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担当(1 / 2)
幸好,这些人中,村长还是比较理智的:“几位叔伯先不要动怒,或许赵相公并非这个意思,我们不妨听听他想说的话?”
“还有什么好听的。”米老又哼唧唧,“这种时候还要筹款,他的企图就是司马昭之心!”
“倒也未必。”村长还是试图为赵珩渊说话,“赵相公的娘子便是我们村中有名的妙手神医,他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如今赵小娘子也在医馆中救人,赵相公怎么会舍得丢下她呢。”
然而不提陆清漪还好,一提到陆清漪,米老哼得更大声了:“祠堂的银子都让他们花在药草了,难不成还不够!昨日他们的医童过来可没这么说。”
“这……”村长被米老句句堵回来,加上不清楚赵珩渊来是具体是为了何事,不方便替他说太多,只好转向赵珩渊,“赵相公,你为何事来就直说吧。”
赵珩渊朝村长感激点头,算是感谢他的善意,随后缓声说出了陆清漪提到的暖手袋的事。
只是暖手袋这种东西到底有些虚渺,即便赵珩渊把陆清漪信中所提的都说了,眼前的几个人却还是半信半疑。
见状,赵珩渊道:“冬天屋内之所以会点很多火盆的原因是因为歇息的时候怕着凉,可是如果有一个能保温的袋子放在被窝里,那么被窝就会持续温暖。”
“假如夜里能减少烧炭,除了可以避免因为不通风造成的危险外,还可以省下一大笔买炭的银子。”
说到可以省钱的时候,齐老他们的眸光总算有动静了。
见状,赵珩渊便继续说:“一个牛的胃囊是三十文,缝制成袋囊顶多也就三十五文。而我们现在所用的黑炭,一麻袋就需要五十文,而且还用不到半个月。对比之下,难道不是暖水袋更划算吗?”
“你说的这个暖手袋,可是能一直反复使用的?”韩老好奇。
由于陆家村是个十分偏僻的小村落,这儿的人喝水依旧是用竹筒来装,而不是像其他城镇一样,已经有兜售水囊袋了。所以当赵珩渊在描述的时候,韩老他们才会一脸疑惑。只有村长知道一些。
“不错不错、赵相公所说的这个暖手袋我似乎是见过的。应该是十年前了吧,那时候我去永定镇探亲,就曾经见到小贩在兜售这种水囊。”
陆村长似乎对这个暖手袋有些兴趣,只是还是感到疑惑:“不过当时那小贩叫的价格可不便宜,一个也要八十文呢。赵相公说的这个暖手袋只要三十五文?”
“村长所说的是叫水囊,那是客商走货朗行走在外必备的东西。您当初看到的应该是外表还包了一层动物的皮,为的是可以防止烫伤,所以要价一般会比较高。”
“对,就是叫水囊,外头的确是包了一层皮,小贩说用的是猪皮缝制的。”陆村长开始有些印象了。
赵珩渊颔首:“不过内人说的暖手袋和水囊的做法不一样,具体的到时还要问过内人才知道。“
然而虽然陆村长有兴致,可是其他三人还是一脸兴致缺缺的样子,大体是因为他们都不曾见过,加上村长一贯好说话,所以都持怀疑态度。
“口说无凭,我们如何知晓那暖水袋便真如赵相公所言,能够代替炭炉保暖呢?”韩老倚着竹桌,端着自个儿的茶壶喝了一口,看着赵珩渊等着他回答。
“不错,要知道,倘若赵相公口中这说的天花乱坠的暖手袋没有那么好,我们如何跟村民交代。”齐老帮腔着。
“就是,你们就是年轻,想一套是一套。眼下村子正是最艰难的时候,你们张口要草药,我们也拿出祠堂的银子了。可是现在你们要我们让村民筹款做这什么暖手袋,不觉得有些不合时宜呢。”米老还是一贯的话重。
面对着几位长老的发难,赵珩渊不慌不忙应对:“我既能站在几位面前,自然不是来浪费几位的精力的,这个暖手袋赵某可以保证绝对如我内人说的一般好。”
“自家人帮自家人说话,那不是正常的吗,黄瓜卖瓜也自卖自夸啊。”齐老啧啧有声。
韩老也道:“赵相公这番话可没什么说服力,我们如何知道你是否托大了呢。”
赵珩渊听明白了,他们虽然觉得这个暖手袋不错,可是他们也担心万一没有那么好,他们会引来村民的愤怒。
作为村中长老,威望和信任是村民给的,得来不易。眼下村民都过的十分困难,若是还引起民愤,到底是得不偿失。
这时赵珩渊突然明白,昨夜陆清漪为何与他说,实在不行的话就算了的话。
然而赵珩渊不想陆清漪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好东西因为他们的瞻前顾后而错失了。
不说暖水袋的所用,光是陆清漪想的这个点子,放到繁荣昌盛的帝都,怕是早被达官贵人争相抢夺着要买。不止帝都,身处贫瘠土地和战事要地的百姓,若是有这暖手袋,也无需依赖得来不易的炭了。 ↑返回顶部↑
“还有什么好听的。”米老又哼唧唧,“这种时候还要筹款,他的企图就是司马昭之心!”
