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198节(1 / 4)
杨慎小少年现在年纪还小
正史里他不喜欢武宗放浪形骸,估计对唐伯虎也是……
但现在的照照辣么可爱,他会喜欢哒~
照照和先生们的儿子关系都挺不错,哈哈,别忘了还有李家的李兆先
集齐先生和先生的儿子,以后股肱之臣就有了
第452章 旁观热闹
说实话, 张清皎并不知唐寅唐伯虎正好生在这个时代, 就像她亦不知王守仁的详细生平。熟悉的名字乍然出现, 对她而言自然是无比惊喜。毕竟这亦是青史留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大江南北几乎无人不知,纵然不过是戏说罢了,她也多少有些好奇真正的对方究竟是甚么样的人。只可惜惊喜之意才涌上来, “惊”便将“喜”尽数盖得严严实实。
朱厚照眨眨眼睛,期盼娘给出解释。若是娘也无法解释, 那他便自己去寻找答案。横竖他也习惯了, 自己发现答案, 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也挺有趣。只是花费的时间长一些, 而且“流连欢场”大约不是甚么好词,他觉得应该不值得让自己耗费太多时间去弄明白。
“‘流连欢场’,便是四处寻欢作乐。”因知道自家儿子聪明出众, 张清皎不打算敷衍他,便与他解释道,“而且并不是普通的寻欢作乐,而是去秦楼楚馆中喝酒听曲耗费时光。朝廷明文规定,这种地方官员是绝对不能踏足的。踏足便意味着品行有亏,足可丢官去职。”
至于眠花宿柳这种事, 她得想想甚么时候适合给大胖儿子进行性教育。他眼下年纪太小,问起这事儿来也并非对这种事感兴趣,只是想弄明白罢了。但等他十三四岁再提又太晚, 总归得仔细想想。
“那他还考甚么状元呀,迟早都会丢官的。”朱厚照道,暗暗记下了“秦楼楚馆”不是甚么正经地方。戏园子他都能去瞧瞧,听戏看杂耍爹娘也觉得无妨,但他知道有些事爹娘是不会许他做的。去秦楼楚馆喝酒听曲便是其中一项,和德行紧密相连,正是爹娘最为重视的。
说实话,以朱厚照的性子,不好奇是不可能的。但他很聪明,也更重视爹娘的感受。为了不让爹娘失望,他自然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就像娘曾经说过,以他的年纪尚且不能明辨每一件事的是是非非,便须得遵守规矩。等他长大了,知道甚么该做甚么不该做,便懂得满足好奇的边界是甚么了。在不违背德行的前提下,长大成人之后,他或许可以适当地去这些地方瞧瞧。
“许是他知道为官之后便再也不能去了,所以如今才抓紧时间放肆罢。”张清皎道。她对唐伯虎依旧有些天然的好感,因此尽量“不偏不倚”地给出推论。
朱厚照想想似乎也有道理,都是聪明人,怎么也不可能明知故犯。于是,他转而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的新朋友杨慎:“娘,我今儿还认识了一位朋友。”言辞间对这位比他年长四岁的杨大哥很是推崇。
张清皎并不认识后世被称为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却知道写了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她正想着此杨慎是否彼杨慎,忽而又记起了朱祐樘曾提过,杨廷和的长子亦是出了名的聪慧。在京城出生,父祖来自成都府,少年才子,同样符合这三个条件的还会有第二个姓杨的少年么?
眼下看儿子兴致勃勃地夸赞自己的新朋友,张清皎自然不会将她的猜想说出口。等到儿子自己发现的时候,或许会很有趣罢。这样想着,她弯起唇角:“你同他说了自己的名字?”想也知道,若是杨慎小少年得知他是太子殿下,断然不会与他如此自然而然地亲近起来。
朱厚照顿时有些心虚:“我,我给自己取了个假名,叫朱寿。娘,我仔细想过了,在京城里行走交朋友总不好用我自个儿的名字。要是吓着他们,或者让他们觉得我高高在上不好亲近,就不方便结识朋友了。所以……所以我要是使个假名字,交的朋友就都是冲着喜欢我而来的,而不是因着我的身份。”
“我明白你的顾虑。可是大哥儿,交友贵在坦诚。便是你瞒得一时,也不能瞒得一世。甚么时候该向朋友明言,你心里也该有成算才是。若是知道你的身份,还能与你相知相交,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娘,我能交上故事里说的那种莫逆之交么?”
“怎么不能?你得相信自己,也相信对方。”孩子尚且年幼,她当然不会煞风景地提起往后的君臣之别。若是真有交朋友的缘分,即使成为君臣,应当也能拿捏其中的分寸,那份少时相交的友情定然是不会变的。
朱厚照听了,顿时越发神采飞扬。他是头一回结交同龄朋友,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呢。得了娘的肯定,他嘿嘿笑起来,四处顾盼:“桐桐和弟弟呢?”
