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97节(2 / 4)
有些人对学生喊话,快速按照名单将入学学生分为大中小几个班级。
每日几时起床,几时晨读,几时出早操,几时正式开始上课,哪一节课在哪个教室上,都有明确的规定。
因着规定太多,一些刚入学年纪还小的孩子们记不住,又怕旁边的先生为难自己,又怕回家爹娘揍自己屁股,愁的一张小脸皱成了包子。
锦绣不为所动,先生们对此经验十足的样子,朝学生们喊话。
“记不住又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回头不出三天保管你们将书院的规矩记得明明白白,这辈子想忘都忘不掉。
先生这里先给你们说一下,让你们心里有个准备,别进入书院了,还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白白浪费这大好机会!
前面说了书院的大小规矩,这里说一下,书院对做什么事会有奖励,做什么事会有惩罚,奖励是什么?惩罚是什么?希望你们自己心里都有数。
书院绝对不包容,不纵容,任何一个毁坏书院规矩,给书院名声带来损害的学生,这一点希望你们记得清清楚楚,最好现在立刻马上就给我刻在脑子里!”
有些学生越听双眼越发明亮,而有些学生听了开始打退堂鼓,眼神不停转动,希望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爹娘,让他们带自己回家。
说实话,这一群人中,除了万水村村民的孩子那般从出生到如今从未识过一个字的,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府城内或者各县城内有家底的大户人家孩子。
这些孩子不可能不通文墨,进入书院都是有一定功底的,或者家里早就有了启蒙老师,但出于种种原因被家里送到书院。
这样的孩子有一点不好,就是从小被家里娇宠着长大,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罪。
和那些从小就下地上树下河摸鱼的孩子不一样。
乡下来的那些孩子从小吃惯了苦头,书院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反倒是另外一种享受。
有些孩子一年到头吃不饱饭,好几年没有正儿八经吃一顿肉,方才光是听先生说,书院三餐管饱,一荤两素,外加一汤,这些都是给他们免费提供的,只要他们通过两年后的书院考核,第三年还可以继续白吃白喝,眼睛就唰的一下亮了。
不就是考核吗?考!为了这些吃食也不能放弃!
有些心思活络的孩子,甚至已经想着自己可以少吃一些,省下来的带回家给家里的父母姐妹尝尝。
虽然还没正式品尝过书院食堂伙食,但光听先生说就忍不住开始咽口水了。一定非常美味。
至于什么实行军队化管理,每日早起晚睡,锻炼身体的同时努力学习知识,在这些孩子心里那都跟玩儿似的。
农家孩子天不亮,跟着父母下地种田,晚上摸黑回家,吃的苦,受的罪多了去了,现在书院的这些规矩,在他们幼小的心里,跟种地一比都是小儿科。
而那些被家里宠着长大的孩子们,越听越可怕,年龄小的眼里已经开始含着两泡泪,怯怯的看着周围的先生,感觉自己像是上了当,被父母卖给了书院一样。
可不管孩子们怎么想?家长们是万分放心的,只要听着严格的教学措施,还有方方面面非常周到的管理,就让他们感觉安心,能清晰的感觉到,这是一个读书明理上进的好地方。
万水村村长对身边的几个汉子道:“这一定是天底下最好的书院,其他书院都没有这里好。”
说的就跟他见过许多书院一样。
偏这话还得到了周围很多汉子们的认可。
有人小声跟村长唠叨:“要不是我年龄太大,我都想在书院呆几年,他娘的这待遇也太好了,这哪里是教学生?这简直是在养着一帮不干活儿,光吃饭的祖宗!”
