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互市(1 / 2)
从北京到东北最近的道路就是走蓟州经过山海关,然后进入东北。可是朱宏三在离开北京后,马上叫来禁卫军的韩三强,让他掉头北上去延庆。
韩三强是军人,皇帝的命令要无条件遵守,马上命令先头部队掉头,全军北上去延庆。
跟在朱宏三身边的是军机处领班陈名夏,他看到皇帝下了这么一个奇怪命令,感觉十分惊讶,赶紧问道:“陛下,去辽东走山海关最近,去延庆干什么?”
朱宏三笑了笑说道:“哈哈,陈先生跟着就是了,朕要去发一笔小财!”
陈名夏听皇帝这么说闹得一头雾水,皇帝已经富有天下了还需要发什么财?再加上去延庆有什么财可发,难道去抢蒙古人?不过现在明朝和关外的蒙古人关系不错,更何况蒙古人比汉人还要穷,除了一些马匹在没有其他财物了。但是陈名夏看到朱宏三神神秘秘的样子还不敢多问,没办法只要听命令跟随了。
朱宏三的队伍一共七八万人,离开北京后晃悠了三天,才来到延庆,到了这里朱宏三才告诉陈名夏自己的目的地在那里,那就是九边之一的宣府镇。
明代为了对付北方的威胁,从辽东到宁夏一共设立了九个镇,称为九边重镇,每镇都有一个总兵镇守,手下兵力数万,这些人是明后期的主要战力,当然这些人在明亡后大部分投降了清朝,江南那几次大屠杀这些边镇士兵都出力不少。
朱宏三占领北京后,九镇总兵大部分都投靠了新明朝,朱宏三对这些二五仔也没下狠手,只是收拾了几个民怨大的,其他所有人原职留用。
宣府镇正是这九边重镇之一,所辖长城东起居庸关四海冶,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仅次于北京正面的蓟镇总兵,所以朱宏三在挑选驻守总兵时就挑到了赵良栋。
这个赵良栋正是那个河西四将之一,后来平定三藩之乱、韦小宝的大哥赵良栋。
赵良栋原本是陕西的军户,在陕西就跟随洪承畴,到了辽东也跟着洪承畴投靠满清,是洪承畴的铁杆之一。不过赵良栋在洪承畴死后被朱宏三所俘,自然也就加入了新明朝,朱宏三在得知这个家伙是韦小宝的大哥后,马上就将宣府镇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交给他镇守。
赵良栋是明朝旧军人,自然知道宣府镇的重要性,在得知皇帝对自己如此信任后,马上痛哭流涕发誓效忠朱宏三。其实赵良栋不知道的是朱宏三根本没看上宣府镇,不要说宣府镇只有两万多卫所兵,就是当年二十多万八旗兵也不是自己新军的对手,所以朱宏三只要牢牢握住新军的指挥权,其他那些地方部队不如交给有能力的人去带领,还能收获赵良栋的忠心,何乐而不为呢?
赵良栋在得知皇帝要驾临宣府后,赶紧出城五十里,跪在道路边上迎接皇帝。
朱宏三骑在马上看着这个出名的汉奸将领,不过朱宏三并没有要弄死赵良栋的意思。赵良栋这种军人力战被擒,他们已经做到最好了,对这些不识字的军人你还能怎么要求?所以朱宏三对那些汉奸将领很是宽宏大量,比如马得功、佟国鼐等等,一个个在朱宏三手下都得到了重用。
朱宏三看着赵良栋笑道:“赵总兵,起来吧!这还是朕与你第一次见面,起来说话!”
赵良栋不敢抬头,站起身来躬身问道:“陛下,末将没有接到军机处的命令,所以迎接来迟,请陛下恕罪!”
“和你们没关系,朕这次原定的要去辽东,但是突然想要来宣府办点事,也是临时起意!”
