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1 / 4)
王和笙原来是排新剧的戏剧家,后来被邀请来华盛做导演。说是导演,实则编、摄、导、剪各个环节基本都要涉猎,产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在华夏影戏界,算是很有些名气了。
——到底多有名气,近来沪上影戏界几家华资大制片公司想牵头筹办影戏学校,头一批找的几个人里,就有王和笙。
但王和笙只答应了届时会去讲课,不任他们强烈要求的副校长、系主任之类头衔。他平素忙着艺术创作,担任行政职务可是很多事要操心的。
而作为一个导演,王和笙来看电影,也就不是单纯地看电影,更是考察市场。
《鸳鸯戏梦》的海报撞入眼里,这部影片一看就是风花雪月类型,海报也是女主演娇美的容颜,这种类型的确能吸引相当的观众群体。
各个影院其实也有自己的定位,根据定位来选片,王和笙他们公司的影戏院因为坐落在高校附近,就喜欢选一些爱情片、国外侦探片,符合年轻人口味。
王和笙喜欢看美人,美人能激发他的灵感,盯着海报看了一会儿后,他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票房,刷脸拿了一张票,进去观看。
影院内,亮堂堂的人,卖小食品的伙计走来走去,找座位的人走来走去,后排的人喊前排的人摘帽子,还有人大声念说明书上的剧情介绍,屏幕上正播放着措辞夸张,仿佛吃下后百病全消的医药广告……
王和笙开始闭目养神,思考自己下部影片,唉……到底该如何,向老板争取到更新设备呢,想他们的设备,远不如国外感光好,别人拍摄的美人栩栩如生,他倒是找到美人,可呈现在屏幕上,却生生多了瑕疵。
不知不觉,想了一会儿,王和笙忽然觉得有些奇怪,影院内怎么安静下来了?而且,还听到了京胡声,是影片开始了吗?
以往,就算影片开映,也不会立刻安静的。
王和笙疑惑地睁开眼睛,一入眼便是屏幕上一名美貌的戏装女子,他第一眼,便想大呼一声真美人也!这不是近来红遍沪上的那位梨园名旦金雀么?
紧接着,王和笙就要为这布光赞叹了。
这片子必是用最接近西洋的新设备拍摄,而且拍摄者精于布光,不像一些国产影片,人物都成平面了。金雀在镜头下,那脸虽然会因为大屏幕而拉宽一些,可是在妆发、灯光造型之下,只显得大气清丽,光影简直就是一绝。
时人都说王和笙擅长拍美人戏,但他看到这一幕,只有发呆。
紧接着画面的跳切,出人意外的无技巧转场,直接让王和笙坐直了,嘴巴越张越大。
这,这是谁拍摄的?
华人主演,应该是国产,但是所用到的技术,王和笙都看傻了。
他从未看过有人能将剪辑完成得如此有冲击感,而且完全打破了传统思维!抽取重要段落剪切?这简直就是一个颠覆!
在国外,剪辑艺术已经开始发展,而在国内,剪辑是什么?就是一张桌子,一个放大镜,一把剪刀。知道一秒的胶片是多长了吗?好了,可以开始剪了。
很多就硬剪,硬转场。
别说在现在了,就是几十年以后,华夏都大有不重视剪辑的现象。
在很多人眼里,剪辑就是把没拍好的部分剪掉,将镜头拼接起来。
但是在这短短十几秒里,王和笙就看到了用剪辑重构的时空故事,看到了镜头切换构成的节奏感与冲击力,简直目不暇接……
甚至,在有声影片、无声影片孰优孰劣仍存在争吵的时刻,在这里,王和笙体会到了声音蒙太奇的魅力。
王和笙:也许你们普通人看到这种镜头,会被画面冲击到。其实在我们专业人士眼里……这种冲击更大啊啊啊!
这是彻头彻尾的炫技,所有人完全能够体会到纪霜雨拍摄短片的初心——向书妄言这样的外行观看者证明,没有人比我更懂技术。
太美了!
