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起居注 第201节(2 / 4)
这边厢朱宸濠暗自盘算,另一厢朱祐樘却因江西那些官员受贿而思考起了地方官员的考课问题。闲暇的时候,他与自家皇后也提起了自己眼下的疑虑:“京官毕竟都是在跟前的,有都察院和锦衣卫随时盯着,稍有甚么事便能传进宫里来。就算在考课的时候不够公允,总归也不敢过分偏袒着谁。否则若是被揭穿了,吏部上下都讨不得好处。”
“但外官就不同了,离京城远,就算任期内发生了甚么事,只要上官与下官沆瀣一气将证据都湮灭了,便不可能传到外头去。外官的考课一看政绩,二看上官给的评语,三看入京后在吏部的对答。但我总觉得,这些都未必能真正考校出他们的能力。”
张清皎思索片刻,道:“如此说来,倒让我想起了皇庄中定的管事升迁之制。他们考评起来倒是比官员容易,毕竟皇庄出产的粮食是多是少都是能衡量的,皇庄里的佃户生活得如何,对管事有何看法等等,也不能轻易弄虚作假。便是他们想哄骗外人,只要时不时地派人下去暗访,也能知道真实的情况。”
“卿卿上回提起了此事,吏部也开始商议该如何改进考课之制。”朱祐樘道,“只是,说来容易,做来更难。我其实不愿意将锦衣卫派去各地暗访,更希望都察院派出的御史便有足够的能力监察各地的情况。但事实往往是各地官员都懂得该如何敷衍御史,有的甚至会将御史也拉下来同流合污。没有锦衣卫,我便无从知道事实真相。”
“锦衣卫暗访并不是坏事。御史在明,锦衣卫在暗,一明一暗相互平衡、相互辖制。他们所呈上来的事实也能相互印证,如此才更容易发现问题。只是锦衣卫不可滥用,也须得保证他们是忠诚可信的。”张清皎道,“万岁爷有牟指挥使襄助,自然如虎添翼。可万一换了个人品与能力堪忧的指挥使,锦衣卫便只能沦为鹰犬。”
朱祐樘颔首:“所以,我才觉得,如何选拔武将也至关重要。兴武学堂,势在必行。话说回来,卿卿觉得政绩该如何考校?上官的评语如何能确定其真假?吏部的对答又如何能保证不是敷衍了事?若是他们说得花团锦簇,其实细问之下漏洞频出,要怎么才能发觉呢?”
张清皎想了想,执笔在宣纸上写下“政绩”二字,由此延伸数个箭头,分别是“民生”、“教化”。“民生”之后又分为“粮食产量”、“田赋与商税”、“治内罪案”、“兴修水利”等;“教化”则分为“学堂数量”、“识字者数量”、“秀才与举人数量”、“溺婴等恶俗移风易俗”。
“我粗略估计,政绩应当指的是这些,万岁爷还可让吏部继续细化。既然咱们想要看到政绩,就必须让这些政绩确实可衡量。一地治理最终呈现出来的景象,都是能够证实的,也是上官抢不走的功劳。”
“吏部可做出详实的表格,每位地方主官每年都须得一项一项填写,给吏部提交上来,在吏部与都察院备份。御史与锦衣卫前往各地察看的时候,必须一一印证是否属实。上官给的评语,也须得从这些方面着手,与表格一并交上去。若是评语与事实不符,则问责上官。”
述职和总结怎么都该有个模板,上司给的评语当然应该是模板的一部分。县令将述职表格交给知府,知府再交给布政使,由布政使将这些统一送到京城。
“至于来京城吏部对答,也可规定必须问一些能够展露他们的能力与施政策略的问题。文官问一样的问题,武官问一样的问题,所有对答都必须记录在案。七品与六品官员升迁,须得经过吏部侍郎审核考评结果;五品官员升迁,须得经过吏部尚书审核考评结果。至于四品——”
朱祐樘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接道:“应由我来审核考评结果。四品……至少是一地知府,三品以上则是各承宣布政使司的封疆大吏。卿卿,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外官知之甚少,与他们见面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如果由我来审核他们的考评结果,定然不会只是看看评语与对答便罢了,而是须得召见他们,亲自听他们奏对。”
“封疆大吏与知府的位置如此紧要,自然该召见。”张清皎表示赞同,“唯有召见这些官员,才能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真相,真正了解地方上的情况。况且他们再往上迁便该入京担任六部侍郎了,怎么也该尽可能地查问清楚他们的能力与品行才是。”
朱祐樘与她所想的完全相同,不自禁地神色微松起来。每一回与自家卿卿商议要事,他都觉得仿佛是在询问自己一般妥帖。她的想法与思考,总是能点中他心中的关切,更能给他许多启发。他不止一次暗自庆幸,自己能够拥有一位可以无限信任的内相究竟是多么可贵。
第二日,他便与内阁提起了此事。听说陛下打算不拘于在乾清宫里召见重臣,还想在谨身殿后的云台门前平台上召见外官奏对,五位阁老都非常赞同。勤政的皇帝哪个臣子不喜欢?经历过先帝朝的他们,简直要热泪盈眶了好么?!
