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制造恐慌(2 / 3)
不管怎么说,人都是俄军杀的,就算是再抵赖,也挡不住泱泱众口,这个责任是推不出去的。
只见亚历山大二世随手一抛,将手中的文件丢了出去,冷喝一声:“哼!”转过身背对众人,问道:“维也纳政府是什么立场,这次战争的外交可是他们负责的?”
没错,俄奥两国也是有分工的。外交这种不擅长的领域,沙皇政府自然不会抢了。
经历一系列的社会毒打,亚历山大二世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外交不是儿戏,不能够靠想当然就能够解决问题。
外交大臣克里斯-巴沙姆上前一步:“陛下,维也纳政府做出了承诺,他们会负责摆平欧洲各国,但是国际舆论他们无能为力。”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亚历山大二世的意料,在他看来这次的事情是俄军搞出来的,发生了这种事情,维也纳政府也应该犯愁才对,怎么可能一口答应下来呢?
相比之下,舆论就没有被亚历山大二世放在眼里,报纸要骂那就由他们骂好了。反正都已经习惯了,要是那天欧洲报纸上没有骂沙皇政府的新闻,那才是真正的“新闻”。
“不会这么简单吧?维也纳政府答应的这么爽快,弗朗茨在打什么注意?”
这是亚历山大二世和奥地利打交道总结出来的经验,基本上维也纳政府只要爽快答应了,都会有附加条件。
外交大臣克里斯·巴沙姆尴尬的解释道:“维也纳政府提议:要么我们整肃军纪,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要么继续把屠杀进行下去。”
听到这个答案,亚历山大二世先是一惊,随及眼前一亮。
“屠城”会引发国际社会的责难,会增加奥斯曼民众的抵抗意志,同样也会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跑路。
想要驱逐当地民众离开,也不是那么简单。可怕换了一支顶着“屠夫”恶名的军队,恐怕大部分民众都会望风而逃。
奥斯曼帝国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民众禁锢在地方上,这种高难度的执行能力,不是封建帝国可以完成的。
只有制造了恐慌,让大量的奥斯曼民众加入了逃难队伍中,在战略上联军就已经获得了胜利。
俄军一路横扫下去,恐怕靠难民就能够拖垮奥斯曼帝国。人都是要吃饭的,如果苏丹政府没有办法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饿急了的人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后方乱了,前线还怎么打仗?亚历山大二世可不认为奥斯曼帝国在前线储存的战略物资,就够这场战争消耗了。
想了想过后,亚历山大二世还是不敢冒然做出决定,向众人问道:“你们怎么看?”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陛下,这需要把握一个度。奥斯曼人有上千万,杀是不可能杀光的,国际社会也不能够容忍。
奥地利人的意思是制造恐慌气氛,逼迫沿海地区民众内迁,并不是真的要把奥斯曼人全部杀掉。
真要是把奥斯曼人逼急了,和我们血战到底,这场战争就会没完没了。我们托了太长时间,先把奥斯曼帝国击败,逼迫他们割地赔款。
要灭掉奥斯曼帝国,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每过上十几二十年,向奥斯曼帝国发起一场战争,逐步蚕食他们才是最佳选择。”
这个“最佳选择”是建立在财政上的,沙皇政府财力有限,真要是一下子灭掉奥斯曼帝国,他们也吃不下去,只会便宜了奥地利人。
沉思了一会儿后,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给前线发电,就这么办。记得告诉伊万诺夫那个蠢货,后面的战争必须要打好。
类似的乌龙事件,我不想再出现第二次了。俄罗斯帝国经不起这么折腾,如果他干不了的话,就给我趁早回家。”
作为俄军总指挥,阿瓦爆发了“屠城”事件,伊万诺夫是难辞其咎的。
至于当事人,就算是要追究责任,也轮不到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处置,不然还要下面的人干嘛!
越级处理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大忌。都让沙皇把事情干完了,下面的大臣们干什么?