“你弟弟听我说了个故事,便央着桐桐寻着《博物志》给他念了一段。桐桐好不容易找着那段话,两人便出去忙活了,说是要重现那段话,看看是不是真的。”张清皎扶额道,“我也是见他最近对冰雪感兴趣,偶尔才提起来,想不到他对这些如此有兴趣。”
“哪本《博物志》?”朱厚照倒是有些兴致了,“哪段话?”他进学读的是三百千与四书五经,便是得了空,读的也是史书与兵法,从未看过别的杂书。不过,认识杨慎听他提起各种千奇百怪的杂学之后,他难得觉得所有的学问都挺有意思。
“晋时张华的《博物志》,你爹曾经读过,便提了一句我说的故事是真的。难为桐桐从里头寻出了‘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二哥儿便拽着她去削冰了。你若得空,替娘去看看,他们俩生起火了没?”
“好,我这就去。”朱厚照道,转身就奔去陪弟弟妹妹了。
旁边的肖尚宫与沈尚仪笑道:“二皇子殿下小小年纪,却对这些深奥的道理有兴趣。便是我们听起来,都觉得很奇妙呢。”沈尚仪是宫中才女,但她的才华在于精通文史,对这些“杂书”倒是不太清楚。肖尚宫则忙于宫务与经济庶务,更是连听都不曾听过。
“便是我听来,都觉得难得。”张清皎微微眯了眯眼。幼子胜在有质疑的精神,也有穷根究底的执着,这是难得的科学人才。咳咳,不知她将记忆里所剩无几的那些科学常识都教给这孩子之后,他能走多远。但无论如何,科学之路总归须得有人作为先行者。她若能助孩子一臂之力,指不定在这个世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行得更远些。
************
交了杨慎这位朋友后,朱厚照无论是对课业还是对兵法都更为认真。虽说练习骑射依然不放松,但渐渐地他对顽耍之事倒是放开了些,反倒是偶尔愿意陪着弟弟妹妹做些小实验。对于他而言,这也是一种顽耍的方式。
许是因着有了唐寅,朱厚照与杨慎才交上朋友,他们对唐寅的动向也颇为关注。其实,并不仅仅是他们,京中泰半读书人都紧紧盯着唐寅。就算他们甚么都不做,只需去读书人扎堆的地方坐一会儿,便能毫不费力地听得唐寅的消息。 ↑返回顶部↑
正史里他不喜欢武宗放浪形骸,估计对唐伯虎也是……
但现在的照照辣么可爱,他会喜欢哒~
照照和先生们的儿子关系都挺不错,哈哈,别忘了还有李家的李兆先
集齐先生和先生的儿子,以后股肱之臣就有了
第452章 旁观热闹
说实话, 张清皎并不知唐寅唐伯虎正好生在这个时代, 就像她亦不知王守仁的详细生平。熟悉的名字乍然出现, 对她而言自然是无比惊喜。毕竟这亦是青史留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大江南北几乎无人不知,纵然不过是戏说罢了,她也多少有些好奇真正的对方究竟是甚么样的人。只可惜惊喜之意才涌上来, “惊”便将“喜”尽数盖得严严实实。
朱厚照眨眨眼睛,期盼娘给出解释。若是娘也无法解释, 那他便自己去寻找答案。横竖他也习惯了, 自己发现答案, 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也挺有趣。只是花费的时间长一些, 而且“流连欢场”大约不是甚么好词,他觉得应该不值得让自己耗费太多时间去弄明白。
“‘流连欢场’,便是四处寻欢作乐。”因知道自家儿子聪明出众, 张清皎不打算敷衍他,便与他解释道,“而且并不是普通的寻欢作乐,而是去秦楼楚馆中喝酒听曲耗费时光。朝廷明文规定,这种地方官员是绝对不能踏足的。踏足便意味着品行有亏,足可丢官去职。”
至于眠花宿柳这种事, 她得想想甚么时候适合给大胖儿子进行性教育。他眼下年纪太小,问起这事儿来也并非对这种事感兴趣,只是想弄明白罢了。但等他十三四岁再提又太晚, 总归得仔细想想。
“那他还考甚么状元呀,迟早都会丢官的。”朱厚照道,暗暗记下了“秦楼楚馆”不是甚么正经地方。戏园子他都能去瞧瞧,听戏看杂耍爹娘也觉得无妨,但他知道有些事爹娘是不会许他做的。去秦楼楚馆喝酒听曲便是其中一项,和德行紧密相连,正是爹娘最为重视的。
说实话,以朱厚照的性子,不好奇是不可能的。但他很聪明,也更重视爹娘的感受。为了不让爹娘失望,他自然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就像娘曾经说过,以他的年纪尚且不能明辨每一件事的是是非非,便须得遵守规矩。等他长大了,知道甚么该做甚么不该做,便懂得满足好奇的边界是甚么了。在不违背德行的前提下,长大成人之后,他或许可以适当地去这些地方瞧瞧。
“许是他知道为官之后便再也不能去了,所以如今才抓紧时间放肆罢。”张清皎道。她对唐伯虎依旧有些天然的好感,因此尽量“不偏不倚”地给出推论。
朱厚照想想似乎也有道理,都是聪明人,怎么也不可能明知故犯。于是,他转而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的新朋友杨慎:“娘,我今儿还认识了一位朋友。”言辞间对这位比他年长四岁的杨大哥很是推崇。
张清皎并不认识后世被称为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却知道写了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她正想着此杨慎是否彼杨慎,忽而又记起了朱祐樘曾提过,杨廷和的长子亦是出了名的聪慧。在京城出生,父祖来自成都府,少年才子,同样符合这三个条件的还会有第二个姓杨的少年么?
