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3 / 4)
“以人皇的身份岂会在意一个小小的王侯子嗣,应该是我猜错了,可为何他会问我有没有见过夫子?”
王昊很是不解,夫子早已消失数十年,就连祭酒三公都不知其下落,他又何德何能可以见过夫子。
迟迟想不通后王昊也只能放弃,继续翻阅脑海中的剑谱,如今他的剑法已经大成,战力比肩两仪境,不过想要战胜这一境界的强者并无可能。
“剑法大成后还有圆满这一层次,若是我能将十三道剑光融于一体,战力还能再次提升。”
接下来几天王昊都在修行,两耳不闻天下事。
天武大帝虽然让他前往扈下郡,但并未规定时间,所以王昊打算过了正月十五再启程。
时光荏苒,这几日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杨鼎斩杀蛮夷三皇子战绩公布,朝中一片哗然,天武大帝甚至因为此事亲自召见了杨鼎。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公九卿竟然联名上奏为杨鼎封侯,而儒家的这一举动却让军队为代表的众多王侯陷入了沉默。
儒家跟王侯理念不同,彼此多有针对,可此次却一反常态,着实让人有些费解。
按照常理来说军方多了一位王侯在朝中的话语权也会更大,这是一件好事,可王侯都不是傻子,很快便能猜到儒家这么做的目的所在。
因为祖辈原因杨鼎日后极有可能封王,若那时的他念及情义倾向儒家,军方在朝中的地位可能会一落千丈。
再加上天武大帝并没有立即表态,一时间朝中的氛围顿时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就连王昊也在不久后得到了禀报。
“这是儒家和军方的博弈,儒家以祭酒为首提前开始布置,想要占据朝中的主导地位。”
王昊神色平静,他早已知道会出现这个情况。
自古以来只要军方势力被削弱,注定会出现外敌环伺的情况,而儒家擅长治世,风格中庸,太平年间自然比较合适,可天下即将大乱,这个时候让儒家掌权并非一件好事。
“无论是何种原因,我都要反对杨鼎封侯,眼下军方态度模棱两可,倒也可以在这上面做一做章。”
王昊自语,随后开始安排下人将他所了解到的边关真相传播出去,很快就在上京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如此行径,怎能封侯?!”
三公间出现了不同意见,性格最为火爆的太保直接反对杨鼎封侯,态度十分坚定。
这并非个例,儒家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三公为此还多次进行讨论。
没过多久王广奏折抵达上京城,详细说明了边关之事,并且表明立场反对杨鼎封侯,这封奏折也逼得一直在观望的众多王侯表明态度。
很快舆论便走向对杨鼎不利的一方,原本他斩杀蛮夷三皇子的功劳也被磨灭了许多。
“该死,肯定是那王昊,不过定远侯的奏折也才刚到上京城,王昊怎么会提前知道边关之事?”
一处院子里,杨鼎脸色阴沉,不过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愤怒。
想要封侯哪有那么容易,仅凭斩杀蛮夷三皇子的功劳几乎无望,只能说打下一个根基而已,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有认为自己能够成功。
不过出了这件事后朝中不少人都会对他不满,从长远来看后果十分严重。
“凭借祖辈的名望我迟早都能封侯,定远侯是吧,今日仇怨我记下了。”
杨鼎没有多想,他也没有打算辩解,这件事朝中自然有人会前往边关求证,一旦辩解反而落人口实。 ↑返回顶部↑
王昊很是不解,夫子早已消失数十年,就连祭酒三公都不知其下落,他又何德何能可以见过夫子。
迟迟想不通后王昊也只能放弃,继续翻阅脑海中的剑谱,如今他的剑法已经大成,战力比肩两仪境,不过想要战胜这一境界的强者并无可能。
“剑法大成后还有圆满这一层次,若是我能将十三道剑光融于一体,战力还能再次提升。”
接下来几天王昊都在修行,两耳不闻天下事。
天武大帝虽然让他前往扈下郡,但并未规定时间,所以王昊打算过了正月十五再启程。
时光荏苒,这几日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杨鼎斩杀蛮夷三皇子战绩公布,朝中一片哗然,天武大帝甚至因为此事亲自召见了杨鼎。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公九卿竟然联名上奏为杨鼎封侯,而儒家的这一举动却让军队为代表的众多王侯陷入了沉默。
儒家跟王侯理念不同,彼此多有针对,可此次却一反常态,着实让人有些费解。
按照常理来说军方多了一位王侯在朝中的话语权也会更大,这是一件好事,可王侯都不是傻子,很快便能猜到儒家这么做的目的所在。
因为祖辈原因杨鼎日后极有可能封王,若那时的他念及情义倾向儒家,军方在朝中的地位可能会一落千丈。
再加上天武大帝并没有立即表态,一时间朝中的氛围顿时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就连王昊也在不久后得到了禀报。
“这是儒家和军方的博弈,儒家以祭酒为首提前开始布置,想要占据朝中的主导地位。”
王昊神色平静,他早已知道会出现这个情况。
自古以来只要军方势力被削弱,注定会出现外敌环伺的情况,而儒家擅长治世,风格中庸,太平年间自然比较合适,可天下即将大乱,这个时候让儒家掌权并非一件好事。
“无论是何种原因,我都要反对杨鼎封侯,眼下军方态度模棱两可,倒也可以在这上面做一做章。”
王昊自语,随后开始安排下人将他所了解到的边关真相传播出去,很快就在上京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如此行径,怎能封侯?!”
三公间出现了不同意见,性格最为火爆的太保直接反对杨鼎封侯,态度十分坚定。
这并非个例,儒家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三公为此还多次进行讨论。
没过多久王广奏折抵达上京城,详细说明了边关之事,并且表明立场反对杨鼎封侯,这封奏折也逼得一直在观望的众多王侯表明态度。
很快舆论便走向对杨鼎不利的一方,原本他斩杀蛮夷三皇子的功劳也被磨灭了许多。
“该死,肯定是那王昊,不过定远侯的奏折也才刚到上京城,王昊怎么会提前知道边关之事?”
一处院子里,杨鼎脸色阴沉,不过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愤怒。
想要封侯哪有那么容易,仅凭斩杀蛮夷三皇子的功劳几乎无望,只能说打下一个根基而已,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有认为自己能够成功。
不过出了这件事后朝中不少人都会对他不满,从长远来看后果十分严重。
“凭借祖辈的名望我迟早都能封侯,定远侯是吧,今日仇怨我记下了。”
杨鼎没有多想,他也没有打算辩解,这件事朝中自然有人会前往边关求证,一旦辩解反而落人口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