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341(1 / 2)
贾放但见身边的石壁上垂下一枚又一枚倒挂的钟乳石柱,心知这又是一个在喀斯特地貌下十分常见的巨型溶洞。
“这个洞,当初容下全村是绰绰有余,还能屯上将近一年左右的粮食,如果现在咱们整个寨子五千来人……”
陶村长一边说一边向前走,突然,他脚下响起了水声。他整个人也惊愕地立定了,举起手中的火把照向地面,这才发现,这洞中不知何时竟形成了一洼积水。平静的水面此时漾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而映在水面上陶村长的倒影也随着这波纹一圈一圈地晃动着。
原来,多日未至,这山洞里竟然积起了一汪水。看起来像是“王屋与太行”这两座山崩塌时,堵住了青坊河,堆起了青坊湖,导致附近一带的地下水水位跟着上升,于是这山洞里也积了水。
陶村长登时一哑,心想原本这山洞要容纳四五千人也是绰绰有余的,但现在看来怕是不成了。
谁知贾放突然伸出手,用力击掌,便拍出“空空”的击掌声,比寻常掌声更要响亮几分,在这巨大空间里登时引起嗡嗡嗡的回响。
贾放静静地听了一会儿,道:“地方够大!”
他参加过一次音乐厅的设计和建筑,专门听过声学和建筑学的双料专家讲解过建筑与声音传播的关系,此刻他听见回声便大致能估算整个空间的大小。
他问陶村长:“原本这洞里都是平地吗?”
陶村长惶惑地说:“是的,都是干干的平地,还能堆粮食。”老村长也没想到,多日不来,这里的地面竟然就积水了。
贾放便对身旁一名青年说:“你把手中的火把朝那个方向掷出去。”
他指向整个空间最深远最空旷的方向。那名年轻人依言奋力将手中的火把掷出。
只见那枚火把在黑暗中划过一道优美而明亮的火线,随即落在干燥的地面上,继续熊熊地燃烧着。
只见这座大溶洞里,中间高,四周低洼,积了一圈积水,但是中间还是一大片干燥的平地,暂时容纳两三千妇孺是完全足够的。但若说桃源寨五千人要在此生活一阵,难度会比较大。
贾放对此表示满意:“可以了——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屋是完全够用了。现在咱们有五千人了,我又能节制平南大营,再也不至于教大家再像从前一样,躲避匪患得躲一年之久。”
贾放的话显然给了陶村长不小的安慰,但是他老人家依旧稍露出担忧与迟疑之色,怯怯地道:“贾三爷,老夫听说,这山里的匪患,其实一直在,而且是……是有些人养着的私兵。”
第144章
私兵这种事,贾放其实也有想过。
南方地形多变,路途不通,一村一寨往往都有自己的戍卫力量,而且对外来的人相当警惕。小股流寇很难在各村各寨中占到什么便宜,除非是像当初那七洞十三寨一样,纠结力量,奋起反抗,才能在这一带形成足以震撼官兵的势力。
但是听陶村长说的,这些匪患武器精良,人员都是青壮,来去很有章法,而且考虑去哪个寨子劫掠,竟然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这在贾放看来已经不是简单的匪患了,更像是以后的雇佣兵,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但要对付这些匪患,也是有办法的。此前向奉壹已经给了贾放一点提示:各村寨乡里之间,加强联络,互通有无,联防联控。
贾放心想:他需要一个便捷的通讯机制,各乡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互通有无,所以是时候把邮政局建起来了;同时他也需要一个高效的情报机构,负责收集与分析各乡之间的情报。
就这么决定了——贾放立即拍板,他要建一个邮政局,再建一个情报分析局。
他目前任着平南节度使,并且把节度使府署放在了武元县,而他自己的封地距离武元县只有一个时辰不到的距离。因此贾放决定,以武元县为中心,建立一个属于南方州县的邮政系统——所依托的,是各州县之间的邮驿,同时借他的身份,将邮驿道路重新规划,形成一条与现代邮政体系接近的邮政制度出来。
于是他与郑伯宜一道,在位于武元的节度使府署里,摊开一幅属于南方十个州县的邮驿图。
在这个时空里,邮驿承袭旧制,隶属于兵部,专门用于传递官府的紧急文书,因此叫做“急驿”。贾放所在的武元县,地理位置适中,从南方十个州的首府传递到此的急件,最多不会花费一天——只要从各州首府到武元之间,再建十条专门的“急驿”线路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各州以下,各县、各乡,均有邮驿站点。一旦各县、各乡,发现了匪患,理论上便会依次上报,此类急件报到武元来,最多不会超过两天。
但贾放马上看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匪人避开这些拥有邮驿的县乡,到各村各寨抢掠,那高坐在州县一级的地方官员,将对此完全无知。甚至连匪患悄悄欺近了他们也不会知情。
在贾放看来,这个邮驿体系的主要问题:这套体系的设计,单纯是为了紧急军情的单向传递。军情可以很快地从地方上送到节度使府署,贾放的任何决策(如果他能做得出的话)也可以很快就送到地方上。 ↑返回顶部↑
“这个洞,当初容下全村是绰绰有余,还能屯上将近一年左右的粮食,如果现在咱们整个寨子五千来人……”
陶村长一边说一边向前走,突然,他脚下响起了水声。他整个人也惊愕地立定了,举起手中的火把照向地面,这才发现,这洞中不知何时竟形成了一洼积水。平静的水面此时漾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而映在水面上陶村长的倒影也随着这波纹一圈一圈地晃动着。
原来,多日未至,这山洞里竟然积起了一汪水。看起来像是“王屋与太行”这两座山崩塌时,堵住了青坊河,堆起了青坊湖,导致附近一带的地下水水位跟着上升,于是这山洞里也积了水。
陶村长登时一哑,心想原本这山洞要容纳四五千人也是绰绰有余的,但现在看来怕是不成了。
谁知贾放突然伸出手,用力击掌,便拍出“空空”的击掌声,比寻常掌声更要响亮几分,在这巨大空间里登时引起嗡嗡嗡的回响。
贾放静静地听了一会儿,道:“地方够大!”