眼下看儿子兴致勃勃地夸赞自己的新朋友,张清皎自然不会将她的猜想说出口。等到儿子自己发现的时候,或许会很有趣罢。这样想着,她弯起唇角:“你同他说了自己的名字?”想也知道,若是杨慎小少年得知他是太子殿下,断然不会与他如此自然而然地亲近起来。
朱厚照顿时有些心虚:“我,我给自己取了个假名,叫朱寿。娘,我仔细想过了,在京城里行走交朋友总不好用我自个儿的名字。要是吓着他们,或者让他们觉得我高高在上不好亲近,就不方便结识朋友了。所以……所以我要是使个假名字,交的朋友就都是冲着喜欢我而来的,而不是因着我的身份。”
“我明白你的顾虑。可是大哥儿,交友贵在坦诚。便是你瞒得一时,也不能瞒得一世。甚么时候该向朋友明言,你心里也该有成算才是。若是知道你的身份,还能与你相知相交,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娘,我能交上故事里说的那种莫逆之交么?”
“怎么不能?你得相信自己,也相信对方。”孩子尚且年幼,她当然不会煞风景地提起往后的君臣之别。若是真有交朋友的缘分,即使成为君臣,应当也能拿捏其中的分寸,那份少时相交的友情定然是不会变的。
朱厚照听了,顿时越发神采飞扬。他是头一回结交同龄朋友,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呢。得了娘的肯定,他嘿嘿笑起来,四处顾盼:“桐桐和弟弟呢?”
“你弟弟听我说了个故事,便央着桐桐寻着《博物志》给他念了一段。桐桐好不容易找着那段话,两人便出去忙活了,说是要重现那段话,看看是不是真的。”张清皎扶额道,“我也是见他最近对冰雪感兴趣,偶尔才提起来,想不到他对这些如此有兴趣。”
“哪本《博物志》?”朱厚照倒是有些兴致了,“哪段话?”他进学读的是三百千与四书五经,便是得了空,读的也是史书与兵法,从未看过别的杂书。不过,认识杨慎听他提起各种千奇百怪的杂学之后,他难得觉得所有的学问都挺有意思。
“晋时张华的《博物志》,你爹曾经读过,便提了一句我说的故事是真的。难为桐桐从里头寻出了‘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二哥儿便拽着她去削冰了。你若得空,替娘去看看,他们俩生起火了没?”
“好,我这就去。”朱厚照道,转身就奔去陪弟弟妹妹了。
旁边的肖尚宫与沈尚仪笑道:“二皇子殿下小小年纪,却对这些深奥的道理有兴趣。便是我们听起来,都觉得很奇妙呢。”沈尚仪是宫中才女,但她的才华在于精通文史,对这些“杂书”倒是不太清楚。肖尚宫则忙于宫务与经济庶务,更是连听都不曾听过。
“便是我听来,都觉得难得。”张清皎微微眯了眯眼。幼子胜在有质疑的精神,也有穷根究底的执着,这是难得的科学人才。咳咳,不知她将记忆里所剩无几的那些科学常识都教给这孩子之后,他能走多远。但无论如何,科学之路总归须得有人作为先行者。她若能助孩子一臂之力,指不定在这个世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行得更远些。
************
交了杨慎这位朋友后,朱厚照无论是对课业还是对兵法都更为认真。虽说练习骑射依然不放松,但渐渐地他对顽耍之事倒是放开了些,反倒是偶尔愿意陪着弟弟妹妹做些小实验。对于他而言,这也是一种顽耍的方式。
许是因着有了唐寅,朱厚照与杨慎才交上朋友,他们对唐寅的动向也颇为关注。其实,并不仅仅是他们,京中泰半读书人都紧紧盯着唐寅。就算他们甚么都不做,只需去读书人扎堆的地方坐一会儿,便能毫不费力地听得唐寅的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