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52节(2 / 4)
晚上,鲁盼儿安置下来,免不了与杨瑾说些悄悄话,“你怎么能与小郭认识呢?”小郭是土生土长的襄平人,而杨瑾是北京的知青,看言谈举止,也不相像。
“说起来也巧, 那次也是因为民办教师培训,我到了襄平县, 在街头遇到一个人推着平板车,上面有个西周的青铜小鼎没捆好摇摇欲坠, 就提醒他小心摔坏了,结果他说摔了也不要紧,反正要送到废品收购站。我想着东西被毁了太可惜,便买了下来, 正好被小郭的父亲看到, 便邀请我去家里鉴定一件文物……”
“郭叔解放前曾在北京的当铺当过伙计, 耳濡目染, 喜欢上了这一行, 我们因此成了忘年交,时常在一起讨论文物方面的知识。”
“时间久了, 我就认识了小郭。”
“后来郭叔和郭婶搬到省城大儿子家,小郭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了。”
鲁盼儿便问:“郭叔知道小郭卖古钱吗?”
“当然是知道的,”杨瑾就说:“小郭的学问都是郭叔教的,可他却不是真心喜欢古物,更在意每样东西值多少钱,也靠着这个过上了好日子。”
“郭叔以前生过气,后来慢慢想开了,对我说反正都在中国人手里,放在哪家收藏还不一样,儿孙日子过得好,他也高兴。”
小郭家条件确实好,吃的都是大米白面,他和嫂子穿着毛料衣服,两个孩子的衣服都新新的,上面没有一块补丁;三间正屋专门有一间做客厅,摆着沙发、茶几、立柜等家具,收音机、照相机、录音机、留声机样样俱全,还有鲁盼儿第一次见到的暖气。
每间屋子靠着墙都挂着一个暖气,用铁管子连到厨房的灶台下面,烧着火暖气片和管子里的水就热了,房间里特别温暖。
鲁盼儿也就理解了,“老人都是这样的,盼着孩子好。”。
杨瑾环视四周,“我们盖新房子时可以参考小郭家的格局,也安上暖气,好不好?”
安了暖气屋子里又温暖又干净,可是暖气和管子都是铸铁的,一定很贵,而安暖气要在盖房子前先埋好管子,特别费工夫,鲁盼儿有些担心,“会不会花钱太多了?”
“会多一些,可那是我们的新家呀,也许我们会住一辈子的。”
鲁盼儿一下子就觉得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了,就靠在杨瑾的肩膀上点了点头,“我们一定要盖最好的房子!”
想到他们的家,杨瑾也充满希冀,“等天气再暖和些,我们就盖房。”他们便怀着美好的憧憬,讨论新房子应该怎么盖,因说得兴奋,竟不困了,索性又起来找了纸笔画了下来。
第二天的民办教师培训就在襄平高中,鲁盼儿见到了赵校长,他是教育局请来的培训老师。
赵校长也认出了鲁盼儿,上课中间就点了她的名问:“小鲁老师,刚刚我讲的内容能听得懂吗?对民办教师实用吗?”
鲁盼儿就笑着站起来回答:“能听懂的,大部分也很实用,可是,也有几一些在农村很难做到——比如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农村的学校分散在各生产队,而每个学校老师也少,就比如我们红旗九队,现在只有我一个老师。”
赵校长又详细问了情况,“农村的情况的确不够正规——我会向教育局反应,还是要加大力度增加培训次数,适当增加民办教师的数量,改善教学环境。”
课后,赵校长又单独留鲁盼儿谈话,“这一年来,你弟弟表现很好,可以称得上品学兼优,开学后,学校准备提前解除他的留校察看处分,你就放心吧。”
鲁盼儿真是高兴极了,“谢谢赵校长,也谢谢学校的老师们。”
“我们也要感谢你这个负责懂事的小‘家长’!”赵校长就笑了,又说:“其实,鲁跃进经历了这次处分并不是坏事,他成熟多了,也改掉了毛毛躁躁的坏习惯,对他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是莫大的帮助。”
鲁盼儿认同地点点头,“跃进是长大了。”
“以后在教学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赵校长摆摆手,“你要是不着急的话,在襄平多住一天,明天高中就开学了,还可以见见同学们,他们都挺想你的。”
“我也正这么想的。”第二天,鲁盼儿果然过去看同学们。
许琴正带着大家打扫教室,见了人就惊叫了一声,跳起来拉住鲁盼儿,“班长,你来了!”
鲁盼儿点点头,把自己从上海带来的糖分给同学们,“我结婚了,请大家吃喜糖吧。”
大家都惊呆了,“班长结婚了?!”
