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千秋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濂也没有追问,静静的等待着。
  一刻钟后,陈松开腔:“自古以来,商贾皆为贱籍。我认为,此法不可取!”
  “这是为何?商贾不事生产,皆是投机取巧之辈,为何不能沦为贱籍?”宋濂反问。
  作为根正苗红的读书人,宋濂自然瞧不起商人。
  陈松缓声道:“先生,应天府乃我朝京师,全国货物齐聚京城。
  我且问先生,若是没有商贾,仅凭着官府的力量,可否将全天下物资送到京城?”
  宋濂摇摇头,“不能,就算能,定要花费大量银钱!”
  “商贾虽然不事生产,但是起到运输货物的作用。
  天下这么大,仅凭着官府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将货物运输天下。
  我朝在洪武三年实行开中法,以盐引为利,诱使商人运输粮草至塞外边疆。
  若是没了商人,这军粮该如何运输?
  ……
  在我看来,商人是整个天下间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陈松抑扬顿挫,侃侃而谈。
  宋濂听着陈松的声音,时而沉思,时而皱眉。
  “你的意思是,朝廷要优待商人?”宋濂反问。
  “不不不!”陈松摇头。
  宋濂迷茫了,一会说商人重要,一会又说不应该优待商人,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我认为,朝廷三十税一之策,实属不行!”陈松的声音很洪亮,听的宋濂心头一震。
  宋濂皱眉询问:“这是陛下钦定的政策,如何不行?”
  “诚然,这世间少不得商人,但对商人不能报太大的希望。三十税一之法,实在太低!
  洪武初年,规定书籍笔墨农具,……,舟车丝布之类免税。
  并裁撤税课司局三百余处,精简各种税目。
  农税可以精简,但商税万万不可。
  在我看来,商税应该要再高一点……”
  ……
  在去东宫的路上,宋濂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他一边走,一边想着陈松说的那些话。
  在东宫的书房中,宋濂看着坐在书桌后面的朱标,将今天陈松说的那些话全都重复了一遍。
  朱标和他的老师宋濂一样,也都是眉头紧皱,想不明白陈松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