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50节(3 / 4)
杨太尉一震,忙道:“臣不敢。”
“怎么不敢?”穆明珠把话说透,道:“如果朕过了线,那民心必然站在你们这一边,你们怕什么?该兵谏便兵谏。”她话锋一转,目光犀利,扫过众家主,道:“可是你们现下扪心自问,民心如今在你们那边吗?如今越线的人,是朕而不是世家吗?”
杨太尉低头不能言,众家主也都目光闪烁。
“所以说,想清楚这一点,才不会糊涂地陷入到道理之争中。”穆明珠淡声道:“税政改革一事,不必再议。”
众家主无话可说,次第退下。
“太尉留步。”穆明珠唤住了杨敦礼。
杨太尉这两年画风大变,自从宫变之后,他便谨慎保守了许多,后来杨菁未婚产女,又是与韩清暗结珠胎,杨太尉更是一度告了病休。穆明珠当时没有拿掉他,而是给他保留了官职,算是很给他面子了。当然,她不可能铲除世家,这在她有生之年都很难实现,那么便要学会与世家合作。如果说萧氏是世家中的亲皇派,谢氏是世家中的倒皇派,那么杨太尉所代表的便是世家中更广大的中间派。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做成,都应该拉拢中间派。
“杨瑶如今也两岁了,”穆明珠说的乃是杨菁的女儿,“杨菁几时能出府做事?”
杨太尉一愣,道:“这……”
穆明珠道:“韩清虽然出身不及你们家,但之前拼死去东扬州,也足见真情。当然,”她看着杨太尉的面色,又道:“朕也不是要插手你们的家事。只是告诉你一声,别耽搁了你女儿。”
杨菁其实是很孝顺的,不管是当初在雍州与父亲往来通信,还是后来遵从家族的意思嫁给了三皇子周眈。
因为她跟韩清的事情,杨太尉自觉没脸见人,杨菁更是鲜少现身于人前,只为了减少家族门庭的风言风语。
杨太尉沉声道:“小女寻常,往后的人生在闺阁之间,并不在朝堂之上。”
穆明珠也不恼,淡淡一笑,道:“你这话说来自己也不信吧?不要她在朝堂之上,当初却要她在后宫之中?朕看你啊,是心太大,给你女儿当初看上了‘准皇后’的位子,如今哪里看得上朕朝中的官职?”
“臣不敢。”
“你下去好好想想。”穆明珠平和道:“朕今日告诉你的,都是肺腑之言。莫要为你一时迷障,误了你女儿。要杨菁关起门来在府中,你自己便不觉得可惜吗?”她点到为止,又道:“好了,你下去吧。”
杨太尉低头站在原处,却没有动。
“怎么?”穆明珠再度看向他。
杨太尉抬头,慢慢道:“陛下既然对老臣讲了肺腑之言,老臣亦有一番肺腑之言告诉陛下。”
“请讲。”穆明珠搁下手中朱笔。
杨太尉沉声道:“国无储君,则人心浮动。梁国与我大周,迟早有一场大战。如今梁国皇帝有皇后贵妃,亦有长子。大周呢?”
穆明珠愣住,没想到第一个把后宫之事挑明的,竟然是杨太尉。
杨太尉又道:“陛下还年轻,新政也顺利,大约还感受不到。然而一旦两国交战,形势危急之时,甚至有需要陛下往前线督战之时,届时储君留守建业,安定人心,意义重大。”他拱手道:“臣请陛下早思子嗣之事,以定万全之策。”
穆明珠没想到这都能上升高度。
她压着不耐烦的心情,做了皇帝,私事也变成了公事。
杨太尉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概也是时下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她这个皇帝离开建业,那么宫中总还要有个储君,哪怕只是个襁褓中的孩子,那也是众臣的希望。
一旦她有什么闪失,现在这些支持她的臣子们,还能聚拢在储君身边,与冒出来的各方势力斗争。
储君对大臣们很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给自己上的保险。
但这对她这个皇帝没什么好处,其中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穆明珠审量着杨太尉,看他究竟是深思熟虑,还是对今日她提及杨菁之事的反击。 ↑返回顶部↑
“怎么不敢?”穆明珠把话说透,道:“如果朕过了线,那民心必然站在你们这一边,你们怕什么?该兵谏便兵谏。”她话锋一转,目光犀利,扫过众家主,道:“可是你们现下扪心自问,民心如今在你们那边吗?如今越线的人,是朕而不是世家吗?”