赵良栋不知道皇帝来宣府办什么事,但是他也不敢问,只好跟在皇帝的马后紧紧跟随。
宣府因为地处边关,人口不多,整个宣府只有一万多人,但是因为靠近蒙古,所以商帮很多。
朱宏三来到城门,看到满地跪的都是往来蒙古的商人,点点头问道:“赵良栋,看来宣府镇生意不错啊!”
赵良栋不知道皇帝问这话什么意思,看了看皇帝身边的陈名夏,毕竟陈名夏和他都是满清旧人,算得上有些交情。
陈名夏听皇帝这么说赶紧站出来替皇帝解释道:“赵总兵,你放心,陛下只是看宣府商路繁盛有感而发,并没有什么意思!”
赵良栋听陈名夏解释才放下心来,要知道朝廷现在虽然和蒙古没有战事,但是名义上和蒙古还是敌国,现在皇帝看到宣府这里在大张旗鼓的和蒙古做生意,赵良栋自然不敢随便答话。
不过现在有陈名夏的解说就好办了,赵良栋躬身说道:“陛下,虽然前明战乱宣府受到很大冲击,但是商人都是逐利的,主要战事停歇,马上就会回来从宣府出关去蒙古那边行商!”
朱宏三知道明朝对这种边贸都是一笔糊涂账,朝廷根本从边贸上也收不上来多少赋税,所以这次来宣府正是要将这种民间走私变成国家行为。
“好,看样子宣府这里生意兴隆,朕准备在宣府重开互市,以后赵良栋你的工作要加重了!”
赵良栋听皇帝这么说大喜,他在宣府这里已经三年,以往这种走私都是偷偷摸摸的,当然作为总兵的赵良栋自然有好处,但是那种收黑钱的好处那有正大光明收税来的多。
“陛下,末将保证,只要边关放开互市,商帮的规模还能扩大三倍!”赵良栋赶紧在皇帝面前表忠心。
朱宏三上前拍了拍赵良栋的肩膀笑道:“好,朕准备在九边开三个互市,这宣府镇就交给你了!”
赵良栋一个丘八出身,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能被皇帝拍肩膀,现在感觉浑身都轻了几斤,赶紧跪下保证办好互市云云。 ↑返回顶部↑
韩三强是军人,皇帝的命令要无条件遵守,马上命令先头部队掉头,全军北上去延庆。
跟在朱宏三身边的是军机处领班陈名夏,他看到皇帝下了这么一个奇怪命令,感觉十分惊讶,赶紧问道:“陛下,去辽东走山海关最近,去延庆干什么?”
朱宏三笑了笑说道:“哈哈,陈先生跟着就是了,朕要去发一笔小财!”
陈名夏听皇帝这么说闹得一头雾水,皇帝已经富有天下了还需要发什么财?再加上去延庆有什么财可发,难道去抢蒙古人?不过现在明朝和关外的蒙古人关系不错,更何况蒙古人比汉人还要穷,除了一些马匹在没有其他财物了。但是陈名夏看到朱宏三神神秘秘的样子还不敢多问,没办法只要听命令跟随了。
朱宏三的队伍一共七八万人,离开北京后晃悠了三天,才来到延庆,到了这里朱宏三才告诉陈名夏自己的目的地在那里,那就是九边之一的宣府镇。
明代为了对付北方的威胁,从辽东到宁夏一共设立了九个镇,称为九边重镇,每镇都有一个总兵镇守,手下兵力数万,这些人是明后期的主要战力,当然这些人在明亡后大部分投降了清朝,江南那几次大屠杀这些边镇士兵都出力不少。
朱宏三占领北京后,九镇总兵大部分都投靠了新明朝,朱宏三对这些二五仔也没下狠手,只是收拾了几个民怨大的,其他所有人原职留用。
宣府镇正是这九边重镇之一,所辖长城东起居庸关四海冶,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仅次于北京正面的蓟镇总兵,所以朱宏三在挑选驻守总兵时就挑到了赵良栋。
这个赵良栋正是那个河西四将之一,后来平定三藩之乱、韦小宝的大哥赵良栋。
赵良栋原本是陕西的军户,在陕西就跟随洪承畴,到了辽东也跟着洪承畴投靠满清,是洪承畴的铁杆之一。不过赵良栋在洪承畴死后被朱宏三所俘,自然也就加入了新明朝,朱宏三在得知这个家伙是韦小宝的大哥后,马上就将宣府镇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交给他镇守。
赵良栋是明朝旧军人,自然知道宣府镇的重要性,在得知皇帝对自己如此信任后,马上痛哭流涕发誓效忠朱宏三。其实赵良栋不知道的是朱宏三根本没看上宣府镇,不要说宣府镇只有两万多卫所兵,就是当年二十多万八旗兵也不是自己新军的对手,所以朱宏三只要牢牢握住新军的指挥权,其他那些地方部队不如交给有能力的人去带领,还能收获赵良栋的忠心,何乐而不为呢?
