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95节(2 / 4)
朱祐樘便不再劝她,来到御案前坐下,命人将这群孩子都唤进来。不多时,二三十余名外戚与勋贵子弟便鱼贯而入。众人在小太监的指引下,给皇帝陛下行了礼,听得上头传来一声“都平身罢”,这才规规矩矩地站了起来。
所有孩子都已经按年纪排成了三列。超过十岁的立在最右侧,都已经是风姿翩翩的小少年郎了;七岁以上的立在中间,小脸上多少都带着与年纪不符的稳重之态;五六岁的立在最左侧,因年纪幼小,就算再怎么守规矩也都带出些控制不住的好奇之色。
其实,根据东厂查出来的资料以及诸外戚勋贵家族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朱祐樘早便已经挑出了合适的人选。如今将这些孩子都召进宫来,不过是为了确认资料是否属实,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名单罢了。毕竟这都是给自家皇弟准备的同窗,前期挑选越严格,日后便越不容易留下什么隐患。
朱祐樘目光轻轻一扫,将孩子们此刻的神色都看在了眼中。这些小家伙毕竟年纪尚幼,不可能像朝中那些老狐狸一样完美地掩饰自己。因此,他不过是略看了看,便瞧出了不少人此刻正无比紧张。
倒是两位妻弟的举止很是自然,而且毫无慌张之色。年纪大些的张鹤龄悄悄打量了他几眼,便垂下首作老实状;年纪小的张延龄仗着自己站在中间,前后都有人挡着,便瞪圆了眼仔仔细细地看着他,仿佛想要借此机会好好地记住他似的。
朱祐樘忍俊不禁,弯起了唇:“你们且都说说看,平日里在何处读书?学业进展如何?若是不读书的时候,通常喜欢做些甚么?”不过是挑选伴读而已,他其实并不太在意他们的答案,只是想通过他们的回答判断一二罢了。
每个孩子都一一地如实回答了。因并非书香门第的子弟,他们读书的进度都很一般。张鹤龄已经算是颇为不错的了,与他同龄的少年里,甚至还有连《诗经》都没有学完,坦然说自己就是坐不住,宁可去骑马射箭的。至于与张延龄年纪相近的,甚至有刚开始学识字的,瞧着却也是个聪慧的孩子。
又随意地问了几句后,朱祐樘便给每人都赐了一支上好的湖笔,让他们退下了。有的孩子胸有成竹,觉得自己在御前应答得不错,便是再怎么挑也应该有他;也有的孩子懵懵懂懂,根本不知自己是不是被选上了,苦着脸回了家。
所有人都是乘着自家马车来的,不多时宫门前便散得干干净净了。唯独张鹤龄与张延龄乘坐的马车一直停在宫门外,迟迟没有归家的意思。不多时,一位他们颇觉得眼熟的小太监微微笑着过来,特意将他们领回了坤宁宫。在坤宁宫里,他们自然见到了自家姐姐,以及方才还见过的皇帝姐夫。
“拜见陛下,拜见皇后娘娘。”张鹤龄立即押着张延龄行礼。
“过来罢,不必叙甚么国礼,在坤宁宫只需叙家礼就够了。”朱祐樘笑道,仔细打量着两个小家伙,“卿卿,你们姐弟三人生得很相像。尤其是鹤哥儿,眉目间很像你。”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他越看两个妻弟越是觉得可爱。
“是么?等延哥儿往后抽条长高了,指不定也更像了。”张清皎道,拉着张鹤龄笑了,“方才你悄悄地打量万岁爷,可不是甚么守规矩的行为。还满以为没有人知晓,殊不知早就落在所有人眼里了。”
“姐姐刚才也在那里?”张鹤龄脸上不由得微微一热,嘟哝道:“我实在是有些好奇……不知皇帝姐夫还是不是和记忆里一样……”他当真以为自己的举止已经足够隐晦了,却不想还是露出了端倪。
不过,事实证明,就算是成家立业之后,人的面貌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两年半前,他在姐姐的大婚之礼上见到的,是一个瘦削温和的少年;而方才与眼下,他在乾清宫和坤宁宫里见到的,是一个稳重而又隐有威势的青年。
