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3 / 4)
“这……”姜四哥艰难的闭上嘴巴, 好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言辞来回答姜四嫂。
主要是这事太突然了, 而且太震撼了。在姜四哥原先的设想里, 姜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高攀这么一门亲事。可眼下如若姜四嫂说的是真的, 他们姜家确实不够格,这可如何是好?
“算了算了,小妹是个聪明人,她肯定心下有数。再不济,还有三哥在上面撑着呢!咱俩在这儿嘀咕老半天也全都是废话, 没用。”等了半天也没等来姜四哥的回应,姜四嫂长叹一声,就此打住。
姜四哥张张嘴,又闭上,也跟着沉默了下来。这事确实超乎他的意料之外,他管不了,也别无他法。
有姜四嫂在,中午就不必出去吃饭了。不等姜菱开口,姜四嫂便进了厨房。
“四嫂,二哥二嫂有交代,让咱们去酒楼吃饭。”自家的酒楼,姜菱去的很勤便。
“不用不用。酒楼是要做生意的,咱们就不过去添麻烦了。四嫂在家里给你们做。对了小妹,鱼还是吃红烧的吗?”姜菱的口味,姜四嫂一直都记得很清楚。
见姜四嫂已经开始忙活,姜菱便也不再阻拦,点了点头:“嗯。”
“成,那厨房交给四嫂,小妹你先去招待客人。”朝着正厅努努嘴,姜四嫂小声催促道。
“好。”姜菱确实没打算一直将齐澜晾在正厅,应完声就转身走了。
望着姜菱窈窕的背影,姜四嫂忍不住就摇了摇头。他们家小妹确实很好看,只盼望在亲事上也能顺风顺水,得偿所愿。
姜四嫂在厨房忙,姜四哥在屋子里哄孩子,姜三石直接睡着了。乃至于正厅里还是只有姜菱和齐澜两人呆着,倒也默契。
“我四哥的木活挺不错的。早先我就想着让他来郡山县做木活,也给了他一些图纸让他先练着。不过因着我四嫂生孩子,他就一直没能赶来郡山县,直到今日才一家三口一块搬来郡山县。”提到姜四哥,姜菱介绍道。
“嗯。”齐澜很喜欢听姜菱说话。哪怕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琐事,只要是姜菱说的,他都会认真听。不过他本人确实少言寡语,较之姜三海还要更加的清冷。
姜菱却是不在意齐澜话少。一个人到底有没有耐心听她讲话,从来都不是看回应她的字数多少。齐澜的态度一直都摆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连姜三海都挑不出错来,更何况是她?
“还有三石,我大哥家就这一个男娃,大哥大嫂想他多读些书,跟我三哥一样。正好我二哥家的两个小子都在郡山县上学堂,我便将三石也接了过来。”姜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其实我原本是想着将大哥家的两个闺女也接过来的。大妞和二妞都很乖,也都很懂事,性子极好。不过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我大哥大嫂留在姜家村,他们想来不会愿意。”
虽然姜菱的确是为了大妞和二妞好,但一下子将大房三个孩子都接走,郡山县又不像小北镇离家近,姜大哥和大嫂没办法想来看看儿女就随时出门……总归还是不妥的。
再者,大妞和二妞学的是刺绣,姜老太太而今很重视家里卖鞋子的生意,连带教起大妞和二妞也越发的尽心。据说大妞和二妞进展飞快,频频得到姜老太太的夸赞,已然博得家中长辈的喜爱。
这般局势和处境对大妞和二妞委实很好。姜家村固然比不上郡山县的繁华和热闹,却是她们的家和根,又能留在爹娘身边,意义自是不同。
所以思来想去,姜菱还是放弃了将大妞和二妞接来郡山县的念头,只接来了三石。
就齐澜从姜菱这里的认知,姜家人互相之间相处的很好,气氛也颇为融洽。是以对姜家大房三个孩子的去留问题,齐澜没有任何想法,姜菱喜欢就好。
姜菱也就只是单纯的念叨,念叨完了便转而说起了此次科举的事情。
正因为对姜三海很放心,姜菱已然开始考量,乡试结束之后,姜三海是依旧留在郡山书院,还是转而去帝都上书院?
“听于学子的意思,帝都皇城那边的书院比郡山书院要更好。不过我觉得吧,如果皇城真那么好,你又干嘛大老远跑来郡山书院?可两个书院都很有名,应该各有千秋,要是都能上过,学识肯定更加的渊博?”姜菱碎碎念道。
“只要肯上进,刻苦读书,不存在哪个书院更好这一说法。皇城那边的学子不见得才学就比郡山书院的学子好。反之,郡山书院这边也不一定就比皇城更加的出众。说到底,还是看个人。”极为难得的,齐澜说了一长串的话。
“那两个书院都去,不好吗?”齐澜说的肯定在理,姜菱也是认可的。不过可以同时上两个书院,两边的才学都切身体验一遍,岂不是更加的厉害?
“不好。”然而,齐澜短短两个字否定了姜菱的提议。
姜菱眨眨眼,也不着急,静待齐澜更多的解释。
“书院也分派系。姜兄日后如若确定要入朝为官,要么是郡山书院这边的派系,要么是皇城书院那边的派系。两个书院都想要去,反而会被两个派系同时排斥。届时左右夹击,孤立无援,只会成为官场的弃子。”更多的原因,不需要齐澜解释,姜菱自己应该就明白。
“啊?还有派系区分的吗?我还以为天下学子皆文人,到时候便都是文官,顶多跟武官互相看不顺眼呢!”姜菱没有当过官,确实不了解这些。就她自己以前的认知,听说的都是文臣武将不和,更多的却是了解甚少。 ↑返回顶部↑
主要是这事太突然了, 而且太震撼了。在姜四哥原先的设想里, 姜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高攀这么一门亲事。可眼下如若姜四嫂说的是真的, 他们姜家确实不够格,这可如何是好?
