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棋缘 第222节(2 / 4)
吴王都能想象出自己三弟是怎么样在背后嘲讽他的,甚至能也能想象出,看到他这种可笑的行为,自己父皇在御书房桌案后一怎么样一种冷漠的眼神。
吴王杨庆很清楚自己父皇是怎么样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因为他也是同样的性格,这种被人耻笑看低的事情,绝对是在龙案上很减分的。
‘也难怪最近老三这么安静……恐怕就等着尹兆先进京呢!’
“尹兆先确实藏得很深,这一点本王也没有想到……”
说这话的时候,吴王已经捏紧了拳头,深吸了一口气才继续道。
“但,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呢,本王承认老三确实有一手,但仅仅凭借一个尹兆先,影响不了父皇多少,父皇的性格本王清楚……”
“殿下所言极是!一个小小的知州,便是再得帝宠,还能左右圣上不成?”“不错,此刻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吴王转过身来,笑着点头。
“朝中大臣支持本王的远比支持老三的多,相信在多数人看来,支持本王才是胜算最大的,几位辅宰也多支持嫡长继位,不论如何还是本王赢面更大。”
说到这里吴王笑容收敛,定睛看着两位心腹。
“不过,朝中诸多大臣支持本王,虽是对本王的一种肯定,也同样是一种风险,以老三的阴险,若是真用什么手段蛊惑了父皇的心智,真的立诏传位给他,我皇子身份可保我无恙,但那支持我的众臣日后必将受到清算。”
吴王眼睛微微眯起,看向厅室中悬挂的一把宝剑。
“为防万一,还是得做些准备……你们说呢?”
吴王压低了声音,视线扫回兵部大臣和尚书省官员,后梁这脊背发烫,对视一眼,没人敢说话。
……
尽管元德帝身体已经越发糟糕,但在其后的七八天时间内,却难得的上了三次朝。
尹兆先虽然是婉州知州,但也一同上朝。
朝野上下的文武百官,很多人都已经明显能感觉出来皇帝在安排一些后事了,比如一些以往从不放权的相关事宜,已经开始让各部大臣接手一些本就该他们多管的事。
又比如,一些天牢地牢里皇帝能记得起名字的重犯,要么就点了重刑,要么就放了归朝,省得以后可能会大赦天下,一些他不爽的人可能会被列在减刑范围。
再比如有意提醒尚书省和吏部评尹兆先的功绩,准备将他调入京城并且升官了。
但在这期间却只字未提立储的细节,甚至连一个皇子的名字都没问,在早朝上更是无视了各个皇子,除非有人自己跳出来递上奏章之类的,才会理会一下。
这种情况,对于晋王和吴王两个皇子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计缘不是偷窥狂,虽然他本来就是来看看这一幕的,但期间自然各自去过晋王府和吴王府也就粗略一观,不窥细节,也不曾入皇宫。
有意思的是,自尹兆先入京过后,两个皇子对于老皇帝立储的结果,都是抱有悲观态度的,甚至都一定程度上会有些加重,也各自留下了一些后手,只是有的过分有的合理,不得不说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真就是兄弟。
尹兆先为了避嫌,在此期间除了上朝或者去朝中各部位置处理公务,基本就是在驿馆不出门,吴王和晋王期间都曾派人来接触他,但全都闭门不见。
九月初九,重阳夜。
京畿府最大的驿馆中,尹兆先独栋独院,外有兵卒侍卫守护,内有仆从管事伺候,此时此刻,他正在房中挥毫书写。
“咚咚咚……”
“是谁。”
一声中正平静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返回顶部↑
吴王杨庆很清楚自己父皇是怎么样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因为他也是同样的性格,这种被人耻笑看低的事情,绝对是在龙案上很减分的。
‘也难怪最近老三这么安静……恐怕就等着尹兆先进京呢!’
“尹兆先确实藏得很深,这一点本王也没有想到……”
说这话的时候,吴王已经捏紧了拳头,深吸了一口气才继续道。
“但,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呢,本王承认老三确实有一手,但仅仅凭借一个尹兆先,影响不了父皇多少,父皇的性格本王清楚……”
“殿下所言极是!一个小小的知州,便是再得帝宠,还能左右圣上不成?”“不错,此刻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吴王转过身来,笑着点头。
“朝中大臣支持本王的远比支持老三的多,相信在多数人看来,支持本王才是胜算最大的,几位辅宰也多支持嫡长继位,不论如何还是本王赢面更大。”
说到这里吴王笑容收敛,定睛看着两位心腹。
“不过,朝中诸多大臣支持本王,虽是对本王的一种肯定,也同样是一种风险,以老三的阴险,若是真用什么手段蛊惑了父皇的心智,真的立诏传位给他,我皇子身份可保我无恙,但那支持我的众臣日后必将受到清算。”
吴王眼睛微微眯起,看向厅室中悬挂的一把宝剑。
“为防万一,还是得做些准备……你们说呢?”
吴王压低了声音,视线扫回兵部大臣和尚书省官员,后梁这脊背发烫,对视一眼,没人敢说话。
……
尽管元德帝身体已经越发糟糕,但在其后的七八天时间内,却难得的上了三次朝。
尹兆先虽然是婉州知州,但也一同上朝。
朝野上下的文武百官,很多人都已经明显能感觉出来皇帝在安排一些后事了,比如一些以往从不放权的相关事宜,已经开始让各部大臣接手一些本就该他们多管的事。
又比如,一些天牢地牢里皇帝能记得起名字的重犯,要么就点了重刑,要么就放了归朝,省得以后可能会大赦天下,一些他不爽的人可能会被列在减刑范围。
再比如有意提醒尚书省和吏部评尹兆先的功绩,准备将他调入京城并且升官了。
但在这期间却只字未提立储的细节,甚至连一个皇子的名字都没问,在早朝上更是无视了各个皇子,除非有人自己跳出来递上奏章之类的,才会理会一下。
这种情况,对于晋王和吴王两个皇子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计缘不是偷窥狂,虽然他本来就是来看看这一幕的,但期间自然各自去过晋王府和吴王府也就粗略一观,不窥细节,也不曾入皇宫。
有意思的是,自尹兆先入京过后,两个皇子对于老皇帝立储的结果,都是抱有悲观态度的,甚至都一定程度上会有些加重,也各自留下了一些后手,只是有的过分有的合理,不得不说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真就是兄弟。
尹兆先为了避嫌,在此期间除了上朝或者去朝中各部位置处理公务,基本就是在驿馆不出门,吴王和晋王期间都曾派人来接触他,但全都闭门不见。
九月初九,重阳夜。
京畿府最大的驿馆中,尹兆先独栋独院,外有兵卒侍卫守护,内有仆从管事伺候,此时此刻,他正在房中挥毫书写。
“咚咚咚……”
“是谁。”
一声中正平静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