“倒也未必。”村长还是试图为赵珩渊说话,“赵相公的娘子便是我们村中有名的妙手神医,他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如今赵小娘子也在医馆中救人,赵相公怎么会舍得丢下她呢。”
然而不提陆清漪还好,一提到陆清漪,米老哼得更大声了:“祠堂的银子都让他们花在药草了,难不成还不够!昨日他们的医童过来可没这么说。”
“这……”村长被米老句句堵回来,加上不清楚赵珩渊来是具体是为了何事,不方便替他说太多,只好转向赵珩渊,“赵相公,你为何事来就直说吧。”
赵珩渊朝村长感激点头,算是感谢他的善意,随后缓声说出了陆清漪提到的暖手袋的事。
只是暖手袋这种东西到底有些虚渺,即便赵珩渊把陆清漪信中所提的都说了,眼前的几个人却还是半信半疑。
见状,赵珩渊道:“冬天屋内之所以会点很多火盆的原因是因为歇息的时候怕着凉,可是如果有一个能保温的袋子放在被窝里,那么被窝就会持续温暖。”
“假如夜里能减少烧炭,除了可以避免因为不通风造成的危险外,还可以省下一大笔买炭的银子。”
说到可以省钱的时候,齐老他们的眸光总算有动静了。
见状,赵珩渊便继续说:“一个牛的胃囊是三十文,缝制成袋囊顶多也就三十五文。而我们现在所用的黑炭,一麻袋就需要五十文,而且还用不到半个月。对比之下,难道不是暖水袋更划算吗?”
“你说的这个暖手袋,可是能一直反复使用的?”韩老好奇。
由于陆家村是个十分偏僻的小村落,这儿的人喝水依旧是用竹筒来装,而不是像其他城镇一样,已经有兜售水囊袋了。所以当赵珩渊在描述的时候,韩老他们才会一脸疑惑。只有村长知道一些。
“不错不错、赵相公所说的这个暖手袋我似乎是见过的。应该是十年前了吧,那时候我去永定镇探亲,就曾经见到小贩在兜售这种水囊。”
陆村长似乎对这个暖手袋有些兴趣,只是还是感到疑惑:“不过当时那小贩叫的价格可不便宜,一个也要八十文呢。赵相公说的这个暖手袋只要三十五文?”
“村长所说的是叫水囊,那是客商走货朗行走在外必备的东西。您当初看到的应该是外表还包了一层动物的皮,为的是可以防止烫伤,所以要价一般会比较高。”
“对,就是叫水囊,外头的确是包了一层皮,小贩说用的是猪皮缝制的。”陆村长开始有些印象了。
赵珩渊颔首:“不过内人说的暖手袋和水囊的做法不一样,具体的到时还要问过内人才知道。“
然而虽然陆村长有兴致,可是其他三人还是一脸兴致缺缺的样子,大体是因为他们都不曾见过,加上村长一贯好说话,所以都持怀疑态度。
“口说无凭,我们如何知晓那暖水袋便真如赵相公所言,能够代替炭炉保暖呢?”韩老倚着竹桌,端着自个儿的茶壶喝了一口,看着赵珩渊等着他回答。
“不错,要知道,倘若赵相公口中这说的天花乱坠的暖手袋没有那么好,我们如何跟村民交代。”齐老帮腔着。
“就是,你们就是年轻,想一套是一套。眼下村子正是最艰难的时候,你们张口要草药,我们也拿出祠堂的银子了。可是现在你们要我们让村民筹款做这什么暖手袋,不觉得有些不合时宜呢。”米老还是一贯的话重。
面对着几位长老的发难,赵珩渊不慌不忙应对:“我既能站在几位面前,自然不是来浪费几位的精力的,这个暖手袋赵某可以保证绝对如我内人说的一般好。”
“自家人帮自家人说话,那不是正常的吗,黄瓜卖瓜也自卖自夸啊。”齐老啧啧有声。
韩老也道:“赵相公这番话可没什么说服力,我们如何知道你是否托大了呢。”
赵珩渊听明白了,他们虽然觉得这个暖手袋不错,可是他们也担心万一没有那么好,他们会引来村民的愤怒。
作为村中长老,威望和信任是村民给的,得来不易。眼下村民都过的十分困难,若是还引起民愤,到底是得不偿失。
这时赵珩渊突然明白,昨夜陆清漪为何与他说,实在不行的话就算了的话。
然而赵珩渊不想陆清漪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好东西因为他们的瞻前顾后而错失了。
不说暖水袋的所用,光是陆清漪想的这个点子,放到繁荣昌盛的帝都,怕是早被达官贵人争相抢夺着要买。不止帝都,身处贫瘠土地和战事要地的百姓,若是有这暖手袋,也无需依赖得来不易的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