“算了算了,小妹是个聪明人,她肯定心下有数。再不济,还有三哥在上面撑着呢!咱俩在这儿嘀咕老半天也全都是废话, 没用。”等了半天也没等来姜四哥的回应,姜四嫂长叹一声,就此打住。
姜四哥张张嘴,又闭上,也跟着沉默了下来。这事确实超乎他的意料之外,他管不了,也别无他法。
有姜四嫂在,中午就不必出去吃饭了。不等姜菱开口,姜四嫂便进了厨房。
“四嫂,二哥二嫂有交代,让咱们去酒楼吃饭。”自家的酒楼,姜菱去的很勤便。
“不用不用。酒楼是要做生意的,咱们就不过去添麻烦了。四嫂在家里给你们做。对了小妹,鱼还是吃红烧的吗?”姜菱的口味,姜四嫂一直都记得很清楚。
见姜四嫂已经开始忙活,姜菱便也不再阻拦,点了点头:“嗯。”
“成,那厨房交给四嫂,小妹你先去招待客人。”朝着正厅努努嘴,姜四嫂小声催促道。
“好。”姜菱确实没打算一直将齐澜晾在正厅,应完声就转身走了。
望着姜菱窈窕的背影,姜四嫂忍不住就摇了摇头。他们家小妹确实很好看,只盼望在亲事上也能顺风顺水,得偿所愿。
姜四嫂在厨房忙,姜四哥在屋子里哄孩子,姜三石直接睡着了。乃至于正厅里还是只有姜菱和齐澜两人呆着,倒也默契。
“我四哥的木活挺不错的。早先我就想着让他来郡山县做木活,也给了他一些图纸让他先练着。不过因着我四嫂生孩子,他就一直没能赶来郡山县,直到今日才一家三口一块搬来郡山县。”提到姜四哥,姜菱介绍道。
“嗯。”齐澜很喜欢听姜菱说话。哪怕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琐事,只要是姜菱说的,他都会认真听。不过他本人确实少言寡语,较之姜三海还要更加的清冷。
姜菱却是不在意齐澜话少。一个人到底有没有耐心听她讲话,从来都不是看回应她的字数多少。齐澜的态度一直都摆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连姜三海都挑不出错来,更何况是她?
“还有三石,我大哥家就这一个男娃,大哥大嫂想他多读些书,跟我三哥一样。正好我二哥家的两个小子都在郡山县上学堂,我便将三石也接了过来。”姜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其实我原本是想着将大哥家的两个闺女也接过来的。大妞和二妞都很乖,也都很懂事,性子极好。不过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我大哥大嫂留在姜家村,他们想来不会愿意。”
虽然姜菱的确是为了大妞和二妞好,但一下子将大房三个孩子都接走,郡山县又不像小北镇离家近,姜大哥和大嫂没办法想来看看儿女就随时出门……总归还是不妥的。
再者,大妞和二妞学的是刺绣,姜老太太而今很重视家里卖鞋子的生意,连带教起大妞和二妞也越发的尽心。据说大妞和二妞进展飞快,频频得到姜老太太的夸赞,已然博得家中长辈的喜爱。
这般局势和处境对大妞和二妞委实很好。姜家村固然比不上郡山县的繁华和热闹,却是她们的家和根,又能留在爹娘身边,意义自是不同。
所以思来想去,姜菱还是放弃了将大妞和二妞接来郡山县的念头,只接来了三石。
就齐澜从姜菱这里的认知,姜家人互相之间相处的很好,气氛也颇为融洽。是以对姜家大房三个孩子的去留问题,齐澜没有任何想法,姜菱喜欢就好。
姜菱也就只是单纯的念叨,念叨完了便转而说起了此次科举的事情。
正因为对姜三海很放心,姜菱已然开始考量,乡试结束之后,姜三海是依旧留在郡山书院,还是转而去帝都上书院?
“听于学子的意思,帝都皇城那边的书院比郡山书院要更好。不过我觉得吧,如果皇城真那么好,你又干嘛大老远跑来郡山书院?可两个书院都很有名,应该各有千秋,要是都能上过,学识肯定更加的渊博?”姜菱碎碎念道。
“只要肯上进,刻苦读书,不存在哪个书院更好这一说法。皇城那边的学子不见得才学就比郡山书院的学子好。反之,郡山书院这边也不一定就比皇城更加的出众。说到底,还是看个人。”极为难得的,齐澜说了一长串的话。
“那两个书院都去,不好吗?”齐澜说的肯定在理,姜菱也是认可的。不过可以同时上两个书院,两边的才学都切身体验一遍,岂不是更加的厉害?
“不好。”然而,齐澜短短两个字否定了姜菱的提议。
姜菱眨眨眼,也不着急,静待齐澜更多的解释。
“书院也分派系。姜兄日后如若确定要入朝为官,要么是郡山书院这边的派系,要么是皇城书院那边的派系。两个书院都想要去,反而会被两个派系同时排斥。届时左右夹击,孤立无援,只会成为官场的弃子。”更多的原因,不需要齐澜解释,姜菱自己应该就明白。
“啊?还有派系区分的吗?我还以为天下学子皆文人,到时候便都是文官,顶多跟武官互相看不顺眼呢!”姜菱没有当过官,确实不了解这些。就她自己以前的认知,听说的都是文臣武将不和,更多的却是了解甚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