皇帝姐夫的面容虽没有什么变化,神情也依旧温柔宽和,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了。其实,自家姐姐也是如此,渐渐变得陌生而又熟悉。可是,像这样亲近起来的时候,又仿佛与过去没有什么两样了。
“是么?可有甚么不同?”朱祐樘笑问。
“更威严了。”张鹤龄认真道,“姐姐也是如此。”
“与你们这两只皮猴子待在一起,不威严一些可镇不住你们。”张清皎笑道,命司膳上菜,“今天你们便留在宫里用午膳。待会儿给娘带几样药材回去,我这儿有个调理的方子,她与姑母都能用。”
其乐融融地用完膳后,张鹤龄便领着张延龄回了家。想起告别之前,自家姐姐公然塞给他的一个小卷轴,他从袖子里取出来,展开细细看起来——却原来,上头写着几位亲王与未来亲王们的详细介绍。年纪、性情、喜好以及须得怎么与他们打交道,如何与他们相处等等,都写得极为详细。
看着看着,张鹤龄禁不住露出了笑意:姐姐果然放不下心来。能再一次享受到姐姐无微不至的关怀,真好……
作者有话要说: 两个熊孩子未来……应该会成为姐姐的后盾的~
第201章 闲言碎语
几天后, 朱祐杬等人前往文华殿里进学时, 便发现周围多了些同样年纪的小少年。他们也曾听朱祐樘提起过伴读之事, 难免对这些新同窗觉得好奇,不自禁地细细打量着他们。而小少年们行为举止虽谨慎,却也同样借着行礼说话的机会观察着这些金枝玉叶。
张鹤龄恭恭敬敬地给亲王以及未来亲王们行礼后,便安静地退到了一旁。许是因为大家此刻的神情举止都很相像, 尽管他也在暗中端详着众位亲王,却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每当他的目光挪向某位亲王以及皇弟时, 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姐姐给他的小卷轴上的那些文字。
兴王朱祐杬, 皇帝姐夫的二弟, 邵太妃所生, 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据说万贵妃曾有意扶持他为太子, 当时他母亲邵太妃也已经暗中与她勾连。不过,因着泰山连连地震,废黜太子的阴谋并没有实现, 邵太妃只得赶紧退一步,佯作什么事都不曾发生。后来为了维护自己,邵太妃又主动地陷害了姐姐一回。自此之后,邵太妃便成了皇帝姐夫与姐姐的敌人。
这位兴王殿下则是个聪明人,为了使皇帝姐夫与姐姐对邵太妃的恶感不波及到他,倒是坦诚地叙起了兄弟之情。听说他的行为举止一直以来都自然, 活脱脱便是一个寻常家庭的弟弟,有什么事都不避讳地与皇帝姐夫说,如此反倒是博得了皇帝姐夫的好感。
唔, 这样的人物,不适合结交,只适合敬而远之。而且,他们俩的年纪差了足足两岁,想必也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伴读中有一两个十四五岁的勋贵子弟,应当更容易得到兴王殿下的看重。
岐王朱祐棆,皇帝姐夫的三弟,同样是邵太妃所生,今年虚岁十二,与他同岁。他性情较为安静,通常跟随在兴王殿下后头行事,并没有多少主见。虽然他觉得这种性情的人更容易相处,但这位也是邵太妃所出,同样不适合结交。
不过,毕竟他们是同岁,也不能回避得太过明显了。张鹤龄暗忖道:他的态度便是张家的态度,而张家的态度则是姐姐的态度。他怎么也不能让人瞧出来,姐姐其实对邵太妃所出的三个皇子都有些提防。
益王朱祐槟,皇帝姐夫的四弟,张太妃所生,只比他小几个月,转年虚岁也十二了。听说以前益王等皇子都喜欢跟在兴王后头,但如今年纪渐长,他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比起兴王三兄弟,益王三兄弟如今更亲近皇帝姐夫与姐姐。他们的母亲张太妃也与姐姐交好,关系一直都颇为不错。 ↑返回顶部↑
