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 第51节(3 / 4)
……
白清嘉一篇篇翻看着,陈旧的报纸因为堆积已久而泛着浓浓的霉味,有时还会随着她展开报纸的动作而浮起一阵一阵的灰尘;她被呛得时不时咳嗽着,眼睛已经看不太清,可片刻之后她的神情却陡然为之一变,连拿着报纸的手都有些发抖了。
那报纸上写着——
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一日:
鲁皖两地战事再起——赵开成部与孙绍康部于安庆开战,前沪军营少校徐冰砚联滇抗皖,拒认通德盗矿,称将上诉。
……
那只是一条很不起眼的消息,被挤在无数国际要闻的中间,统共也就只有七八排字,可“徐冰砚”这三个字却不知为何轻而易举地掠夺了她的视线,她完全无法把视线移开,只反复看着那几个字发愣。
徐冰砚……
她实在太久没见过他了,自什刹海一别后就再也没有过,她甚至几乎从没有想起过他,只因这半多年的艰辛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情爱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小小修饰,在真正严酷的生存面前完全不值一提,尤其对现在的她而言,哪怕是一份一个月十块大洋的工作都比所谓的爱情更珍贵。
她已经彻底放下那个男人了,只觉得自己曾经的心动和悲伤都很可笑,笃定即便此时此刻他就出现在她面前也绝不会有什么动摇,只是……
……只是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无法把那一页报纸翻过去。
那只是一段干巴巴的文字,连附张照片敷衍一下读者都不肯,她的思绪却一下子蔓延开了,眼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硝烟四起血肉横飞的残酷画面,那个男人就在战火的中央,整个人都是血色的,只有一双眼睛黑得像看不到边的深夜,令人心痛又心慌。
她其实根本没看懂这则新闻,因为她根本都还不知道他被指控被通缉的事,之前秀知曾想告诉她的、可她当时却不耐烦地打断了,如今她便完全摸不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只能一张张去翻桌子上现有的报纸,要命的灰尘在她的翻找中飞得到处都是,她却也顾不上咳嗽了,只像着了魔似的飞快地翻找着,最终却也没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脉络,只翻到过几次他的通缉令,还有他前往南方和滇军一同作战的消息。
……那现在呢?
现在他在哪里?怎么样了?
手头最新的报纸是十二月七日的,可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十六日了,在这几天中皖地的战局变成了什么样子?已经结束了?还是仍然如火如荼?
她的心砰砰地跳,一股难以言喻的慌乱和悲伤笼罩了她,她抬头看着自己所处的这个陌生、狭小又破败的房间,一阵又一阵的无力和疲惫像浪潮一样向她奔来,也许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渺小到……连知晓另一个人的生死都做不到。
次日中午她便写成了一篇文章。
她找来了今年三月之后所有的报纸,把其中有关于鲁皖战争的所有报道和时评都看了一遍,庞杂的信息在她眼前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她却来不及细细品味,只一门心思要写文章,不单详细梳理总结了一番赵开成、孙绍康、季明远、徐振四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赵欲摆脱徐的掌控故联合南方革命势力共同对孙绍康部发动进攻,还预测倘若孙部不敌溃败,那么上海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被拖入战局,届时整个南方的军政格局都将进入新一轮洗牌。
她尽力想写得客观些,可归根结底她和那个男人是有私交的,他虽然无情地拒绝了她的求爱,可这却不能影响她对他人品的判断——她不相信他会伙同洋人侵吞国家的财产,毕竟她亲眼见过他的正直和谨笃,何况他一直过得那么清贫……这些都不是假的。
所以她还是在文章中下意识地为他说话了,称矿产公案的背后或许另有隐情,不排除有顶层掌权者抓人顶罪的可能。
她写好后便立刻赶去了程故秋昨夜留给她的那个地址,敲门时对方也正好在,开门见到来者是她也不免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大概连这位前任北大□□也没想到她能在一夜之间洋洋洒洒写好一篇上千字的时评吧。
他把她迎进了公寓,坐在厅里的书桌旁仔仔细细将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白清嘉始终紧张地等着,比当年初次在法兰西大学里回答洋人老师的提问还要局促,情绪跟着程故秋的眉头或紧或松,直到后来他终于看完放下了稿纸她还提着一口气,一边观察着他的脸色一边小心地问:“程先生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程故秋没答,却径直站了起来。
“极好!极好!”他已绕过她在房间里来回走动了起来,神情看起来很激动,眼睛都在发光,“我果然没有看错!白小姐的眼界和见地都是一等一的!这篇时评写得鞭辟入里精到简洁,有分析也有预测,正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白清嘉有些懵了,一夜未眠的辛苦令她的反应有些迟钝,更不敢相信一切会是这么顺利,此时还有几分犹疑地说:“先生说的都是真的?还是、还是在哄我?这篇文章真的写得好么?”
程故秋闻言连连点头,那神情真是万分诚恳,后来甚至都没耐心跟她多说了,拿上稿子便脚下生风地朝公寓大门外走去,离开前一边匆匆套着外衣一边扭头跟她说:“多余的话我且不说了,报社要赶时间发稿,倘若不在三点前送过去便来不及占明天的版面——你等我的好消息!”
