房还不如买铺!
不过商铺升值空间大,相应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兄弟俩这几年是赚的不少,可是大头都帮着家里倒腾房子了,各自想买商铺颇为勉强,倒是把钱凑在一起的话,能在他们姑父的帮助下,挑个很不错铺面
那就又要合伙一起干了。
要说兄弟之间的感情,再没有比徐虎和徐力更铁的了,他俩朝夕相处的时间比父母还多,因此虽是堂兄弟,却比亲兄弟还要好,在钱财方面也从来没闹过矛盾,这次也是一拍即合,当即就要挽起袖子一起干。
反倒是家里对此比较迟疑。大舅母二舅母是一如既往的不乐意,都怕钱财混在一起,到时候自家儿子要吃亏,意外的是连徐姥爷也不那么力挺他们了。
老人家想到大孙子年纪大了,要是还住镇上,这会子都该成亲了,只是如今进了城,汴京的好儿郎二十岁成亲都不算晚,因此他们也不算很着急。
可仔细想想,距离孙子弱冠也没两年了。
到时候成了亲,各自有自己的小家,就怕他们媳妇对这些有意见,吵吵闹闹,好好的感情都要吵散了。
父母的牢骚可以不听,老爷子中肯的意见却不能不考虑,徐虎徐力开始认真思考这个事情,也在寻找解决方案,加上沈爹帮他们寻摸店铺也需要时间,因而推进得比较缓慢。
如果说徐家兄弟是混得最好的,那沈家也绝算不上差,原先在通许镇,他们家不说垫底,也是各方面都很普通平庸的一户人家,结果靠着家里大人孩子一门心思跟沈丽姝混、吃苦耐劳冲在第一线,竟然也在汴京城里买上房子了。
这套房简直让老沈家赢麻了,祖宗十八代都面上有光了。
底子更差的还有几个姑妈家,王武、张小松这几个表哥老家还在村子里,也都满满当当一大家子,人口比老沈家还兴旺,除非他们早早分家,否则很难实现进城买房的小目标。
不过表哥们也都明白自家的情况,他们进城打拼的初心就是赚点钱,吃饱喝足娶个好媳妇,眼下也都一一超额完成了,各自老家都建起了令人羡慕的青砖大瓦房,兄弟几个更是成了十里八村的金龟婿,媒婆都要踏破家里门槛的程度,要是再能买上些良田好地,何止十里八村,放在镇上他们也是数得着的好人家,简直美滋滋!
事实一一摆在眼前,小伙伴们本就高昂的情绪再次被煽动,个个红光满面,二堂哥沈大路更是激动到握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姝娘说得很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田地、大宅子都会有的!”
四堂哥沈大柳这些年也是被委以重任,职业前景一目了然,经历的事情多,也就比大家都清醒些,默默提醒道:“倒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到的……”
姝娘可以,是因为她名下产业众多。
其他人或许不太了解,他和徐力作为姝娘的左膀右臂,却是清楚知道她每月的进账,烧烤店这边大抵只占了一半,酒楼和那什么月子会所的加起来,也不会比他们少太多。 ↑返回顶部↑
带团队开荒这个重任,舍徐虎其谁。
再之后, 沈丽姝和她爹又跑了两趟睢县,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换回一叠薄薄的地契。
她买地这件事亲朋好友都知道, 但对外只说手里有些闲钱, 正好置办点良田肥地,外人便以为一二十亩顶了天, 而具体数量只有他们小团队内部清楚。
于是这天, 沈丽姝带着地契回家——
白天,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爷爷轮番抱着装地契的盒子摸了又摸,爱不释手, 眼中饱含晶莹泪光, 一副我们老沈家/老徐家祖宗脸上有光的感动模样。
到了晚上, 小伙伴们更是下班不肯各回各家, 难得的齐聚在了她书房, 瞪大他们的卡姿兰大眼睛、人手一张地契的观摩, 那架势, 眼睛都恨不得粘在纸上, 把每个标点符号深深印在脑中了。
沈丽姝:此情此景, 让她怎么忍住顺势画大饼的冲动嘛?