“平台奏对并非每日常设。一旦有四品以上外官进京考课,朕便会召他们来云台门前述职。五品外官,由吏部尚书给他们复核述职。六品与七品人数众多,却也须得经过吏部侍郎的审核方能升迁。这些我都已经让尹爱卿去安排了。说来,最近可有考课期满的外官进京?可有一地布政使领着他辖下的州府县正官前来朝见?”朱祐樘问。
“听说江西的左布政使已经任满三年,眼下该带着辖下正官动身了,应该会在年末入京。”徐溥道。
朱祐樘勾起唇角:“江西啊,来得正好。”这群人便是不进京觐见,他也想直接撸掉几个。见一见面也好,待他仔细分辨分辨,朱宸濠究竟是个甚么样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掠影扔了1个手榴弹
虽然朱宸濠叛乱,但是宁藩不少郡王也没跟他一起干。我仔细查查资料,发现跟他血缘近的都没发傻,偏偏血缘远得快出五服的跟着他犯傻了,还是两个年纪跟他差不多的。想来想去,应该是一起犯了中二病,然后就真的造反了。
ps.开新文的时候犯傻没有点全文存稿读者可见,不知道会有啥影响啊,_(:3∠)_
——————————————————————————————————————————————
今天一鼓作气开了三篇新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戳戳收藏,这篇结束后我会挑其中一篇新文开写
新文预收:女主自有金大腿带着boss一起飞——boss改造指南
新文预收:为了活下去,每天都得琢磨怎么干掉曾经杀死过自己的亲舅舅——长安浮华赋
新文预收:旅游主播每次都发现自己拿错了救世主的剧本(纯爱)——旅游拯救世界
第461章 平台召对
然而, 许是江西左布政使那一行人在路上走得太慢了, 朱祐樘迟迟并未等来他们入京的消息。头一次尝试平台召对这等待遇的外官, 乃是时任陕甘宁三边总制的威宁伯王越。
这王越亦是一位传奇人物,乃是国朝第二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臣。他二十余岁中进士,本是御史出身。后来因缘际会巡抚大同,骤然掌握兵权, 却是屡战屡胜。最终因军功累积而晋升先帝朝的兵部尚书,并被封为威宁伯。
他为人虽疏阔, 愿意提携后进, 却也像先帝朝许多重臣一样, 极好结交宦官。汪直煊赫的时候, 他与其交情不错, 后来更成为共事者,一同取得了几场胜利。等到汪直被罚出京,他自然便受了连累, 被削官夺爵,险些忧惧而死。 ↑返回顶部↑
“但外官就不同了,离京城远,就算任期内发生了甚么事,只要上官与下官沆瀣一气将证据都湮灭了,便不可能传到外头去。外官的考课一看政绩,二看上官给的评语,三看入京后在吏部的对答。但我总觉得,这些都未必能真正考校出他们的能力。”
张清皎思索片刻,道:“如此说来,倒让我想起了皇庄中定的管事升迁之制。他们考评起来倒是比官员容易,毕竟皇庄出产的粮食是多是少都是能衡量的,皇庄里的佃户生活得如何,对管事有何看法等等,也不能轻易弄虚作假。便是他们想哄骗外人,只要时不时地派人下去暗访,也能知道真实的情况。”
“卿卿上回提起了此事,吏部也开始商议该如何改进考课之制。”朱祐樘道,“只是,说来容易,做来更难。我其实不愿意将锦衣卫派去各地暗访,更希望都察院派出的御史便有足够的能力监察各地的情况。但事实往往是各地官员都懂得该如何敷衍御史,有的甚至会将御史也拉下来同流合污。没有锦衣卫,我便无从知道事实真相。”
“锦衣卫暗访并不是坏事。御史在明,锦衣卫在暗,一明一暗相互平衡、相互辖制。他们所呈上来的事实也能相互印证,如此才更容易发现问题。只是锦衣卫不可滥用,也须得保证他们是忠诚可信的。”张清皎道,“万岁爷有牟指挥使襄助,自然如虎添翼。可万一换了个人品与能力堪忧的指挥使,锦衣卫便只能沦为鹰犬。”
朱祐樘颔首:“所以,我才觉得,如何选拔武将也至关重要。兴武学堂,势在必行。话说回来,卿卿觉得政绩该如何考校?上官的评语如何能确定其真假?吏部的对答又如何能保证不是敷衍了事?若是他们说得花团锦簇,其实细问之下漏洞频出,要怎么才能发觉呢?”
