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前为避免有人怀疑, 元佩还假装过几回季行走,他对这种换装游戏倒是乐此不疲。
  到肃王一行回京,大名府的救灾活动基本已经告一段落, 只剩下后续收尾工作。
  从民间收来的救灾款全部用在了灾民身上, 无论是发放粮食被褥以及日常用品,还是后续帮他们重建家园重置土地, 以及失去亲人的孤儿安置问题等等,在高晏得到元清帝的允许对当地官场“大开杀戒”后, 再没有官员敢违抗,全部按照指示认真执行。
  再者, 即便他们想做些什么,一天十二个时辰在灾区跟踪报道的记者们也叫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
  时报上关于救灾的款项和进度每期都在更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展现给百姓看, 包括所有官员的所作所为, 做得好的官员被表扬,做的不好的毫不留情被批判,这种传播全国甚至全亚洲的报纸,哪个官员不想露脸。
  在大魏,对文人而言名声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 甚至有人因为名声就可以安枕无忧一辈子。
  所以但凡爱惜羽毛的官员,就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
  在解决过那些不肯配合的刺头后,救灾工作进行的出奇顺利。
  等这次的灾情彻底画上句号,已经是七月底。
  而元清帝命各部协助建立的水利调查团也正式成形,当然,现在得再多加一个名头,水利地质调查团,除了对江河湖海做调查外,还包括脚下的土地。
  元清帝特地接见了从民间选拔出来的几位在这方面有才能者,就怕有人作弊糊弄,通过心声确定他们确实有才,也并非有恶念,才命户部拨发了第一笔款项。
  这笔款项将作为他们接下来工作的经费,让他们能够巡游全国,认真调研,而为防止款项被贪污,元清帝特命他们每次出行都要写好规划,将所有花费记录在案,届时他会命锦衣卫或金吾卫按照记载随意抽查。
  调查团在经过商讨后,规划好了第一次出行的路线,通过元清帝的批准后,于八月初从长安出发,同时元清帝将从刘愿那里兑换来的相关资料,整理成册交给了巡使,给予参考。
  至于这些资料会在调查团中造成多大的轰动元清帝没有在意,因为就在使团出发的同时,长安城或者说大魏第一届全国蹴鞠大赛开始了。
  关于蹴鞠大赛这件事早在去年宋杰就心心念念想要尝试进行了,只是那时候大魏百姓温饱问题都还未能解决,哪有心思搞这些,就算可以,元清帝也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这件事上。
  如今全国大半地方的新作物都已经有了收成,南方更是早一步,去年赶上冬种,比北方更早一步丰收。
  农报虽说还没有完全分出来,但关于农事的小册子元清帝已经叫人整理成形,刊印出来发送到了每一个县里,并严令当地县令派人到每一个村中宣讲,务必确保所有百姓都清楚。
  为此,元清帝甚至定下了收成指标,按照各县土地状况届时亩产必须达到一定数量。
  农事册中记载了各式各样新农具的用法,还有科学的种植方法,各种肥料的作用等等,但凡依照上面的来,绝不会不达标。
  果然上半年南方各省府爆发出大规模的丰收,其产量足够供应全国的百姓,加上有了水泥路以及越来越成熟的四通物流,南粮北调,哪怕北方的新作物还没到收成的时间,却已经满大街都是新作物做成的食物,且价格低廉。
  而新织布机的出现也加快了布匹成形的速度,在邵岩和元佩的影响下,各商贾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流水线制造法,虽说锦缎丝绸依旧居高不下,甚至新研制出的花布更是贵重,但那些普通布匹的价格已经降了下来。
  所以凡大魏百姓,只要双手勤劳,温饱绝不再是问题。
  又有寺庙道观所设的居养院,官府直接出面建造的慈幼局,于是闲暇之余,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关注起了娱乐。
  大魏百姓们的娱乐活动,以往不过是喝酒听书听曲一类,寻常庙会红白喜事去凑凑热闹,有些闲钱的会去青楼走一趟,或到街边玩玩各式各样的关扑小赌一把。
  上层贵族们基本相差无几,只不过比百姓们玩的更大更风雅罢了,倒是安王的会所建起来叫他们大开了眼界,从此有了新去处。
  当然,得益于穿越者们,百姓们也有了新娱乐,听时报听小说是一个,再有就是去公园看舞台剧了。
  而如今又多了一项,看球赛。
  长安城城南几坊原本人烟稀少,自去年有了公园,又开设了南市,选择在城南定居的百姓才多了起来,甚至公园和南市周围的房价高涨,让好些百姓借此发了财,乐得合不拢嘴。
  不过尽管如此,还是不能与其它坊市相比,仍旧有不少空闲土地,宋杰便看中了其中一处,在此建起了一座足球场。
  “陛下瞧瞧如何?”宋杰带着元清帝几人从贵宾专区悄悄进了球场,站在贵宾区的包厢里一脸骄傲得给众人介绍,“这里是贵宾区,专门接待会员,而且是高级会员,必须在我们球社消费够一定银钱才能得到这个称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