“是呀,我已经满十八周岁了。” ↑返回顶部↑
“说起来也巧, 那次也是因为民办教师培训,我到了襄平县, 在街头遇到一个人推着平板车,上面有个西周的青铜小鼎没捆好摇摇欲坠, 就提醒他小心摔坏了,结果他说摔了也不要紧,反正要送到废品收购站。我想着东西被毁了太可惜,便买了下来, 正好被小郭的父亲看到, 便邀请我去家里鉴定一件文物……”
“郭叔解放前曾在北京的当铺当过伙计, 耳濡目染, 喜欢上了这一行, 我们因此成了忘年交,时常在一起讨论文物方面的知识。”
“时间久了, 我就认识了小郭。”
“后来郭叔和郭婶搬到省城大儿子家,小郭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了。”
鲁盼儿便问:“郭叔知道小郭卖古钱吗?”
“当然是知道的,”杨瑾就说:“小郭的学问都是郭叔教的,可他却不是真心喜欢古物,更在意每样东西值多少钱,也靠着这个过上了好日子。”
“郭叔以前生过气,后来慢慢想开了,对我说反正都在中国人手里,放在哪家收藏还不一样,儿孙日子过得好,他也高兴。”
小郭家条件确实好,吃的都是大米白面,他和嫂子穿着毛料衣服,两个孩子的衣服都新新的,上面没有一块补丁;三间正屋专门有一间做客厅,摆着沙发、茶几、立柜等家具,收音机、照相机、录音机、留声机样样俱全,还有鲁盼儿第一次见到的暖气。
每间屋子靠着墙都挂着一个暖气,用铁管子连到厨房的灶台下面,烧着火暖气片和管子里的水就热了,房间里特别温暖。
鲁盼儿也就理解了,“老人都是这样的,盼着孩子好。”。
杨瑾环视四周,“我们盖新房子时可以参考小郭家的格局,也安上暖气,好不好?”
安了暖气屋子里又温暖又干净,可是暖气和管子都是铸铁的,一定很贵,而安暖气要在盖房子前先埋好管子,特别费工夫,鲁盼儿有些担心,“会不会花钱太多了?”
“会多一些,可那是我们的新家呀,也许我们会住一辈子的。”
鲁盼儿一下子就觉得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了,就靠在杨瑾的肩膀上点了点头,“我们一定要盖最好的房子!”
想到他们的家,杨瑾也充满希冀,“等天气再暖和些,我们就盖房。”他们便怀着美好的憧憬,讨论新房子应该怎么盖,因说得兴奋,竟不困了,索性又起来找了纸笔画了下来。
第二天的民办教师培训就在襄平高中,鲁盼儿见到了赵校长,他是教育局请来的培训老师。
赵校长也认出了鲁盼儿,上课中间就点了她的名问:“小鲁老师,刚刚我讲的内容能听得懂吗?对民办教师实用吗?”
鲁盼儿就笑着站起来回答:“能听懂的,大部分也很实用,可是,也有几一些在农村很难做到——比如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农村的学校分散在各生产队,而每个学校老师也少,就比如我们红旗九队,现在只有我一个老师。”
赵校长又详细问了情况,“农村的情况的确不够正规——我会向教育局反应,还是要加大力度增加培训次数,适当增加民办教师的数量,改善教学环境。”
课后,赵校长又单独留鲁盼儿谈话,“这一年来,你弟弟表现很好,可以称得上品学兼优,开学后,学校准备提前解除他的留校察看处分,你就放心吧。”
鲁盼儿真是高兴极了,“谢谢赵校长,也谢谢学校的老师们。”
“我们也要感谢你这个负责懂事的小‘家长’!”赵校长就笑了,又说:“其实,鲁跃进经历了这次处分并不是坏事,他成熟多了,也改掉了毛毛躁躁的坏习惯,对他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是莫大的帮助。”
鲁盼儿认同地点点头,“跃进是长大了。”
“以后在教学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赵校长摆摆手,“你要是不着急的话,在襄平多住一天,明天高中就开学了,还可以见见同学们,他们都挺想你的。”
“我也正这么想的。”第二天,鲁盼儿果然过去看同学们。
许琴正带着大家打扫教室,见了人就惊叫了一声,跳起来拉住鲁盼儿,“班长,你来了!”
鲁盼儿点点头,把自己从上海带来的糖分给同学们,“我结婚了,请大家吃喜糖吧。”
大家都惊呆了,“班长结婚了?!”
“是呀,我已经满十八周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