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八章 无月之夜(1 / 2)
无月的夜晚,一架架机翼平展、尾焰透亮的mig-44很快编队进入预定训练区域,借助预警机的远程指挥,与另外一个方向远程奔袭而来的“猛禽”机队实施对抗演练。
所谓“训练”,这个词在alsa的字典里往往就意味着“演习”,至少也是不挂实弹的虚拟对抗,这本来并非阿盟防卫空军的光荣传统,然而眼下大敌当前,中东战火亟待扑灭,一众雇佣飞行员的训练热情也随之高涨。
是的,百万美元一架的击坠赏金,当然没有几个人会不动心,可是此时此刻,面对凶恶的叙利亚自由党、也许还有巴格达政权,雇佣兵们的内心信念也在进一步觉醒;凭借alsa的作战体系而完全可望取得一场胜利,飞行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也只有在刀光剑影的长空激战中才能真正大放光彩。
迎面进入预定战区,预警机在持续刷新空情,隐形战机的对抗就像一场黑暗中的击剑战,借助疏忽隐现的目标方位,编队前飞的“雪雕”很快分成两支小队,向目标大致分布的空域两翼包抄而去。
战机加速疾飞,一路爬升占据有利位置,开启加力冲锋在前的先导机已经开启了n035雷达,其余战机则在大后方提供矩阵电子干扰,力图将先导机信号淹没在一大片噪声海洋里。
侦测到天空中的微弱电磁波束,来自alsa第三航空联队某中队的几架f-22也立即做出应对,三架先导机启动an/apg-77的电子战模式,采取主动暴露信号的中央突破战术,其余战机则立即左右疏开,借助预警平台与中央战机传来的战场态势相机而动;伴随一整套复杂战术的实施,天空中四下播散的电磁信号越来越多,好似暗夜中的点点星火,然而就在这一片暗淡朦胧的无线电波之下,更多的沉默巨鸟正在竭力换位、灵活周旋,时刻准备从对手疏于防范的方位快速切入,发动毫无征兆的致命一击。
体系对体系,低可探测对低可探测,应该说这是一场平台性能势均力敌的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上的所谓胜负,除了天空中的一点运气之外,就全看双方的一体化作战指挥体系和飞行员的临战发挥如何。
在黑暗中狭路相逢,中央突破的“猛禽”果断“发射”了一批次aim-120d,留下一架战机提供中继导引,另外两架战机则俯冲进入规避航路,继续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就在天空中一枚枚r-77m、aim-120d来往“疾飞”之时,战场侧翼的冲突也已经爆发,连续进行占位对抗、却始终谁也不能如愿,短暂脱离接触的双方战机都甩脱了对手的超视距攻击,很快就沿弯曲航路绕到了战场的另一方位,尝试在规避对方远程探测系统的情况下发动偷袭。
静默中彼此接近,一旦发现端倪就全力相搏,夜空中的隐身战机对抗演练,在大后方的alsa指挥中心看来,似乎更像一场纵横捭阖的广阔棋局,可是对每一位参与对抗的雇佣飞行员来说,置身于黑暗笼罩、光线暗淡的座舱之内,这时候却完全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一场生死相搏。
是的,哪怕这只是一场演习,全力以赴的飞行员们也只会当成真正的战争,中东的天空从来没有菜鸟的位置,对没有准备的人来说也是一样!
