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如熙参加科举考试虽是为自己,却也是为书院的荣耀。尚德长公主作为书院的名誉山长,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护着她吗?
  所以借着尚德长公主的权势,把这些麻烦挡之门外,很是应该。
  平阳郡主收买梅中君来败坏赵如熙和康时霖的名声,尚德长公主之后也查到了,当时她就气得要死,心里对赵如熙师徒很是愧疚。
  相比起名声和惹出的这大麻烦来,她送的那个小庄子算得了什么?
  因此接到康时霖的信,她表现得就十分积极,本不想去参加的宴会,她都去了。
  在宴会上,她话里话外都透露对赵如熙的欣赏,恨不得把她认做自己的干女儿一般。还放话说,谁要欺负赵如熙,就等同于欺负她。又夸赵如熙聪明,女子书院年考时考了第一,她打算让赵如熙在科考时考个好名次,给北宁女子书院争争光,让大家不要去打扰赵如熙。
  尚德长公主再如何也是皇上唯一的亲妹妹,她真要较起真来,便是皇上都让她两分。
  因此她这一放话,递到绥平伯府门的请柬少了很多,少数递过来的,也是客客气气的,被拒绝了也表示理解。
  与之相反的,是表达仰慕她的绘画才能的帖子多了起来。这个不用花时间去交际,只需要回个帖子就可以了。
  回帖赵如熙是不可能亲自写的,于是来跟赵如熙学习的赵靖立和赵靖泰兄弟俩,就多了一个帮写回帖的活计。
  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人精子。许多人跟卫国公府老夫人一样,眼光毒辣,看得也远。
  赵如熙以素描获得大理寺承认,让皇上下旨承办绘画培训班的时候,也传过有才的名声。
  但那种画法不被主流承认,大家觉得她这个才能,也只是因为画法新奇、正好合了大理寺的意而已。等那些官吏学会这种画法,赵如熙就会沉寂下去,掀不起什么大浪。
  就算办培训班挣了些钱,但对于真正有底蕴的世家大族来说,那点钱根本不算什么,还不如他们买个古董玩意儿来的钱多。
  因此当时虽有人说绥平伯府的五姑娘不错,却也只是夸夸,并不觉得她真有大才。即便有上门来求亲的,档次也不算高。
  可这次绘画比赛中,大家不光发现拍卖会上那二万五千两无名氏的画就是赵如熙画的,还在展览中亲眼看到了她的画。
  人都说字如其人,画更能让人直观地感受绘画者的心胸、眼界。
  如果胸中没有大丘壑,是画不出这样的画来的。
  这时候,京中的权贵才真正正视起赵如熙的绘画才能和她这个人来。
  就跟萧圪与彭国安一样,许多人因为她的画,欣赏起她这个人来,从而想把这样的人扒拉到自家来,成为儿媳妇或孙媳妇。
  这样的奇女子,不光能给家里带来钱财与荣耀,更能带来人脉——
  多少人喜欢赵如熙的画啊。有达官贵人上门求画,送他一幅画,就是结交一份人情。而自家想求人办事,不用别的,只需送上一幅赵如熙的画,人家没准就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
  没看尚德长公主、康时霖这样的人,都自觉成为了她的靠山吗?这全都是因为她的才能。
  一个女子有这份才能,可以为对家族做出很大的贡献、比许多男子都强了。
  更何况,她还可以教家中的晚辈画画。只有能学得她的几分本事,也不愁在朝廷里混不到一个好差事。
  所以娶这样的女子做儿媳妇、孙媳妇,真是半点都不亏。
  所以继彭家这门亲事后,来求亲的人络绎不绝。
  不说别的,便是卫国公府也托人带话,想替卫国公夫人嫡出的、比赵如熙还小一岁的三儿子求娶赵如熙——除此之外,卫国公府实在找不出适龄的男丁了。庶出的倒有,但一旦提亲,这是看底了赵如熙,就不是结亲,而结怨了。
  这情况让老夫人和赵元勋、朱氏又喜又愁。
  “十六岁之前,我不会考虑婚事。”赵如熙也被朱氏一遍遍地来问弄得不胜其扰,“娘您也看到了,我不愁嫁。到时候我必然会为自己挑一门好亲事。我的眼光您还不放心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