他参加过一次音乐厅的设计和建筑,专门听过声学和建筑学的双料专家讲解过建筑与声音传播的关系,此刻他听见回声便大致能估算整个空间的大小。
他问陶村长:“原本这洞里都是平地吗?”
陶村长惶惑地说:“是的,都是干干的平地,还能堆粮食。”老村长也没想到,多日不来,这里的地面竟然就积水了。
贾放便对身旁一名青年说:“你把手中的火把朝那个方向掷出去。”
他指向整个空间最深远最空旷的方向。那名年轻人依言奋力将手中的火把掷出。
只见那枚火把在黑暗中划过一道优美而明亮的火线,随即落在干燥的地面上,继续熊熊地燃烧着。
只见这座大溶洞里,中间高,四周低洼,积了一圈积水,但是中间还是一大片干燥的平地,暂时容纳两三千妇孺是完全足够的。但若说桃源寨五千人要在此生活一阵,难度会比较大。
贾放对此表示满意:“可以了——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屋是完全够用了。现在咱们有五千人了,我又能节制平南大营,再也不至于教大家再像从前一样,躲避匪患得躲一年之久。”
贾放的话显然给了陶村长不小的安慰,但是他老人家依旧稍露出担忧与迟疑之色,怯怯地道:“贾三爷,老夫听说,这山里的匪患,其实一直在,而且是……是有些人养着的私兵。”
第144章
私兵这种事,贾放其实也有想过。
南方地形多变,路途不通,一村一寨往往都有自己的戍卫力量,而且对外来的人相当警惕。小股流寇很难在各村各寨中占到什么便宜,除非是像当初那七洞十三寨一样,纠结力量,奋起反抗,才能在这一带形成足以震撼官兵的势力。
但是听陶村长说的,这些匪患武器精良,人员都是青壮,来去很有章法,而且考虑去哪个寨子劫掠,竟然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这在贾放看来已经不是简单的匪患了,更像是以后的雇佣兵,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但要对付这些匪患,也是有办法的。此前向奉壹已经给了贾放一点提示:各村寨乡里之间,加强联络,互通有无,联防联控。
贾放心想:他需要一个便捷的通讯机制,各乡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互通有无,所以是时候把邮政局建起来了;同时他也需要一个高效的情报机构,负责收集与分析各乡之间的情报。
就这么决定了——贾放立即拍板,他要建一个邮政局,再建一个情报分析局。
他目前任着平南节度使,并且把节度使府署放在了武元县,而他自己的封地距离武元县只有一个时辰不到的距离。因此贾放决定,以武元县为中心,建立一个属于南方州县的邮政系统——所依托的,是各州县之间的邮驿,同时借他的身份,将邮驿道路重新规划,形成一条与现代邮政体系接近的邮政制度出来。
于是他与郑伯宜一道,在位于武元的节度使府署里,摊开一幅属于南方十个州县的邮驿图。
在这个时空里,邮驿承袭旧制,隶属于兵部,专门用于传递官府的紧急文书,因此叫做“急驿”。贾放所在的武元县,地理位置适中,从南方十个州的首府传递到此的急件,最多不会花费一天——只要从各州首府到武元之间,再建十条专门的“急驿”线路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各州以下,各县、各乡,均有邮驿站点。一旦各县、各乡,发现了匪患,理论上便会依次上报,此类急件报到武元来,最多不会超过两天。
但贾放马上看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匪人避开这些拥有邮驿的县乡,到各村各寨抢掠,那高坐在州县一级的地方官员,将对此完全无知。甚至连匪患悄悄欺近了他们也不会知情。
在贾放看来,这个邮驿体系的主要问题:这套体系的设计,单纯是为了紧急军情的单向传递。军情可以很快地从地方上送到节度使府署,贾放的任何决策(如果他能做得出的话)也可以很快就送到地方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