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鸾 第124节(3 / 4)
“臣已经查证过,是明莘无疑。”杨殊禀道,“他有个双生兄弟,亦确定了此事。”
皇帝叹道:“南乡侯一世英名,子孙却如此不成器。”
杨殊道:“明莘固然居心险恶,其兄弟亦是帮凶。不过明家并非没有良善之人,其弟明菖,其侄明晟,均出力不少,还有其女……”
说到这个,皇帝颇感兴趣:“你们先前说得玄乎,明莘之女痴傻了十几年,不但突然变好了,还会什么玄术。天底下居然有如此神奇之事?”
明微寄魂复生的内情,知道的只有杨殊与阿玄阿绾,蒋文峰大概猜到一点,但没有细问。这多少有体贴她的意思,若是他知道内情,出于臣子该有的操守,就得详细禀报上去了。
杨殊禀道:“确实如此。据她所说,她生来痴傻,乃是魂魄走失的缘故。因其母日夜供奉玄女娘娘,诚感动天,故而被玄女娘娘收留,学了一身玄术。”
皇帝是见过玄术的。玄都观上任观主,是本朝的国师,据说太祖打天下时,立过不少功劳。听了这说法,也不疑心,只感叹道:“纪氏当真慈母,可惜了。”
又问他:“这纪氏与东宁几近灭门的纪家是何关系?”
杨殊答道:“纪氏正是出自这个纪家。”
皇帝点点头:“怪不得。纪家极有风骨,可惜运气不佳,几乎被乱军灭门。他家目前可有人为官?”
“有。纪氏长兄纪书,现任国子监博士。”
皇帝当然不记得这样的小官,不过,国子监是一等学府,能当上博士的,学问必定很好。
“看来纪家没有辜负先祖遗风。这样很好,做学问是正事。”
杨殊听得这话,心里一松。
明三夫人的经历,不好公诸于众,多半要在这案子里隐去。而明微又确确实实立了大功,皇帝这么问,便是打算将这份功劳折到纪书身上。
探明口风,他松了口气。
祈东郡王的家眷都能保住,明家妇孺应该也不会被牵连了。
不管如何,皇帝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仁慈之君。
“余下的事明日再说吧。”皇帝含笑看着他,“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再不放你回去,贵妃恐怕要跟朕生气了。”
杨殊面上带出淡淡的笑容:“这是臣应该做的。”
皇帝感叹:“你如今长大了,理起事来处处妥当。可朕还是很怀念你以前胡天胡地的样子,感觉亲近些。”
杨殊道:“臣总不能一辈子胡天胡地下去,不然祖母九泉之下如何安心……”
说到后面,他声音低了下去。
皇帝想起长姐,也有几分感怀,说道:“你现在这样,大姐定然宽慰。好了,回去休息吧,这些事自有蒋卿去理,你好好歇上几日,再到宫里见你姨母。”
“臣告退。”
杨殊从宫里出来,骑在马上,回看巍峨的宫城,幽幽叹了一声。
……
明微这一晚睡得很好。
早上起来,梳洗妥当,她带着多福出去用早饭。
正堂里,小辈已经来齐了。 ↑返回顶部↑
皇帝叹道:“南乡侯一世英名,子孙却如此不成器。”
杨殊道:“明莘固然居心险恶,其兄弟亦是帮凶。不过明家并非没有良善之人,其弟明菖,其侄明晟,均出力不少,还有其女……”
说到这个,皇帝颇感兴趣:“你们先前说得玄乎,明莘之女痴傻了十几年,不但突然变好了,还会什么玄术。天底下居然有如此神奇之事?”
明微寄魂复生的内情,知道的只有杨殊与阿玄阿绾,蒋文峰大概猜到一点,但没有细问。这多少有体贴她的意思,若是他知道内情,出于臣子该有的操守,就得详细禀报上去了。
杨殊禀道:“确实如此。据她所说,她生来痴傻,乃是魂魄走失的缘故。因其母日夜供奉玄女娘娘,诚感动天,故而被玄女娘娘收留,学了一身玄术。”
皇帝是见过玄术的。玄都观上任观主,是本朝的国师,据说太祖打天下时,立过不少功劳。听了这说法,也不疑心,只感叹道:“纪氏当真慈母,可惜了。”
又问他:“这纪氏与东宁几近灭门的纪家是何关系?”
杨殊答道:“纪氏正是出自这个纪家。”
皇帝点点头:“怪不得。纪家极有风骨,可惜运气不佳,几乎被乱军灭门。他家目前可有人为官?”
“有。纪氏长兄纪书,现任国子监博士。”
皇帝当然不记得这样的小官,不过,国子监是一等学府,能当上博士的,学问必定很好。
“看来纪家没有辜负先祖遗风。这样很好,做学问是正事。”
杨殊听得这话,心里一松。
明三夫人的经历,不好公诸于众,多半要在这案子里隐去。而明微又确确实实立了大功,皇帝这么问,便是打算将这份功劳折到纪书身上。
探明口风,他松了口气。
祈东郡王的家眷都能保住,明家妇孺应该也不会被牵连了。
不管如何,皇帝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仁慈之君。
“余下的事明日再说吧。”皇帝含笑看着他,“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再不放你回去,贵妃恐怕要跟朕生气了。”
杨殊面上带出淡淡的笑容:“这是臣应该做的。”
皇帝感叹:“你如今长大了,理起事来处处妥当。可朕还是很怀念你以前胡天胡地的样子,感觉亲近些。”
杨殊道:“臣总不能一辈子胡天胡地下去,不然祖母九泉之下如何安心……”
说到后面,他声音低了下去。
皇帝想起长姐,也有几分感怀,说道:“你现在这样,大姐定然宽慰。好了,回去休息吧,这些事自有蒋卿去理,你好好歇上几日,再到宫里见你姨母。”
“臣告退。”
杨殊从宫里出来,骑在马上,回看巍峨的宫城,幽幽叹了一声。
……
明微这一晚睡得很好。
早上起来,梳洗妥当,她带着多福出去用早饭。
正堂里,小辈已经来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