随着指挥平台的战场调度,还有对抗双方编队指挥官的临场决断,在接战空域中来来往往比拼了数个回合,彼此之间发射了一大批导弹,“猛禽”与“雪雕”机队却都没什么像样的收获。
和必定有一定战术意图的真实战争相比,在目标并无多少区别、也无从区分攻守两方的一场自由对抗里,“超视距无收获”的场面对隐身战机来说并不少见;接下来,按照指挥中心的命令,双方就各自重新编队、并分散进入到一组组双机之间的自由格斗对抗中,着重训练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接收新战机已经有好几天,驾驭着一侧机翼涂着深红五角星的mig-44“雪雕”,高美羽紧跟长机步调,很快就飞进了预定空域,与第三联队的两架f-22进入初始条件大致公平的目视对抗。
在导弹满天飞的隐身时代,进行战斗机格斗演练,在某些人眼中似乎就是一种“步枪拼刺”般的过时之举。
然而此时此刻,感受到高g过载的压迫,正在和长机一道进入螺旋爬、试图积累能量而后一举冲散对手配合的高美羽,当然无暇去反驳这种不值一提的错误理解。
别的暂且不谈,就看刚才对抗双方频繁实施的一场场超视距对抗,彼此都似竭尽全力、却也都留有余地,一枚枚破空而去却只能茫然坠落的超视距导弹,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超视距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除非是单方面清扫天空,否则一旦碰到了实力相近的对手,哪怕能在雷达面前隐没身形的“猛禽”、“雪雕”之类战机,也必须时刻做好一举杀入视距内的准备。
一边拉杆爬升,一边用头盔瞄准具尝试捕捉,进入锥子机动后左右分离,雷达短暂脱锁,立即使用eodas继续追踪目标!
紧张操控战机改变航向,略为后拉节流阀、飞控系统使用了垂尾方向舵差动来辅助减速,与长机保持数据链联络的高美羽,眼前绿莹莹的空心十字已经捕捉到了纯黑背景中的一抹尾焰光亮,不过这时候敌我态势尚不理想,他只能先“发射”一枚几乎必然脱靶的r-77m略作威胁。
是啊,用“步枪拼刺”来比喻战斗机的目视格斗,这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误解呢?
如果说,现在战斗机携带的中距导弹已经可以每发必中、或者说瞄准了就一定能打到敌人,那这种比喻还算靠谱,可问题是,超视距导弹哪能做到这种程度,要说带了超视距导弹的战斗机,是牵了几只猛犬的猎人,这样的比喻还更贴切一点。
电光火石之间,紧张追击的高美羽只能想到这一些,他侧杆蹬舵、利用tvc去和肯定也在矢量机动的“猛禽”比拼瞬盘,两架战机在水平面内翻滚腾挪,一时间却是谁也奈何不了对手,显然身形更大一些的“雪雕”在推重比上还是略逊一筹,不过驾驭座机的年轻人现在却并不担心。
纯粹比拼sep,从来都不是空战的本来面貌,想一想多少年前f-15与su-27的目视对抗,今天这场较量的推重比劣势再大,难道还会像当年一样么。
同为alsa麾下的雇佣飞行员,天空中的机动较量还在继续,此前从f-22转到mig-44上来,高美羽对“雪雕”与“猛禽”两种机型的性能包线都了然于心,他一边配合长机的凶猛扑击、用一枚r-73e打压“猛禽”僚机的包夹企图,一边根据显示屏上的目标参数来考虑应该采取的机动策略。
超视距空战,有如猎人放出猛犬追袭,然而倘若哪个猎人会因为手上的几条恶狗而从此刀枪入库,再也不练习尖刀的用法,那恐怕这个人的狩猎生涯也不会太长。
再厉害的猎犬,总也不能保证一定奏功,倘若释放之后却还是搞不定对手,难道就放弃占位转身逃之夭夭?