所有孩子都已经按年纪排成了三列。超过十岁的立在最右侧,都已经是风姿翩翩的小少年郎了;七岁以上的立在中间,小脸上多少都带着与年纪不符的稳重之态;五六岁的立在最左侧,因年纪幼小,就算再怎么守规矩也都带出些控制不住的好奇之色。
其实,根据东厂查出来的资料以及诸外戚勋贵家族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朱祐樘早便已经挑出了合适的人选。如今将这些孩子都召进宫来,不过是为了确认资料是否属实,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名单罢了。毕竟这都是给自家皇弟准备的同窗,前期挑选越严格,日后便越不容易留下什么隐患。
朱祐樘目光轻轻一扫,将孩子们此刻的神色都看在了眼中。这些小家伙毕竟年纪尚幼,不可能像朝中那些老狐狸一样完美地掩饰自己。因此,他不过是略看了看,便瞧出了不少人此刻正无比紧张。
倒是两位妻弟的举止很是自然,而且毫无慌张之色。年纪大些的张鹤龄悄悄打量了他几眼,便垂下首作老实状;年纪小的张延龄仗着自己站在中间,前后都有人挡着,便瞪圆了眼仔仔细细地看着他,仿佛想要借此机会好好地记住他似的。
朱祐樘忍俊不禁,弯起了唇:“你们且都说说看,平日里在何处读书?学业进展如何?若是不读书的时候,通常喜欢做些甚么?”不过是挑选伴读而已,他其实并不太在意他们的答案,只是想通过他们的回答判断一二罢了。
每个孩子都一一地如实回答了。因并非书香门第的子弟,他们读书的进度都很一般。张鹤龄已经算是颇为不错的了,与他同龄的少年里,甚至还有连《诗经》都没有学完,坦然说自己就是坐不住,宁可去骑马射箭的。至于与张延龄年纪相近的,甚至有刚开始学识字的,瞧着却也是个聪慧的孩子。
又随意地问了几句后,朱祐樘便给每人都赐了一支上好的湖笔,让他们退下了。有的孩子胸有成竹,觉得自己在御前应答得不错,便是再怎么挑也应该有他;也有的孩子懵懵懂懂,根本不知自己是不是被选上了,苦着脸回了家。
所有人都是乘着自家马车来的,不多时宫门前便散得干干净净了。唯独张鹤龄与张延龄乘坐的马车一直停在宫门外,迟迟没有归家的意思。不多时,一位他们颇觉得眼熟的小太监微微笑着过来,特意将他们领回了坤宁宫。在坤宁宫里,他们自然见到了自家姐姐,以及方才还见过的皇帝姐夫。
“拜见陛下,拜见皇后娘娘。”张鹤龄立即押着张延龄行礼。
“过来罢,不必叙甚么国礼,在坤宁宫只需叙家礼就够了。”朱祐樘笑道,仔细打量着两个小家伙,“卿卿,你们姐弟三人生得很相像。尤其是鹤哥儿,眉目间很像你。”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他越看两个妻弟越是觉得可爱。
“是么?等延哥儿往后抽条长高了,指不定也更像了。”张清皎道,拉着张鹤龄笑了,“方才你悄悄地打量万岁爷,可不是甚么守规矩的行为。还满以为没有人知晓,殊不知早就落在所有人眼里了。”
“姐姐刚才也在那里?”张鹤龄脸上不由得微微一热,嘟哝道:“我实在是有些好奇……不知皇帝姐夫还是不是和记忆里一样……”他当真以为自己的举止已经足够隐晦了,却不想还是露出了端倪。
不过,事实证明,就算是成家立业之后,人的面貌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两年半前,他在姐姐的大婚之礼上见到的,是一个瘦削温和的少年;而方才与眼下,他在乾清宫和坤宁宫里见到的,是一个稳重而又隐有威势的青年。
皇帝姐夫的面容虽没有什么变化,神情也依旧温柔宽和,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了。其实,自家姐姐也是如此,渐渐变得陌生而又熟悉。可是,像这样亲近起来的时候,又仿佛与过去没有什么两样了。