一旦这些人闲了下来,内斗也就要爆发了。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绝大部分党争爆发,都是大臣们太闲了。 ↑返回顶部↑
只见亚历山大二世随手一抛,将手中的文件丢了出去,冷喝一声:“哼!”转过身背对众人,问道:“维也纳政府是什么立场,这次战争的外交可是他们负责的?”
没错,俄奥两国也是有分工的。外交这种不擅长的领域,沙皇政府自然不会抢了。
经历一系列的社会毒打,亚历山大二世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外交不是儿戏,不能够靠想当然就能够解决问题。
外交大臣克里斯-巴沙姆上前一步:“陛下,维也纳政府做出了承诺,他们会负责摆平欧洲各国,但是国际舆论他们无能为力。”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亚历山大二世的意料,在他看来这次的事情是俄军搞出来的,发生了这种事情,维也纳政府也应该犯愁才对,怎么可能一口答应下来呢?
相比之下,舆论就没有被亚历山大二世放在眼里,报纸要骂那就由他们骂好了。反正都已经习惯了,要是那天欧洲报纸上没有骂沙皇政府的新闻,那才是真正的“新闻”。
“不会这么简单吧?维也纳政府答应的这么爽快,弗朗茨在打什么注意?”
这是亚历山大二世和奥地利打交道总结出来的经验,基本上维也纳政府只要爽快答应了,都会有附加条件。
外交大臣克里斯·巴沙姆尴尬的解释道:“维也纳政府提议:要么我们整肃军纪,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要么继续把屠杀进行下去。”
听到这个答案,亚历山大二世先是一惊,随及眼前一亮。
“屠城”会引发国际社会的责难,会增加奥斯曼民众的抵抗意志,同样也会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跑路。
想要驱逐当地民众离开,也不是那么简单。可怕换了一支顶着“屠夫”恶名的军队,恐怕大部分民众都会望风而逃。
奥斯曼帝国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民众禁锢在地方上,这种高难度的执行能力,不是封建帝国可以完成的。
只有制造了恐慌,让大量的奥斯曼民众加入了逃难队伍中,在战略上联军就已经获得了胜利。
俄军一路横扫下去,恐怕靠难民就能够拖垮奥斯曼帝国。人都是要吃饭的,如果苏丹政府没有办法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饿急了的人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后方乱了,前线还怎么打仗?亚历山大二世可不认为奥斯曼帝国在前线储存的战略物资,就够这场战争消耗了。
想了想过后,亚历山大二世还是不敢冒然做出决定,向众人问道:“你们怎么看?”
财政大臣克里斯坦瓦尔:“陛下,这需要把握一个度。奥斯曼人有上千万,杀是不可能杀光的,国际社会也不能够容忍。
奥地利人的意思是制造恐慌气氛,逼迫沿海地区民众内迁,并不是真的要把奥斯曼人全部杀掉。
真要是把奥斯曼人逼急了,和我们血战到底,这场战争就会没完没了。我们托了太长时间,先把奥斯曼帝国击败,逼迫他们割地赔款。
要灭掉奥斯曼帝国,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每过上十几二十年,向奥斯曼帝国发起一场战争,逐步蚕食他们才是最佳选择。”
这个“最佳选择”是建立在财政上的,沙皇政府财力有限,真要是一下子灭掉奥斯曼帝国,他们也吃不下去,只会便宜了奥地利人。
沉思了一会儿后,亚历山大二世点了点头:“给前线发电,就这么办。记得告诉伊万诺夫那个蠢货,后面的战争必须要打好。
类似的乌龙事件,我不想再出现第二次了。俄罗斯帝国经不起这么折腾,如果他干不了的话,就给我趁早回家。”
作为俄军总指挥,阿瓦爆发了“屠城”事件,伊万诺夫是难辞其咎的。
至于当事人,就算是要追究责任,也轮不到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处置,不然还要下面的人干嘛!
越级处理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大忌。都让沙皇把事情干完了,下面的大臣们干什么?
一旦这些人闲了下来,内斗也就要爆发了。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绝大部分党争爆发,都是大臣们太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