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我闯大祸了,我完蛋了(1 / 3)
待到酒过三巡,杨侗所在的酒楼二楼,客流逐渐增加,酒楼也慢慢的热闹起来,随着一伙伙滞留大兴的商人到来,闲聊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竟然说隋唐大战已经爆发,一个个高谈阔论、唾沫四溅,毫不脸红叙述着各场大战的详细过程,仿佛亲临战场,或是参与了作战计划制定一般。
但这年头信息交流不便,对外界几乎两眼一抹黑,所以这些高谈阔论并不令人反感,大家不仅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有人请他们喝酒,这些行商深诣听众之心,所叙述的都是隋军杀得唐军伏尸百万、血流成河,让酒客听得热血沸腾、血脉贲张,不断叫好。
靠近杨侗他们的几名学子,实在听不下去这种肆无忌惮、毫无依据的地嘲笑,其中一名学子一拍桌子,高声问道:“上官贤弟,你不是刚从汉阳回来的吗?”
这话声音极大,周围酒客登时鸦雀无声,很多人都竖起了耳朵聆听,毕竟刚才说的隋唐之战多是以汉阳一带,他们想听听真实的声音。
姓上官姓童音少年站了起来,团团一礼,苦笑道:“隋唐根本没打仗,只是相互叫骂而已,刘弘基骂尧君素将军是没用的废物、狗贼;尧将军反过来骂刘弘基是缩头乌龟,反正是相当热闹就是了,刘弘基故意放人出城,诱引尧将军来攻城,但尧将军就是没睬他。”
众人想不到‘隋唐大战’竟是这样子,莫不面面相觑,一名中年行商把嘴里的酒水喷了出来,不敢相信地说道:“小伙子,你在开玩笑吧?”
一名学子蓦地站起身,指着上官姓学子道:“人家是秋闱探花郎,受朝廷之命前去汉阳历练,他会胡说八道吗?也只有你们毫无根据乱说一通,唐军士兵又不是吐蕃、突厥、吐谷浑等异族,和大家一样是大隋子民,我大隋将士怎么可能大屠杀,我军将士又何尝屠过国内叛军?哪次战争不是只诛贼首?你们不知道就别瞎扯,给圣上和大隋雄师抹黑。”
众酒客都不好意思胡乱吹嘘了,这时那名中年行商清了清嗓子:“说实话,刘弘基还算比较不错,是唐军少有的知兵之将,我看大雪封山,这仗一时半会怕是打不了。我不说汉阳了,说说巴蜀吧!我是宕渠郡人,我说老实话,只要隋军从长江突破三峡道,唐军根本就守不住了。而且成都平原内的百姓也不愿意打仗。”
众人纷纷问道:“这又是何道理,给大家说说。”
“我们益州人生活在一个大盆里头,喜欢安逸啊…打什么仗啊打?”
这时,一年雄姿英发的青年走到几名学子面前,对上官姓学子拱手道:“上官公子,我家主人请你一叙。”
“敢问贵主人在何处?”
“那边。”侍卫往后一指,几名学子也看到他们靠窗这一排的角落坐着三名食客,周围还有几名气宇轩昂的随从站在一旁,虽然随从不多,但他们强大的气势便可罩住整个酒楼。
上官姓学子神色微凛,他在汉阳军中呆过一段时间,也知道军人的一些特色,单从这些犹如立地苍松的笔直身躯即可知道他们的武深不可测,其气势,便是汉阳军中的一些将领都大有不如。
侍卫尚且如此,那么那三名食客的地位可见一般。
他不太想去,但别人客气来请,也不拂人面子,只好对几名同伴道:“你们慢慢喝,我去去就回。”
说着便起身向那张桌子走去,同伴都抬头看着他,生怕他出事,可一想到这里是大隋陪都,大隋皇帝和文武重臣,以及各国使臣都在城内,倒也不太担心有人敢在西市闹事。
“在下弘农上官仪,敢问三位使君有何见教?”上官仪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酒桌上坐着三人,一个是四十左右的书生,温文尔雅、笑容可亲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一人是名雄姿英发的青年,虽是坐在那里,却仿佛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出鞘神剑。另一人相貌俊美,两撇胡须给人一种莫名喜感,但尤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锐利的眼睛。
这自然是杨侗和房玄龄、罗士信,杨侗看了尚带些青涩之气的上官仪一眼,微微一笑:“你叫上官仪,今秋的探花?”
上官仪连忙道:“正是。”
“多大了?”
上官仪被他看了一眼,不知为何,有一种被人看穿了的感觉,老老实实的说道:“虚岁十七。”
“请坐吧。”
“打扰了。”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理念,上官仪坦然的坐了下来。
这时,罗士信给他斟了一杯酒,仔细端详了他一会儿,笑着说道:“这么小的探花,还真罕见。”
上官仪脸色一红道:“今年朝廷连举三科,厉害的人才都前两次挑走,晚辈这个探花,无非是矮个挑高个。”
“你也无须妄自菲薄,未来的朝堂说不定有你一席之地。”杨侗意味深长的问道,“对了,你成家了没有?”