光影,声乐,画面的流淌,场景的奇妙转换,流畅的节奏……所有这些新奇的感受,衬托出两位一古一今的女演员,烘托出那支钢笔的特殊之处。
直到最后一行字幕打出来,才有人慢半拍感慨,一如所有第一次见到它的人:“我的天,这是……广告?” ↑返回顶部↑
——到底多有名气,近来沪上影戏界几家华资大制片公司想牵头筹办影戏学校,头一批找的几个人里,就有王和笙。
但王和笙只答应了届时会去讲课,不任他们强烈要求的副校长、系主任之类头衔。他平素忙着艺术创作,担任行政职务可是很多事要操心的。
而作为一个导演,王和笙来看电影,也就不是单纯地看电影,更是考察市场。
《鸳鸯戏梦》的海报撞入眼里,这部影片一看就是风花雪月类型,海报也是女主演娇美的容颜,这种类型的确能吸引相当的观众群体。
各个影院其实也有自己的定位,根据定位来选片,王和笙他们公司的影戏院因为坐落在高校附近,就喜欢选一些爱情片、国外侦探片,符合年轻人口味。
王和笙喜欢看美人,美人能激发他的灵感,盯着海报看了一会儿后,他毫不犹豫地走向了票房,刷脸拿了一张票,进去观看。
影院内,亮堂堂的人,卖小食品的伙计走来走去,找座位的人走来走去,后排的人喊前排的人摘帽子,还有人大声念说明书上的剧情介绍,屏幕上正播放着措辞夸张,仿佛吃下后百病全消的医药广告……
王和笙开始闭目养神,思考自己下部影片,唉……到底该如何,向老板争取到更新设备呢,想他们的设备,远不如国外感光好,别人拍摄的美人栩栩如生,他倒是找到美人,可呈现在屏幕上,却生生多了瑕疵。
不知不觉,想了一会儿,王和笙忽然觉得有些奇怪,影院内怎么安静下来了?而且,还听到了京胡声,是影片开始了吗?
以往,就算影片开映,也不会立刻安静的。
王和笙疑惑地睁开眼睛,一入眼便是屏幕上一名美貌的戏装女子,他第一眼,便想大呼一声真美人也!这不是近来红遍沪上的那位梨园名旦金雀么?
紧接着,王和笙就要为这布光赞叹了。
这片子必是用最接近西洋的新设备拍摄,而且拍摄者精于布光,不像一些国产影片,人物都成平面了。金雀在镜头下,那脸虽然会因为大屏幕而拉宽一些,可是在妆发、灯光造型之下,只显得大气清丽,光影简直就是一绝。
时人都说王和笙擅长拍美人戏,但他看到这一幕,只有发呆。
紧接着画面的跳切,出人意外的无技巧转场,直接让王和笙坐直了,嘴巴越张越大。
这,这是谁拍摄的?
华人主演,应该是国产,但是所用到的技术,王和笙都看傻了。
他从未看过有人能将剪辑完成得如此有冲击感,而且完全打破了传统思维!抽取重要段落剪切?这简直就是一个颠覆!
在国外,剪辑艺术已经开始发展,而在国内,剪辑是什么?就是一张桌子,一个放大镜,一把剪刀。知道一秒的胶片是多长了吗?好了,可以开始剪了。
很多就硬剪,硬转场。
别说在现在了,就是几十年以后,华夏都大有不重视剪辑的现象。
在很多人眼里,剪辑就是把没拍好的部分剪掉,将镜头拼接起来。
但是在这短短十几秒里,王和笙就看到了用剪辑重构的时空故事,看到了镜头切换构成的节奏感与冲击力,简直目不暇接……
甚至,在有声影片、无声影片孰优孰劣仍存在争吵的时刻,在这里,王和笙体会到了声音蒙太奇的魅力。
王和笙:也许你们普通人看到这种镜头,会被画面冲击到。其实在我们专业人士眼里……这种冲击更大啊啊啊!
这是彻头彻尾的炫技,所有人完全能够体会到纪霜雨拍摄短片的初心——向书妄言这样的外行观看者证明,没有人比我更懂技术。
太美了!
光影,声乐,画面的流淌,场景的奇妙转换,流畅的节奏……所有这些新奇的感受,衬托出两位一古一今的女演员,烘托出那支钢笔的特殊之处。
直到最后一行字幕打出来,才有人慢半拍感慨,一如所有第一次见到它的人:“我的天,这是……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