赵良栋在得知皇帝要驾临宣府后,赶紧出城五十里,跪在道路边上迎接皇帝。
朱宏三骑在马上看着这个出名的汉奸将领,不过朱宏三并没有要弄死赵良栋的意思。赵良栋这种军人力战被擒,他们已经做到最好了,对这些不识字的军人你还能怎么要求?所以朱宏三对那些汉奸将领很是宽宏大量,比如马得功、佟国鼐等等,一个个在朱宏三手下都得到了重用。
朱宏三看着赵良栋笑道:“赵总兵,起来吧!这还是朕与你第一次见面,起来说话!”
赵良栋不敢抬头,站起身来躬身问道:“陛下,末将没有接到军机处的命令,所以迎接来迟,请陛下恕罪!”
“和你们没关系,朕这次原定的要去辽东,但是突然想要来宣府办点事,也是临时起意!”
赵良栋不知道皇帝来宣府办什么事,但是他也不敢问,只好跟在皇帝的马后紧紧跟随。
宣府因为地处边关,人口不多,整个宣府只有一万多人,但是因为靠近蒙古,所以商帮很多。
朱宏三来到城门,看到满地跪的都是往来蒙古的商人,点点头问道:“赵良栋,看来宣府镇生意不错啊!”
赵良栋不知道皇帝问这话什么意思,看了看皇帝身边的陈名夏,毕竟陈名夏和他都是满清旧人,算得上有些交情。
陈名夏听皇帝这么说赶紧站出来替皇帝解释道:“赵总兵,你放心,陛下只是看宣府商路繁盛有感而发,并没有什么意思!”
赵良栋听陈名夏解释才放下心来,要知道朝廷现在虽然和蒙古没有战事,但是名义上和蒙古还是敌国,现在皇帝看到宣府这里在大张旗鼓的和蒙古做生意,赵良栋自然不敢随便答话。
不过现在有陈名夏的解说就好办了,赵良栋躬身说道:“陛下,虽然前明战乱宣府受到很大冲击,但是商人都是逐利的,主要战事停歇,马上就会回来从宣府出关去蒙古那边行商!”
朱宏三知道明朝对这种边贸都是一笔糊涂账,朝廷根本从边贸上也收不上来多少赋税,所以这次来宣府正是要将这种民间走私变成国家行为。
“好,看样子宣府这里生意兴隆,朕准备在宣府重开互市,以后赵良栋你的工作要加重了!”
赵良栋听皇帝这么说大喜,他在宣府这里已经三年,以往这种走私都是偷偷摸摸的,当然作为总兵的赵良栋自然有好处,但是那种收黑钱的好处那有正大光明收税来的多。
“陛下,末将保证,只要边关放开互市,商帮的规模还能扩大三倍!”赵良栋赶紧在皇帝面前表忠心。
朱宏三上前拍了拍赵良栋的肩膀笑道:“好,朕准备在九边开三个互市,这宣府镇就交给你了!”
赵良栋一个丘八出身,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能被皇帝拍肩膀,现在感觉浑身都轻了几斤,赶紧跪下保证办好互市云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