激烈的格斗对抗之中,却在脑海里思索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驾机疾飞的高美羽勉强捕捉到一个机会,不过在态势瞬息而变的格斗中,mig-44“雪雕”的衍射平显加头盔瞄准具配置,比起f-22“猛禽”的头盔显示器还是略有不足,他下意识的锁定了对手,却顾虑命中率的低下而没有马上击发。
一名飞行员,哪怕操控电子系统的技术再娴熟,如果只是抱着打电子游戏、或者排队枪毙战的思路来天空中执行任务,那么他早晚会发现,不论雷达制导导弹、还是红外导引导弹都满足不了如此苛刻的命中率要求。
矛与盾的反复较量,不可能让一种武器有超越时代的绝对优势;这种规律,二战的单、双发战斗机是如此,越战的“鬼怪”与mig-21是如此,现在的超视距与目视空战,其实也都是一样的。
驾机与长机在天空中交错而过,凭借瞄准具的光点提示再一次锁住对手,一枚r-73e探出弹舱疾“飞”而去,天空中随即就闪现出一大片炫目的热焰弹。 ↑返回顶部↑
所谓“训练”,这个词在alsa的字典里往往就意味着“演习”,至少也是不挂实弹的虚拟对抗,这本来并非阿盟防卫空军的光荣传统,然而眼下大敌当前,中东战火亟待扑灭,一众雇佣飞行员的训练热情也随之高涨。
是的,百万美元一架的击坠赏金,当然没有几个人会不动心,可是此时此刻,面对凶恶的叙利亚自由党、也许还有巴格达政权,雇佣兵们的内心信念也在进一步觉醒;凭借alsa的作战体系而完全可望取得一场胜利,飞行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也只有在刀光剑影的长空激战中才能真正大放光彩。
迎面进入预定战区,预警机在持续刷新空情,隐形战机的对抗就像一场黑暗中的击剑战,借助疏忽隐现的目标方位,编队前飞的“雪雕”很快分成两支小队,向目标大致分布的空域两翼包抄而去。
战机加速疾飞,一路爬升占据有利位置,开启加力冲锋在前的先导机已经开启了n035雷达,其余战机则在大后方提供矩阵电子干扰,力图将先导机信号淹没在一大片噪声海洋里。
侦测到天空中的微弱电磁波束,来自alsa第三航空联队某中队的几架f-22也立即做出应对,三架先导机启动an/apg-77的电子战模式,采取主动暴露信号的中央突破战术,其余战机则立即左右疏开,借助预警平台与中央战机传来的战场态势相机而动;伴随一整套复杂战术的实施,天空中四下播散的电磁信号越来越多,好似暗夜中的点点星火,然而就在这一片暗淡朦胧的无线电波之下,更多的沉默巨鸟正在竭力换位、灵活周旋,时刻准备从对手疏于防范的方位快速切入,发动毫无征兆的致命一击。
体系对体系,低可探测对低可探测,应该说这是一场平台性能势均力敌的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上的所谓胜负,除了天空中的一点运气之外,就全看双方的一体化作战指挥体系和飞行员的临战发挥如何。
在黑暗中狭路相逢,中央突破的“猛禽”果断“发射”了一批次aim-120d,留下一架战机提供中继导引,另外两架战机则俯冲进入规避航路,继续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就在天空中一枚枚r-77m、aim-120d来往“疾飞”之时,战场侧翼的冲突也已经爆发,连续进行占位对抗、却始终谁也不能如愿,短暂脱离接触的双方战机都甩脱了对手的超视距攻击,很快就沿弯曲航路绕到了战场的另一方位,尝试在规避对方远程探测系统的情况下发动偷袭。
静默中彼此接近,一旦发现端倪就全力相搏,夜空中的隐身战机对抗演练,在大后方的alsa指挥中心看来,似乎更像一场纵横捭阖的广阔棋局,可是对每一位参与对抗的雇佣飞行员来说,置身于黑暗笼罩、光线暗淡的座舱之内,这时候却完全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一场生死相搏。
是的,哪怕这只是一场演习,全力以赴的飞行员们也只会当成真正的战争,中东的天空从来没有菜鸟的位置,对没有准备的人来说也是一样!