必须不能忍,于是张口就来,“这也不算什么, 咱们新开的分店,生意陆续要赶上老店了,大家伙这个月的奖金还要涨, 可见你们最多也就比我晚个一两年, 买房置地都是早晚的事。”
沈丽姝画饼是熟练技能, 但也从来不胡说八道。
跟着她干事业的小伙伴, 最早的比如徐虎徐力,如今都已经攒够了各自买婚房的钱。迟迟没有下手是因为他们在住的宅子,已经前两年花大价钱扩大扩宽的,宽敞得很,老徐家人丁也远没有亲家兴旺,徐虎他们这一辈大约是不需要另外买房安置的,除非等到他们的儿女成亲生孩子,那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暂时不考虑。
哥俩最近就商量着要不把钱拿去买商铺。
他们身边就有个反面例子,早早买了房的青娘,如今每到交租的日子就呲牙咧嘴、长吁短叹,说她当初要是不那么着急买房,而是多攒点钱买个商铺,那现在就爽了,自己开店自己花,再不用给房东打工。
徐虎和徐力在小郎君干得好好的,既是原始股东,又是业务骨干,基本上这辈子都不可能出去单干,但他们就生活在汴京商业中心,再清楚不过这边铺子每一年都是如何涨价的了,又从青娘那里了解到宅子租出去基本上就不太涨价,兄弟俩便改了主意,买房还不如买铺!
不过商铺升值空间大,相应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兄弟俩这几年是赚的不少,可是大头都帮着家里倒腾房子了,各自想买商铺颇为勉强,倒是把钱凑在一起的话,能在他们姑父的帮助下,挑个很不错铺面
那就又要合伙一起干了。
要说兄弟之间的感情,再没有比徐虎和徐力更铁的了,他俩朝夕相处的时间比父母还多,因此虽是堂兄弟,却比亲兄弟还要好,在钱财方面也从来没闹过矛盾,这次也是一拍即合,当即就要挽起袖子一起干。
反倒是家里对此比较迟疑。大舅母二舅母是一如既往的不乐意,都怕钱财混在一起,到时候自家儿子要吃亏,意外的是连徐姥爷也不那么力挺他们了。
老人家想到大孙子年纪大了,要是还住镇上,这会子都该成亲了,只是如今进了城,汴京的好儿郎二十岁成亲都不算晚,因此他们也不算很着急。
可仔细想想,距离孙子弱冠也没两年了。
到时候成了亲,各自有自己的小家,就怕他们媳妇对这些有意见,吵吵闹闹,好好的感情都要吵散了。
父母的牢骚可以不听,老爷子中肯的意见却不能不考虑,徐虎徐力开始认真思考这个事情,也在寻找解决方案,加上沈爹帮他们寻摸店铺也需要时间,因而推进得比较缓慢。
如果说徐家兄弟是混得最好的,那沈家也绝算不上差,原先在通许镇,他们家不说垫底,也是各方面都很普通平庸的一户人家,结果靠着家里大人孩子一门心思跟沈丽姝混、吃苦耐劳冲在第一线,竟然也在汴京城里买上房子了。
这套房简直让老沈家赢麻了,祖宗十八代都面上有光了。
底子更差的还有几个姑妈家,王武、张小松这几个表哥老家还在村子里,也都满满当当一大家子,人口比老沈家还兴旺,除非他们早早分家,否则很难实现进城买房的小目标。
不过表哥们也都明白自家的情况,他们进城打拼的初心就是赚点钱,吃饱喝足娶个好媳妇,眼下也都一一超额完成了,各自老家都建起了令人羡慕的青砖大瓦房,兄弟几个更是成了十里八村的金龟婿,媒婆都要踏破家里门槛的程度,要是再能买上些良田好地,何止十里八村,放在镇上他们也是数得着的好人家,简直美滋滋!
事实一一摆在眼前,小伙伴们本就高昂的情绪再次被煽动,个个红光满面,二堂哥沈大路更是激动到握拳,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姝娘说得很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田地、大宅子都会有的!”
四堂哥沈大柳这些年也是被委以重任,职业前景一目了然,经历的事情多,也就比大家都清醒些,默默提醒道:“倒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到的……”
姝娘可以,是因为她名下产业众多。
其他人或许不太了解,他和徐力作为姝娘的左膀右臂,却是清楚知道她每月的进账,烧烤店这边大抵只占了一半,酒楼和那什么月子会所的加起来,也不会比他们少太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