杨太尉低头不能言,众家主也都目光闪烁。
“所以说,想清楚这一点,才不会糊涂地陷入到道理之争中。”穆明珠淡声道:“税政改革一事,不必再议。”
众家主无话可说,次第退下。
“太尉留步。”穆明珠唤住了杨敦礼。
杨太尉这两年画风大变,自从宫变之后,他便谨慎保守了许多,后来杨菁未婚产女,又是与韩清暗结珠胎,杨太尉更是一度告了病休。穆明珠当时没有拿掉他,而是给他保留了官职,算是很给他面子了。当然,她不可能铲除世家,这在她有生之年都很难实现,那么便要学会与世家合作。如果说萧氏是世家中的亲皇派,谢氏是世家中的倒皇派,那么杨太尉所代表的便是世家中更广大的中间派。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做成,都应该拉拢中间派。
“杨瑶如今也两岁了,”穆明珠说的乃是杨菁的女儿,“杨菁几时能出府做事?”
杨太尉一愣,道:“这……”
穆明珠道:“韩清虽然出身不及你们家,但之前拼死去东扬州,也足见真情。当然,”她看着杨太尉的面色,又道:“朕也不是要插手你们的家事。只是告诉你一声,别耽搁了你女儿。”
杨菁其实是很孝顺的,不管是当初在雍州与父亲往来通信,还是后来遵从家族的意思嫁给了三皇子周眈。
因为她跟韩清的事情,杨太尉自觉没脸见人,杨菁更是鲜少现身于人前,只为了减少家族门庭的风言风语。
杨太尉沉声道:“小女寻常,往后的人生在闺阁之间,并不在朝堂之上。”
穆明珠也不恼,淡淡一笑,道:“你这话说来自己也不信吧?不要她在朝堂之上,当初却要她在后宫之中?朕看你啊,是心太大,给你女儿当初看上了‘准皇后’的位子,如今哪里看得上朕朝中的官职?”
“臣不敢。”
“你下去好好想想。”穆明珠平和道:“朕今日告诉你的,都是肺腑之言。莫要为你一时迷障,误了你女儿。要杨菁关起门来在府中,你自己便不觉得可惜吗?”她点到为止,又道:“好了,你下去吧。”
杨太尉低头站在原处,却没有动。
“怎么?”穆明珠再度看向他。
杨太尉抬头,慢慢道:“陛下既然对老臣讲了肺腑之言,老臣亦有一番肺腑之言告诉陛下。”
“请讲。”穆明珠搁下手中朱笔。
杨太尉沉声道:“国无储君,则人心浮动。梁国与我大周,迟早有一场大战。如今梁国皇帝有皇后贵妃,亦有长子。大周呢?”
穆明珠愣住,没想到第一个把后宫之事挑明的,竟然是杨太尉。
杨太尉又道:“陛下还年轻,新政也顺利,大约还感受不到。然而一旦两国交战,形势危急之时,甚至有需要陛下往前线督战之时,届时储君留守建业,安定人心,意义重大。”他拱手道:“臣请陛下早思子嗣之事,以定万全之策。”
穆明珠没想到这都能上升高度。
她压着不耐烦的心情,做了皇帝,私事也变成了公事。
杨太尉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概也是时下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她这个皇帝离开建业,那么宫中总还要有个储君,哪怕只是个襁褓中的孩子,那也是众臣的希望。
一旦她有什么闪失,现在这些支持她的臣子们,还能聚拢在储君身边,与冒出来的各方势力斗争。
储君对大臣们很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给自己上的保险。
但这对她这个皇帝没什么好处,其中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穆明珠审量着杨太尉,看他究竟是深思熟虑,还是对今日她提及杨菁之事的反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