张清皎想了想,执笔在宣纸上写下“政绩”二字,由此延伸数个箭头,分别是“民生”、“教化”。“民生”之后又分为“粮食产量”、“田赋与商税”、“治内罪案”、“兴修水利”等;“教化”则分为“学堂数量”、“识字者数量”、“秀才与举人数量”、“溺婴等恶俗移风易俗”。
“我粗略估计,政绩应当指的是这些,万岁爷还可让吏部继续细化。既然咱们想要看到政绩,就必须让这些政绩确实可衡量。一地治理最终呈现出来的景象,都是能够证实的,也是上官抢不走的功劳。”
“吏部可做出详实的表格,每位地方主官每年都须得一项一项填写,给吏部提交上来,在吏部与都察院备份。御史与锦衣卫前往各地察看的时候,必须一一印证是否属实。上官给的评语,也须得从这些方面着手,与表格一并交上去。若是评语与事实不符,则问责上官。”
述职和总结怎么都该有个模板,上司给的评语当然应该是模板的一部分。县令将述职表格交给知府,知府再交给布政使,由布政使将这些统一送到京城。
“至于来京城吏部对答,也可规定必须问一些能够展露他们的能力与施政策略的问题。文官问一样的问题,武官问一样的问题,所有对答都必须记录在案。七品与六品官员升迁,须得经过吏部侍郎审核考评结果;五品官员升迁,须得经过吏部尚书审核考评结果。至于四品——”
朱祐樘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接道:“应由我来审核考评结果。四品……至少是一地知府,三品以上则是各承宣布政使司的封疆大吏。卿卿,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外官知之甚少,与他们见面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如果由我来审核他们的考评结果,定然不会只是看看评语与对答便罢了,而是须得召见他们,亲自听他们奏对。”
“封疆大吏与知府的位置如此紧要,自然该召见。”张清皎表示赞同,“唯有召见这些官员,才能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真相,真正了解地方上的情况。况且他们再往上迁便该入京担任六部侍郎了,怎么也该尽可能地查问清楚他们的能力与品行才是。”
朱祐樘与她所想的完全相同,不自禁地神色微松起来。每一回与自家卿卿商议要事,他都觉得仿佛是在询问自己一般妥帖。她的想法与思考,总是能点中他心中的关切,更能给他许多启发。他不止一次暗自庆幸,自己能够拥有一位可以无限信任的内相究竟是多么可贵。
第二日,他便与内阁提起了此事。听说陛下打算不拘于在乾清宫里召见重臣,还想在谨身殿后的云台门前平台上召见外官奏对,五位阁老都非常赞同。勤政的皇帝哪个臣子不喜欢?经历过先帝朝的他们,简直要热泪盈眶了好么?!
“平台奏对并非每日常设。一旦有四品以上外官进京考课,朕便会召他们来云台门前述职。五品外官,由吏部尚书给他们复核述职。六品与七品人数众多,却也须得经过吏部侍郎的审核方能升迁。这些我都已经让尹爱卿去安排了。说来,最近可有考课期满的外官进京?可有一地布政使领着他辖下的州府县正官前来朝见?”朱祐樘问。
“听说江西的左布政使已经任满三年,眼下该带着辖下正官动身了,应该会在年末入京。”徐溥道。
朱祐樘勾起唇角:“江西啊,来得正好。”这群人便是不进京觐见,他也想直接撸掉几个。见一见面也好,待他仔细分辨分辨,朱宸濠究竟是个甚么样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掠影扔了1个手榴弹
虽然朱宸濠叛乱,但是宁藩不少郡王也没跟他一起干。我仔细查查资料,发现跟他血缘近的都没发傻,偏偏血缘远得快出五服的跟着他犯傻了,还是两个年纪跟他差不多的。想来想去,应该是一起犯了中二病,然后就真的造反了。
ps.开新文的时候犯傻没有点全文存稿读者可见,不知道会有啥影响啊,_(:3∠)_
——————————————————————————————————————————————
今天一鼓作气开了三篇新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戳戳收藏,这篇结束后我会挑其中一篇新文开写
新文预收:女主自有金大腿带着boss一起飞——boss改造指南
新文预收:为了活下去,每天都得琢磨怎么干掉曾经杀死过自己的亲舅舅——长安浮华赋
新文预收:旅游主播每次都发现自己拿错了救世主的剧本(纯爱)——旅游拯救世界
第461章 平台召对
然而, 许是江西左布政使那一行人在路上走得太慢了, 朱祐樘迟迟并未等来他们入京的消息。头一次尝试平台召对这等待遇的外官, 乃是时任陕甘宁三边总制的威宁伯王越。
这王越亦是一位传奇人物,乃是国朝第二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臣。他二十余岁中进士,本是御史出身。后来因缘际会巡抚大同,骤然掌握兵权, 却是屡战屡胜。最终因军功累积而晋升先帝朝的兵部尚书,并被封为威宁伯。
他为人虽疏阔, 愿意提携后进, 却也像先帝朝许多重臣一样, 极好结交宦官。汪直煊赫的时候, 他与其交情不错, 后来更成为共事者,一同取得了几场胜利。等到汪直被罚出京,他自然便受了连累, 被削官夺爵,险些忧惧而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