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茅焦说秦(2 / 3)
“舜, 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他们趁舜修补谷仓仓顶时在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后来在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帝尧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君侯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嬴政:“好,古之贤君果然孝义无双。接着说。”
茅焦:“这段故事叫做啮指痛心。说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曾子之母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草民讲到这里时,君侯又赞: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嬴政已经放下了爵杯,他低下头好一会都没说话。
茅焦:“大王,草民还讲吗?”
嬴政:“为何不讲,继续。”
茅焦:“这一段叫做芦衣顺母。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到了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其父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其父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其父方知闵损受到虐待。其父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他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其父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君侯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大王,闵损能够原谅继母的过错,草民就想若是生母犯了错这做儿女的是不是更应当原谅呢?”
嬴政:“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茅焦:“茅焦偿闻,寿之人不忌言死,君不忌曰亡。这个意思是说人的寿命不会因为忌讳死亡而长久,国家不会因为忌讳亡国而保存。人之生死,国之存亡,都是有道明君最看重的,不知大王一位然否?”
嬴政:“然。”
茅焦:“忠臣不讲阿谀奉承的话,明君不做违背世俗的事。现在,大王有极其荒唐的作为,我如果不对大王讲明白,就是辜负了大王。”
嬴政想了想说:“但说无妨。”
茅焦:“天下之所以尊敬秦国,不仅仅因为秦国的强大,还因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深得人心。现在大王将太后软禁在外是为不孝,杀害进献忠言的大臣,是夏桀、商纣的作为。大王若执意如此,如何让天下人信服?天下人听说之后,就不会再心向秦国了。茅焦为秦国担忧,为大王担心啊!”
说完之后,跪拜于地不再言语。
嬴政听了茅焦这番话之后,左手紧攥定秦剑的剑柄眼睛盯着茅焦。
齐王建:“秦王,茅焦说的很有道理啊。”
赵王偃:“子不言父母之过,秦王,这件事就过去吧。多想想当年你们母子在邯郸的时候,再想想茅焦方才说的三段故事,寡人觉得母子之间即便再大的仇怨做儿子的也不应该放在心上。”
嬴政站起身来扶起茅焦说:“先生请起,寡人愿意听从先生的教诲。”
茅焦:“以前来劝谏大王的都是些忠臣,希望大王厚葬他们,别寒了天下忠臣的心。大王胸怀天下堪称世人表率,就更不能有迁徙母后的恶名了。”
嬴政:“以前的人,都是来指责我的。没有一个讲明事关天下统一的道理。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哪里有不听的道理?传诏,厚葬寡人之前诛杀的臣子,有爵位者长子席爵,无爵位者子承父职。子嗣未成年者,准入九嵕书院深造!”
众臣:“吾王英明!谢大王!”
齐王建哈哈大笑,赵王偃一边点头一边抹眼泪,他把感激的目光送给了白宣。赵王偃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白宣安排的。
嬴政:“茅焦身为客卿,却敢直言不讳,他是真心为大秦所想,为寡人所虑。传诏,茅焦,拜上卿,为寡人之师。”
大秦众臣齐声说到:“恭喜大王喜得良臣,恭贺太傅。”
君王之师自然就是太傅了,太傅地位尊崇但权力没多大,主要是指导提醒君王如何更好地治国理政的,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对于茅焦来说也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嬴政对众臣摆了摆手说:“寡人妄杀直谏之臣实不应该,大兄,今后若再有这样的事,大兄可直戳寡人面门喝问对错。”
白宣:“大王想好了?”
嬴政:“想好了。”
白宣:“那可能会有损大王威严。”
嬴政:“只要大秦长盛不衰,寡人丢了面子又算得了什么!” ↑返回顶部↑
嬴政:“好,古之贤君果然孝义无双。接着说。”
茅焦:“这段故事叫做啮指痛心。说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曾子之母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草民讲到这里时,君侯又赞: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嬴政已经放下了爵杯,他低下头好一会都没说话。
茅焦:“大王,草民还讲吗?”
嬴政:“为何不讲,继续。”
茅焦:“这一段叫做芦衣顺母。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到了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其父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其父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其父方知闵损受到虐待。其父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他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其父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君侯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大王,闵损能够原谅继母的过错,草民就想若是生母犯了错这做儿女的是不是更应当原谅呢?”
嬴政:“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茅焦:“茅焦偿闻,寿之人不忌言死,君不忌曰亡。这个意思是说人的寿命不会因为忌讳死亡而长久,国家不会因为忌讳亡国而保存。人之生死,国之存亡,都是有道明君最看重的,不知大王一位然否?”
嬴政:“然。”
茅焦:“忠臣不讲阿谀奉承的话,明君不做违背世俗的事。现在,大王有极其荒唐的作为,我如果不对大王讲明白,就是辜负了大王。”
嬴政想了想说:“但说无妨。”
茅焦:“天下之所以尊敬秦国,不仅仅因为秦国的强大,还因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深得人心。现在大王将太后软禁在外是为不孝,杀害进献忠言的大臣,是夏桀、商纣的作为。大王若执意如此,如何让天下人信服?天下人听说之后,就不会再心向秦国了。茅焦为秦国担忧,为大王担心啊!”
说完之后,跪拜于地不再言语。
嬴政听了茅焦这番话之后,左手紧攥定秦剑的剑柄眼睛盯着茅焦。
齐王建:“秦王,茅焦说的很有道理啊。”
赵王偃:“子不言父母之过,秦王,这件事就过去吧。多想想当年你们母子在邯郸的时候,再想想茅焦方才说的三段故事,寡人觉得母子之间即便再大的仇怨做儿子的也不应该放在心上。”
嬴政站起身来扶起茅焦说:“先生请起,寡人愿意听从先生的教诲。”
茅焦:“以前来劝谏大王的都是些忠臣,希望大王厚葬他们,别寒了天下忠臣的心。大王胸怀天下堪称世人表率,就更不能有迁徙母后的恶名了。”
嬴政:“以前的人,都是来指责我的。没有一个讲明事关天下统一的道理。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哪里有不听的道理?传诏,厚葬寡人之前诛杀的臣子,有爵位者长子席爵,无爵位者子承父职。子嗣未成年者,准入九嵕书院深造!”
众臣:“吾王英明!谢大王!”
齐王建哈哈大笑,赵王偃一边点头一边抹眼泪,他把感激的目光送给了白宣。赵王偃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白宣安排的。
嬴政:“茅焦身为客卿,却敢直言不讳,他是真心为大秦所想,为寡人所虑。传诏,茅焦,拜上卿,为寡人之师。”
大秦众臣齐声说到:“恭喜大王喜得良臣,恭贺太傅。”
君王之师自然就是太傅了,太傅地位尊崇但权力没多大,主要是指导提醒君王如何更好地治国理政的,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对于茅焦来说也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嬴政对众臣摆了摆手说:“寡人妄杀直谏之臣实不应该,大兄,今后若再有这样的事,大兄可直戳寡人面门喝问对错。”
白宣:“大王想好了?”
嬴政:“想好了。”
白宣:“那可能会有损大王威严。”
嬴政:“只要大秦长盛不衰,寡人丢了面子又算得了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