“是么?可有甚么不同?”朱祐樘笑问。
“更威严了。”张鹤龄认真道,“姐姐也是如此。”
“与你们这两只皮猴子待在一起,不威严一些可镇不住你们。”张清皎笑道,命司膳上菜,“今天你们便留在宫里用午膳。待会儿给娘带几样药材回去,我这儿有个调理的方子,她与姑母都能用。”
其乐融融地用完膳后,张鹤龄便领着张延龄回了家。想起告别之前,自家姐姐公然塞给他的一个小卷轴,他从袖子里取出来,展开细细看起来——却原来,上头写着几位亲王与未来亲王们的详细介绍。年纪、性情、喜好以及须得怎么与他们打交道,如何与他们相处等等,都写得极为详细。
看着看着,张鹤龄禁不住露出了笑意:姐姐果然放不下心来。能再一次享受到姐姐无微不至的关怀,真好……
作者有话要说: 两个熊孩子未来……应该会成为姐姐的后盾的~
第201章 闲言碎语
几天后, 朱祐杬等人前往文华殿里进学时, 便发现周围多了些同样年纪的小少年。他们也曾听朱祐樘提起过伴读之事, 难免对这些新同窗觉得好奇,不自禁地细细打量着他们。而小少年们行为举止虽谨慎,却也同样借着行礼说话的机会观察着这些金枝玉叶。
张鹤龄恭恭敬敬地给亲王以及未来亲王们行礼后,便安静地退到了一旁。许是因为大家此刻的神情举止都很相像, 尽管他也在暗中端详着众位亲王,却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每当他的目光挪向某位亲王以及皇弟时, 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姐姐给他的小卷轴上的那些文字。
兴王朱祐杬, 皇帝姐夫的二弟, 邵太妃所生, 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据说万贵妃曾有意扶持他为太子, 当时他母亲邵太妃也已经暗中与她勾连。不过,因着泰山连连地震,废黜太子的阴谋并没有实现, 邵太妃只得赶紧退一步,佯作什么事都不曾发生。后来为了维护自己,邵太妃又主动地陷害了姐姐一回。自此之后,邵太妃便成了皇帝姐夫与姐姐的敌人。
这位兴王殿下则是个聪明人,为了使皇帝姐夫与姐姐对邵太妃的恶感不波及到他,倒是坦诚地叙起了兄弟之情。听说他的行为举止一直以来都自然, 活脱脱便是一个寻常家庭的弟弟,有什么事都不避讳地与皇帝姐夫说,如此反倒是博得了皇帝姐夫的好感。
唔, 这样的人物,不适合结交,只适合敬而远之。而且,他们俩的年纪差了足足两岁,想必也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伴读中有一两个十四五岁的勋贵子弟,应当更容易得到兴王殿下的看重。
岐王朱祐棆,皇帝姐夫的三弟,同样是邵太妃所生,今年虚岁十二,与他同岁。他性情较为安静,通常跟随在兴王殿下后头行事,并没有多少主见。虽然他觉得这种性情的人更容易相处,但这位也是邵太妃所出,同样不适合结交。
不过,毕竟他们是同岁,也不能回避得太过明显了。张鹤龄暗忖道:他的态度便是张家的态度,而张家的态度则是姐姐的态度。他怎么也不能让人瞧出来,姐姐其实对邵太妃所出的三个皇子都有些提防。
益王朱祐槟,皇帝姐夫的四弟,张太妃所生,只比他小几个月,转年虚岁也十二了。听说以前益王等皇子都喜欢跟在兴王后头,但如今年纪渐长,他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比起兴王三兄弟,益王三兄弟如今更亲近皇帝姐夫与姐姐。他们的母亲张太妃也与姐姐交好,关系一直都颇为不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