有人小声嘀咕:“我现在就已经想好了,我家娃将来不指望他当官,光宗耀祖,要是他给老子争气,哪怕将来能回到书院,给先生们打打下手,我的心里就心满意足了。”
周围有人打趣他:“长的不美,想的倒是挺美。你看看那些文先生,武先生,一看就贵气不凡,头发丝都写着读书人的骄傲,虽然对咱们说话客客气气的,但我就是在他们面前大气,不敢喘。
人家那样的人能看上咱们这家娃儿,将来留在先生面前跑腿腿,那都是三生修来的福气。”
这些人想的简单,府城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们想法就复杂多了。 ↑返回顶部↑
每日几时起床,几时晨读,几时出早操,几时正式开始上课,哪一节课在哪个教室上,都有明确的规定。
因着规定太多,一些刚入学年纪还小的孩子们记不住,又怕旁边的先生为难自己,又怕回家爹娘揍自己屁股,愁的一张小脸皱成了包子。
锦绣不为所动,先生们对此经验十足的样子,朝学生们喊话。
“记不住又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回头不出三天保管你们将书院的规矩记得明明白白,这辈子想忘都忘不掉。
先生这里先给你们说一下,让你们心里有个准备,别进入书院了,还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白白浪费这大好机会!
前面说了书院的大小规矩,这里说一下,书院对做什么事会有奖励,做什么事会有惩罚,奖励是什么?惩罚是什么?希望你们自己心里都有数。
书院绝对不包容,不纵容,任何一个毁坏书院规矩,给书院名声带来损害的学生,这一点希望你们记得清清楚楚,最好现在立刻马上就给我刻在脑子里!”
有些学生越听双眼越发明亮,而有些学生听了开始打退堂鼓,眼神不停转动,希望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爹娘,让他们带自己回家。
说实话,这一群人中,除了万水村村民的孩子那般从出生到如今从未识过一个字的,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府城内或者各县城内有家底的大户人家孩子。
这些孩子不可能不通文墨,进入书院都是有一定功底的,或者家里早就有了启蒙老师,但出于种种原因被家里送到书院。
这样的孩子有一点不好,就是从小被家里娇宠着长大,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罪。
和那些从小就下地上树下河摸鱼的孩子不一样。
乡下来的那些孩子从小吃惯了苦头,书院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反倒是另外一种享受。
有些孩子一年到头吃不饱饭,好几年没有正儿八经吃一顿肉,方才光是听先生说,书院三餐管饱,一荤两素,外加一汤,这些都是给他们免费提供的,只要他们通过两年后的书院考核,第三年还可以继续白吃白喝,眼睛就唰的一下亮了。
不就是考核吗?考!为了这些吃食也不能放弃!
有些心思活络的孩子,甚至已经想着自己可以少吃一些,省下来的带回家给家里的父母姐妹尝尝。
虽然还没正式品尝过书院食堂伙食,但光听先生说就忍不住开始咽口水了。一定非常美味。
至于什么实行军队化管理,每日早起晚睡,锻炼身体的同时努力学习知识,在这些孩子心里那都跟玩儿似的。
农家孩子天不亮,跟着父母下地种田,晚上摸黑回家,吃的苦,受的罪多了去了,现在书院的这些规矩,在他们幼小的心里,跟种地一比都是小儿科。
而那些被家里宠着长大的孩子们,越听越可怕,年龄小的眼里已经开始含着两泡泪,怯怯的看着周围的先生,感觉自己像是上了当,被父母卖给了书院一样。
可不管孩子们怎么想?家长们是万分放心的,只要听着严格的教学措施,还有方方面面非常周到的管理,就让他们感觉安心,能清晰的感觉到,这是一个读书明理上进的好地方。
万水村村长对身边的几个汉子道:“这一定是天底下最好的书院,其他书院都没有这里好。”
说的就跟他见过许多书院一样。
偏这话还得到了周围很多汉子们的认可。
有人小声跟村长唠叨:“要不是我年龄太大,我都想在书院呆几年,他娘的这待遇也太好了,这哪里是教学生?这简直是在养着一帮不干活儿,光吃饭的祖宗!”
有人小声嘀咕:“我现在就已经想好了,我家娃将来不指望他当官,光宗耀祖,要是他给老子争气,哪怕将来能回到书院,给先生们打打下手,我的心里就心满意足了。”
周围有人打趣他:“长的不美,想的倒是挺美。你看看那些文先生,武先生,一看就贵气不凡,头发丝都写着读书人的骄傲,虽然对咱们说话客客气气的,但我就是在他们面前大气,不敢喘。
人家那样的人能看上咱们这家娃儿,将来留在先生面前跑腿腿,那都是三生修来的福气。”
这些人想的简单,府城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们想法就复杂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