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1 / 4)
鱼莜初见这套刀具时,激动得连说话都磕巴了:“祖传的宝刀……难道是传说中的玄铁菜刀?!”
师父当即跳起来给了她一个脑瓜崩:“你咋不说屠龙刀呢,武侠小说看多了吧!”
后来师父讲起这套厨具的来历,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夸张,但也是非常传奇了。
鱼家从鱼莜的曾祖父那代起,往上数三代都是宫廷御厨。到了她曾曾祖父那代,清朝不复存在,他们宫廷里的匠人走得走,散得散。
曾曾祖父扛着包袱从京城回到了老家胶东,用毕生攒下的钱开了当时胶东最大的一家酒楼。酒楼刚开业那天,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围观,同时也吸引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金发碧眼的洋人。
在这样的穷乡僻壤,金发碧眼的洋人很少见,曾曾祖父上去攀谈,发现这洋人也会说中文,而且还说得很溜。洋人说他叫费列尔,是美国某家钢铁工厂的经营者之一,此次来中国是为了谈一笔生意。经过此地,恰看酒楼开业,鞭炮震天,很是热闹,便想来蹭口吃的。
据他说,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来过中国,当时还被朝廷宴请过。曾曾祖父算了下时间,那道宴席正是他亲手所做。于是,这段相隔了二十年的缘分让俩人成了朋友。
了解到费列尔的公司可以打造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钢制品,曾曾祖父便亲手花了图纸,委托他帮忙打造一套刀具。
然而当时的交通和运输并不便利,五年过去,这套刀具才漂洋过海地送到了曾曾祖父身边。
这套刀具的刀身是由不锈钢打造,刀刃则是用更为锋利的风钢,为表明这套刀是专门给白河鱼家定制的,每把刀在靠近握柄处还刻着小篆体的“鱼”字。
那时的不锈钢才刚开始流入中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曾曾祖父发现这刀具锋利无比,并且从不会生锈,便将其奉为宝贝,代代流传了下来。
师父出生时,曾曾祖父已经去世了,这是曾祖父讲给他听的。曾曾祖父开酒楼时,曾祖父还没有桌子腿高,对费列尔更是没什么印象,于是这故事中有无夸张的成分也不得而知了。
在那个时代,这套刀具所用到的冶炼技术已经是最顶尖的了。几十年过去,这套刀放在如今的市场上也丝毫不逊色。因为很少使用,保养得当,别说刀刃,连刀柄都没有丝毫磨损。
师父把这套刀传给她的时候叮嘱,这套刀象征着白河鱼家的身份,没事的时候不要动它,只有在和别人切磋厨艺或是某些重要场合时才可用,算是对这套刀的尊重。
因为已有小半年没有动过,手提箱上落了浅浅的一层灰。
鱼莜私觉得这么好的刀,若放在角落里落灰,实在太可惜了,也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师父将这套刀传给她,也是希望她能用好这套刀。
手指缓缓摩挲着刀身,光滑微凉的触感透进心底。
鱼莜心想,既然开了箱,要不,就用这次的内部厨艺大赛来给这套刀试试水?
第24章 切磋(一) 不知道先下手为强吗?……
沁园春每季度末都会给后厨学员们举行一场内部厨艺切磋大赛, 目的是让学员们在切磋中,发现自己平日里意识不到的缺点,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 共同进步。
一家餐厅能否做得长远, 不仅取决于主厨的手艺,这些后辈小生们才是餐厅未来的顶梁柱。沁园春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十分重视学员们的厨艺培养,无论酷暑严寒, 这内部厨艺大赛从未被取消过。
店里的熟客们都已习惯在每季度的这一天, 沁园春关门歇业, 无有例外。
这天一早, 虽然沁园春门口挂上了打烊的牌子,但大厅内, 所有的学员们和主副厨都齐聚一堂。
大厅内,就像中学生举行元旦晚会一样,张张餐桌逐张并拢, 摆起了长龙。围观的学员们坐在桌后,有的吃着小零食, 有的在八卦聊天, 有的手持充气棒, 像是随时准备为谁加油呐喊。
主厨们还像员工餐考核时那样坐在最前面, 每个主厨面前都摆着一个可以翻页的小数字板, 而大厅中央空出来的地方, 则是给参赛学员们施展拳脚的舞台。
空地的中央已经提前架好了十台瓦斯炉, 炉子旁边,案板、蒸锅、各色厨具一应俱全。而案台上,摆放着今日才刚刚采买回来的新鲜食材, 各色蔬菜瓜果、鱼肉虾蟹等几乎快堆成了小山。
比赛还未开始,袁园在一旁给鱼莜鼓劲儿,顺便普及了一下往年大赛的规则。
第一轮,采用积分制。每十位学员为一轮,限时一小时,利用案台上的食材做一道拿手菜,菜的类型没有限制。完成后,主厨根据菜品的色香味来打分,四位主厨的分数相加,取分数最高的十位学员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采用的是俩俩对抗制,抽签选择对手,限时俩小时。所做的菜品必须是其所属部门的类型,比如鱼莜是面点房的,就只能做面食。主厨评委们通过亮红黑牌来决出胜者,胜利的五人进入最终的第三轮。
第三轮,主厨们会公布一个主题,菜品必须围绕主题来做,限时俩小时。这次的菜品则是由沁园春所有的后厨学员们来品尝,最终根据学员们的投票和主厨们的分数相加,来决出最后的优胜者。 ↑返回顶部↑
师父当即跳起来给了她一个脑瓜崩:“你咋不说屠龙刀呢,武侠小说看多了吧!”
