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面纱(1 / 1)
她说话没有任何的温度,挑了前面十五块,“沈记绣坊价格公道,前十五块近一等绣品,一块帕子二十五文,后面十块是三等绣品,我们沈记绣坊不收三等品。”
同来的妇人惊道:“近一等品,一块帕子二十五文,天啦,这可是从未见过的高价了。”
女管事旁边的女小二拨着算盘珠子,“十五块近一等绣品,二十五文一块,是……是……”
不待她报总数,女管事道:“五十文,我收购你脸上的面纱。”
有没有搞错啊?月颖本能的捂住脸儿。
没了面纱,她脸上的疤就出现在众人面前。自己丑不要紧,但出来以丑吓人就是她的错。
孙氏亦是怔了一下,这块粗纱布,是苏初云从王大娘那儿寻来的落影纱,原是糊窗户的,却被她捣腾了一下,绣了几朵花,就变漂亮了。
用了点丝线,最多一文钱的成本啊。
女管事以为月颖不愿意,沈记绣坊这二十年来能够崛起,是因为坊中的绣娘一直在探索最新的绣法。可这姑娘脸上的面纱,用的是镂空绣,绣法奇特,花纹别致。
当然,女管事没认出,这不是绣,而是勾出来的,这在后世称为蕾丝花纹。被月颖用一截极细的玄铁丝制成勾针勾出来的。
“六十文!”女管事又加了十文。
月颖道:“这……这个我不卖的。”
孙女也是活了几十年的人,一瞧这女管事眼馋的模样,定是自家孙女绣得好,给了这么高的价儿,肯定还能再涨,忙道:“八月时,我家孙女碰了桂花,不曾想起了桂花疹。过了这些日子,还没好全呢。你要买了这面纱,她可怎么回家啊,小姑娘家脸皮薄着呢。”
女管事隐约瞧出她脸上有淡淡的疤痕。
一转身从柜台下取了条浅绿的面纱,上头绣的是兰花蝴蝶。
“一百文,不能再加了!”
月颖微微一笑,道:“这是镂空针绣法,面纱不值钱,值钱的是绣法。”
沈记绣坊就是做绣品的,前些年还与苏记绣坊争夺皇宫贡绣权,最后,沈记获胜,与江南王家平分秋色。那宫里的娘娘、燕京的贵妇,就爱这种新鲜玩意儿。
月颖咬了咬唇,“一口价,五十两银子。”
孙氏的身子摇了又摇,疯了吗,这就是一方只用了一文钱丝线的纱帕啊,居然能卖五十两,天啦,孙女真敢要价。
女管事瞧出这小姑娘是个懂行的,也道破了绣坊收购绣品的真实用意,这是想学民间的各式绣法,绣品本身也许并没有什么过人处,但重要的是绣技与针法。
“成交!来人,取五十两银票!”
成了!居然还成了?
后头排队的女人们几乎轰动了起来。
一块面纱卖五十两,这可是天价。五十两能买好些粮食,就是田地都能置下好些了。
几年前,有人的绣品买了二百两,没几天就在百里县传开了。
孙氏接过银票,又接过几百文钱,微扬下颌,仿若这绣帕就是她绣的。
月颖取了那张翠绿色的面纱蒙上,问道:“这面纱算钱吗?”
“我们沈记,不在乎这几十文钱,面纱送你了。姑娘以后若绣出更好的,只要出自你手,我们沈记绣坊一律按一等品价格收购。”
能自创绣法,必是绣技方面的大家,就算现下不是,他日定会然是,还是早早交好。 ↑返回顶部↑
同来的妇人惊道:“近一等品,一块帕子二十五文,天啦,这可是从未见过的高价了。”
女管事旁边的女小二拨着算盘珠子,“十五块近一等绣品,二十五文一块,是……是……”
不待她报总数,女管事道:“五十文,我收购你脸上的面纱。”
有没有搞错啊?月颖本能的捂住脸儿。
没了面纱,她脸上的疤就出现在众人面前。自己丑不要紧,但出来以丑吓人就是她的错。
孙氏亦是怔了一下,这块粗纱布,是苏初云从王大娘那儿寻来的落影纱,原是糊窗户的,却被她捣腾了一下,绣了几朵花,就变漂亮了。
用了点丝线,最多一文钱的成本啊。
女管事以为月颖不愿意,沈记绣坊这二十年来能够崛起,是因为坊中的绣娘一直在探索最新的绣法。可这姑娘脸上的面纱,用的是镂空绣,绣法奇特,花纹别致。
当然,女管事没认出,这不是绣,而是勾出来的,这在后世称为蕾丝花纹。被月颖用一截极细的玄铁丝制成勾针勾出来的。
“六十文!”女管事又加了十文。
月颖道:“这……这个我不卖的。”
孙女也是活了几十年的人,一瞧这女管事眼馋的模样,定是自家孙女绣得好,给了这么高的价儿,肯定还能再涨,忙道:“八月时,我家孙女碰了桂花,不曾想起了桂花疹。过了这些日子,还没好全呢。你要买了这面纱,她可怎么回家啊,小姑娘家脸皮薄着呢。”
女管事隐约瞧出她脸上有淡淡的疤痕。
一转身从柜台下取了条浅绿的面纱,上头绣的是兰花蝴蝶。
“一百文,不能再加了!”
月颖微微一笑,道:“这是镂空针绣法,面纱不值钱,值钱的是绣法。”
沈记绣坊就是做绣品的,前些年还与苏记绣坊争夺皇宫贡绣权,最后,沈记获胜,与江南王家平分秋色。那宫里的娘娘、燕京的贵妇,就爱这种新鲜玩意儿。
月颖咬了咬唇,“一口价,五十两银子。”
孙氏的身子摇了又摇,疯了吗,这就是一方只用了一文钱丝线的纱帕啊,居然能卖五十两,天啦,孙女真敢要价。
女管事瞧出这小姑娘是个懂行的,也道破了绣坊收购绣品的真实用意,这是想学民间的各式绣法,绣品本身也许并没有什么过人处,但重要的是绣技与针法。
“成交!来人,取五十两银票!”
成了!居然还成了?
后头排队的女人们几乎轰动了起来。
一块面纱卖五十两,这可是天价。五十两能买好些粮食,就是田地都能置下好些了。
几年前,有人的绣品买了二百两,没几天就在百里县传开了。
孙氏接过银票,又接过几百文钱,微扬下颌,仿若这绣帕就是她绣的。
月颖取了那张翠绿色的面纱蒙上,问道:“这面纱算钱吗?”
“我们沈记,不在乎这几十文钱,面纱送你了。姑娘以后若绣出更好的,只要出自你手,我们沈记绣坊一律按一等品价格收购。”
能自创绣法,必是绣技方面的大家,就算现下不是,他日定会然是,还是早早交好。 ↑返回顶部↑