上官仪从座位上可以看出这位是三者之首,一般来说,位高者必坐北面,如果是东西席位,那他则会坐于东面,而且此人不斟酒,都是由那英武青年动手,更重要是如苍松一般的侍卫随从都站在身后。
上官仪虽不知此人身份,但从对方居高临下的气势可以猜到是定是朝中大人物,只不过大隋中枢是青年为主的朝堂,因此着实猜不到对方是何人,只能是恭恭敬敬道:“学生尚未成家,多谢使君关心。” ↑返回顶部↑
但这年头信息交流不便,对外界几乎两眼一抹黑,所以这些高谈阔论并不令人反感,大家不仅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有人请他们喝酒,这些行商深诣听众之心,所叙述的都是隋军杀得唐军伏尸百万、血流成河,让酒客听得热血沸腾、血脉贲张,不断叫好。
靠近杨侗他们的几名学子,实在听不下去这种肆无忌惮、毫无依据的地嘲笑,其中一名学子一拍桌子,高声问道:“上官贤弟,你不是刚从汉阳回来的吗?”
这话声音极大,周围酒客登时鸦雀无声,很多人都竖起了耳朵聆听,毕竟刚才说的隋唐之战多是以汉阳一带,他们想听听真实的声音。
姓上官姓童音少年站了起来,团团一礼,苦笑道:“隋唐根本没打仗,只是相互叫骂而已,刘弘基骂尧君素将军是没用的废物、狗贼;尧将军反过来骂刘弘基是缩头乌龟,反正是相当热闹就是了,刘弘基故意放人出城,诱引尧将军来攻城,但尧将军就是没睬他。”
众人想不到‘隋唐大战’竟是这样子,莫不面面相觑,一名中年行商把嘴里的酒水喷了出来,不敢相信地说道:“小伙子,你在开玩笑吧?”
一名学子蓦地站起身,指着上官姓学子道:“人家是秋闱探花郎,受朝廷之命前去汉阳历练,他会胡说八道吗?也只有你们毫无根据乱说一通,唐军士兵又不是吐蕃、突厥、吐谷浑等异族,和大家一样是大隋子民,我大隋将士怎么可能大屠杀,我军将士又何尝屠过国内叛军?哪次战争不是只诛贼首?你们不知道就别瞎扯,给圣上和大隋雄师抹黑。”
众酒客都不好意思胡乱吹嘘了,这时那名中年行商清了清嗓子:“说实话,刘弘基还算比较不错,是唐军少有的知兵之将,我看大雪封山,这仗一时半会怕是打不了。我不说汉阳了,说说巴蜀吧!我是宕渠郡人,我说老实话,只要隋军从长江突破三峡道,唐军根本就守不住了。而且成都平原内的百姓也不愿意打仗。”
众人纷纷问道:“这又是何道理,给大家说说。”
“我们益州人生活在一个大盆里头,喜欢安逸啊…打什么仗啊打?”
这时,一年雄姿英发的青年走到几名学子面前,对上官姓学子拱手道:“上官公子,我家主人请你一叙。”
“敢问贵主人在何处?”
“那边。”侍卫往后一指,几名学子也看到他们靠窗这一排的角落坐着三名食客,周围还有几名气宇轩昂的随从站在一旁,虽然随从不多,但他们强大的气势便可罩住整个酒楼。
上官姓学子神色微凛,他在汉阳军中呆过一段时间,也知道军人的一些特色,单从这些犹如立地苍松的笔直身躯即可知道他们的武深不可测,其气势,便是汉阳军中的一些将领都大有不如。
侍卫尚且如此,那么那三名食客的地位可见一般。
他不太想去,但别人客气来请,也不拂人面子,只好对几名同伴道:“你们慢慢喝,我去去就回。”
说着便起身向那张桌子走去,同伴都抬头看着他,生怕他出事,可一想到这里是大隋陪都,大隋皇帝和文武重臣,以及各国使臣都在城内,倒也不太担心有人敢在西市闹事。
“在下弘农上官仪,敢问三位使君有何见教?”上官仪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酒桌上坐着三人,一个是四十左右的书生,温文尔雅、笑容可亲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一人是名雄姿英发的青年,虽是坐在那里,却仿佛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出鞘神剑。另一人相貌俊美,两撇胡须给人一种莫名喜感,但尤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锐利的眼睛。
这自然是杨侗和房玄龄、罗士信,杨侗看了尚带些青涩之气的上官仪一眼,微微一笑:“你叫上官仪,今秋的探花?”
上官仪连忙道:“正是。”
“多大了?”
上官仪被他看了一眼,不知为何,有一种被人看穿了的感觉,老老实实的说道:“虚岁十七。”
“请坐吧。”
“打扰了。”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理念,上官仪坦然的坐了下来。
这时,罗士信给他斟了一杯酒,仔细端详了他一会儿,笑着说道:“这么小的探花,还真罕见。”
上官仪脸色一红道:“今年朝廷连举三科,厉害的人才都前两次挑走,晚辈这个探花,无非是矮个挑高个。”
“你也无须妄自菲薄,未来的朝堂说不定有你一席之地。”杨侗意味深长的问道,“对了,你成家了没有?”
上官仪从座位上可以看出这位是三者之首,一般来说,位高者必坐北面,如果是东西席位,那他则会坐于东面,而且此人不斟酒,都是由那英武青年动手,更重要是如苍松一般的侍卫随从都站在身后。
上官仪虽不知此人身份,但从对方居高临下的气势可以猜到是定是朝中大人物,只不过大隋中枢是青年为主的朝堂,因此着实猜不到对方是何人,只能是恭恭敬敬道:“学生尚未成家,多谢使君关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