随着指挥平台的战场调度,还有对抗双方编队指挥官的临场决断,在接战空域中来来往往比拼了数个回合,彼此之间发射了一大批导弹,“猛禽”与“雪雕”机队却都没什么像样的收获。
和必定有一定战术意图的真实战争相比,在目标并无多少区别、也无从区分攻守两方的一场自由对抗里,“超视距无收获”的场面对隐身战机来说并不少见;接下来,按照指挥中心的命令,双方就各自重新编队、并分散进入到一组组双机之间的自由格斗对抗中,着重训练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接收新战机已经有好几天,驾驭着一侧机翼涂着深红五角星的mig-44“雪雕”,高美羽紧跟长机步调,很快就飞进了预定空域,与第三联队的两架f-22进入初始条件大致公平的目视对抗。
在导弹满天飞的隐身时代,进行战斗机格斗演练,在某些人眼中似乎就是一种“步枪拼刺”般的过时之举。
然而此时此刻,感受到高g过载的压迫,正在和长机一道进入螺旋爬、试图积累能量而后一举冲散对手配合的高美羽,当然无暇去反驳这种不值一提的错误理解。
别的暂且不谈,就看刚才对抗双方频繁实施的一场场超视距对抗,彼此都似竭尽全力、却也都留有余地,一枚枚破空而去却只能茫然坠落的超视距导弹,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超视距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除非是单方面清扫天空,否则一旦碰到了实力相近的对手,哪怕能在雷达面前隐没身形的“猛禽”、“雪雕”之类战机,也必须时刻做好一举杀入视距内的准备。
一边拉杆爬升,一边用头盔瞄准具尝试捕捉,进入锥子机动后左右分离,雷达短暂脱锁,立即使用eodas继续追踪目标!
紧张操控战机改变航向,略为后拉节流阀、飞控系统使用了垂尾方向舵差动来辅助减速,与长机保持数据链联络的高美羽,眼前绿莹莹的空心十字已经捕捉到了纯黑背景中的一抹尾焰光亮,不过这时候敌我态势尚不理想,他只能先“发射”一枚几乎必然脱靶的r-77m略作威胁。
是啊,用“步枪拼刺”来比喻战斗机的目视格斗,这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误解呢?
如果说,现在战斗机携带的中距导弹已经可以每发必中、或者说瞄准了就一定能打到敌人,那这种比喻还算靠谱,可问题是,超视距导弹哪能做到这种程度,要说带了超视距导弹的战斗机,是牵了几只猛犬的猎人,这样的比喻还更贴切一点。
电光火石之间,紧张追击的高美羽只能想到这一些,他侧杆蹬舵、利用tvc去和肯定也在矢量机动的“猛禽”比拼瞬盘,两架战机在水平面内翻滚腾挪,一时间却是谁也奈何不了对手,显然身形更大一些的“雪雕”在推重比上还是略逊一筹,不过驾驭座机的年轻人现在却并不担心。
纯粹比拼sep,从来都不是空战的本来面貌,想一想多少年前f-15与su-27的目视对抗,今天这场较量的推重比劣势再大,难道还会像当年一样么。
同为alsa麾下的雇佣飞行员,天空中的机动较量还在继续,此前从f-22转到mig-44上来,高美羽对“雪雕”与“猛禽”两种机型的性能包线都了然于心,他一边配合长机的凶猛扑击、用一枚r-73e打压“猛禽”僚机的包夹企图,一边根据显示屏上的目标参数来考虑应该采取的机动策略。
超视距空战,有如猎人放出猛犬追袭,然而倘若哪个猎人会因为手上的几条恶狗而从此刀枪入库,再也不练习尖刀的用法,那恐怕这个人的狩猎生涯也不会太长。
再厉害的猎犬,总也不能保证一定奏功,倘若释放之后却还是搞不定对手,难道就放弃占位转身逃之夭夭?
激烈的格斗对抗之中,却在脑海里思索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驾机疾飞的高美羽勉强捕捉到一个机会,不过在态势瞬息而变的格斗中,mig-44“雪雕”的衍射平显加头盔瞄准具配置,比起f-22“猛禽”的头盔显示器还是略有不足,他下意识的锁定了对手,却顾虑命中率的低下而没有马上击发。
一名飞行员,哪怕操控电子系统的技术再娴熟,如果只是抱着打电子游戏、或者排队枪毙战的思路来天空中执行任务,那么他早晚会发现,不论雷达制导导弹、还是红外导引导弹都满足不了如此苛刻的命中率要求。
矛与盾的反复较量,不可能让一种武器有超越时代的绝对优势;这种规律,二战的单、双发战斗机是如此,越战的“鬼怪”与mig-21是如此,现在的超视距与目视空战,其实也都是一样的。
驾机与长机在天空中交错而过,凭借瞄准具的光点提示再一次锁住对手,一枚r-73e探出弹舱疾“飞”而去,天空中随即就闪现出一大片炫目的热焰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