后来师父讲起这套厨具的来历,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夸张,但也是非常传奇了。
鱼家从鱼莜的曾祖父那代起,往上数三代都是宫廷御厨。到了她曾曾祖父那代,清朝不复存在,他们宫廷里的匠人走得走,散得散。
曾曾祖父扛着包袱从京城回到了老家胶东,用毕生攒下的钱开了当时胶东最大的一家酒楼。酒楼刚开业那天,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围观,同时也吸引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金发碧眼的洋人。
在这样的穷乡僻壤,金发碧眼的洋人很少见,曾曾祖父上去攀谈,发现这洋人也会说中文,而且还说得很溜。洋人说他叫费列尔,是美国某家钢铁工厂的经营者之一,此次来中国是为了谈一笔生意。经过此地,恰看酒楼开业,鞭炮震天,很是热闹,便想来蹭口吃的。
据他说,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来过中国,当时还被朝廷宴请过。曾曾祖父算了下时间,那道宴席正是他亲手所做。于是,这段相隔了二十年的缘分让俩人成了朋友。
了解到费列尔的公司可以打造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钢制品,曾曾祖父便亲手花了图纸,委托他帮忙打造一套刀具。
然而当时的交通和运输并不便利,五年过去,这套刀具才漂洋过海地送到了曾曾祖父身边。
这套刀具的刀身是由不锈钢打造,刀刃则是用更为锋利的风钢,为表明这套刀是专门给白河鱼家定制的,每把刀在靠近握柄处还刻着小篆体的“鱼”字。
那时的不锈钢才刚开始流入中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曾曾祖父发现这刀具锋利无比,并且从不会生锈,便将其奉为宝贝,代代流传了下来。
师父出生时,曾曾祖父已经去世了,这是曾祖父讲给他听的。曾曾祖父开酒楼时,曾祖父还没有桌子腿高,对费列尔更是没什么印象,于是这故事中有无夸张的成分也不得而知了。
在那个时代,这套刀具所用到的冶炼技术已经是最顶尖的了。几十年过去,这套刀放在如今的市场上也丝毫不逊色。因为很少使用,保养得当,别说刀刃,连刀柄都没有丝毫磨损。
师父把这套刀传给她的时候叮嘱,这套刀象征着白河鱼家的身份,没事的时候不要动它,只有在和别人切磋厨艺或是某些重要场合时才可用,算是对这套刀的尊重。
因为已有小半年没有动过,手提箱上落了浅浅的一层灰。
鱼莜私觉得这么好的刀,若放在角落里落灰,实在太可惜了,也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师父将这套刀传给她,也是希望她能用好这套刀。
手指缓缓摩挲着刀身,光滑微凉的触感透进心底。
鱼莜心想,既然开了箱,要不,就用这次的内部厨艺大赛来给这套刀试试水?
第24章 切磋(一) 不知道先下手为强吗?……
沁园春每季度末都会给后厨学员们举行一场内部厨艺切磋大赛, 目的是让学员们在切磋中,发现自己平日里意识不到的缺点,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 共同进步。
一家餐厅能否做得长远, 不仅取决于主厨的手艺,这些后辈小生们才是餐厅未来的顶梁柱。沁园春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十分重视学员们的厨艺培养,无论酷暑严寒, 这内部厨艺大赛从未被取消过。
店里的熟客们都已习惯在每季度的这一天, 沁园春关门歇业, 无有例外。
这天一早, 虽然沁园春门口挂上了打烊的牌子,但大厅内, 所有的学员们和主副厨都齐聚一堂。
大厅内,就像中学生举行元旦晚会一样,张张餐桌逐张并拢, 摆起了长龙。围观的学员们坐在桌后,有的吃着小零食, 有的在八卦聊天, 有的手持充气棒, 像是随时准备为谁加油呐喊。
主厨们还像员工餐考核时那样坐在最前面, 每个主厨面前都摆着一个可以翻页的小数字板, 而大厅中央空出来的地方, 则是给参赛学员们施展拳脚的舞台。
空地的中央已经提前架好了十台瓦斯炉, 炉子旁边,案板、蒸锅、各色厨具一应俱全。而案台上,摆放着今日才刚刚采买回来的新鲜食材, 各色蔬菜瓜果、鱼肉虾蟹等几乎快堆成了小山。
比赛还未开始,袁园在一旁给鱼莜鼓劲儿,顺便普及了一下往年大赛的规则。
第一轮,采用积分制。每十位学员为一轮,限时一小时,利用案台上的食材做一道拿手菜,菜的类型没有限制。完成后,主厨根据菜品的色香味来打分,四位主厨的分数相加,取分数最高的十位学员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采用的是俩俩对抗制,抽签选择对手,限时俩小时。所做的菜品必须是其所属部门的类型,比如鱼莜是面点房的,就只能做面食。主厨评委们通过亮红黑牌来决出胜者,胜利的五人进入最终的第三轮。
第三轮,主厨们会公布一个主题,菜品必须围绕主题来做,限时俩小时。这次的菜品则是由沁园春所有的后厨学员们来品尝,最终根据学员们的投票和主厨们的分数相加,来决出最后的优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