说着便急急忙忙走了出去,大门砰的一声关上,只余白清嘉一个在空空荡荡的公寓里发愣。
第86章 教职 往后我便托大叫你清嘉? ↑返回顶部↑
白清嘉一篇篇翻看着,陈旧的报纸因为堆积已久而泛着浓浓的霉味,有时还会随着她展开报纸的动作而浮起一阵一阵的灰尘;她被呛得时不时咳嗽着,眼睛已经看不太清,可片刻之后她的神情却陡然为之一变,连拿着报纸的手都有些发抖了。
那报纸上写着——
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一日:
鲁皖两地战事再起——赵开成部与孙绍康部于安庆开战,前沪军营少校徐冰砚联滇抗皖,拒认通德盗矿,称将上诉。
……
那只是一条很不起眼的消息,被挤在无数国际要闻的中间,统共也就只有七八排字,可“徐冰砚”这三个字却不知为何轻而易举地掠夺了她的视线,她完全无法把视线移开,只反复看着那几个字发愣。
徐冰砚……
她实在太久没见过他了,自什刹海一别后就再也没有过,她甚至几乎从没有想起过他,只因这半多年的艰辛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情爱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小小修饰,在真正严酷的生存面前完全不值一提,尤其对现在的她而言,哪怕是一份一个月十块大洋的工作都比所谓的爱情更珍贵。
她已经彻底放下那个男人了,只觉得自己曾经的心动和悲伤都很可笑,笃定即便此时此刻他就出现在她面前也绝不会有什么动摇,只是……
……只是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无法把那一页报纸翻过去。
那只是一段干巴巴的文字,连附张照片敷衍一下读者都不肯,她的思绪却一下子蔓延开了,眼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硝烟四起血肉横飞的残酷画面,那个男人就在战火的中央,整个人都是血色的,只有一双眼睛黑得像看不到边的深夜,令人心痛又心慌。
她其实根本没看懂这则新闻,因为她根本都还不知道他被指控被通缉的事,之前秀知曾想告诉她的、可她当时却不耐烦地打断了,如今她便完全摸不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只能一张张去翻桌子上现有的报纸,要命的灰尘在她的翻找中飞得到处都是,她却也顾不上咳嗽了,只像着了魔似的飞快地翻找着,最终却也没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脉络,只翻到过几次他的通缉令,还有他前往南方和滇军一同作战的消息。
……那现在呢?
现在他在哪里?怎么样了?
手头最新的报纸是十二月七日的,可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十六日了,在这几天中皖地的战局变成了什么样子?已经结束了?还是仍然如火如荼?
她的心砰砰地跳,一股难以言喻的慌乱和悲伤笼罩了她,她抬头看着自己所处的这个陌生、狭小又破败的房间,一阵又一阵的无力和疲惫像浪潮一样向她奔来,也许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渺小到……连知晓另一个人的生死都做不到。
次日中午她便写成了一篇文章。
她找来了今年三月之后所有的报纸,把其中有关于鲁皖战争的所有报道和时评都看了一遍,庞杂的信息在她眼前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她却来不及细细品味,只一门心思要写文章,不单详细梳理总结了一番赵开成、孙绍康、季明远、徐振四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赵欲摆脱徐的掌控故联合南方革命势力共同对孙绍康部发动进攻,还预测倘若孙部不敌溃败,那么上海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被拖入战局,届时整个南方的军政格局都将进入新一轮洗牌。
她尽力想写得客观些,可归根结底她和那个男人是有私交的,他虽然无情地拒绝了她的求爱,可这却不能影响她对他人品的判断——她不相信他会伙同洋人侵吞国家的财产,毕竟她亲眼见过他的正直和谨笃,何况他一直过得那么清贫……这些都不是假的。
所以她还是在文章中下意识地为他说话了,称矿产公案的背后或许另有隐情,不排除有顶层掌权者抓人顶罪的可能。
她写好后便立刻赶去了程故秋昨夜留给她的那个地址,敲门时对方也正好在,开门见到来者是她也不免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大概连这位前任北大□□也没想到她能在一夜之间洋洋洒洒写好一篇上千字的时评吧。
他把她迎进了公寓,坐在厅里的书桌旁仔仔细细将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白清嘉始终紧张地等着,比当年初次在法兰西大学里回答洋人老师的提问还要局促,情绪跟着程故秋的眉头或紧或松,直到后来他终于看完放下了稿纸她还提着一口气,一边观察着他的脸色一边小心地问:“程先生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程故秋没答,却径直站了起来。
“极好!极好!”他已绕过她在房间里来回走动了起来,神情看起来很激动,眼睛都在发光,“我果然没有看错!白小姐的眼界和见地都是一等一的!这篇时评写得鞭辟入里精到简洁,有分析也有预测,正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白清嘉有些懵了,一夜未眠的辛苦令她的反应有些迟钝,更不敢相信一切会是这么顺利,此时还有几分犹疑地说:“先生说的都是真的?还是、还是在哄我?这篇文章真的写得好么?”
程故秋闻言连连点头,那神情真是万分诚恳,后来甚至都没耐心跟她多说了,拿上稿子便脚下生风地朝公寓大门外走去,离开前一边匆匆套着外衣一边扭头跟她说:“多余的话我且不说了,报社要赶时间发稿,倘若不在三点前送过去便来不及占明天的版面——你等我的好消息!”
说着便急急忙忙走了出去,大门砰的一声关上,只余白清嘉一个在空空荡荡的公寓里发愣。
第86章 教职 往后我便托大叫你清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