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科举制度(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六部衙门也都收到了朱标发下来的奏折。
  六部衙门当中的这些官员,有的高兴,有的愁闷。
  这些官员大都是文官,而陈松又和文官不对付,可以说是死敌,现在陈松立下如此功勋,这对于文官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兵部尚书赵仁任坐在自己的班房中,他看着手中的奏折,脸色比外面的冷风还要冷。
  他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不停的嘟囔着:“这个脱古思帖木儿怎么如此无能,竟然被三千人击破了老巢,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下让陈松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那他的新学可不得肆无忌惮的扩张?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除了赵仁任之外,礼部尚书任昂比他还要难受。
  礼部掌管科举,可如今科举断绝多年。
  近年来,官吏的选用大都通过国子监。
  现在又突然多了一个新学学堂,尽管朱元璋尚未下达从新学当中挑选官员,但却有这个趋势。
  这次新学的创始人陈松,又在草原上立下这样一个大功,那他的威望将会再次升高,那么,他所创办的新学就会变得炙手可热。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得想办法将科举弄出来!”
  任昂坐在礼部的班房中,看着手中的奏折,暗暗想着。
  科举制度可要比国子监制度强悍很多。
  它最强悍之处,就是在于那些同乡同年。
  文官就会以这些东西开始聚集,这就是党争的雏形。
  这个东西还有一个最为强大之处,那就是能将松散的文官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皇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加上这个,开始了对抗皇权之路。
  朱元璋虽出身贫寒,但也能看得清这里面的道道,所以就禁止了科举,改为国子监制度。
  但国子监制度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大的瑕疵。
  洪武初年之时,国子监制度相对公平公正。
  洪武后期,国子监就每况愈下。
  尤其是那些荫监生的出现,使得国子监监生良莠不齐,最后也不得将科举拿出来作为补充。
  “这个陈松现在立得如此大功,那不如趁着现在陛下高兴,上书奏折,说不定倒也可以!”
  任昂这样想着,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开始书写贺表。
  将课表写完之后,任昂又开始写自己的奏折。
  奏折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朱元璋将科举制度拿出来。
  任昂不愧是个玩弄笔杆子的高手,他竟然拐弯抹角的将此次战事的胜利,和科举制度联合了起来。
  他在奏折上先将陈松夸了一遍,说陈松是万世不出的人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