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反派有难同当之后 第151节(2 / 4)
即便已经被切断的陆路补给线,宿陵城内储备依然极丰富,坚持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即便被三面包围,守城大将蔡晃依然稳立无惧,他沉着应对着水陆二战!
以宿陵为中心点,南梁激援不断,战局遍地开花,最后六路援兵被陆续打退,南梁大军不得不暂退至安邑渡陵一线,大魏对宿陵城全力发动总攻!
这场鏖战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宿陵宣告被大魏攻破!
东西两座城门先后轰然倒下,城内进入激烈巷战,赵徵与皇帝分别率军自两边城门直入,兵锋凛然,最后于城中央的州衙门前相触!
沓沓的马蹄声,声势如同闷雷滚动,在州衙门前陡然刹住。
两个多月了,自七点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种种客观主观的原因,这还是皇帝和赵徵第一次见面。
迎头相触,两人皆跨于马上,一个暗金重铠深沉重威,另一个玄黑甲胄英姿勃发。
皇帝挑了挑唇,露出一丝微笑。
赵徵眉峰不动,喜怒不形于色。
两个目光一碰,旋即分开,暗哼一声,各自拨转马头,赵徵一扬鞭,沉声:“走!”
东西各据一边,饶是皇帝此战占据甚多优势,但自赵徵往下的柴武毅钟离孤杜蔼柴兴钟离颖等等将领,个个悍然冲锋,战意高昂,到最后,皇帝和赵徵平分秋色,一人占据一半的宿陵城。
赵徵占据的是北半,这不是随意占据的,看似偶然,实际是精心谋划的。
“从这里放船下去,可悄然东下郦阴。”
高耸的城头上,月光清冷,远眺城下大江渺渺薄雾弥漫。
不管仗打得是多么激烈,这一江大水依然不变,悄然无声流淌向东。
赵徵和沈鉴云站在城头上,两人正负手眺望在夜色下仿佛漫无边际的大江。
郦阴是个很特殊的地方。
它是南梁摄政王的封地,且也很接近西线,目前,摄政王正在郦阴督战。
“虞王,姜桂之性愈老弥辛,确实有比那小皇帝厉害之处。”
这南梁摄政王虞长治,他是梁兴帝嫡母虞太后的族弟,老也其实不是很老,也就四十多。
至于南梁那个正坐镇京畿的现任小皇帝,其实也不算很小了,二十出头,和赵徵差不多。
但相对而言这么说也不错。
不过在沈鉴云眼中,却是摄政王比小皇帝更胜一筹。
先前他彻夜未眠,思索破局之策,反复盘算,细辨之下却发现——没有一个背叛的将领是属于摄政王阵营的。
李孝俨,戚时平,侯万钧,甚至那个模棱两可的江眠降将孙承建,细细盘算下来,然后都是属于南梁皇帝一派的。
这就不是巧合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摄政王有御人和识人之能。
这等风雨飘摇的复杂环境之下,能御人识人,安排统军人选不单单考虑能力,还把其底线放在相同考虑的第一位,说明这个人心里很会权衡轻重,并且很会审时度势。
原来,南梁朝堂里皇帝和摄政王并大,小皇帝能逼迫摄政王并夺得一半的权力,小皇帝的能耐也是被人普遍认可的。世人都认为南梁皇帝和摄政王各有千秋处于一个同等能力的水平上。 ↑返回顶部↑
即便被三面包围,守城大将蔡晃依然稳立无惧,他沉着应对着水陆二战!
以宿陵为中心点,南梁激援不断,战局遍地开花,最后六路援兵被陆续打退,南梁大军不得不暂退至安邑渡陵一线,大魏对宿陵城全力发动总攻!
这场鏖战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宿陵宣告被大魏攻破!
东西两座城门先后轰然倒下,城内进入激烈巷战,赵徵与皇帝分别率军自两边城门直入,兵锋凛然,最后于城中央的州衙门前相触!
沓沓的马蹄声,声势如同闷雷滚动,在州衙门前陡然刹住。
两个多月了,自七点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种种客观主观的原因,这还是皇帝和赵徵第一次见面。
迎头相触,两人皆跨于马上,一个暗金重铠深沉重威,另一个玄黑甲胄英姿勃发。
皇帝挑了挑唇,露出一丝微笑。
赵徵眉峰不动,喜怒不形于色。
两个目光一碰,旋即分开,暗哼一声,各自拨转马头,赵徵一扬鞭,沉声:“走!”
东西各据一边,饶是皇帝此战占据甚多优势,但自赵徵往下的柴武毅钟离孤杜蔼柴兴钟离颖等等将领,个个悍然冲锋,战意高昂,到最后,皇帝和赵徵平分秋色,一人占据一半的宿陵城。
赵徵占据的是北半,这不是随意占据的,看似偶然,实际是精心谋划的。
“从这里放船下去,可悄然东下郦阴。”
高耸的城头上,月光清冷,远眺城下大江渺渺薄雾弥漫。
不管仗打得是多么激烈,这一江大水依然不变,悄然无声流淌向东。
赵徵和沈鉴云站在城头上,两人正负手眺望在夜色下仿佛漫无边际的大江。
郦阴是个很特殊的地方。
它是南梁摄政王的封地,且也很接近西线,目前,摄政王正在郦阴督战。
“虞王,姜桂之性愈老弥辛,确实有比那小皇帝厉害之处。”
这南梁摄政王虞长治,他是梁兴帝嫡母虞太后的族弟,老也其实不是很老,也就四十多。
至于南梁那个正坐镇京畿的现任小皇帝,其实也不算很小了,二十出头,和赵徵差不多。
但相对而言这么说也不错。
不过在沈鉴云眼中,却是摄政王比小皇帝更胜一筹。
先前他彻夜未眠,思索破局之策,反复盘算,细辨之下却发现——没有一个背叛的将领是属于摄政王阵营的。
李孝俨,戚时平,侯万钧,甚至那个模棱两可的江眠降将孙承建,细细盘算下来,然后都是属于南梁皇帝一派的。
这就不是巧合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摄政王有御人和识人之能。
这等风雨飘摇的复杂环境之下,能御人识人,安排统军人选不单单考虑能力,还把其底线放在相同考虑的第一位,说明这个人心里很会权衡轻重,并且很会审时度势。
原来,南梁朝堂里皇帝和摄政王并大,小皇帝能逼迫摄政王并夺得一半的权力,小皇帝的能耐也是被人普遍认可的。世人都认为南梁皇帝和摄政王各有千秋处于一个同等能力的水平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